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冠心病不仅仅是简单的脂质沉积疾病,实际上炎性反应也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化的形成,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斑块破裂,表面破损或裂纹,引起的完全或不完全性堵塞性血栓的急性病变,此时机体即出现急性反应期。而C反应蛋白(CRP)作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已广泛应用于自身免疫性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监测,近年来又被公认为是新的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特别是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方法的诞生,被认为是心血管事件危险最强有力的预测因子之一,本文通过对106例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探讨其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事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胡华杰 《浙江医学》2009,31(3):396-398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指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一组严重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较急,常导致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相关研究发现,(C反应蛋白作为炎症介质可能参与了人类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本研究旨在分析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于ACS的诊断及应用价值,并探讨hs—CRP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破裂引起血栓形成导致的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ACS危险分层对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目前临床有多种方法,近十几年大量研究报告生化标志物在ACS危险分层中的意义,本文主要在C反应蛋白(CRP)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包括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段不抬高的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一组病症。其发生的病死率占心血管病的首位。为对疾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国际心血管病界除对已知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等的研究外,血管内皮功能、血栓形成、炎症、遗传、免疫尤其是冠脉粥样斑块破裂及导致冠心病急性事件的机制成了新的研究热点,其中特异性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cTnI)与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成为ACS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肌钙蛋白Ⅰ(TNI)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因急性胸痛或胸部不适拟诊为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而连续收入院的90例病人,入院后仔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并在15min内完成18导联心电图检查,同时测定静脉血CRP、TNI。以血CRP8mg/dl将病人分成CRP阳性组和CRP阴性组;TNI1.0μg/L分为TNI阳性组和阴性组。随访各组6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CRP阳性组及TNI阳性组的随访期因反复心绞痛住院及复合心血管事件显著增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I阳性较CRP阳性及ST段压低因素对病人随访期复合心血管事件有独立预测价值。结论CRP及TNI水平对非ST段抬高ACS病人的危险分层及心血管事件预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瑞舒伐他汀早期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斑块破裂、表面破损,引起完全或不完全性血栓的急性病变。由炎症引起的心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及异常在ACS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1];他汀类药物具有降脂作用外,  相似文献   

7.
向红  周亚丽  黄榕 《新疆医学》2005,35(5):64-65
近年的研究表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与炎症密切相关,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是ACS的重要发病机制。C-反应蛋白(CRP)是炎症时最敏感的指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通过ACS患者血清CRP浓度的测定,以了解ACS与炎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与心肌梗死溶栓疗法 (TIMI)危险评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患者危险分层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急诊入院的ACS患者416例,对其分别进行GRACE和TIMI危险评分,以评分差异分组,分析不同组别患者发病后30d和1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与危险评分之间的关系,比较两种评分系统对发病30d和1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识别能力。 结果两种评分系统对发病30d内和1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ACS患者具有较高的分辨能力, 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RACE和TIMI危险评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价上具有一致性,TIMI危险评分更适用于急诊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因典型ACS症状入院并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136例作为实验组(A组),并根据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GRACE)危险评分系统将其分为低危组(50例)和高危组(86例);选择因不典型胸痛入院并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非冠心病患者89例例作为对照组(B组),分别测定各组RBP4、C-反应蛋白(CRP)、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入院后血压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A组RBP4、CRP、HbA1c、FBG、TC、LDL-C及收缩压水平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且A组中高危组的RBP4水平显著高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RP、HbA1c、FBG、TC、LDL-C及收缩压水平较低危组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BP4是ACS的预测因子和危险因素,更是ACS高危患者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0.
曾玲  谭超超  蒋薇  梁剑 《海南医学》2011,22(2):17-19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检测并比较15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ACS组)与120名健康成人(健康对照组)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和C反应蛋白水平,并随访记录所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6个月内再次有心脏性猝死、再发性梗死、梗死后或新发生心绞痛等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分别以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和C反应蛋白水平分组,比较各组急性冠状动脉患者心血管事件再次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ACS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和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随访结果表明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升高组的ACS患者心血管事件再发生率分别为47%、54%和49%,显著高于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正常的各组ACS患者(16%、8%和15%)(P〈0.05)。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或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两者均升高的ACS患者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阳性预测值(69%)或三者均升高的阳性预测值(76%)明显高于各项仅单项升高者(P〈0.01)。结论联合检测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有助于ACS患者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血清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标志物,是受IL-6等因子调控,由肝脏细胞合成的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对心血管有损害作用。正常情况下以微量形式存在于健康人血清中。当机体患有急性炎症性疾病、创伤、烧伤、器官移植等时,CRP水平升高。而许多研究资料已证明动脉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它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发病基础。炎症反应可以促进动脉硬化(AS)的发展,持续存在的炎症反应刺激与ACS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
刘涛  张学锋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2):1691-169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心肌急性缺血的一组临床表现,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及不稳定心绞痛(UAP)。它多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病理基础。已有研究显示炎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一定意义。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为机体炎症反应精确客观的指标,与斑块的进展密切相关,现已视为心血管疾病重要的独立危险因子。他汀类药物具有调节血脂和稳定斑块的作用。本通过检测ACS患者辛伐他汀治疗前后血清hs-CRP浓度变化,探讨他汀药物的抗炎症作用。  相似文献   

