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Liu G  Zhang X  Gou W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12):705-707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系统及夫妻抗原共享率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的关系。方法 选择 5 7例妊高征患者及其丈夫、新生儿共 171例为研究组 ,46例同期正常孕妇及其丈夫、新生儿共 13 8例为对照组。采用快速盐析法提取孕妇及丈夫外周血 ,新生儿脐血白细胞DNA ,应用顺序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sequence specificprimerspolymerasechainreaction ,SSP PCR)进行等位基因检测。结果 单基因分析结果显示 ,研究组孕妇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增高的有DRB1 0 3 0 6、DRB1 0 40 5、DRB1 0 3 15、DRB1 0 40 3、DRB1 13 0 4、DQB1 0 3 0 3 2 / 3 3、DQB1 0 5 0 2 ,其中DRB1 0 3 0 6、DRB1 0 40 5、DQB1 0 5 0 2等位基因风险处于最高值 (RR值分别为 9 76、6 3 4、4 2 0 ) ,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孕妇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降低的有DRB1 0 40 7、DRB1 0 3 17、DQB1 0 5 0 3 1,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也有显著性 (P <0 0 5 )。研究组新生儿DQB1 0 5 0 2、DRB1 0 40 5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DRB1 13 0 4、DQB1 0 5 0 3 1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两组夫妻抗原共享率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研究组母胎抗原共享率  相似文献   

2.
Song D  Liu Y  Han Y  Shang G  Hua S  Zhang H  Guo S  Jiao S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5):284-286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DRB各基因型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中的分布,及其与GDM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GDM孕妇30例(GDM组)及同期入院的正常健康孕妇40例(对照组0的HLA-DRB各基因型的分布进行检测,并对HLA-DRB各基因型与GDM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1)GDM组HLA-DR6(13)等位基因频率(1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GDM组HLA-DR3(8%)及HLA-DR9(23%)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4%,16%)比较,均有增高趋势,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GDM组HLA-DR2(15)和HLA-DR51等位基因频率均为10%,较对照组(24%,38%)明显降低(P<0.05),(2)孕妇为HLA-DR3基因型或HLA-DR16(13)/DR9基因杂合型时,其GDM病情较重风险比(RR)分别为27.1和8.5,且产后血糖多未恢复正常,结论:(1)HLA-DR6(13)基因型可能与GDM易感性相关,HLA-DR2(15),HLA-DR51基因型可能与GDM保护性相关,(2)DLA-DR3,HLA-DR6(13)/DR9基因型与GDM病情严重程度有相关性,并可能影响GDM孕妇产后血糖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与Th1/Th2型细胞因子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 (HBV)母婴垂直传播与T辅助细胞 1、2型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 :研究组为 78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阳性孕妇 ;对照组为 40例正常孕妇。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DAS-ELISA)检测孕妇外周静脉血及其新生儿脐静脉血血清中乙型肝炎五项指标 (HBVM)及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 γ)、白细胞介素 12 (IL 12 )、白细胞介素 6 (IL 6 )水平。结果 :研究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有 10例宫内感染 ,宫内感染率为 12 82 %。胎儿宫内感染组孕妇血清中IFN -γ、IL - 12水平显著低于宫内未感染组及对照组孕妇 ,IL - 6水平则显著高于宫内未感染组及对照组孕妇 (P <0 0 5 )。宫内未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 ,上述三种细胞因子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P >0 0 5 )。上述各组孕妇血清中IFN -γ与IL - 12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P <0 0 5 ,P <0 0 5 ) ;IL - 12与IL -6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1,P <0 0 5 ,P <0 0 5 ) ;IFN -γ与IL - 6亦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1,P <0 0 5 ,P <0 0 5 )。各组新生儿脐血清中IFN -γ、IL - 12、IL - 6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孕妇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导致Th1型细胞因子IFN -γ、IL - 12水平下降 ,而Th 2型细胞因子IL - 6水平上升  相似文献   

4.
