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4 毫秒
1.
目的观察我院住院冠心病患者的发病情况、病死率与性别、年龄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1-2010年住院冠心病患者病历资料,采用列表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住院冠心病患者共1 296例,其中男性851例,女性445例,冠心病高发期在6079岁;男性冠心病发病似有年轻化趋势,但女性冠心病患者病死率高于男性患者。结论冠心病发病率很高,应加强宣教,普及冠心病健康知识,通过加强对男性、绝经后女性和高龄者可控危险因素的控制,对降低冠心病发病率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唐细兰  王延东 《中国药房》2005,16(18):1423-1424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性别差异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女性冠心病较男性平均晚10y~15y发生,绝经前女性冠心病的发生率仅为男性的10%~30%,而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的发病率则显著升高.临床试验表明,雌激素替代疗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使绝经期女性冠心病发病率降低至绝经前水平[1~4].提示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长期应用则会增加子宫内膜癌、乳腺癌、胆囊炎和静脉血栓等的发病风险[5].因此,人们不懈努力地寻找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且不良反应较小的药物,植物雌激素的发现促进了对该类化合物的深入研究.本文拟就有关植物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绝经后冠心病患者雌激素水平与血脂及内皮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绝经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浆中内源性雌激素水平与血浆脂蛋白及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以正常绝经≥1年的136例因胸部不适收住院并经冠状动脉造影的妇女为研究对象,且无雌激素替代治疗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与非冠心病2组。空腹测定血浆中雌激素、各种脂蛋白、内皮素、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结果:2组间年龄、绝经年数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较非冠心病组雌二醇显著降低(P〈0.01),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显著降低(P〈0.05),而内皮素明显升高(P〈0.01)。结论: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与血浆脂蛋白异常改变及内皮功能损害有关,是女性绝经期后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肥胖及其相关代谢异常,如冠心病、高血脂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流行病学资料显示.2型糖尿病等相关代谢异常疾病的发病率在绝经后妇女较绝经前明显升高,提示性激素在其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药科学》2016,(16):87-90
目的分析绝经后卵巢肿瘤的病理类型及临床特征。方法抽取入住我院的105例绝经后卵巢肿瘤患者(2013年10月~2015年10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105例绝经后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不同年龄段、绝经年限、肿瘤直径绝经后卵巢肿瘤患者的恶性卵巢肿瘤的发病率以及不同年龄段绝经后卵巢肿瘤患者的CA125水平。结果 105例绝经后卵巢肿瘤患者中,有70例(66.67%)患者为良性卵巢肿瘤,60~69岁该年龄段患者的恶性卵巢肿瘤的发病率最高,和其他组比较可知,组间比较结果存在差异(P0.05);绝经年限≥20年患者的恶性卵巢肿瘤的发病率最低,和其他组比较可知,组间比较结果存在差异(P0.05);肿瘤直径10cm患者的恶性卵巢肿瘤的发病率最高,和其他组比较可知,组间比较结果存在差异(P0.05);60~69岁该年龄段患者的平均CA125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三组,组间比较结果存在差异(P0.05)。结论绝经后卵巢肿瘤主要以良性肿瘤为主,60~69岁该年龄段患者的恶性卵巢肿瘤的发病率以及平均CA125水平最高,≥70岁组恶性肿瘤发病率反而出现下降;绝经年限5年组恶性肿瘤发病率最高,而绝经年限≥20年患者的恶性卵巢肿瘤的发病率最低;肿瘤直径10cm患者的恶性卵巢肿瘤的发病率最高;临床应重视绝经后妇女卵巢肿瘤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术后加强随访对绝经后冠心病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确诊为冠心病且行PCI的绝经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出院医嘱,实验组除常规出院医嘱外加强术后随访。观察入院时和出院后1年肥胖症、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发生率及患者出院后1年的依从性,记录出院后1年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出院后1年实验组肥胖症、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绝经后的冠心病患者,在PCI术后加强随访,有利于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降低MACE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绝经前、后脑梗塞的危险因素,探讨绝经事件对女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和发展的影响。方法:对两组年龄相匹配,但分别处于绝经前和绝经后的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两组患者危险因素总发生率从高至低依次为:高脂血症、高血压、肥胖、阳性家族史、冠心病、风湿性心瓣膜病、糖尿病、吸烟、结缔组织病、酗酒等。2)绝经后组患者的高脂血症、肥胖、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绝经前组,而绝经前组患者的风湿性心脏病、阳性家族发生率明显高于绝经前组。结论:绝经前、后脑梗塞患者的危险因素有所不同,绝经事件可能在女性脑梗塞的发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对176例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应用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和T值,根据有无冠心病分为2组,比较骨密度和T值。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相关性。结果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的骨密度、T值显著低于不伴有冠心病组(P〈0.01-0.05),调整了年龄、血压、血脂、体重指数、糖尿病病程、绝经时间后,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质疏松与冠心病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Or=4.465,95%CI:1.650-11.230)。结论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降低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妇女绝经后冠心病发病率增加是不争的事实,其预防和治疗,尤其是关于雌激素应用对绝经后冠心病病理过程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接受雌激素治疗的妇女逐渐增多,但临床实验研究的结论并不完全一致,提示对绝经后妇女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ERT)仍需持谨慎态度,ERT的副作用应引起心血管内科和妇科医生的高度重视.现就ERT临床和基础研究的现状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程林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5):2097-2098
