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学习障碍儿童家庭环境和父母养育方式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学习困难儿童的家庭环境和父母养育方式。方法:筛选86名学习困难儿童,进行家庭一般情况、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测定,设85名正常儿童对照。结果:研究组的孩子学前教养方式、学习兴趣、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关系、父母的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家庭的类型、收入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家庭内部环境的矛盾性、成功性、知识性分量表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lt;0.05);父亲在惩罚严厉、拒绝否认,母亲在过渡保护、干涉以及惩罚严厉等因子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lt;0.05或P&;lt;0.01)。结论:家庭环境和父母养育方式在儿童学习困难发展和矫治当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40例学习障碍儿童家庭环境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学习障碍儿童的家庭环境状况 ,探讨家庭环境因素在学习障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 40例学习障碍儿童进行家庭环境量表评定 ,并与 40例正常儿童对照分析。结果 学习障碍儿童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文化性、娱乐性和组织性等因子分比正常对照组低 ,矛盾性因子分比正常对照组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 0 5 )。独立性、道德宗教观和控制性等因子分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学习障碍儿童家庭环境存在缺陷 ,需要家庭干预。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与正常健康者进行比较,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特征。方法:选择2002-07/12广州市脑科医院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100例作为病例组,本院健康职工及实习学生50例为正常对照组,均自愿合作。按要求独立完成量表评分者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83和48例。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中文版对两组被试进行评分比较,父亲教养方式包括6个因子:①情感温暖、理解。②惩罚、严厉。③拒绝、否认。④偏爱被试。⑤过分干涉。⑥过分保护。母亲教养方式包括5个因子:①情感温暖、理解。②惩罚、严厉。③拒绝、否认。④偏爱被试。⑤过分干涉、过分保护。量表评分由实施者向被试解释评分方法后,由被试在50min内独立完成。结果:进入结果分析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83和48例。①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敦养方式评价量表因子分中父亲及母亲的惩罚、严厉和否认、拒绝两项因子分(19.52&;#177;5.96,10.37&;#177;3.43:16.19&;#177;6.91,14.06&;#177;5.321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6.71&;#177;3.92,8.54&;#177;3.01:12.02&;#177;2.94,11.85&;#177;3.09)(t=2.630&;#177;3.973,P〈0.01)。②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47.10&;#177;9.01,51.58&;#177;6.68,(t=2.999,P〈0.01)]。③母亲的偏爱被试因子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1.46&;#177;3.56,9.63&;#177;2.90,(t=2.888,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父母过多的惩罚、责骂缺乏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这在父亲的教养方式中更为突出;且母亲对子女的过分偏爱也与子女的患病有关。提示应采取积极的家庭干预措施,指导父母正确教养子女,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与正常健康者进行比较,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特征。方法:选择2002-07/12广州市脑科医院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100例作为病例组,本院健康职工及实习学生50例为正常对照组,均自愿合作。按要求独立完成量表评分者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83和48例。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中文版对两组被试进行评分比较,父亲教养方式包括6个因子:①情感温暖、理解。②惩罚、严厉。③拒绝、否认。④偏爱被试。⑤过分干涉。⑥过分保护。母亲教养方式包括5个因子:①情感温暖、理解。②惩罚、严厉。③拒绝、否认。④偏爱被试。⑤过分干涉、过分保护。量表评分由实施者向被试解释评分方法后,由被试在50min内独立完成。结果:进入结果分析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83和48例。①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因子分中父亲及母亲的惩罚、严厉和否认、拒绝两项因子分(19.52±5.96,10.37±3.43;16.19±6.91,14.06±5.32)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6.71±3.92,8.54±3.01;12.02±2.94,11.85±3.09)(t=2.630~3.973,P<0.01)。②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犤47.10±9.01,51.58±6.68,(t=2.999,P<0.01)犦。③母亲的偏爱被试因子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犤11.46±3.56,9.63±2.90,(t=2.888,P<0.01)犦。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父母过多的惩罚、责骂缺乏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这在父亲的教养方式中更为突出;且母亲对子女的过分偏爱也与子女的患病有关。