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成都市急救医疗体系建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野  李远建  宋宇 《四川医学》2001,22(1):99-100
目前,急救医疗体系(emergeneymedicalsevcicesystem,EMSS)的建设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为使急救医疗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特结合成都市急救医疗体系建设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 成都市急救医疗体系简况成都市于1998年6月正式开通120急救电话成立急救指挥中心,建立成都市社会急救医疗网络,同时还颁布了《成都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规定》地方法规。急救医疗体系组成分三部分,即院前急救体系(包括急救指挥中心和51家急救站)、院内急救体系、急救通讯体系。1.1 急救指挥中心,内设有120调度室,信息中心、培训中心。…  相似文献   

2.
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国际上发达国家都建立了高效医疗服务体系,用最短的时间提供最有效的医疗服务.非典发生之后,我国也进一步强化了医疗救治体系建设.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突发性事件抢救危重伤病人时,院前急救尤为重要,急诊第一时间处理好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预后.新疆兵团农牧团场分布广、线长、交通不便,团场医院不仅肩负着团场干部职工的医疗保健任务,还承担着驻地各族人民群众医疗服务工作.因此加强院前急救,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院前医疗急救是城市应急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是反映一个城市的医疗保健水平、综合实力强弱的具体社会指标之一.本文通过了解南宁市城市应急联动中心的情况、院前医疗急救的现状、急救网络的建设情况及急救业务开展的情况,探讨建设基于城市应急联动平台的南宁市三级院前医疗急救体系,以优化急救资源配置,缩短急救半径,节省抢救时间,提高急救效率.  相似文献   

4.
普及急救医学培训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救医学培训是一个涉及社会面很广的医学特殊领域。现有的急诊医学体系能够提供的服务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急需扩大具备多学科知识、理论和高技术水平的急救专业医护队伍,建立我国现代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5.
美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介绍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郑进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20):1719-1720
本文简要介绍了美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历史,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构架中的14种基本元素,以及急救医疗服务体系运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旨在为我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朝阳区院前急救网络社区化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院前急救网络体系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朝阳区进行了院前急救网络社区化模式的建设和探索.本文从院前急救网络体系的发展概况、发展的三个阶段阐述北京市朝阳区院前急救网络社区化模式的发展过程,提出通过深化朝阳区院前急救机制体制建设、加强社区-急救-网络医院一体化研究、加强社区急救能力的建设、完善管理标准、流程以及质量考核分配体系、加强紧急医疗救援机制和体系建设来促进院前急救网络社区化模式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神木医改的最大启示就在于,当前县域医疗改革需要协调推进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和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8.
为加强和完善紧急医疗救援网络建设和管理,泸州市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适合泸州实际的管理体系。将急救体系的管理分为以下几部分:独立设置指挥机构;建设医疗急救网络;建立城市联动机制;建立完整的管理制度:制定人员培训计划。运行一年,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急救医疗服务网络规划和建设的探讨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Wang WX  Yu J  Wang PA  Wang LX  Wen XL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1):721-723
急救医疗服务网络是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以及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如何规划建设急救医疗服务网络,使之能够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急救医疗服务的需求,这是摆在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我们结合徐州市急救医疗服务网络的建设,对急救医疗服务网络规划和建设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我院是一所有着近50年历史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结合多年的工作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急诊、急救体系,对于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急诊、急救医疗体系建设。急诊科室的布局急诊科应设置在门诊的一楼,临近门诊大厅通道的独立区域,方便急诊病人的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现状及发展展望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赵兴吉 《重庆医学》2004,33(9):1284-1285
急救医疗是专业跨度广的综合性学科 ,也是现代化城市必不可少的医学专科 ,一个城市急救医疗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重庆作为新中国的第四个直辖市 ,在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建设中 ,不断适应新形势、新情况 ,通过积极探索和发展 ,已逐渐形成了功能较为齐全  相似文献   

