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刘静  丁广治  庾石山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1):1421-1424
目的:研究毒根斑鸠菊茎皮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ODS柱色谱、HPLC等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用NMR等谱学方法分析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毒根斑鸠菊茎皮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5-二咖啡酰基奎尼酸甲酯(1),3,4-二咖啡酰基奎尼酸甲酯(2),3,4-二咖啡酰基奎尼酸乙酯(3),3,4,5-三咖啡酰基奎尼酸甲酯(4),豆甾醇(5),α-菠甾醇(6),β-谷甾醇(7),24-亚甲基-羊毛甾烷-9(11)-烯-3β-乙酯(8),没食子酸乙酯(9),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10)。结论: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牛蒡Arctium lapp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正相硅胶、ODS柱色谱以及半制备型HPLC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核磁共振等现代波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牛蒡根55%乙醇提取物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5-二咖啡酰-3-苹果酰奎尼酸(1)、3,5-二咖啡酰-1-(2-咖啡酰-4-苹果酰)-奎尼酸(2)、3,5-二咖啡酰-1-(2-咖啡酰-4-苹果酰甲酯)-奎尼酸(3)、3,5-二咖啡酰-1-琥珀酰甲酯奎尼酸(4)、3,4-二咖啡酰-1-琥珀酰甲酯奎尼酸(5)、1,3,5-三咖啡酰-4-琥珀酰奎尼酸(6)、1,5-二咖啡酰-3-琥珀酰奎尼酸(7)、1,5-二咖啡酰-4-琥珀酰奎尼酸(8)、1,5-二咖啡酰-4-琥珀酰甲酯奎尼酸(9)、1,5-二咖啡酰-3-琥珀酰甲酯奎尼酸(10)、1,3,4-三咖啡酰奎尼酸(11)、1,4,5-三咖啡酰奎尼酸甲酯(12)、3-咖啡酰奎尼酸(13)、4-羟基苯乙酸(14),其中13个为咖啡酰奎尼酸衍生物。结论化合物3~5、9、11、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灯盏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李菁  于德泉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1):1458-1462
目的:研究灯盏花Erigeron breviscapus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方法进行成分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1)、5,7-二羟基色原酮(2)、3-O-咖啡酰-γ-奎尼内酯(3)、柚皮素(4)、3,5-二-O-咖啡酰奎尼酸(5)、3,4-二-O-咖啡酰奎尼酸(6)、4,5-二-O-咖啡酰奎尼酸(7)、1,3-二-O-咖啡酰奎尼酸(8)、1,5-二-O-咖啡酰奎尼酸(9)、3-O-咖啡酰奎尼酸(10)、4-O-咖啡酰奎尼酸(11)和绿原酸(12).结论:化合物1~4为首次从灯盏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驱虫斑鸠菊中咖啡酰基奎宁酸类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霞  王恩  尚靖  汪豪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1):1590-1592
目的:采用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以及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对驱虫斑鸠菊Vernonia anthelmintica成熟种子进行分离纯化,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1H,13C-NMR及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咖啡酸(1),3-O-咖啡酰基奎宁酸(2),4-O-咖啡酰基奎宁酸(3),5-O-咖啡酰基奎宁酸(4),表-3,4-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5),3,4-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6)。其中,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3~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忍冬叶中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学成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马俊利  李宁  李铣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8):2346-2348
目的:研究忍冬Lonicera japanonic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忍冬叶中分离得到了5个咖啡酰基奎宁酸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1),5-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2),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1,3-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4),绿原酸(5).结论:化合物2,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野菊花中绿原酸、3,4-二咖啡酰奎尼酸、3,5-二咖啡酰奎尼酸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HPLC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4.6 mm×250 mm,5μm),甲醇-0.1%磷酸溶液做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26 nm,柱温25℃,流速0.8 mL.min-1。结果:绿原酸、3,4-二咖啡酰奎尼酸和3,5-二咖啡酰奎尼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0~20.00,4.64~92.80,2.233~44.66 mg.L-1;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97%,99.14%;99.39%,RSD分别为1.81%,1.66%,1.36%(n=6)。结论:方法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野菊花中绿原酸、3,4-二咖啡酰奎尼酸、3,5-二咖啡酰奎尼酸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陶鑫  许枬  王秀兰  郭娜  陈俏 《中草药》2016,47(4):544-548
目的研究兴安毛连菜Picris davurica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并进行初步活性评价。方法采用MCI、Sephadex LH-20和ODS柱色谱分离化合物,运用NMR等波谱法鉴定了化合物结构,通过清除DPPH实验探讨抗氧化活性。结果从兴安毛连菜60%乙醇提取部分分离得到11个咖啡酸衍生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咖啡酸(1)、咖啡酰酒石酸(2)、绿原酸(3)、二咖啡酰酒石酸(4)、5-咖啡酰基莽草酸(5)、3,4-二咖啡酰基奎宁酸(6)、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7)、4,5-二咖啡酰奎宁酸(8)、4-咖啡酰基奎宁酸(9)、5-咖啡酰基奎宁酸(10)、3,4-dihydroxy-6-(3,4-dihydroxy-E-styryl)-2-pyron-3-O-β-D-glucopyranoside(11)。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且显示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赵珊  张宝  熊丹丹  邹欢  马雪  孙佳  陆苑  郑林  李勇军 《中草药》2017,48(8):1513-1518