提示应采取积极的家庭干预措施,指导父母正确教养子女,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注意缺陷障碍儿童的家庭环境和父母心理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障碍儿童的家庭环境和父母心理状况.为注意缺陷障碍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择2004-01/2004-10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95例注意缺陷障碍儿童作为注意缺陷障碍组。随机抽选青岛市两所普通小学1-6年级的40例无往意缺陷障碍的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问卷包括90道是非题,评价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及控制性等10个家庭特征)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症状因于.共90个题日,每题采用5级评分。症状从轻到严重分别给于1~5分,得分越高表明症状越明显)分别对注意缺陷障碍患儿和正常对照组儿童的家庭环境和父母心理状况进行测试研究. 结果:发放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问卷135份,回收完整问卷135份进入结果分析;发放父母症状自评量表问卷270份,回收完整问卷256份进入结果分析。(1)注意缺陷障碍组儿童家庭的亲密度、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控制性分数均低于对照组家庭(P均〈0.05),而矛盾性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2)注意缺陷障碍组儿童父母的强迫、人际关系、忧郁、敌对.恐怖和偏执因子分数均高于对照组儿童父母(P均〈0.05)、(3)注意缺陷障碍组儿童母亲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忧郁、焦虑、敌对.精神病7个因子分数均高于对照组儿童母亲(P均〈0.05)。(4)注意缺陷障碍组儿童父亲的人际关系和敌对2个因子分数高于对照组儿童父亲(P均〈0.05)。 结论:注意缺陷障碍儿童处于相对不良的家庭环境中,其父母的心理状况欠佳。为注意缺陷障碍儿童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改善其父母的心理状况对于改善注意缺陷障碍儿童的预后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障碍儿童的家庭环境和父母心理状况,为注意缺陷障碍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4-01/2004-10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95例注意缺陷障碍儿童作为注意缺陷障碍组。随机抽选青岛市两所普通小学1~6年级的40例无注意缺陷障碍的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问卷包括90道是非题,评价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及控制性等10个家庭特征)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症状因子,共90个题目,每题采用5级评分,症状从轻到严重分别给予1~5分,得分越高表明症状越明显)分别对注意缺陷障碍患儿和正常对照组儿童的家庭环境和父母心理状况进行测试研究。结果:发放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问卷135份,回收完整问卷135份进入结果分析;发放父母症状自评量表问卷270份,回收完整问卷256份进入结果分析。①注意缺陷障碍组儿童家庭的亲密度、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控制性分数均低于对照组家庭(P均<0.05),而矛盾性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②注意缺陷障碍组儿童父母的强迫、人际关系、忧郁、敌对、恐怖和偏执因子分数均高于对照组儿童父母(P均<0.05)。③注意缺陷障碍组儿童母亲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忧郁、焦虑、敌对、精神病7个因子分数均高于对照组儿童母亲(P均<0.05)。④注意缺陷障碍组儿童父亲的人际关系和敌对2个因子分数高于对照组儿童父亲(P均<0.05)。结论:注意缺陷障碍儿童处于相对不良的家庭环境中,其父母的心理状况欠佳。为注意缺陷障碍儿童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改善其父母的心理状况对于改善注意缺陷障碍儿童的预后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综述父母养育行为与儿童肥胖的关系,了解儿童肥胖的家庭影响因素以及干预的可能性,以便更好地从家庭角度理解儿童肥胖:并探寻有效的治疗模式。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Elseview1995-06/2005-12和EBSCOhost 1994-01/2005-12期间父母养育行为与儿童肥胖的关系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children,obesity,family,parenting”,限定语种为En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网等数据库1995-06/2005-12期间相关文献,检索词为“肥胖,家庭,父母”,限定语种为中文,获得相关资料。资料选择:选择与儿童肥胖和父母、家庭相关的文献。纳入标准:相关研究、归因研究、干预性研究。排除标准: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32篇相关的文献,选择了与主题最为相近的19篇文献,主要以相关研究、归因研究为主,少量是干预性研究。排除13篇为重复研究。资料综合:①父母的体质量指数、收入、教育程度和观念等都与儿童肥胖有关系,父母否认孩子肥胖,不控制孩子的饮食可能是这类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对于儿童的自尊、自我概念等个性因素的培养失利可能也是造成儿童肥胖的原因。②在体质量控制行为方面的研究开始考虑到父母因素以外的社会因素、家庭环境以及进食过程的具体行为控制过程。油脂的过多摄入、看电视减少了活动时间、母亲对孩子饮食行为的不正确控制都是导致儿童肥胖的原因。③干预性研究显示改变父母不合理的信念和饮食控制行为等方式能够对改善儿童肥胖起积极的促进作用。④肥胖儿童的家庭因素研究进入了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在对儿童肥胖原因进行探索时,可能还需要对父母的养育观念、父母的自我概念以及对于女的期望等方面深入研究,还应考虑父母的综合养育行为。结论:父母养育行为是影响儿童肥胖的重要因素之一。改善父母的观念、态度以及对儿童的饮食控制行为等方面有助于减轻儿童肥胖。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2):2794-2795
