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上报的101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及分析。结果 101例ADR中,静脉滴注引发的ADR占总例数的55.45%(56/101);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62.38%(63/101);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总例数的59.41%(60/101)。结论应加强ADR监测报告工作,从多方面控制、减少ADR的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肖诚胤  常惠礼  戴玉娇 《今日药学》2011,21(8):519-521,524
目的 探讨我院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本院2008-06~2010-05上报的231例ADR资料,针对ADR所涉及的患者情况、用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临床表现、转归、因果关系评价等内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1例ADR报告涉及73种药品,以抗感染药物所致的ADR居多,占51.5...  相似文献   

3.
余靖华  潘志强  邓冲 《今日药学》2012,22(6):359-360,364
目的 对本院呈报给国家ADR中心的280例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2009 - 12 ~2010 - 12南海人民医院呈报给国家ADR中心的280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ADR的发生率女性比男性高;老年人较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类型中抗生素所占比例最大(48.21%);用药途径中静脉滴注所占比例最大(71.79%);ADR发生部位中皮肤系统最多(58 93%),其次是中枢神经系统(13.21%).结论 应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预防和监控.  相似文献   

4.
某综合医院2010年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瑾  莫国栋 《今日药学》2011,21(11):707-709
目的 回顾性总结本院2010年度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ADR),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度本院101例药物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在报告的101例ADR中,男性患者居多,占59.41%.12 ~60 a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有69例,占68.3...  相似文献   

5.
本院22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梁增杰  邓增潮  李林 《今日药学》2011,21(4):248-250
目的 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本院2008-01~2010-12收集到的220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20例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92.3%),以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44.1%),其...  相似文献   

