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护理配合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32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与积极的护理配合。结果 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2例患者术后少量颅内出血,无1例死亡。结论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血管内栓塞治疗患者进行积极而有效的护理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有效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脑动静脉畸形是胎儿期脑血管形成异常的先天性疾患。脑血管的正常发育过程受到阻碍,动静脉之间直接交通,即形成动静脉畸形。脑动静脉畸形的主要症状是出血、癫痫和头痛。临床实践中,对于Spetzler-MartinⅢ患者的治疗多采用单一显微切除手术或单一血管内栓塞治疗,本研究旨在通过对AVM Spetzler-Martinm单一显微切除和单一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对比研究,以了解那种治疗疗效更好一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32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与积极的护理配合。结果:32例患者中,治愈28例,死亡4例,有效率为87.5%,治疗并发症少。结论:对脑动静脉畸形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患者进行积极而有效的护理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对保证栓塞的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明刚  朱权  孙洋  郝解贺 《中国医药》2013,8(3):419-420
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是先天性局部脑血管发育异常,为最常见的脑血管畸形,临床上占颅内脑血管畸形总数的90%以上。目前AVM的治疗主要有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和放射治疗等方法,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畸形血管团依旧是治疗AVM最常用的方法,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5.
田磊 《华夏医药》2005,9(6):513-514
脑动静脉畸形是由一团动脉、静脉及动脉化的静脉样血管形成。在病变部位脑动脉和静脉之间缺乏毛细血管,致使动脉血管与静脉血管直接相连,形成了脑动脉和脑静脉之间的短路。是一种颅内血管的先天性异常。临床上多以出血、抽搐、头痛、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动静脉畸形血管的并发症以及阻止其发展。  相似文献   

6.
崔世民  陈俊华 《天津医药》1998,26(8):463-465
目的:讨论8例脊髓血管畸形影像学特点和治疗。方法:经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证实髓内动静脉畸形4例,髓周动静脉瘘4例,全部患者表现为进行性脊髓损坏。采用血管内直接栓塞法治疗,栓塞 Ivalon(栓塞粒)。结果:6例临床症状缓解,2例无明显改变。结论:血管造影是诊断脊髓篾管畸形的可靠方法,栓塞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颅内动脉瘤及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栓塞治疗(附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电解式可脱性弹簧圈 (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和医用生物胶NBCA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疗效观察。方法 对 4例颅内动脉瘤、6例脑动静脉畸形 ,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 ,其中颅内动脉瘤用GDC栓塞 ,脑动静脉畸形予NBCA栓塞。结果 成功栓塞动脉瘤 3例 ,1例因微导管无法到位未行栓塞 ;4例脑动脉畸形 1次性栓塞彻底 ,2例巨大脑动静脉畸形栓塞 2次后畸形面积减少 5 0 %。结论 血管内栓塞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颅内动脉瘤较为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脑动静脉血管畸形 (AVM)为动静脉之间直接交通而形成的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 ,是青少年患者中最易致残的一种先天性疾病。过去对位于功能区、深部位、高流量的巨大复杂脑动静脉畸形往往缺少有效的治疗手段 ,近年来随着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为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途径。我院神经外科自 1993~ 2 0 0 1年共治疗脑动静脉畸形 2 2例 ,现将其配合技巧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3例 ,女 9例 ,平均年龄 2 5岁 ,病程 1个半月~ 6 8个月平均 15~ 6个月。脑AVM位于额顶叶 6例 ,颞顶叶 5例 ,颞枕叶 3例 ,颞松枕叶 2…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脊髓动静脉畸形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例脊髓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并总结其MRI表现。结果12例患者病变均位于胸段。8例MRI表现为脊髓背侧或/和腹侧蛛网膜下隙内可见串珠状、蚯蚓状扭曲血管流空影,髓内见广泛的异常信号,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3例脊髓内见范围长度不等的迂曲状畸形血管样流空影,增粗的血管呈蚯蚓状、蜂窝状,脊髓伴有空洞或囊状扩张等改变;1例脊髓内及脊髓背侧或/和腹侧蛛网膜下隙内可见迂曲状畸形血管流空影,髓内可见较广泛水肿。其中2例经DSA证实为脊髓动静脉畸形,行DSA栓塞术后好转。结论脊髓动静脉畸形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RI对诊断脊髓动静脉畸形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政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3):81-82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并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2月~2011年4月收治的78例破裂出血的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8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血管内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等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并血肿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在颅脑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占军  陈凯  梁明柱 《中国医药》2009,4(8):604-60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脑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颅内血管性病变患者的1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CTA)资料,其中动脉狭窄14例,动脉闭塞2例,动脉瘤9例,动静脉畸形12例,静脉畸形1例,烟雾病1例,颈动脉海绵窦瘘1例。