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6 毫秒
1.
目的:探讨T、B淋巴细胞激活态(HLA-DR+)、NK细胞总数(CD56+)及其激活态(CD16+)、单核细胞(CD14+)在男子举重运动员大负荷力量训练期间的变化规律及其免疫机能监控意义。方法:25名男子举重运动员按规定负荷完成连续5周大负荷力量训练,训练结构为2个大负荷循环中间间隔1个调整周。第1个大负荷循环由第1、2周构成,第3周为调整周,第2个大负荷循环由第4、5周构成,其中第4周冲击最大负荷。于训练前及每周训练结束后测定运动员基础状态下血清CK、BUN以及外周血HLA-DR+、CD56+、CD16+、CD14+。结果:训练期间CK、BUN均显著升高,其中前期以CK升高为主,后期CK和BUN均显著升高。HLA-DR+在训练前期有所增加,后期显著下降。训练期间CD56+、CD16+总体上均显著增加;在训练负荷最大的第4周,CD56+呈下降趋势(P=0.06),而同时CD16+呈增加趋势,CD16+/CD56+呈较明显增加趋势。大负荷训练期间CD14+显著增加,并与训练负荷增加一致。结论:大负荷力量训练可导致HLA-DR+及CD56+下降,HLA-DR+和CD56+在运动员免疫机能评定中具有一定的意义;大负荷训练导致CD14+增加,CD14+在运动员炎症反应程度及单核/巨噬系统功能的评定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艾灸对大负荷训练期间男子中长跑运动员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方法:12名中长跑男子运动员随机分为对照组(6名)和实验组(6名),在准备期的大负荷训练阶段进行实验。第1周为适应训练周,第2~4周为大负荷训练期,第5周为调整训练周。大负荷训练期间每天训练2次,每周训练6天;实验组每天下午训练后,分别交替选取(1)关元穴、足三里穴(双)和(2)关元穴、三阴交穴(双)两组穴位进行艾灸治疗,每天灸一组,使用艾灸器内置纯艾条,分别置于上述穴位上温和灸刺激,每次30 min,每周治疗6次;从大负荷训练周开始至调整训练周结束,共灸治4周。对照组同实验组进行相同的训练和生活,但不进行艾灸治疗。分别在大负荷运动训练前、大负荷运动训练3周后、调整训练1周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运动员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相对含量。结果:(1)实验组大负荷运动训练3周后CD3+、CD4+、CD8+T细胞比大负荷前明显增加(P<0.05),且CD3+比对照组大负荷后明显增高(P<0.05);(2)调整训练1周后,对照组CD3+、CD4+、CD8+T细胞与大负荷训练后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且低于运动员正常值范围,实验组CD3+、CD4+、CD8+T细胞比大负荷训练后降低(P<0.05),且CD3+、CD8+T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3)对照组大负荷训练3周后CD4+/CD8+比值较大负荷训练前明显上升(P<0.05),调整训练1周后仍继续上升(P>0.05),实验组大负荷训练后升高,调整训练1周后恢复,前后3次检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能提高男子中长跑运动员大负荷运动训练期间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含量,可防止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低下,预防CD4+/CD8+平衡失调。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服用耐力复合胶囊对军事五项队运动员大负荷专项训练期间身体机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20名运动员按运动等级和性别分层后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除每天正常大负荷训练外,实验组补充补血耐力复合胶囊,对照组补充淀粉胶囊,连续服用4周。在实验第0周、2周和4周采静脉血测定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清铁蛋白(S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水平。实验前后进行跑台最大摄氧量和自行车无氧功的测试。结果表明:补血耐力复合胶囊能有效维持军事五项运动员大负荷训练期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水平,提高铁蛋白含量,增加体内铁贮备,有显著的抗自由基作用,能有效维持机体的最大摄氧量、平均功率和总功率,提高无氧最大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大负荷训练期间进行间歇性低氧训练对男子赛艇运动员生理机能的影响。方法:12名男子赛艇运动员分成低氧组和对照组,低氧组在赛前大负荷训练期间进行为期4周、每周5天、每天1小时的间歇性低氧训练,其余日常训练两组相同。实验期间每周测试运动员的睡眠质量、耐缺氧能力以及血红蛋白、血尿素、肌酸激酶等指标。