6.
我院372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9年上报的372例儿童药物不良反应(ADR)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372例ADR中,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93.0%;抗菌药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55.0%;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占23.4%.临床表现以皮肤损伤最常见,占总例数的87.3%.结论:应加强ADR监测,避免或减少ADR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我院90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丽  刘旭东 《中国药师》2011,14(10):1502-1504
目的:了解我院2010阜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我院2010年收集的90例儿童ADR报表。结果:发生ADR的药物以抗茵药最多见(76.39%),其次为中药注射剂(18.06%)。ADR累及的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多见。90例ADR中,单一用药19例(21.11%),联合用药71例(78.89%)。90例ADR报表中给药途径均为静脉滴注。结论:应重视儿科临床ADR监测,临床医生应合理使用抗菌药及中药注射剂,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集上报的211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涉及药品以抗病原微生物药居多,共101例,占47.20%;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居多,共187例,占87.20%;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居多,共154例,占58.78%。结论:医务人员应深入开展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761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赵向阳 《安徽医药》2007,11(10):959-960
目的探讨我市中药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降低其发生率。方法对2005、2006年我市上报的761例中药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因果关系评价中很可能居多,涉及ADR的中药以注射剂居首位,用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主要的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其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中成药的ADR不容忽视,慎重选择静脉滴注给药治疗,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加快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传递,保障公众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集的100例儿童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表,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100例ADR中,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98%;抗菌药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44%;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常见,占总例数的50%.结论:应加强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12月130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给药发生ADR101例;子宫腔内给药引起ADR 5例。丙泊酚注射液静脉麻醉时,发生皮肤红斑、红疹67例,其中2例发生严重ADR。抗菌药物26例;妇产科等性激素类药物9例;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类药物8例。结论 2012年抗菌药物ADR发生率较2007年下降62.86%,随着其使用量的减少,ADR发生率也大幅下降。针对我院专科特点,应加强静脉用麻醉药、妇产科等性激素类、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类药物、止血药、口服中成药等ADR的监测,尽量减少静脉给药,关注子宫腔内注射给药引起的ADR。应按照说明书合理使用每一种药品,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10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1日-2007年11月20日收集到的101例ADR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抗感染药物类别、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1例不良反应中,涉及抗菌药物72例,占71.29%;中药注射剂8例,占7 .92%;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81例,占80.20%。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3.
彭学荣 《中国当代医药》2013,(34):170-171,173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深入开展ADR监测工作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04年11月~2013年6月上报至国家ADR监测中心的91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1例报告中,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感染药(占56.25%)和中药注射液(占17.71%),静脉滴注引起的ADR最多,皮肤及其附件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合理用药,降低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福建中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呈报的基本情况,为深入开展ADR监测工作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年收集到的58例ADR按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及患者年龄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8例ADR中抗菌药物35例(60.34%),中药注射剂8例(13.79%),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34例(58.62%),皮肤及附件损害有30例(51.72%)。结论:加强对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眼科用药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为眼科临床合理用药和风险防范提供参考。方法抽取某眼科集团228家医院在2017年5月1日~2020年5月31日药事数据上报平台中的1229例门诊和住院患者发生的ADR,对给药途径、转归、临床表现以及发生ADR例数排名前10位药品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在1229例ADR的报告中,眼局部用药发生例数671例(54.6%),静脉给药366例(29.78%),口服152例(12.37%)等。发生ADR例数排名前10位药品中以荧光素钠注射液静脉注射ADR发生率最高,共266例(45.70%);滴眼液中以双氯芬钠滴眼ADR发生率最多,共79例(13.57%)。荧光素钠注射液、中药注射剂可引起过敏性休克等。结论眼局部用药可引起局部及全身ADR,应重视及关注荧光素钠注射液及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尤其是过敏性休克等严重ADR,并做好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时不同年龄段患者在性别、药品种类、药品剂型等方面所呈现的某些基本特点,为进行药品安全性监测,指导临床对不同年龄患者实施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某三甲医院2005~2012年所上报的12249例ADR报告。将发生ADR的患者分为9个年龄段,对各年龄段中患者性别、药品种类、药品剂型、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系统及ADR严重程度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2249例ADR报告中,男性6496例(53.03%)、女性5753例(46.97%),男女之比为1.13:1:41~50岁、51—60岁、61—70岁3个年龄段ADR构成比居于前三位;21—50岁年龄段女性ADR例数多于男性,其余年龄段男性多于女性。抗感染药物(31.59%)、抗肿瘤药物(28.86%)、中成药(7.15%)引起ADR位于前三位,其中〈10岁患者抗感染药物ADR达972例次(7.79%);41~70岁患者抗肿瘤药物ADR达2362例次(18.94%),中成药ADR为475例次(3.81%)。注射液(79.41%)、片剂(8.40%)、粉针刑(5.61%)引起ADR列入前三位;而注射液、片剂、粉针剂引起ADR均以41—70岁患者为主;胶囊剂以31—70岁患者为主;颗粒剂、混悬剂、溶液剂均以〈10岁患者为主。静脉滴注(73.04%)、口服(13.51%)、静脉注射(6.06%)引起ADR居于前三位;而静脉滴注、口服、静脉注射引起ADR均以41—70岁患者为主;肌内注射则以31—60岁患者为主。ADR导致消化系统(33.15%)、皮肤及其附件(19.25%)、神经系统(11.58%)损害列为前三位;而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全身性损害均以41~70岁患者为主;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则以〈10岁患者为主。一般的ADR达7757例(63.33%);新的、严重的ADR为4492例(36.67%);而一般的、新的一般的ADR均以41—70岁患者为主;严重的、新的严重的ADR则以31—70岁患者为主。结论:不同年龄患者ADR的发生在性别、药品种类、药品剂型等方面存在某些差别,应加强对不同年龄人群药品安全性监测工作,关注影响因素,尽可能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方辉  张振财 《中国药事》2013,(12):1318-1320
目的通过对安徽省铜陵市第四人民医院上报的儿童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儿童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我院门诊注射室、儿科病房在2011~2012年度上报的91例15岁以下患儿的药物不良反应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0~3岁患儿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有50例;β-内酰胺类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最多,有72例;91例均由静脉给药引起;累及器官主要以皮肤、粘膜及附件的损害最多,有86例。结论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药物的用法、用量有关,抗生素的用量过大及不规范使用是造成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临床医师应熟悉儿童的生理特征,加强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王淑君  王凤霞  于玲  李红旭 《中国药房》2008,19(11):861-863
目的:分析我院发生药品不良反应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2006年1月~2007年9月上报的10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为对象,对患者的一般情况以及用药情况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101例药品不良反应共涉及药品74种,其中抗感染药占25.68%,中药制剂占31.08%;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所占比例最大(70.30%)。结论:抗感染药、中药制剂的应用及静脉用药的给药方式是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易感因素,应加强其使用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9.
黄咏红 《今日药学》2012,22(4):235-237,252
目的 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本院2007 -01~2011 -11各科室上报的198份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本院198例ADR共涉及药品58种,抗感染药物的ADR构成比最高占74.24%;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所占比例最大(83.84%).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总报告例数的48.48%.结论 应加强ADR的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林小文  阮连军 《中国药房》2012,(14):1311-1314
目的:了解上海市金山区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与特点。方法:对我区ADR监测中心2009-2010年收集到的3514例ADR报告,按申报来源、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类型、ADR累及器官或系统、给药途径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女之比为1:1.29;抗感染药引起的ADR占43.34%;消化系统、皮肤及其附件、神经系统的损害较为常见,分别为29.27%、26.77%、11.72%;注射给药引起的ADR较多,为61.34%;ADR以医师申报为主,有2270例。结论:ADR在临床药物治疗中较常见,应促进ADR监测工作深入开展,尽可能避免和减少ADR发生,达到安全、有效的用药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