结果多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CTA)对脑血管主干及其主要分支均可显示,其中大脑前、中动脉清晰显示5级分支。动脉狭窄14例,CTA均清晰显示狭窄部位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动脉闭塞2例,CTA清楚显示中断部位、形态、范围。脑动脉瘤9例,CTA均清晰显示动脉瘤位置、大小、形态、瘤颈与其及载瘤动脉关系。动静脉畸形12例,CTA均清晰显示畸形血管团、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静脉畸形1例可显示左顶叶静脉畸形。烟雾病1例,CTA显示各动脉的闭塞部位及侧支血管团形态。40例患者中,5例动静脉畸形及1例烟雾病经数字减影血管成像证实,6例动脉瘤及4例动静脉畸形经手术证实。结论CTA是一种快速、无创、有效的脑血管病变诊断手段,对临床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Onyx栓塞系统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手术操作与安全性。方法应用Onyx栓塞系统治疗9例脑动静脉畸形,分析介入手术栓塞操作相关注意事项。结果7例患者中栓塞后畸形血管团完全消失1例,消失80%以上4例,50%-80%之间2例。术后发生一过性肢体麻木者1例,24h内继发出血1例。结论术前仔细研究病灶血管构筑,制定栓塞方案,术中耐心操作,应用Onyx栓塞脑动静脉畸形较为安全、畸形血管团栓塞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动静脉畸形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提高诊断及介入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或血管造影证实9例AVM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合参考文献并进行介入治疗。结果 MSCT-3D及DSA技术对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并能为治疗提供依据,介入治疗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MSCT-3D及DSA技术在此病的诊断、治疗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脑动静脉畸形(AVM)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畸形,亦是临床不明原因脑出血的常见病之一。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后会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实质内血肿。在脑发育过程中,当原始血管网分化成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时,动、静脉间毛细血管发育障碍,致动脉与静脉直接相通,残留血管网形成畸形血管丛。本文收集我院1992年6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Onyx胶在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Onyx对19例脑动静脉畸形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完全栓塞3例,90%以上7例,70%者6例,50%者3例。术后2例并发脑出血后再行开颅手术,其中1例死亡,微导管留置体内者1例。结论 Onyx栓塞系统在脑动静脉畸形中具有较好的弥散性及可控性,能够明显改善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脑动静脉畸形的血管内治疗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总结脑动静脉畸形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经确认为脑动静脉畸形的病例42例,根据病灶特点行介入治疗,对治疗后的患者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42例患者中40例痊愈,2例死亡;介入治疗后半年内2例发生再次出血,2例脑梗死.结论 血管内介入治疗对脑动静脉畸形有确定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前对于未破裂出血的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仍有争议 ,但破裂出血的病人应该积极治疗.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22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采用Oynx 胶血管内栓塞治疗 ,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氰基丙烯酸正丁酯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动静脉畸形(AVM)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颅内血管畸形,近年来随着微导管技术和栓塞材料的发展,AVM经血管内治疗的指征不断被拓展。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是比较理想的永久性栓塞材料。作者就2002年4月至2007年6月我院采用NBCA栓塞治疗21例脑AVM的临床资料及疗效,探讨其操作方法、治疗效果及并发症预防。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解放军总医院研制的血管栓塞剂丁氰酯(IBCA)及其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应用研究最近在北京正式通过了鉴定。IBCA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佳血管栓塞剂,具有粘度低,聚合迅速,可以在人体内永久存留等特点。颅内AVM患者以出血、癫痫和肢体瘫痪为主要临床表现,以往多采用手术切除的方法连行治疗,但对畸形部位深,病变范围大的病人手术难度很大,死亡率高。解放军总医院采用动脉导管术将直径仅0.7mm的显微导管送至病变部位进行超选择性血管造影并应用IBCA  相似文献   

20.
硬脑膜动静脉瘘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DAVF)是临床少见的颅内血管性疾病,占颅内血管畸形的10%~15%[1].其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治疗上有许多棘手之处,本院自2004年10月至2006年5月收治3例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