结果:4周间歇性低氧训练后,低氧组运动员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血尿素水平和肌酸激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低氧组在耐缺氧实验中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低氧组睡眠质量指标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间歇性低氧训练可以提高男子赛艇运动员大负荷训练期间的耐缺氧能力,改善睡眠质量,间接促进机体在承受大负荷训练负荷时的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医穴位刺激对自行车运动员赛前免疫力的影响,探寻提高自行车运动员大赛前的机体免疫机能的方法。方法:中国场地自行车队男子运动员12名。在运动员刚结束上一阶段调整,正进入大负荷训练期时,第1次取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测试运动员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NK%,作为基础数据。大负荷训练5个月后,进入赛前阶段进行第2次测试。将运动员按运动水平分成国际健将和健将两类,随机从国际健将中选4名、从健将中选2名作为刺激组,其余4名国际健将和2名健将为对照组。两组运动员上述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随后,刺激组运动员进行10天表面电极穴位刺激(取单侧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次日左右腿交换),每天1次,每次20分钟,共10次。对照组采用同样仪器进行相同时间的表面电极贴附,但不开电源。实验过程中,两组的组织形式、生活起居、训练负荷、恢复方式等均相同,两组运动员均采用了常规恢复性训练和手段,如按摩、水浴、理疗等。10天后两组进行第3次测试,测试血液T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NK%。结果:大负荷训练后,两组运动员赛前阶段CD4+/CD8+比值显著降低,从(1.85±0.54)降至(1.49±0.40)(P<0.05),NK%也显著降低,从(24.45±8.14)%降至(12.83±6.28)%(P<0.05)。第3次测试,刺激组T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NK%与第2次测试相比无显著降低;而对照组运动员CD4+/CD8+比大负荷训练后进一步降低,从(1.51±0.33)降至(1.29±0.22)(P<0.05)。结论:自行车运动员大负荷训练后,机体免疫功能一定程度出现了抑制。穴位刺激对自行车运动员大负荷运动后的T淋巴细胞免疫系统功能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5周高原训练期间优秀男子游泳运动员心率变异性(HRV)相关指标的变化特点。方法:以7名上海队优秀男子游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别于高原训练前1周,高原训练第1、3、4、5周和高原训练后1周的每周休息日,使用美国产Omega wave运动员实时机能状态综合诊断系统进行仰卧位状态的无创心率变异性测试,测试指标包括时域指标(SDNN、RMSSD、SDSD)和频域指标(TP、HF、LF、LF/HF)。周一晨起前卧位安静状态下测试晨脉(RHR)和血氧饱和度(SpO2%),晨起后空腹状态指尖采血测试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结果:高原训练后1周CK水平明显高于高原训练第4、5周(P<0.05)。与高原训练第1周相比,BU在高原训练第3、4周逐渐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原训练第1、3、4、5周的SpO2%均显著低于高原训练前1周(P<0.01)。高原训练第3、5周的RHR均明显低于高原训练第1周(P<0.05)。与高原训练前1周相比,高原训练第1周的HRV时域和频域指标下降(P>0.05),RMSSD、SDSD、HF分别下降18.60%、20.40%和12.60%,LF下降2.07%,HRV总体指标SDNN、TP分别下降6.47%、6.65%,LF/HF下降29.20%;高原训练第3周,HRV各指标有所回升,其中TP、HF较高原训练前1周相比分别增加14.23%、33.26%(P>0.05);高原训练第4周HRV各指标又开始下降,SDNN、RMSSD、SDSD、LF与高原前1周相比分别下降了16.42%(P<0.05)、21.89%、21.92%、35.31%,且均处于整个高原训练阶段最低值;高原训练第5周,HRV各指标开始回升,LF、LF/HF较高原训练前1周增加了27.17%和27.74%;高原训练后1周,SDNN、RMSSD、SDSD、TP、HF、LF较高原训练前1周分别下降了16.15%(P=0.053)、17.29%、17.71%、25.65%、30.82%、16.90%。结论:(1)5周高原训练过程中,优秀男子游泳运动员HRV指标呈波浪形的变化特点,其中高原训练前期主要受低氧环境的影响,高原训练后期主要受训练负荷的影响。