13.
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对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敏 《广西医学》2006,28(9):1380-1381
目的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血浆C-反应蛋白(PCR)水平的变化.方法 ACS组30例,行PCI;稳定性心绞痛(SAP)组26例,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造影有不同程度狭窄;对照组2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SAP组及正常对照组病人入院次日、ACS组病人术前1 d、术后2 d、术后4周用免疫浊度法测定血清CRP.结果 正常对照组、SAP组及ACS组术前血清CRP呈递增趋势,特别是ACS组术前较SAP组CRP水平升高更显著(P<0.01);ACS组术后4周CRP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 CRP水平升高预示着冠心病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有判断价值;PCI及术后的抗血小板、他汀类药物治疗能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探讨其在ACS危险分层中的作用。方法:选取48例ACS患者为实验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6例,选取12例已排除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取血清测定hs—CRP、MMP-9水平,比较各组的差异。结果:ACS组血清hs—CRP、MMP-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血清hs—CRP、MMP-9水平明显高于UA组(P〈0.01)。结论:血清hs—CRP、MMP-9浓度升高与ACS的发生,特别是与AMI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血清hs—CRP、MMP-9浓度升高可能是ACS,特别是AMI发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有关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表现总称,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心源性猝死,其共同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表面破损或出现裂纹,而局部炎症细胞的浸润以及全身性炎症是导致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引起ACS最主要的原因之一。C反应蛋白(CRP)是目前被认为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重要炎症标志物,与斑块的进展密切相关,本文就CRP水平与ACS关系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尽管目前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心血管事件的再发率仍然很高(6个月内14%.16%),而炎症被认为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其大多数的发病机制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的病理过程致使许多炎症因子和蛋白被作为ACS的诊断性标记物,诸如IL-6、IL-1受体、TNF-α、血管粘附分子等等。虽然这些标记物都具科学价值,但其临床应用都为其高检测成本和低阳性率所限制。而C反应蛋白(ClIP),常见的急性期反应蛋白,却日益成为对于缺血性心脏病的重要预测性指标,包括对于卵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稳定性心绞痛、及换血管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事件、死亡率高低的预测,而且其预测价值已被证明是独立于包括肌钙蛋白等在内的其他危险因素及生化指标之外的。  相似文献   

17.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可出现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甚至死亡,心电图结合心脏标志物可作为诊断依据。肌钙蛋白I(cTnD是目前诊断心肌损伤的首选标志物,主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危险评估和预后判断;C-反应蛋白(CRP)是急性时相蛋白之一,升高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ACS患者血清cTnI及CRP水平与多项生化指标间的关系,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变化,以及二者的关系,探讨其在ACS时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入选的ACS患者87例,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30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组27例、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组25例以及对照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其ET-1、CRP水平.结果:ET-1、CRP在ACS患者体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患者血浆ET-1、CRP水平高于UA组,且ACS患者血浆ET-1、CRP浓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体内ET-1和CRP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提示内皮素-1、CRP参与了ACS的发生发展,进一步证实,ACS的发病过程中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异常以及炎症反应的参与.  相似文献   

19.
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60例ACS患者的CRP,再根据ERP水平分为ClIP升高组和CRP正常组,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再发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再梗死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结果 CRP升高组心绞痛的再发生率46.3%(19/41),心律失常的发生率43.9%(18/41),心力衰竭的发生率9.76%(4/41),再梗死的发生率22.0%(9/41),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7.32%(3/41);CRP正常组心绞痛的再发生率15.8%(3/19),心律失常的发生率10.5%(2/19)心力衰竭的发生率5.3%(1/19),再梗死的发生率5.3%(1/19),无心源性猝死的发生。两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CR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而且使ACS后再发心绞痛、心率失常、心力衰竭、再梗死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20.
郭士金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0):2754-2755
目的:测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探讨炎症标志物与ACS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CS患者50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1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32例),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检测血清sICAM—1,同时检测血清hs-CRP,比较各组患者血清sICAM-1、hs-CRP水平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CS组患者外周血清sI-CAM-1、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S组内血清SICAM-1、hs—CRP水平呈直线正相关。结论:炎症参与了ACS的发病,炎症因子sICAM-1血清水平的升高与ACS的发病密切相关,与hs—CRP一样可以作为临床监测ACS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