Chen F  Fan L  Xu L  Yao F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9):519-522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寡核苷酸(PCR-SSO)探针杂交法对42例ICP患者(ICP组)和56例正常孕妇(对照组)进行HLA-DRB1等位基因分型,,比较其基因频率及其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同时对ICP组孕妇的肝功能及甘胆酸盐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两组孕妇中,HLA-DR9,DR12,DR4基因频率均较高。ICP组孕妇中共检出14例HLA-DR6等位基因,对照组仅检出4例HLA-DR6等位基因。ICP组中HLA-DR6等位基因频率为16.7%,对照组为3.6%,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其余各等位基因频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未发现ICP组孕妇HLA-DR6基因与肝功能及甘胆酸水平有相关关系。结论 ICP患者HLA-DR6可能是ICP发病的易感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Wang X  Liu C  Lin Q  Fang X  Lin L  Mei Q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6):346-348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与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 DRB1等位基因之间的易感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引物法 ,对 4 0例内异症患者 (内异症组 )及 5 0例正常女性 (对照组 )的HLA DRB1等位基因位点进行分类。结果 内异症组和对照组共检出 13种DRB1等位基因。内异症组等位基因检出率最高者是DRB1 15 ,检出率为 4 5 0 % (18/40 ) ,等位基因频率为 0 2 5 84 ;对照组等位基因DRB1 15的检出率为 2 6 0 % (13/5 0 ) ,等位基因频率为 0 1398,两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在DRB1 15等位基因中共检出 15 0 1和 15 0 2两个多态性位点。内异症组中DRB1 15 0 1阳性率为 35 0 % (14 /40 ) ,等位基因频率为 0 1938,DRB1 15 0 2阳性率为10 0 % (4/40 ) ,等位基因频率为 0 0 5 13;对照组中DRB1 15 0 1阳性率为 2 0 0 % (10 /5 0 ) ,等位基因频率为 0 10 5 6 ,DRB1 15 0 2阳性率为 6 0 % (3/5 0 ) ,等位基因频率为 0 0 30 5。内异症组与对照组DRB1 15 0 1和DRB1 15 0 2两个多态性位点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内异症的发生与HLA DRB1 15有关 ,而与其等位基因多态性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阻断977例1年随访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阳性母亲分娩新生儿实施母婴阻断的最佳方案 ,探索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通过总结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第二医院 1985~ 2 0 0 3年 32 0 0例HBsAg阳性母亲分娩新生儿实施母婴阻断后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 (HBV)标志物资料 ,根据不同阻断方案分成 5组 :血源疫苗组(第 1组 )、血源联合组 (第 2组 )、基因疫苗组 (第 3组 )、基因联合组 (第 4组 )和宫内阻断组 (第 5组 )。其中共 977例婴儿随访至 12个月龄。观察、比较各组婴儿出生时及 1、6、12个月龄时的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HBsAb)的阳性率。结果 第 5组 12个月龄时HBsAg阳性率仅为 4 0 % ,保护率达 96 0 % ,与前 4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或P <0 0 1)。第 4、5组比较 ,出生时HBsAb检出率分别为 8 3%、81 0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 0 1) ;宫内感染率分别为 5 1 7%、32 0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免疫失败率为 19 4 %、12 5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第 2、4组 12个月龄时HBsAg的阳性率分别低于第 1、3组 ,HBsAb阳性率高于第 1、3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双阳组、单阳组母亲分娩新生儿 12个月龄时HBsAg的阳性率分别为2 0 1%、7 8% ,差异有显著性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HBV阳性孕妇孕期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预防HBV宫内感染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 78例乙肝表面抗原 (HBsAg)阳性孕妇分为两组 :预防组 30例 ,于孕 2 8、32、36周肌肉注射HBIG 3次 ,每次 2 0 0IU ;对照组 4 8例 ,只随访查体不用药。检测母儿血清乙肝标志物 (HBVM)和细胞因子IFN γ ,IL 12 ,IL 6水平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DAS ELISA) ,测定HBVDNA含量用荧光定量PCR(FQ PCR)技术。