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Duhamel术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HD)的主要术式。Duhamel术后易发生盲袋综合征,闸门综合征,排便困难,直肠残端瘘,大便失禁等并发症。本文报告我院1例HD术后发生直肠残端瘘,排便困难处理体会。  相似文献   

2.
江晓儒 《贵州医药》1996,20(6):352-354
用全结肠切除加Duhamel法治疗先天巨结肠7例,其全中全结肠型3例,常见型4例,无死亡与并发症,随访结果,生长发育均良好,排便功能优良者6例,1例较差,可能与术后时间短,肠代偿功能尚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3.
改良Duhamel根治术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为了提高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疗效。方法 采用特制环形夹具进行结肠直肠吻合,并将吻合口移至齿状线上方2.5~3cm。结果 应用该方法治疗先天性巨结肠14例,术后恢复良好,无明显不良并发症。结论 改良Duhamel根治术基本消除了原术式造成的“闸门”和“盲袋”等并发症,临床应用效果满意,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8例患儿采用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术前一周均行清洁回流灌肠,加强营养支持、抗炎、补液对症治疗,术后加强一般护理,尿管、肛门创口护理,2周后予扩肛治疗。结果 8例患儿中7例成功行肛门巨结肠根治术,1例长段型巨结肠需开腹手术治疗,全部病例痊愈出院,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加强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的护理是经肛门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成功的前提,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盲肠游离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观察发现,横结肠向左下腹牵拉时,回盲部可被牵拉至右上腹,甚至中腹部,由此我们设计了当扩张段达结肠脾区部位时,应用肠旋转不良Ladd术式方法处理结肠,将横结肠肠管由左腹拉下,与直肠远端吻合。自2001年来已实施14例,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探讨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诊断、术中诊断和手术方式。方法:结合文献对本院9例成人先天性巨结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症状为腹胀和便秘,常表现为急性肠梗阻。术中特征为高度扩张肥厚的结肠,远端有明显狭窄段,狭窄段病检可以确诊。4例行Swenson手术,1例行Duhamel手术,1例行Rehbei手术,1例行横结肠降结肠切除,升结肠乙状结肠端端吻合术,术后并发吻合口狭窄1例、大便失禁1例、粪污1例、腹泻4例、切口感染2例。余2例行单纯结肠建瘘术。全组无吻合口瘘发生、无死亡。结论:成人先天性巨结肠临床表现和术中探查均有与婴幼儿不同的特点。治疗以手术为主,常用Swenson术式,充分的肠道准备、有效的营养支持、预防性盲肠置管造瘘可减少吻合口瘘发生,急诊手术以造瘘为宜。  相似文献   

7.
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手术术式较多,各有优缺点。我院近年来应用Swenson改良法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10例病儿中,男9例,女1例,年龄在2个月~12岁,平均年龄7岁。全部患  相似文献   

8.
罗洪  孙德霞  胡瑛 《江苏医药》2004,30(8):627-627
我院于2001年12月至2003年2月,采取经肛门一期Soave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21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苏义林  徐兵  王忠荣 《安徽医药》2017,38(3):304-306
目的 分析腹腔镜辅助下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2年7月至2016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14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腹腔镜下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疗效。结果 14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中,13例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1例中转开腹病例,术后平均住院(8.13±1.32)d,无腹腔镜操作相关的近期并发症,远期随访无污粪和便秘复发。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安全有效,具有微创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巨结肠2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及钡灌肠表现。方法 回顾我院小儿外科近3年来经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巨结肠27例,并对其临床及钡灌肠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具有典型X线表现的20例,不典型表现的7例,本组分型:超短型2例,短段型5例,中段型15例,长段型5例。结论 钡灌肠仍是先天性巨结肠的主要诊断方法,对不典型表现的患儿要密切结合临床,并注意24—48h复查。  相似文献   

12.
李景辉  王连群  王强 《天津医药》2018,46(5):462-466
摘要: 目的 回顾总结胸腔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及手术经验体会。方法 154例行胸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成人组112例, 未成人组42例。手术经右胸肋间切口, 胸腔镜辅助暴露视野, 上腔静脉及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 手术原则与开胸手术相同。监测2组患者手术时间、 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 术后重症监护病房 (ICU) 监护时间、 住院时间、 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54例患者均治愈出院, 2组患者手术时间、 体外循环时间、 主动脉阻断时间、 ICU时间、 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成人组术后引流量多于未成人组 (P<0.05)。成人组发生并发症4例 (3.6%), 术中转正中开胸手术1例, 二次手术止血1例, 术后气胸1例, 迟发性胸腔积液1例; 未成人组发生并发症2例 (4.8%), 其中股动脉内膜撕脱, 行股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手术 1例, 迟发性胸腔积液1例。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结论 胸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对成年人和未成年人都是安全可靠的, 具有创伤小, 出血少, 严重并发症少, 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医生需要一定学习曲线, 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3.
36例儿童先天性内斜视手术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内斜视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内斜视36例.内斜视20△单眼内直肌后徙5 mm;+40△~60△双眼内直肌后徙4~6 mm;少数大龄患儿且斜视角较大者采用双眼内直肌后徙加单眼外直肌截除术.术后同视机训练三级功能.结果:术后眼位正位28例,欠矫7例,过矫1例.术前斜视角在+30△~+50△,术后眼位正位率91.67%(33/36);术前斜视角大于+50△,术后眼位正位率61.11%(22/36).结论:先天性内斜视患儿应早期手术治疗,双眼内直肌后徙术为首选术式,术后的随访对于远期眼位正位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 18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完成 ,行畸形矫正和赘生物清除。结果 :全组中除 1例术后死于低心排综合征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外 ,余均顺利康复。结论 :在抗感染治疗同时积极手术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并应强调术后处理  相似文献   

