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先对病人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进行评估 ,然后选用适当的辅助检查对病人做出正确诊断。本文就下肢深静脉血栓各种诊断方法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联合用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联合用药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ADVT)的溶栓效果,方法:将90例ADVT患者随机分为3组,第一组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平衡液500ml加尿激酶25万U,第二组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尿激酶25万U;第三组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尿激酶25万U,平衡液500ml加蝮蛇抗栓酶0.25U为主,45例患肢静脉给药,45例上肢静脉给药,以B超检查及患肢消肿时间判断治疗效果。结果:第三组疗效明显优于第一,二组(P<0.05),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联合应用尿激酶,蝮蛇抗栓酶,华法令,低分子右旋糖酐是治疗ADVT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深静脉血栓(DVT)是外科创伤后的一种并发症,尤以髋膝部骨折后最常见。如处理不当,可继发致命性肺栓塞、截肢或远期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本院自1999年9月至2006年12月,收治9例下肢骨折并发DVT病人,经过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9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5.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取栓、药物溶栓和抗凝治疗,然而选择哪种治疗方法最为有效和可行,目前仍然存在争论.本文通过回顾性总结我院1996年12月~1998年4月间23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就药物溶栓、抗凝治疗、手术取栓的时机以及急性期后抗凝药物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溶栓抗凝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起  时德  赵渝  肖乐 《临床外科杂志》2004,12(11):712-713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acutedeepveinthrombosisolowerlimbs ,ADVT)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 ,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患肢静脉功能不全 ,遗留严重后遗症。若并发肺栓塞则可危及生命。ADVT的药物治疗至今是临床难题。近年来新药不断出现 ,但单药应用疗效不理想。 2 0 0 2年 11月~  相似文献   

7.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71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原因.方法:回顾分析71例病人临床资料.结果:43例(60.56%)病人病因明确(手术后20例,外伤5例,孕、卧床13例,家族性5例).结论:手术、创伤、长期卧床、遗传因素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早期对其干预对预防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极为关键.  相似文献   

8.
9.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的新分类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0.
下肢手术后有症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下肢手术后有症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对5例支手术后发生有症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彩色多普勒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下肢手术后小腿出现疼痛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早出现并具有很高诊断价值的临床特点,手术后肢体加压包扎是一促进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因素。结论:下肢手术后出现小腿后侧疼痛时应考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彩色多普勒检查可明确诊断,对高危患者围手术期应采取综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 :应用尿激酶和中药制剂静滴 ,配合中药口服及外敷 ,治疗 2个疗程 ,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血液流变学、内皮细胞功能的变化。结果 :在治疗的 86例中 ,临床治愈 2 4例 (2 7 91% ) ,显效 4 5例 (5 2 32 % ) ,进步 10例 (11 6 3% ) ,无效 7例 (8 14 % ) ,总有效率 91 86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Doppler超声变化显著 ;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 <0 0 1) ;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水平降低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增加 (P <0 0 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 ,能有效地降低血液粘度 ,改善内皮细胞功能 ,防止血栓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炎性细胞因子IL-6、II,8、IL-10及TNF-α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疾病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选择未经治疗的急性下肢DVT患者40例为DVT组,年龄、性别比无统计学差异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运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血浆IL-6、IL-8及TNF-α水平,用ELISA法检测血浆IL-10水平。并对DVT组内细胞因子水平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各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相对于正常对照组,DVT组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01)。DVT组内相关性分析,IL-6与IL-8及IL-10之间无相关性,IL-8与IL-10及TNF-α之间无相关性;IL-6与TNF-α之间呈正相关(r=0.383,P〈0.05),IL-10与TNF-α之间呈正相关(r=0.390,P〈0.05)。结论在DVT患者外周血中,均检测到血浆细胞因子的升高,炎性细胞因子可能在静脉血栓形成疾病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取栓加溶栓联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1月~2003年2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8例,采用手术取栓,溶栓、抗凝、祛聚、支持等综合措施治疗.结果本组手术均成功,围手术期无死亡,无出血、肺栓塞等并发症.术后2周行患肢深静脉顺行造影,6例(21.4%)主干深静脉完全通畅,其余22例不完全通畅,5例大隐静脉-股静脉吻合口通畅.23例(82.1%)临床症状消失.25例获得随访(占89.3%),平均随访时间18.6(4~28)个月,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5例(17.9%).结论取栓加溶栓联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近期效果满意,可明显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 has been characterized by a disorder of venous return caused by abnormal blood clotting in deep veins. It often occurs in the lower limbs and is a common complication in orthopaedics. Therefore, relevant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s domestic and overseas had formulated and constantly updated relevant guidelines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DVT. According to the management strategy of the guidelines, the incidence of DVT can be significantly reduced. However, due to the variety of fractures types, the guidelines cannot expound precau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VT for all fracture types at present, and there are other related unresolved problems. For example,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consistent optimal strategi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DVT following isolated lower extremity fractures with a higher incidence. The best anticoagulant strategies for patients with upper limb fractures, pediatric fractures, and those combined with other injuries are rarely described in orthopaedic guidelines, but such fractures are common in clinical orthopaedics. The long‐term complications after DVT, such as post‐thrombotic syndrome, are not well‐understood. In the absence of clear guidance, orthopaedic surgeons often resort to empiric anticoagulation or conservative treatment, so the prevention effects of DVT are inconsistent. The purpose of this review is to summari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VT events after isolated lower extremity fractures and to discuss the unsolved issues in the guidelines by reviewing the previous literature and tracing the history of DVT discovery, to provide more scientific and comprehensive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prediction and prevention of DVT.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选择素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32例,健康对照组20例,比较两组血浆P-选择素水平(ELISA方法)、血小板计数。结果:深静脉血栓形成组血浆P-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小板计数略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选择素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其早期诊断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对近28年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证候文献进行筛选,构建相关数据系统,对其证候要素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见证候要素为湿、热、血瘀、脾阳虚;常见证候要素靶位为脾,其中急性期的基本证候要素为湿、热,非急性期常见证候要素为血瘀、湿和脾阳虚。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机变化是以血瘀为基础,受多因素影响、虚实错杂的复杂过程。证候研究中,简化成证候要素的形式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腰间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6例腰椎间盘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占同期897例腰间盘术后病人的0.7%。作者就该并发症的发病原因、诊断、预防及治疗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手术时间过长、出血过多、大量输血及术后长时间应用止血药等因素可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该病处理的基本原则是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保守治疗72小时无效,应及时采取手术取栓治疗;手术采用Fogarty导管和驱血带祛除血栓,以恢复下肢深静脉血流,结果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下肢骨折术后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下肢骨折及术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显著的方法。方法 设通常静脉滴注尿激酶、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注射液 13例为对照组 ,设经导管静脉内尿激酶溶栓 11例为治疗组 ,行两组治疗对比。结果 治疗组的治愈率 81 85 % ,总有效率 10 0 % ;对照组治愈率 2 3 1% ,总有效率 6 9 2 % ,两者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经导管血管内溶栓方法 ,用药量少 ,直接栓内溶栓 ,加之机械性破坏血栓 ,溶栓效果迅速 ,减少出血等副作用 ,是治疗骨折术后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溶栓治疗分析(附12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溶栓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2月至2004年2月收治的12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非手术治疗的资料。结果临床治愈85例(67.5%),良好34例(27.0%),进步5例(4.0%),无效2例(1.6%),总有效率为98.4%(124/126)。结论绝大多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可以经溶栓和抗凝为主的非手术治疗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关键是早诊断及早期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