结果 :78例HB sAg阳性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宫内感染 10例 ,宫内感染率为 12 .82 % .HBIG预防组孕妇的胎儿HBV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预防组新生儿脐血清抗 HBs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预防组孕妇血清中IFN γ ,IL 1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IL 6水平、HBVDNA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孕妇HBIG被动免疫可有效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卵巢上皮癌 (OEC)组织中人类白细胞抗原Ⅰ (HLAⅠ )、CD54和CD8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LAⅠ和CD54的表达 ,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CD80mRNA的表达。结果 :4 4份OEC组织中 ,HLAⅠ、CD5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9.0 9%和 4 5.4 5%。CD80mRNA的表达率为 9.0 9%。HLAⅠ类分子的阳性表达在Ⅲ~Ⅳ期显著低于Ⅰ~Ⅱ期 (P <0 .0 5) ,有淋巴结转移组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P <0 .0 5) ,肿瘤复发组显著低于未复发组 (P <0 .0 1)。CD54的表达率与临床指标及复发均无关 ,但在无HLAⅠ表达组 ,CD54表达患者的复发率显著升高 (P <0 .0 5)。CD80mRNA阳性 4例均未复发 ,而CD80mRNA阴性者复发率为 57.5%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HLAⅠ与CD80同时缺乏时 ,患者复发率较HLAⅠ与CD80共表达时复发率显著升高 (P <0 .0 1)。结论 :OEC可能通过HLAⅠ、CD80、及CD54的异常表达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检测上述调节分子的表达 ,可能对判断OEC患者的预后及指导免疫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p53基因多态性与卵巢上皮性癌发病风险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Kang S  Duan LH  Zhang JH  Guo W  Wang N  Li Y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11):754-758
目的 探讨中国北方汉族妇女卵巢上皮性癌 (卵巢癌 )易感性与 p5 3基因第 4外显子的第 72密码子和第 3内含子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 ,以PCR技术检测 12 4例卵巢癌患者 (卵巢癌组 )和 12 8例健康妇女 (对照组 )的p5 3基因第 4外显子的第 72密码子和第 3内含子的基因型。结果 卵巢癌组和对照组脯氨酸 (Pro)、精氨酸 (Ar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5 3 2 %、4 6 8%和 4 6 1%、5 3 9%,两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χ2 =2 5 6 3,P =0 10 9) ;卵巢癌组Pro/Pro、Pro /Arg、Arg/Arg 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2 9 0 %、4 8 4 %、2 2 6 %,与对照组 (2 1 1%、5 0 0 %、2 8 9%)相比 ,差异也无显著性 (χ2 =2 5 98,P =0 2 73) ;按病理类型分类 ,浆液性癌和宫内膜样癌两者间或分别与对照组间 ,其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按手术病理分期分类 ,Ⅲ~Ⅳ期卵巢癌患者Arg等位基因及Arg/Arg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Ⅰ~Ⅱ期卵巢癌患者 (χ2 =7 4 94 ,P =0 0 0 6和 χ2 =8 318,P =0 0 0 4 )。卵巢癌组及对照组p5 3基因第 3内含子 16bp插入或缺序列 (PIN3)的A、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94 8%、5 2 %及 94 5 %、5 5 %,两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χ2 =0 0 13,P =0 910 ) ;两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羊膜腔内注射肺表面活性物质 (pulmonarysurfactant ,PS)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eonatal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 ,NRDS)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  方法 将 45例产前证实胎肺不成熟的早产孕妇分为两组 ,研究组 15例 (其中 1例双胎 )将PS制剂注入羊膜腔内 ,并于数小时内结束分娩。对照组 3 0例产前不予PS注射。比较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NRDS的发生率、新生儿死亡率及住院时间的差别。 结果 研究组分娩新生儿 16例 ,对照组 3 0例 ,两组新生儿Ap gar评分差异无显著性。胃液泡沫试验显示胎肺成熟的比率研究组为 56.3 % (9/ 16) ,对照组 13 .3 %(4/ 3 0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研究组新生儿需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CPAP)的比率为18.8% (3 / 16) ,NRDS的发生率为 6.3 % (1/ 16)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 60 % (18/ 3 0 )和 3 6.7%(11/ 3 0 ) ,P <0 .0 5。研究组新生儿的住院时间均值为 (3 2 .4± 7.6)d ,比对照组 (42 .0± 15.7)d短约10d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两组新生儿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研究组孕妇和新生儿均未发现由PS所导致的并发症及不良后果。 