(2)高原环境下,HRV可以反映随着高原缺氧和训练负荷的交互作用导致的自主神经系统调控能力波动性的变化,提示利用HRV来分析缺氧和训练负荷的交互作用对机体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点压肾俞、照海穴对网球运动员红细胞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 :11名男子网球运动员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点穴组。所有队员每天进行 1次训练 ,点穴组在训练结束后1小时内点压双侧肾俞穴、照海穴 ,每穴 2min ,共 4周。实验前后均采用功率自行车 ,于 2 0min内完成定量负荷运动 ,取静脉血测定红细胞免疫及红细胞抗氧化功能指标。结果 :实验 4周后 ,点穴组RBC -C3bR花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而RBC -IC花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RBC -SOD活性和RBC -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结果表明点压肾俞、照海穴可提高机体红细胞免疫功能 ,减轻自由基介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8.
世居高原中长跑运动员平原训练期间身体机能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世居高原的中长跑运动员进行平原训练时身体机能的变化。方法:以12名世居高原男子中长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系统测定其平原训练前、平原训练1周后、3周后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网织红细胞(RC)、红细胞压积(Hct)、血清睾酮(T)、皮质醇(C)等血液生化指标,以及平原训练1周后、3周后的VO2max等生理指标。结果:世居高原的男子中长跑运动员在平原训练期间,血清EPO水平逐渐下降,且3周后下降显著(P<0.05);平原训练1周后和3周后,RBC和Hb含量均显著下降,Hb在3周后下降幅度更大;RC和Hct变化不明显;血清T、C、T/C值在下高原后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VO2max等相关心肺功能指标在平原训练3周后均低于1周后的值,但呼吸商(R)有所升高,均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世居高原男子中长跑运动员平原训练期间身体机能有所下降,且3周后的下降程度比1周后更加明显。提示世居高原男子中长跑运动员到平原参加比赛时最佳时间应在1周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女大学生运动性血红蛋白低下与红细胞参数的相关关系。方法:随机选取广州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女学生15人,进行持续4周、每周5天、起始负荷强度为60%最大心率、每周强度递增10%的跑步训练。训练前及训练过程中每周末测试受试者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网织红细胞计数(Ret)、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红蛋白含量分布宽度(HDW)、平均网织红细胞体积(MCVr)、平均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CHCMr)及血清铁(Fe)和铁蛋白(Fer)。结果:经4周递增负荷跑步训练,女大学生Hb呈进行性显著下降(P<0.01),表现为运动性血红蛋白低下,MCV、MCH、MCHC、CHCMr、HDW、血清铁蛋白呈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RDW呈显著递增(P<0.05);Ret、血清铁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发现,血红蛋白浓度与MCHC和CHCMr相关性最大。结论:4周递增负荷跑步训练可诱导体育教育系女大学生产生运动性血红蛋白低下,其变化与MCHC和CHCMr相关性最大,而与血清Fe、RDW、HDW及MCV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负荷体能训练对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4名男子大学生篮球运动员进行为期16周的集训,在训练期间分次对运动员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淋巴细胞比值、NK细胞比例)和Th1/Th2细胞因子 mR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在两次分别持续了6周的训练期后,运动员外周血CD3+淋巴细胞数于增加后出现显著下降,从第7周的峰值(59.74±7.18)下降至第16周的最低值(52.02±7.92)(P<0.001);CD8+细胞数第16周(31.15±6.25)与第3周(37.98±7.05)相比显著下降(P<0.05);NK细胞数从第7周的最高值(19.62±5.21)下降至第14周的最低值(14.41±7.93)(P<0.05);IL-4 mRNA表达训练后与基础值(6.56±0.71)相比显著增加,从第7周的7.04±0.35和第14周的7.30±0.25,直至第16周达到最大值7.36±0.45(P<0.05),其他指标的变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大负荷训练使运动员细胞免疫功能削弱,Th1/Th2平衡向Th2方向漂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周低住高练(LoHi)对游泳运动员心肺功能及其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15名游泳运动员进行为期2周的LoHi训练(模拟海拔2500m),分别在训练前后采用自行车递增负荷力竭运动测试各项气体代谢指标和有氧运动能力。