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罗亮  张永川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241-242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合经肛拖出式双吻合在低位直肠癌中运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结合经肛拖出式双吻合25例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3例保肛成功;手术时间平均18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90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3.4d;完全达到正常排便平均时间18d;术后进食时间平均3.5d,手术切除淋巴结平均9枚。2例并发吻合口瘘,经禁食、冲洗引流1周治愈。会阴切口感染1例,经抗感染、换药13d治愈,随访6~21个月,无复发和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结合经肛拖出式双吻合在直肠癌根治术中具有安全、微创、根治性良好等优势,同时能提高保肛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经肛拖出式吻合保肛术用于低位直肠癌的效果。方法 低位直肠癌37例行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经肛拖出式吻合保肛术治疗,术后随访3~24个月了解转移情况。结果 手术均成功,无死亡病例,2例术后半年出现肿瘤复发,1例腹腔肝脏多发转移,1例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 腹腔镜下经肛拖出式吻合保肛术是低位直肠癌的一种较好的保肛术式,严格遵循手术适应证是提高保肛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陶文虎 《安徽医药》2009,13(10):1251-1252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应用双吻合器技术的经验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双吻合器技术对6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保肛术,并对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和排便功能进行分析。结果65例直肠癌患者中均一期吻合成功。术后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2例,盆腔复发1例,吻合口复发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应用双吻合器技术完成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较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依照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的原则,探讨腹腔镜下直肠外翻拖出技术完成低位直肠癌骶前切除及吻合的技巧。方法选择性地对2006年6月到2010年7月间收治的5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术中将远端直肠经肛门外翻拖出后在直视下确定肿瘤远端切缘,完成低位保肛吻合术。结果 5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切缘病检阴性,无吻合口漏,术后恢复顺利,随访8~60个月,35例无瘤生存。结论腹腔镜下直肠游离后,直肠经肛门外翻拖出,可以在直视下确定肿瘤远端安全切缘,可以减少术后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直肠拖出单吻合器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体会。方法对28例低位直肠癌,采用直肠拖出,直视下间断缝闭直肠断端或用荷包钳关闭直肠断端,用单吻合器施行直肠,乙状结肠端端吻合术。结果28例患者均成功地保留了具有控制排便功能的肛门,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随访1~5年,1例于术后1年局部复发。结论直肠拖出单吻合器保肛术不但较双吻合器保肛术经济,而且同样是安全可靠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9年08月~2013年01月,对87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施行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手术,肠断端行荷包缝合及管型吻合器结直肠吻合。结果 87例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腹腔、盆腔脏器的损伤。手术时间120~230min,平均140min;术中出血20~80ml,平均40ml。发生吻合口漏8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18~30d)。术后随访2~41个月,平均27.4月,无吻合口复发。结论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手术具有创伤小、术中视野开阔、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以取得比开腹手术更好的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曾祥勇  潘辅全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11):1802-1803
目的探讨新一代国产吻合器、荷包钳在中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应用KYGW型消化道管状吻合器、荷包钳完成中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5例均一次吻合成功。1例术后吻合口漏,经治疗愈合出院,无吻合口狭窄。结论应用新一代国产吻合器与荷包钳行中低位直肠癌的保留肛门手术结果可靠,有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节省时间、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推广、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李骏宇 《江西医药》2011,46(8):712-714
目的探讨免辅助切口腹腔镜直肠癌切除保肛手术的应用研究可行性。方法采用免辅助切口腹腔镜下经肛门拖出标本的方法,对16例直肠癌实施直肠癌保肛手术。结果 16例患者经肛门取出标本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无脏器副损伤、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瘘等严重的术中术后并发症,无切端阳性,无手术相关死亡。结论只要把握好适应症,免辅助切口腹腔镜直肠癌切除保肛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既能保障肿瘤的根治性切除,又降低直肠低位横断的难度、创伤更小、更美观。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吻合技术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90例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90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采用不同吻合技术进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其中30例患者采用双吻合器技术为A组,30例患者使用人工吻合技术为B组,30例患者采用肛门脱出技术为C组,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90例患者经过手术后均无需转入开腹术,各组手术指标中,除术中出血量存在差异外,其他指标均无明显差异,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B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吻合器技术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而掌握不同的吻合技术可以提高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保肛率,因此,应该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择适合的吻合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TME)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ISR)在超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接受腹腔镜TME联合经肛ISR手术的13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患者腹腔镜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8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90 mL:平均淋巴结检出数目13枚。