选择129名学习障碍儿童设为研究组,另选129名健康儿童设为对照组,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家庭环境量表和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对两组对象家长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结果两组对象情感表达、亲密度、成功性、矛盾性、组织性和知识性、精神病性、人际关系、焦虑、抑郁、偏执、敌对以及总分、父母责任、教育成效、父母对子女行为控制以及子女对父母生活控制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的家庭心理环境对学习障碍儿童影响较大,应积极改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心理门诊首次咨询者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及父母养育方式,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130名独生子女首次咨询者进行测试。结果独生子女首次咨询者的SCL-90各因子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1);父母养育方式因子分:父母温暖理解(FF1、MF1)、父亲过度保护(FF6)显著低于国内常模(P<0.01),父母严厉惩罚(FF2、MF4)、过度干涉(FF3、MF2)、拒绝否认(FF5、MF3)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1);不同性别独生子女首次咨询者躯体化因子、抑郁因子均分、总均分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1),敌对因子均分女性高于男性(P<0.05)。不同性别独生子女首次咨询者父母养育方式各因子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首次咨询者心理健康及父母养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问题,咨询者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综述父母养育行为与儿童肥胖的关系,了解儿童肥胖的家庭影响因素以及干预的可能性,以便更好地从家庭角度理解儿童肥胖,并探寻有效的治疗模式。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Elseview1995-06/2005-12和EBSCOhost1994-01/2005-12期间父母养育行为与儿童肥胖的关系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children,obesity,family,parenting”,限定语种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网等数据库1995-06/2005-12期间相关文献,检索词为“肥胖,家庭,父母”,限定语种为中文,获得相关资料。资料选择:选择与儿童肥胖和父母、家庭相关的文献。纳入标准:相关研究、归因研究、干预性研究。排除标准: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32篇相关的文献,选择了与主题最为相近的19篇文献,主要以相关研究、归因研究为主,少量是干预性研究。排除13篇为重复研究。资料综合:①父母的体质量指数、收入、教育程度和观念等都与儿童肥胖有关系,父母否认孩子肥胖,不控制孩子的饮食可能是这类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对于儿童的自尊、自我概念等个性因素的培养失利可能也是造成儿童肥胖的原因。②在体质量控制行为方面的研究开始考虑到父母因素以外的社会因素、家庭环境以及进食过程的具体行为控制过程。油脂的过多摄入、看电视减少了活动时间、母亲对孩子饮食行为的不正确控制都是导致儿童肥胖的原因。③干预性研究显示改变父母不合理的信念和饮食控制行为等方式能够对改善儿童肥胖起积极的促进作用。④肥胖儿童的家庭因素研究进入了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在对儿童肥胖原因进行探索时,可能还需要对父母的养育观念、父母的自我概念以及对子女的期望等方面深入研究,还应考虑父母的综合养育行为。结论:父母养育行为是影响儿童肥胖的重要因素之一。改善父母的观念、态度以及对儿童的饮食控制行为等方面有助于减轻儿童肥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家庭环境对男性青少年犯罪的影响.方法 对某少年教养管理所110名学员采用自拟调查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家庭环境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学员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父亲惩罚与严厉因子分显著高于母亲,过分干涉、拒绝与否认因子分显著低于母亲(P<0.01).学员组家庭环境量表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控制性分量表评分显著低于中国常模(P<0.01),矛盾性分量表评分显著高于中国常模(P<0.01).暴力组与非暴力组学员家庭环境量表各分量表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少年教养管理所学员的父母教养方式及家庭环境均存在一定缺陷,是青少年走向犯罪道路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难治性强迫症患者的父母教养方式,为制定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将42例难治性强迫症患者设为研究组,抽取同期扬州市60名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采用自拟一般资料调查表统计两组一般资料,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评定两组父母教养方式,对两组测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有工作者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显著高于无工作者(P<0.05或0.01).结论 难治性强迫症与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有关,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综合心理干预,对改善患者强迫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了解青少年网络成瘾特点,分析家庭环境及其父母养育方式与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网络成瘾诊断问卷、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及家庭环境量表(FES-CV),对193名衢州一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178名青少年上网人群中成瘾者占7.87%.在养育方式上,网络成瘾学生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评分显著低于非成瘾学生(P<0.01),而惩罚严厉及拒绝、否认因子和父亲的过分干涉因子评分显著高于非成瘾学生(P<0.05) ;在家庭环境中,网络成瘾学生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及知识性4个因子评分显著低于非成瘾学生(P<0.05),而矛盾性和控制性2个因子评分显著高于非成瘾学生(P<0.01).结论 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与父母养育方式、家庭环境有密切关系.不良的家庭环境与父母养育方式是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乔昌秀  吴伟  李丹  李丽 《护理研究》2012,26(31):2915-2916