结论 羊膜腔内注射PS可显著地降低早产儿NRDS的发生率和CPAP的使用率 ,缩短住院时间 ,为临床上提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蜕膜中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谱表达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95例自然或人工流产者分为3组:组1包括41例正常早孕人流妇女;组2包括16例原因不明的习惯性流产妇女;组3包括38例原因不明的1次自然流产妇女。用PCR-SSP方法检测蜕膜中KIR谱的表达。结果:组2蜕膜中KIR2DL2基因表达比组1明显增加(P<0·05),与组3无明显差异,而KIR3DL1基因表达比组1及组3明显下降(P<0·01);组2蜕膜KIR2DS5基因表达比组3明显增加(P<0·05),但与组1无明显差异。组3蜕膜中KIR2DL3和KIR2DS5基因表达分别比组1明显下降(P均<0·05),而KIR2DL3基因与组2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自然流产患者(组2+组3)蜕膜中的KIR2DL3和KIR3DL1基因表达与正常早孕组(组1)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子宫蜕膜的KIR谱表达异常在导致妊娠失败的病理生理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套式PCR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状况。方法 选择HBsAg与HBeAg阴性,其他HBV血清标志物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24例作为病例组,同期HBV血清标志物全部阴性孕妇及其新生儿1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套式PCR方法检测两组孕妇及其新生儿的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BV-DNA。结果(1)病例组24例孕妇中,血清HBV-DNA阳性8例,阳性率为33%;PBMC中HBV-DNA阳性10例,阳性率为42%r。其中血清与PBMC均阳性3例,总阳性率为63%r(15/24)。(2)病例组24个新生儿中,血清HBV-DNA阳性3例,阳性率为13%,PBMC中HBV-DNA阳性6例,阳性率为25%。其中血清与PBMC均阳性1例,宫内感染率为33%(8/24)。(3)病例组24例孕妇中,血清阴性而PBMC阳性共7例,其新生儿4例发生宫内感染,感染率为4/7。(4)对照组16例孕妇及其新生儿血清及PBMC中HBV-DNA全部阴性。结论 HBsAg及HBeAg阴性孕妇也可发生HBV宫内感染,采用灵敏度高的套式PCR方法检测孕妇及其新生儿血清及PBMC中HBV-DNA,对诊断HBV宫内感染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与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ERα)基因多态性与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100例ICP患者(ICP组)和10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ERα基因1号内含子Xba Ⅰ和PvuⅡ酶切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1)对照组ERα基因的Xba Ⅰ基因型XX、Xx、xx频率分别为6%、33%、61%,ICP组分别为2%、33%、6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等位基因X、x频率分别为23%、78%,ICP组分别为19%、82%,两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ERα基因的PvuⅡ基因型PP、Pp、pp频率分别为18%、42%、40%,ICP组分别为12%、53%、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等位基因P、p频率分别为39%、61%,ICP组分别为39%、62%,两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3)ERα基因的Xba Ⅰ和PvuⅡ组合基因型在两组间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α基因多态性与ICP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14.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中的作用及在早期诊断宫内感染的价值。方法 120例经ELISA法确定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孕妇为研究组,其中60例为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双阳性,定为双阳组;60例仅为HBsAg阳性,定为单阳组。30例非HBV携带的孕妇为对照组。应用PCR法检测母婴血清及PBMC中HBV-DNA。结果 双阳组中,血清HBV-DNA检出率为25.0%(15/60),脐血PBMC中HBV-DNA检出率为50.0%(30/60)。母婴PBMC的HBV-DNA阳性显著相关(P<0.05);脐血血清HBV-DNA检出率与脐血PBMC中HBV-DNA检出率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母婴血清HBV-DNA阳性无相关性(P>0.05)。结论 被HBV感染的PBMC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可能是HBV宫内传播的一种机制,脐血PBMC 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脐血清,对早期诊断HBV宫内感染有一定价值;母亲传染性强是宫内感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皮素受体A(EDNRA)G-231A基因多态性与子痫前期有无关联。