结果:2周LoHi训练后,(1)同等负荷下男运动员VO2/kg低于训练前,第5min50s时相差最大(-21.8%),最大摄氧量平台(VO2/kgmaxPD)持续时间延长了1min;女运动员自第6min后,VO2/kg值与训练前差值逐渐加大,第12min30s时达到最大(-14.5%),VO2/kgmaxPD持续时间缩短了1min30s;(2)男女运动员R值总体上均处于略微下降的趋势,R=1标志点出现时间明显延后。男运动员从R>1到力竭的时间延长,女运动员则缩短;(3)男运动员fb值在中低负荷阶段略高于训练前,女运动员只在10min50s到13min10s阶段低于训练前。不同负荷阶段,男运动员HR值始终低于训练前。训练后女运动员在第5min后HR值略低于训练前。结论:2周LoHi训练提高了男子游泳运动员对负荷的适应能力,表现为一般有氧运动能力和高负荷状态下的无氧耐力水平提高,但女子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未见明显改善,表现出一定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2.
高原训练对中长跑运动员血液流变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观察了 10名世居平原的优秀中长跑运动员进行 4周高原 (1917米 )训练前后血粘度 (ηP)、红细胞压积 (Hct)、红细胞数 (RBC)、网织红细胞 (RC) ,血沉 (ESR)和纤维蛋白原 (Fib)、总蛋白 (TP)、血浆白蛋白 (ALB)的变化 ,并与 12名世居高原运动员 (高原对照组 )的血流变指标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1)高原训练期间机体血液流变性可得到改善 ;(2 )高原训练对血流变性产生的有利影响 ,至少能维持到下高原 3周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住高练低训(HiHiLo)和低住高练(LoHi)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2名女子赛艇运动员随机分为高住高练低训(HiHiLo)组和低住高练(LoHi)组。实验期间,两组运动员均采用常氧训练为主,低氧运动为辅的方式训练,实验为期5周。HiHiLo组每周6天低氧睡眠。两实验组每周进行3次低氧训练,每次1·5~2h。低氧环境氧分压为15·4%(相当于海拔2500m高度)。分别于低氧训练前1天、低氧训练1、4、5周末及低氧训练结束2周末取血,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技术观察受试者低氧训练过程中外周血白细胞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穿孔素(PFR)的基因表达。结果:两组运动员低氧训练1周末IFN-γ、IL-4、PFR mRNA表达与低氧训练前相比均无显著差异;低氧训练5周末,HiHiLo组IFN-γmRNA表达较低氧训练1周末显著上调,IL-4、PFR mRNA的表达较实验前显著下调,LoHi组仅表现为IL-4mRNA表达较实验前显著下调。提示不同模式低氧训练对女子赛艇运动员IFN-γ、IL-4和PFR基因表达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世居高原中长跑运动员高住低练(living high training low,HiLo)期间血清EPO、sTfR及血象指标变化,探讨HiLo训练对世居高原耐力项目运动员红细胞生成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名世居海拔2260m高原的中长跑运动员(男12名,女8名)分成低氧组和对照组,每组10名(6男,4女)。低氧组在模拟海拔4000m低压低氧(大气压力为60kPa,氧气浓度为20.95%)环境下进行HiLo实验,每天低氧暴露10小时(8:00pm~6:00am),白天在其居住生活的海拔2260m高度进行训练;对照组睡、练均在海拔2260m环境。两组受试者实验期间的训练负荷、时间及营养状况均相同。实验进行4周。分别于实验前,实验开始1天、每周及实验结束后2周抽静脉血,测试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及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结果:4周HiLo后,低氧组运动员Hb、Hct较实验前无明显改善(P>0.05),EPO除在低氧暴露第1天比实验前有升高趋势(P<0.10)外,整个实验期间与实验前及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改变;HiLo训练后低氧组sTfR与实验前和对照组相比也未发生有统计意义的变化。