目的对黑骨藤Periploca Radix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及制备型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理化分析、NMR、MS等现代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黑骨藤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1)、4-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2)、5-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3)、3-O-咖啡酰基奎宁酸(4)、4-O-咖啡酰基奎宁酸(5)、5-O-咖啡酰基奎宁酸(6)、1,3-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7)、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8)、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9)、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0)、原儿茶醛(11)、对羟基苯甲酸(12)、邻羟基苯甲酸(13)、丁香酸(14)、香草酸(15)、滇杠柳苷元A(16)、Δ5-pregnene-3β,17α,20α-triol(17)、periforgenin C(18)、杠柳苷元(19)。结论化合物1~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UPLC-ESI-MS~n法分析白茅根中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鉴定白茅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实验采用Acquity BEH C18色谱柱,流动相采用0.05%甲酸水溶液(A)和甲醇(B)梯度洗脱。结果:根据正、负离子模式下的准分子离子峰和二级质谱,通过与文献数据或部分标准品对照,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是1-咖啡酰奎尼酸(1-O-caffeoylquinic acid,1-CQA)、3-CQA、5-CQA、4-CQA、3-阿魏酰奎尼酸(3-O-feruloylquinic acid,3-FQA)、咖啡酸、二咖啡酰奎尼酸(diCQA)、4,7-二甲氧基-5-甲基香豆素(Siderin)。结论:在白茅根中首次发现含有1-CQA、3-CQA、4-CQA、3-FQA、diCQA。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长白山新记录种款冬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乙酸乙酯层和正丁醇层款冬提取物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和抑制邻苯三酚自氧化活性, 高效液相标定分析 3-咖啡酰奎尼酸, 3, 5-二咖啡酰奎尼酸是主要的抗氧化活性物质, 长白款冬花中 3, 5-二咖啡酰奎尼酸含量达 8.55%, 高于其他省份(0.51%), 这些数据表明长白款冬花是天然的抗氧化植物资源, 具有应用于食品药品产业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中药北刘寄奴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从中药北刘寄奴中分离鉴定生物活性成分。方法溶剂提取及柱色谱法分离,光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Ⅰ)、7-甲氧基香豆素(Ⅱ)、7-羟香豆素(Ⅲ)、异阿魏酸(Ⅳ)、1R,2R,4R三羟基薄荷烷(Ⅴ)、反式对羟基桂皮酸(Ⅵ)和胡萝卜苷(Ⅶ)。结论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2.
Two new quinic acid esters (1 and 2) were isolated from the extract of Ipomoea pes-caprae together with six known quinic acid esters (3-8). The structures of compounds 1 and 2 were elucidated by spectroscopic data interpretation. These new compounds exhibited collagenase inhibitory activity and showed almost no cytotoxicity.  相似文献   

13.
黄褐毛忍冬花蕾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研究黄褐毛忍冬(Lonicera fulvotomentosa Hsuet S.C.Cheng)花蕾的化学成分,为金银花类药材综合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合物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灰毡毛素F(Ⅰ),4,5-O-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Ⅱ),3,4-O-双咖啡酰奎宁酸(Ⅲ),4,5-O-双咖啡酰奎宁酸(Ⅳ),绿原酸(Ⅴ)。结论以上5种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藏药脉花党参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了脉花党参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制备总浸膏,利用各种色谱分离其成分,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其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蒲公英萜醇乙酸酯(1,蒲公英萜酮(2,蒲公英萜醇(3,亚油酸(4,咖啡酸(5,3-O-咖啡酰奎宁酸甲酯(6,3-O-咖啡酰奎宁酸丁酯(7,1、3-二亚油酸甘油酯(8,5、7、3′、5′-四羟基黄酮-7-O-β -D-葡萄糖苷(9,木犀草素(10,3-O-咖啡酰奎宁酸(11和党参炔苷(12。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为今后该药物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朝天委陵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光海  朴惠顺 《中草药》2012,43(7):1285-1288
目的研究朝天委陵菜Potentilla supin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进行色谱柱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回流法和冷浸法提取得到的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1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齐墩果酸(2)、野鸦椿酸(3)、乌苏酸(4)、委陵菜酸(5)、2α,3α,19α,23-四羟基-12-烯-28-乌苏酸(6)、胡萝卜苷(7)、七叶内酯(8)、芹菜素(9)、野蔷薇苷(10)、紫云英苷(11)。结论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猫爪草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赟  田景奎  程翼宇 《中国药学杂志》2005,40(18):1373-1374
 目的研究猫爪草的化学成分。方法经柱色谱分离,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氯仿部分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邻苯二甲酸正丁酯(Ⅰ),β-单棕榈酸甘油酯(Ⅱ),β-单硬脂酸甘油酯(Ⅲ),2-氨基-3-(3,4-二羟基-苯基)-丙酸甲酯(Ⅳ),2-氨基-3-(3,4-二羟基-苯基)-丙酸乙酯(Ⅴ),5-羟甲基糠醛(Ⅵ),5-羟甲基糠酸(Ⅶ),维太菊苷(Ⅷ)。结论Ⅰ, Ⅱ,Ⅲ,Ⅵ,Ⅶ系首次从毛茛属中得到,Ⅳ,Ⅴ为提取分离过程中人工产物。  相似文献   

17.
理肺散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理肺散原植物攀援耳草Hedyotis scanden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及RP-HPLC等色谱技术对理肺散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理肺散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了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1)、2α,3α,24-三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2)、2α,3β,24-三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3)、2α,3β-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4)、2α,3β,19α-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5)、白桦酸(6)、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7)、槲皮素(8)、芹菜素(9)、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10)、木犀草素(11)、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2)和胡萝卜苷(13)。结论化合物1~1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荚果蕨贯众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对荚果蕨贯众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用色谱法分离化合物 ,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 6个化合物 ,狗脊蕨酸 (1) ,麦角甾 6 ,2 2 二烯 3,5 ,8 三醇 (2 ) ,芹菜素 (3) ,核黄素 (4 ) ,对香豆酸 -4-O-β-D-葡萄糖苷 (5 ) ,咖啡酸 4-O-β-D- 葡萄糖苷 (6 )。 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