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FLP),对成都地区220例子痫前期患者(其中轻度71例,重度149例)和270例健康对照组孕妇EDNRA基因G-231A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子痫前期组和正常孕妇组EDNRA基因G-231A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5.9%、31.3%,两组之间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与轻度子痫前期组比较,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6.3%、35.2%,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子痫前期组和正常孕妇组不同基因携带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未发现EDNRA基因G-231A多态性与子痫前期发病有关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糖监测频率对饮食控制的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8年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产检并分娩单胎、孕前无糖尿病高血压疾病的5453例饮食控制的GDM孕妇。根据OGTT试验时的血糖水平将孕妇分为高危组2699例(49.5%)和低危组2754例(50.5%)。分别在高危和低危组中比较不同血糖监测频率组间临床资料及围产结局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危组孕妇的平均年龄(33.21±4.50)岁vs(32.30±4.34)岁、孕前BMI(21.77±3.38)kg/m2 vs(21.26±3.20)kg/m2、经产妇比例(51.0%vs 47.9%)、糖尿病家族史(4.4%vs 3.3%)及巨大儿生产史比例(5.2%vs 4.1%)均显著高于低危组孕妇(P均<0.05),两组间血糖监测频率无显著差异。在围产结局方面,高危组孕妇的早产(10.8%vs 8.8%)及初次剖宫产比例(35.9%vs 31.3%)均显著高于低危组孕妇(P均<0.05)。高危组孕妇中,大于胎龄儿的发生率与血糖监测频率呈负相关(P<0.05);与从不监测血糖相比,偶尔监测和定期监测血糖均为大于胎龄儿的负相关独立影响因素(P<0.05,OR=0.708、0.644)。低危组孕妇中,不同血糖监测频率组间大于胎龄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论在低危还是高危孕妇中,其围产结局发生率在各血糖监测频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饮食控制的GDM孕妇,应在评估其高危程度后拟定个体化血糖监测方案。对于低危孕妇,单纯增加血糖监测频率对围产结局无明显助益;对于高危孕妇,增加血糖监测频率可显著减少大于胎龄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CC/hMG/IUI、hMG/IUI与IVF-ET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利用宫腔内人工受精和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多囊卵巢综合征 5 6例 ,其中CC/hMG/IUI治疗组 2 8例 ,hMG/IUI治疗组 14例 ,IVF ET治疗组 14例。比较 3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E2 水平、卵泡数及妊娠率。结果 :CC/hMG/IUI、hMG/IUI和IVF ET 3组的年龄及不孕年限无差异 (P >0 .0 5 )。CC/hMG/IUI组与hMG/IUI组的卵泡数无差异 (P >0 .0 5 ) ,两组的E2 水平与妊娠率也无差异 (P >0 .0 5 )。CC/hMG/IUI组的卵泡数明显少于IVF ET组 (P <0 .0 0 1) ,E2 水平也显著低于IVF ET组 (P <0 .0 0 1) ,CC/hMG/IUI组的妊娠率与IVF ET组无差异 (P >0 .0 5 )。hMG/IUI组的卵泡数显著低于IVF ET组 (P <0 .0 1) ,E2 水平也显著低于IVF ET组 (P <0 .0 0 1) ,hMG/IUI组与IVF ET组的妊娠率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CC/hMG/IUI组与hMG/IUI方案在降低卵巢过激危险和治疗费用的同时可获得较高的妊娠率 ,有可能成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较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合酶基因(eNOS)第7外显子G894T点突变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的关系。 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 RFLP)技术检测了 66例妊娠晚期妊高征患者(妊高征组)和91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对照组)的 eNOS基因多态性位点频率。 结果 妊高征组 eNOS 基因型频率:野生型(GG)、杂合子(GT)、突变纯合子(TT)分别为62.1%,34.8%和3.1%;对照组分别为 79.1%,20.9%和 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高征组eNOS等位基因频率G、T分别为79.5%和20.5%;对照组分别为 89.6%和1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妊高征病情轻重与 eNOS 基因变异频率无相关性(P>0.05)。 结论 eNOS基因894位点变异与妊高征发病有关,但与病情轻重程度无关。T等位基因可能是妊高征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9.
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态与胎儿宫内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孕妇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状态与胎儿宫内感染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筛选出 79例HBV感染孕妇 ,并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技术检测孕妇血清及脐血中HBV DNA。结果 :4 7例大三阳孕妇血清HBV DNA检出率为 97 9% ,32例小三阳孕妇血清HBV DNA检出率为 9 4 % ,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大三阳孕妇脐血中HBV DNA检出率为 31 9% ,小三阳孕妇脐血中HBV DNA检出率为 0 % ,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结论 :胎儿宫内感染与孕妇HBV感染状态和HBV DNA检出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