结论:世居高原(海拔2260m)中长跑运动员进行4周HiLo训练对其EPO、sTfR、Hb升高作用不显著,表明世居高原中长跑运动员4周HiLo训练(模拟海拔4000m睡眠,海拔2260m训练)对机体红细胞生成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补充低聚果糖对递增负荷训练大鼠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3月龄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运动组和运动+补剂组,每组24只。对照组不运动。运动组及运动+补剂组进行持续6周、每周6天、每天30分钟的跑台训练,每周跑速分别是10、20、25、30、35、40 m/min。运动+补剂组每天训练前以1 g/kg.bw剂量灌胃低聚果糖。分别于实验前和训练第2、4、6周周末取材,检测大鼠体重、脾重/脾脏指数、脾脏淋巴细胞活性检测和脾脏CD4+、CD8+变化。结果:①运动组大鼠体重和脾脏指数在2、4、6周显著低于对照组,6周时脾重显著低于对照组。脾脏淋巴细胞活性在2、4、6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周时CD4+显著低于对照组,CD8+在2、4、6周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D4+/CD8+在2、4、6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②运动+补剂组大鼠体重在2、4、6周时显著高于运动组,脾重在4、6周显著高于运动组,4周时脾脏指数显著高于运动组,6周时显著低于运动组;脾淋巴细胞活性在4、6周均显著高于运动组;CD4+在2、4周显著高于运动组,CD8+在2、4、6周均显著低于运动组显著CD4+/CD8+在4、6周均显著高于运动组。结论:补充低聚果糖可以改善甚至逆转6周递增负荷训练引起的大鼠体重增长过缓、脾重下降、脾脏淋巴细胞活性降低、CD8+值偏高、CD4+/CD8+降低等现象,表明其对免疫抑制有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营养补剂谷氨酰胺和茯苓对运动诱导的人体免疫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21名青年男性志愿者随机分为运动对照组(T)、运动+谷氨酰胺组(TG)和运动+茯苓组(TF),依实验方案分别进行5周递增负荷训练(60%~95%VO2max)和营养补充,动态观测分析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NK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自发性细胞因子(IL-2、IL-4、IFN-γ)的mRNA变化.结果:(1)运动对照组递增负荷训练5周后外周血CD3+和CD4+无显著性变化;CD8+、CD4+/CD8+比值、IL-4 mRNA和IFN-γ mRNA随运动负荷增加有升高趋势,第4周有显著性;NK细胞数和IL-2 mRNA的变化呈波动性,在第3周及第4周时显著降低,第5周有升高的趋势.(2)运动+谷氨酰胺组外周血CD4+/CD8+比值有随运动负荷递增而升高的趋势;NK细胞数随运动负荷的递增无显著性变化,与运动对照组比较,第3周及第4周时显著增加;CD3+、CD4+、CD8+及各细胞因子mRNA随运动负荷增加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3)与运动对照组比较,运动+茯苓组各指标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K细胞对运动应激较为敏感,可先于其他免疫指标因运动负荷累积而受到抑制;补充谷氨酰胺可能对这一免疫抑制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减弱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优秀男子排球运动员在调整训练周期中不同阶段细胞和分子免疫状态。方法:13名国家队男子排球运动员,于国内排球联赛结束后立即参加为期2个月的奥运会预选赛准备性训练(调整训练)。分别于调整训练前期、中期、后期测定运动员血清CK、BUN水平,外周血CD3+、CD4+、CD8+、CD14+以及IL-2、IL-4、IL-10、IFN-γ的mRNA。结果:中期与前期相比,CK显著升高,而BUN无显著变化,后期与中期相比,CK、BUN均显著下降;后期与前期相比,CD3+、CD4+、CD8+含量及CD4+/CD8+均无显著性变化,而CD14+显著下降。中期与前期相比,IL-2mR-NA有所增加,后期与前期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中期与前期相比,IFN-γ mRNA无显著性变化,但后期与中期相比有所增加(P=0.08);中期与前期相比,IL-4 mRNA显著下降,后期与前期相比有所下降,但无显著性意义;中期、后期与前期相比,IL-10 mRNA均显著增加;中期、后期与前期相比,IFN-γ mRNA/IL-4 mRNA均显著增加。结论:优秀男子排球运动员调整训练期间,免疫机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和提高。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较T细胞亚群对训练更为敏感,有可能用于运动员免疫机能的监控。  相似文献   

18.