目的探讨静息状态下女性患者心电图ST-T改变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对冠心病且有静息心电图ST-T改变的女性患者,均行选择性冠脉造影。将患者分为绝经前期、绝经后两组。每组根据ST-T改变的导联分为:IAVL、V1-V3、V1-V6、V3-V6、V。-V6、Ⅱ-ⅢAVF6项。分别对比两组中不同导联ST-T改变和冠脉造影结果的符合率。结果绝经前期组ST—T改变与冠脉造影结果的总体符合率明显大于绝经后组(P〈0.05),绝经前期组中胸前导联的ST-T改变和冠脉造影结果的符合率要高于肢体导联ST.T改变和冠脉造影结果的符合率,而ⅡⅢAVF导联ST—T的改变和冠脉造影结果的符合率最低(P〈0.05)。绝经后组中,各导联ST—T改变和冠脉造影结果的符合率相差不大(P〉0.05)。结论女性冠心病患者静息心电图ST-T改变,结合患者是否绝经因素,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女性冠心病患者绝经年龄与生理、病理及心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82例,按照绝经中位年龄将患者分为>50岁(A)和≤50岁(B)两组.检测并分析相关的生理、生化和心理指标.结果 A组体重指数显著高于B组.臀围、体重指数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绝经年龄呈显著正相关(P<O.05);反映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Gensini评分与绝经年龄呈负相关.臀围、HDL-C和空腹血糖是绝经年龄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 臀围、HDL-C和空腹血糖是女性冠心病患者绝经年龄的独立影响因素.绝经年龄较晚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减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任朋  许邦龙 《安徽医药》2016,20(3):492-495
目的 探讨绝经女性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185例疑诊冠心病而行冠脉造影的绝经女性被纳入研究,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水平,从冠心病病情程度、病变支数和Gensini评分3方面探讨绝经女性血清CysC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结果(1)病变组血清CysC水平高于对照组;(2)随着血清CysC的升高,冠心病患者病情程度逐渐加重,病变支数和Gensini评分逐渐增加;(3)血清Cys C水平与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643,P<0.05),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在校正了年龄、HDL 等因素之后,CysC与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β= 0.266 ,P<0.05)仍然独立相关。结论 在绝经女性中,冠心病患者血清CysC水平升高,随着血清CysC升高,患者病情程度、冠脉病变程度也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3.
妇女绝经后冠心病发病率增加是不争的事实,其预防和治疗,尤其是关于雌激素应用对绝经后冠心病病理过程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接受雌激素治疗的妇女逐渐增多,但临床实验研究的结论并不完全一致,提示对绝经后妇女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ERT)仍需持谨慎态度,ERT的副作用应引起心血管内科和妇科医生的高度重视。现就ERT临床和基础研究的现状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1 基础研究现状1.1 雌激素对脂代谢的影响 雌激素主要通过促进胆固醇的降解和排泄而起到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作用,还可升高血  相似文献   

14.
美国Framingham心脏研究显示,虽然年轻女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低于男性,但女性绝经后ASCVD的发病率迅速增加,与同龄非绝经女性相比,冠心病发生率增加2~3倍。女性绝经后,血脂异常的发生率明显上升,我国50岁以上女性TC和LDL-C水平显著高于同龄男性。绝经后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干预需要先评价ASCVD的综合风险,并根据ASCVD的风险分层决定干预强度。2013国际动脉粥样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子 《中国实用医药》2011,6(5):196-197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心脏病的发病率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冠心病发病率占首位,它可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为此,做好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对于患者的疗效及转归,尤为重要。1一般资料我院老年康复科自2003~2008年收住院冠心病患者530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绝经前和绝经后子宫内膜样癌患者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样癌患者318例,根据是否绝经将患者分为绝经前和绝经后组,对其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绝经前与绝经后组代谢综合征和肥胖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绝经前组脂代谢异常发病率高于绝经后组(P <0.05);绝经后组糖尿病、高血压发病率均明显高于绝经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深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在绝经前后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以是否有代谢综合征分为两组,两组间FIGO分期、病理分级、深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的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绝经前后子宫内膜样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相当,代谢综合征患者肿瘤侵袭性强,与子宫内膜样癌预后不良相关。绝经前子宫内膜样癌患者代谢综合征以肥胖、血脂紊乱为主,高血压、糖尿病发生率低,临床应重视代谢紊乱的纠正、雌激素的拮抗。  相似文献   

17.
申莉瑛  张亦心  付向华  武俊棉 《河北医药》2007,29(11):1213-1214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绝经妇女冠心病发病率上升,与雌激素缺乏所导致的血脂代谢紊乱有关.目前认为高水平血清脂蛋白(a)[LP(a)]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当LP(a)水平大于300 mg/L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将上升2倍[1].本文对自然绝经后妇女应用半量克龄蒙进行激素治疗,观察血清LP(a)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参麦对绝经后女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53例绝经女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在给予冠心病常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B组在给予冠心病常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水溶性维生素.治疗2周后,观察其临床效果并作运动试验对比.结果 A组临床有效13例,B组临床有效9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绝经女性心绞痛患者加用参麦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血清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女性冠心病相关性,明确其致病机制。方法选择绝经后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冠心病患者67例,非冠心病患者组72例。检测人选者血清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血脂水平。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相比非冠心病组,冠心病组血清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新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正>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恶性肿瘤的7%[1]。自2008年以来,全球发病率上升了21%,病死率增长至原来的2倍[2]。子宫内膜癌主要发生于绝经后妇女,但仍有25%的发生于绝经前女性,近年来40岁以下妇女的子宫内膜癌发病率是2%~14%,且有逐年增长趋势,高达54%的绝经前患者未曾生育[3],因此对于有强烈生育要求的早期子宫内膜癌年轻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逐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