术后3 d肠蠕动恢复,无一例出现术后吻合口瘘,腹部及肛门未见手术切口及明显瘢痕,平均术后住院时间14d。随访1例患者出现吻合口复发,1例死于肝转移。随访满1年的患者术后1年排粪次数为1~4次/d,控便时间5 min以上。结论腹腔镜TME联合经肛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具有根治、保肛和微创的优点;但应进行严格的病例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中低位直肠癌应用双吻合器保肛手术的评价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借助双吻合器行Dixon保肛手术的应用价值及相关问题。方法:回顾总结32例中低位直肠癌采用EEA吻合器行低位前切除术。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个月至3年,术后控便能力均良好,全组无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2例,经扩肛后治愈, 结论:对于中低位直肠癌,只要病例恰当,采用双钉吻合行低位前切除术,既达到根治目的,又可降低术后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极限保肛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经腹前会阴入路根治极限保肛,术中将血供良好的结肠断端无张力拉下与肛管吻合(行吻合器低位切除吻合)。结果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切缘均经病理证实无肿瘤细胞浸润,2例切口感染,3例吻合口瘘,两年内随访吻合口无肿瘤复发,远期肛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根治、保肛手术,必须经过严格检查与选择。经腹前会阴入路,采用双吻合器根治性低位切除吻合保肛。这种术式能够保存患者肛门的功能,促使其正常功能的恢复,提升远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手工荷包缝合单吻合器法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手工直肠残端荷包缝合、单吻合器法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0年至2003年32例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单吻合器法对乙状结肠、直肠吻合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术后病理复检切缘均无癌残留.无手术死亡,术后出现吻合口瘘2例.结论 手工直肠残端荷包缝合、单吻合器法能顺利完成低位直肠癌前切除结直肠吻合,较双吻合器法操作更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按直肠全系膜切除原则下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采用直肠全系膜切除、双吻合器行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漏2例(3.3%),吻合口出血2例(3.3%),无吻合口狭窄病例。术后随访3个月~6年,局部复发2例(3.3%)。结论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能降低局部复发,而双吻合器的应用能提高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单吻合器吻合法在直肠低位前切除术(LAR)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分析134例直肠癌患者应用双荷包、单吻合器保肛术式行LAR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广泛腹腔转移,6例肝转移.手术成功率为100%.吻合口出血1例,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复发1例;无吻合口狭窄.无死亡病例.结论 在LAR应用双荷包、单吻合器可扩大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治疗范围,具有手术时问短、节省费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器械吻合技术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在直肠癌低前切除术中的应用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采全直肠全系膜切除、双吻合器行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38例均顺利行TME和DST,术后吻合口瘘3例,无吻合口狭窄。术后尿储留11例,经保守治疗好转,局部复发8例。结论在全直肠系膜切除基础上,利用双器械吻合技术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是保持排便功能,减少并发症,减少局部复发,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安全性和对肿瘤的根治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于我科应用吻合器行根治性保肛手术的7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遵循直肠癌根治切除术和直肠系膜全切除术的原则,远近切缘距肛瘤分别至少达2.5cm及10cm,应用双吻合器法于骶前行结直肠端端吻合。结果 78例患者均一期行吻合,无手术死亡。术后56例患者出现肛门刺激症状,予对症治疗8~12个月,症状均有明显改善。2例患者出现吻合口瘘,分别予保守及手术治疗后治愈。2例患者出现排尿功能障碍,2例患者出现性功能障碍,予对症治疗后均有缓解,各有1例患者出现脂肪液化及伤口感染,予加强伤口换药护理后愈合。吻合口狭窄1例,于门诊定期扩肛后缓解。所有患者术后均行folfox4方案辅助化疗,术后成功随访72例患者,吻合口复发1例,盆腔复发3例,其中并发肺转移1例,复发转移率为5.56。结论应用双吻合器法进行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同时可保证肿瘤的根治性和较好的保留患者的排便、排尿及性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双吻合器技术在超低位直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自2007年3月—2010年3月采用改良双吻合器技术治疗的60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术中应用凯途闭合直肠残端并用25mm管状吻合器吻合直肠-乙状结肠过程均顺利。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1.7%),吻合口出血2例(3.3%),伤口感染3例(5%),吻合口狭窄1例(7%),无手术死亡。结论改良双吻合器技术应用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和研究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的最佳治疗术式.方法 (1)经腹和肛门齿状线切除直肠下段癌,行乙状结肠和肛管齿状线吻合13例;(2)超低位双吻合器吻合6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和吻合口狭窄,1例吻合口渗漏,经局部引流治愈.术后12~15周对排气和排便控制良好,无一例发生大便失禁.随访6个月~6年,平均随访时间3年3个月,第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47%(17/19)、66.67%(12/18)、42.86%(6/14).无一例局部复发.结论 根据直肠肿瘤临床分期和肿瘤生物学行为选择手术适应证;超低位双吻合术和经腹、肛门齿状线切除直肠下段癌,行乙状结肠与肛管齿状线吻合均不失为良好的保肛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低位直肠癌患者68例,采用外翻脱出式单吻合器技术进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进行总结.结果 本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无吻合口复发及局部复发.无吻合口瘘及吻合口出血;半年出现吻合口狭窄2例,门诊多次使用扩肛器后排便正常.术后5-6个月肛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严格掌握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适应证,采取外翻脱出式单吻合器技术,可在直视下测量确定切线,使手术操作更具精确性及安全性,切除更低位的直肠癌,有利于保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