牛初乳对优秀赛艇运动员强化耐力训练期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牛初乳对长时间强化耐力训练后运动员免疫功能抑制的调节作用。方法:将15名国家健将级赛艇男运动员随机分为运动对照组和牛初乳组。两组运动员同时进行30天内容相同的运动训练,训练期间牛初乳组以15g/d的剂量补充牛初乳。训练期前及训练期后分别测定各组运动员的各项免疫指标。结果:强化耐力训练期后,牛初乳组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并显著高于运动对照组(P<0.001);CD3+T细胞和CD4+/CD8+比值维持在训练前正常水平,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训练期后,牛初乳组血清球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运动对照组(P<0.01),血清白蛋白及A/G比值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强化耐力训练期后,牛初乳组与运动对照组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IgA和IgG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强化耐力训练期补充牛初乳能有效防止强化耐力训练期后CD4+/CD8+比值的下降、淋巴细胞数量的减少及血清球蛋白含量的降低。提示牛初乳具有良好的维持机体免疫功能自稳态的作用,有助于防止长时间大强度耐力训练后运动员机体免疫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19.
8周及12周游泳训练对大鼠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观察长期运动对大鼠血清瘦素的影响。方法 :将 5 0只SD大鼠分为 8周大负荷、8周中负荷、12周大负荷、12周中负荷和对照组 ,测试训练后安静禁食状态下血清瘦素、性激素和免疫机能。结果 :运动鼠体重和血清瘦素降低 ,但睾酮、LH及IL - 1α、TNF -α无变化 ;两种强度的 8周游泳均可降低脾淋巴T细胞CD4 +/CD8+的比例 ,12周训练CD4 +/CD8+不变 ;血清瘦素与体重显著正相关 ,与CD4 +/CD8+的比例负相关。提示 :降低的瘦素在运动中担当了抗饥饿的角色 ;瘦素变化与运动引起的免疫机能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赛前训练周期中优秀游泳运动员的无氧阈速率(VAT)、肌酸激酶(CK)、血清尿素(BU)、血红蛋白(Hb)和血清睾酮/血清皮质醇(T/C)比值变化的规律。方法:在13名优秀游泳运动员(男6名,女7名)为期三周的赛前训练期间,分别在赛前训练周期开始前、训练周期中第1周、训练周期中第2周、训练周期中第3周末测定VAT、CK、BU、Hb和T/C值。VAT测定采用递增负荷方式,安排200m×4自由泳递增负荷运动,4组负荷分别为个人最好成绩的85%、90%、95%和100%强度,组间间歇3分钟。结果:与赛前训练周期前相比,赛前训练第1周,运动员CK值和C值显著升高,女运动员的T/C值显著下降;赛前训练第2周,运动员CK、BU和C值显著升高,VAT、T和T/C值显著下降;赛前训练第3周,男运动员VAT和CK值显著下降,BU值显著升高,女运动员VAT、T和T/C值显著下降;赛前训练周期中,Hb值与赛前训练周期前相比无显著变化。结论:安排这种负荷方式的赛前训练周期,能对游泳运动员机体产生一定程度的刺激作用。通过调整训练,游泳运动员的机能水平得到恢复,表明赛前训练后运动员获得良好的机能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