12.
为加强和完善紧急医疗救援网络建设和管理,泸州市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适合泸州实际的管理体系。将急救体系的管理分为以下几部分:独立设置指挥机构;建设医疗急救网络;建立城市联动机制;建立完整的管理制度;制定人员培训计划。运行一年,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有山区县城特色的急救医疗体系。方法 领导重视,建立以县人民医院急救中心为中心,以分布县城各乡镇的乡镇医院为急救医疗网点的急救医疗体系,建立,落实各项急救工作制度,加强多方协作,加强急救医疗人员的培训。结果 一年来完成重大抢救任务5次,共出车1006人次,抢救危重病人3512人次,抢救成功率93%,较圆满的完成了山区县城的急救医疗工作,未发生医疗纠纷或事故,结论 较好地利用了现有的技术资源和医疗资源,节约了有限的人力和物力;同时,利用乡镇医院为网点也为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有效地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初步完善了山区县城的急救医疗体系。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十分注重院前急救工作的规范性开展。院前急救是社会保障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对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需要加强急救中心院前急救管理工作,提高院前急救医疗服务水平。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以保证危重症患者治疗为目的,确保急救工作的高效性。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与人们的生命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需要深入了解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较强的解决对策,可以更好地建设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5.
急救医疗资源是医疗救治能力的物质基础,其资源状况直接决定着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的能力和水平,我们对兰州市21家“120”急救网络医疗机构的急诊科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为急诊科规范化建设提出相关建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院前急救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医学学科,完整的急诊医疗体系包括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和重症监护室三部分。其中院前急救作为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急救医疗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院前急救是急救过程中的首要环节,也是院内急救的基础,其工作重点在于救治伤病的急性阶段,即伤病员从现场到医院之前就地抢救、监护运送至医院的过程,为病人进一步接受诊治创造条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基层医疗作为整个医疗体系的基础,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改革转型中经历了一系列变迁。在当前医疗改革深入推进的历史趋势下,基层医疗体系的构建和发展更是决定未来整个医疗体系服务效能的基石。以农村乡镇卫生院和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核心的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成为我国新医改关注的重点,也是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阵地。本文通过回顾基层医疗体系的发展历史,剖析近年来基层医疗在服务内容、目标人群、支付方式等方面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的变迁。梳理了我国基层医疗由农村起步,重心逐渐向城市转移,新医改后经历了整体重构而实现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历程。通过对医联体的建设和发展的回顾,指出在当前“健康中国”战略指引下,我国基层医疗体系所承担的任务正由疾病诊疗向健康维护拓展;以“医联体”为主的整合医疗,即将逐渐转型升级为以健康为目标的“健联体”。本文从:目标和任务的转变、服务内容的拓展、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技术革新改善医疗服务供给这4个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基层医疗体系发展的新动向,从而为我国基层医疗体系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展望。指出未来分级诊疗下的整合医疗是大势所趋,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从供给结构、人才培养、绩效激励、政策保障、技术支撑等多方面进行提升和改善,以期真正实现“健康中国”。   相似文献   

18.
医疗急救资源的缺乏与浪费并存,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医疗急救体系科学统筹的缺失。  相似文献   

19.
陈万凤 《四川医学》2014,(3):401-402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对四川省德阳市农村医疗急救体系造成了极大的破坏,125个乡镇卫生院、997个村卫生站受损。基本医疗、急症急救房屋、设备受损严重,两个极重灾县乡村救治体系处于瘫痪状态。震后3个月,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山西省医疗急救体系现状,为我省医疗急救事业发展提供对策参考。方法:采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等方法,随机抽取山西省11个地(市)的27个医疗急救机构,调查其资源配置、能力建设与工作开展情况。结果:经27个医疗急救机构调查回收资料数据分析,认为山西省医疗急救体系发展不均衡,机构覆盖不全,基础设施薄弱,基本设备配置不齐全,服务能力偏低。结论:优化总体布局,完善各级医疗急救机构,补足站点,增加财政与设备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建成三级医疗急救网络体系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