[目的]探讨护理本科生父母养育方式与学习动机的关系。[方法]采用学习动机问卷及父母养育方式量表对289名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父亲过度保护、母亲偏爱被试与护生的学习动机呈正相关(P<0.05或P<0.01);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偏爱被试对护生的学习动机有显著预测作用,解释率为13.2%。[结论]护理本科生的父母养育方式对学习动机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网络成瘾患者父母教养方式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对80例住院网络成瘾患者进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调查,并与普通在校学生进行对照.结果 在父母教养方式中,网络成瘾患者的情感温暖因子分较低,而惩罚、拒绝因子分较高,与普通在校学生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干涉保护方面的因子分与普通在校学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网络成瘾患者父母教养方式存在缺陷,可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干预措施,改善网络成瘾患者父母的教养方式,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背景父母养育方式对子女的心理发展有着深刻而长远的作用.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及相关因素与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设计以医学生为研究对象的横断面调查研究.单位一所师范学院临床医学院心理学教研室.对象于2002年12月在杭州师范学院医学院完成.调查对象为2000-2002级165名学生.其中大专生106名,本科生59名;男生98名,女生67名;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24岁;双亲家庭161个(97.60%),单亲家庭4个(2.40%);独生子女53个(32.10%),非独生子女112个(67.90%).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症状自评量表对165名医学生的父母养育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查,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0.0支持下作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主要观察指标父母养育方式问卷中父亲情感温暖和理解、父亲惩罚和严厉、父亲过分干涉、父亲偏爱、父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母亲过分干涉、母亲过度保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和严厉、母亲偏爱共11个因子的测试分和父母关系、家庭经济收入、家庭类型等父母养育方式相关因素的选择情况;症状自评量表中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和总均分的测试分.结果相关分析显示父亲惩罚严厉与躯体化、人际敏感呈显著正相关(r=0.186,r=0.162);母亲惩罚严厉与人际敏感呈显著正相关(r=0.185);父亲偏爱与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总均分呈显著正相关(r=0 161,0.243,0.224,0.182,0.166,0.193);母亲偏爱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r=0.132);父亲过度保护与抑郁、焦虑、总均分呈显著正相关(r=0.177,0.204,0.162);母亲拒绝否认与人际敏感呈显著正相关(r=0.162);父亲情感温暖与焦虑、敌对呈显著负相关(r=-0.187,-0.241).以父母养育方式及相关因素对SCL-90总均分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文化程度和父亲过度保护的养育方式进入回归方程(β=-0.269,P=0.001;β=-0.187,P=0.016).结论父母惩罚严厉、父母偏爱、父亲过度保护及母亲拒绝否认的养育方式不利于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父亲情感温暖的养育方式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父亲过度保护和母亲文化程度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更为重要.因此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应延伸到对父母进行养育方式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个性和家庭环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患儿特殊的个性和家庭环境,以期指导其临床心理治疗。方法:使用家庭一般情况调查表和DSM-Ш-R有关标准,从泉州市实验小学1~6年级1675名小学生筛选出ADHD患儿及其正常对照组71对,以艾森克个性问卷犤EPQ(J)犦和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家庭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个性和家庭情况调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DHD儿童情绪较不稳定(51±13±和45±11,t=2.71,P<0.01),并有一定的精神质(50±15和42±12,t=3.43,P<0.01)。其家庭亲密度(6.3±2.7),情感表达(4.7±1.8)和知识性(4.1±2.3)得分偏低(t=3.19,2.90,0.50,P分别为<0.05,<0.05,<0.01),而矛盾性(4.5±2.8)、组织性(7.1±2.1)得分偏高(t=4.24,2.81,P分别为<0.05,<0.01)。父母文化程度较低者有较高的ADHD患病率。结论:ADHD患儿有其特殊的个性特征及家庭环境,儿科医生在治疗该病时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干预,可提高临床心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