15.
双向腔肺分流术的临床应用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琪  林薇  王哲  徐振海  谈玲玲  吕会来 《河北医药》2009,31(15):1876-1877
目的总结探讨复杂先心病行双向腔肺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行双向腔肺分流术治疗的患者24例,术前患者血氧饱和度0.71±0.07,术中肺动脉压力(14±4)mmHg,术中不关闭肺动脉,其中11例在体外循环下施行。结果全组无死亡,术后肺动脉压力(17±5)mmHg,出院前血氧饱和度0.90±0.08,术后乳糜胸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无其他恶性心律失常、血栓形成和脑部并发症等并发症,随访心脏超声示吻合口通畅。结论对于某些难以一期根治的复杂先心病患者,采用双向腔肺分流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明丹  郑荣秀 《天津医药》2018,46(7):742-746
目的 探讨新生儿及母亲临床特征对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CH)筛查的影响,为避免漏诊CH提供依 据。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1月足跟血促甲状腺激素(TSH)初筛阳性的新生儿206例,同期1∶1随机抽取 TSH初筛阴性的新生儿206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分析2组新生儿性别、胎龄、体质量和母亲合并疾病对CH初筛及确 诊的影响。结果 TSH初筛阳性的新生儿体质量低于初筛正常的新生儿(P<0.05),而2组新生儿的性别、胎龄,以 及早产、足月产和过期产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SH初筛正常组相比,初筛阳性组的母亲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 症比例和TSH水平更高,FT3和FT4水平更低(P<0.05),而2组母亲合并贫血、妊娠糖尿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 症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比例,以及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复查为正常的新生儿(198例) 相比,确诊为CH的新生儿(8例)体质量更低,其母亲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比例和TSH水平更高,FT3和FT4水平更 低(P<0.05),而CH组与复查正常组的性别、胎龄、母亲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比例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儿低体质量及母亲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影响CH的初筛和确诊,筛查CH时应特别 注意,以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17.
单纯性肾囊肿36例外科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单纯性肾囊肿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5例肾囊肿患者在全麻下行后腹腔镜囊肿去顶减压术(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和21例肾囊肿患者行开放性手术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种手术的优缺点。结果腹腔镜组14例手术获成功,1例中转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开放手术。结论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具有患者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痛苦轻,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新生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效果及围术期处理体会。方法2000-01~2004-01我院共收治先心病新生儿29例,其中男22例,女7例。年龄11h至28d,其中11~72h者6例,3~10d者9例,10~28d者14例;体重2.2~4.3kg,其中2.2~3kg者7例,3.1~4kg者21例,>4kg者1例。术前诊断包括完全性大动脉错位(D-TGA)14例,其中室间隔完整性9例,合并室间隔缺损者5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6例,其中心上型3例,心内型1例,心下型2例;法乐四联症合并肺动脉闭锁5例,其中Ⅰ型4例,Ⅱ型1例;永存动脉干4例,其中Ⅰ型3例,Ⅱ型1例。全组均一期根治,其中急诊手术26例,11例深低温停循环。结果本组早期(术后30d)死亡3例(10.3%),其中第一例D-TGA因重建主动脉吻合口出血于术后12h死亡,1例D-TGA和1例TAPVC术后重度低心输出量(低心排)合并肾功能衰竭分别于术后5、9d死亡。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低心排5例(17.2%),肾功能衰竭5例(17.2%),低氧血症3例(10.3%)。26例存活者随访2~48个月,发绀均消失,体重明显增加,无远期死亡及并发症。结论新生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特别是心衰严重和(或)重度低氧血症者,一经确诊应及时手术,效果满意。精心的手术设计、术后预防及积极治疗低心排和(或)肾功能衰竭是降低术后病死率的关键,包括改良超滤、严迟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有限制动外展支具治疗小儿先天性髋脱位,对治疗后的患者进行1~3年随访,探讨X线结果、临床功能与治疗方式之间的关系,找出解决不同年龄、不同脱位程度患儿的治疗方法及防止并发症出现的具体措施。方法:71例共96髋复位后应用有限制动外展支具,结果随访,根据周永德评定标准,优良率为89.6 %。股骨头坏死率为4 .2 %。结论:有限制动外展支具能提高闭合复位的成功率。降低股骨头坏死率,是一种疗程短、效果好、痛苦少、并发症低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探讨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三家医院2006年3月至2012年3月52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对其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2例患者中,经治疗后显效18例,有效25例,无效9例,出现早期并发症10例,死亡4例,总有效率为82.7%.结论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治疗效果理想,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合理选择术式,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