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β-arrestin1对胃癌细胞BGC-823增殖、迁移、侵袭及凋亡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和人胃癌细胞株BGC-823、MKN-28、SGC-7901中β-arrestin1的表达水平.应用RNA干扰技术构建稳定干扰β-arrestin1和阴性对照组(pU6空载体)的BGC-823细胞株.进一步应用细胞计数法、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及流式细胞术分析干扰β-arrestin1和阴性对照组的BGC-823细胞株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及凋亡水平的变化.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结果 β-arrestin1在GES表达量为0.001±0.001,MKN-28表达量为0.002±0.000,SGC-7901表达量为0.003±0.002,BGC-823中表达量为0.005±0.000.干扰β-arrestin1和阴性对照的BGC-823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30.2%和100.0%.迁移能力受到抑制,穿过基质膜细胞数分别为126.25±3.24和213.50±6.27(t=0.000,P<0.01),凋亡率为(41.350±1.053)%和(11.497±0.589)%(t=0.015,P<0.05).结论 β-arrestin1在胃癌细胞中高水平表达,并且随着胃癌细胞恶性度增高而表达量增加,在BGC-823细胞中干扰β-arrestin1后能抑制细胞的生长、迁移、侵袭,并提高凋亡水平.  相似文献   

2.
在恶性肿瘤组织中,丙酮酸激酶(PK)的组织特异性同工酶(L型、R型、M1型PK)表达减少,而PKM2表达升高,在肿瘤细胞生长、增殖、迁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的:探讨siRNA沉默PKM2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抑制作用。方法:以蛋白质印迹法筛选出高表达PKM2的胃癌细胞株BGC-823。构建PKM2siRNA干扰质粒,稳定转染胃癌BGC-823细胞,同时以转染空质粒pU6作为阴性对照组。以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上验证干扰效果,以CCK8法和细胞迁移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PKM2siRNA转染组PKM2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细胞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明显下降(P〈0.05)。结论:PKM2在人胃癌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和迁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晋 《山东医药》2009,49(34):1-3
目的观察转染外源性PTEN基因人胃癌细胞的生长情况及其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人胃癌BGC823细胞转染PEAK8空载质粒和PEAK8-PTEN质粒,稳定表达后予足叶乙甙和阿霉素干预;RT—PCR法检测PTENmRNA表达,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活力,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结果转染PEAK8-PTEN质粒的BGC823细胞PTEN mRNA强表达,明显高于转染空载质粒和未转染细胞;PTEN转染后肿瘤细胞存活率下降(P〈0.05),联合化疗药细胞存活率更低(P〈0.01);转染PTEN加两种化疗药处理后均出现G2/M为0,细胞阻断于S期。结论转染PTEN基因的人胃癌BGC823细胞生长受抑制,对化疗药敏感性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研究顺铂对人胃癌BGC-823细胞Bax和Bcl-2的影响,探讨顺铂对人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用化疗药物顺铂以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处理对数期生长的人胃癌BGC-823细胞,采用MTT法检测顺铂对BGC-823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影响,采用免疫印迹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Bax及Bcl-2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顺铂对人胃癌细胞BGC-823生长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效应成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5)。不同浓度的顺铂处理BGC-823细胞24小时后,Bax蛋白和mRNA水平成浓度依赖性增加(P〈0.05),而Bcl-2蛋白和mRNA水平成浓度依赖性减少。结论经顺铂处理的人胃癌BGC一823细胞,不论是在转录水平还是在翻译水平均上调了Bax的表达,同时使Bcl-2表达下调,此途径可能为顺铂所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稳定转染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rogrammed cell death4,PDCIM)基因至胃癌细胞BGC823中,观察过表达PDCD4对BGC823凋亡的作用及对凋亡相关调控蛋白Akt/p-Akt、FLIP、caspase-8及cleaved-caspase-8的影响。方法构建针对人PDCD4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至BGC823细胞,Annexin V—FITC/PI联合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PDCD4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至BGC823中,获得稳定过表达PDCD4的细胞模型,过表达PDCD4的BGC823细胞凋亡率(10.82%±1.29%)较未转染组(5.06%±0.83%)明显升高(P〈0.05)。转染PDCD4后,Akt/p-Akt表达(0.25±0.04/0.06±0.01)较未转染组(0.65±0.09/0.18±0.02)明显降低(P〈0.01),FLIP蛋白在转染组中的表达(0.12±0.01)较未转染组中的表达(0.48±0.06)明显降低(P〈0.01),而转染组caspase-8(0.36±0.07)及cleaved—caspasc-8(0.24±0.05)较未转染组caspase-8(0.18±0.04)及cleaved-caspase-8(0.11±0.02)明显升高(P〈0.05)。结论PDCD4过表达可促进胃癌细胞BGC823的凋亡,并且抑制Akt和FLIP的表达,从而促进caspase-8的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iR-215对胃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RT-PCR检测miR-215在高转移胃癌细胞株NCIN87,BGC-823,RF-48及低转移细胞株HGC-27及MKN-28中的表达;Transwell迁移及侵袭实验检测miR-215抑制剂对胃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印迹检测miR-215抑制剂对胃癌细胞活化白细胞黏附分子(ALCAM),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E-钙黏附素(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量的影响。结果 RT-PCR结果证实miR-215在高转移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高于低转移胃癌细胞中的表达,且miR-215在BGC-823细胞中的表达最高,因此选用BGC-823作为后续实验细胞株。miR-215抑制剂转染BGC-823细胞48 h后,发现下调miR-215表达能显著抑制BGC-823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并能下调ALCAM,MMP-2,MMP-9及Vimentin表达,上调E-cadherin表达。结论miR-215低表达能显著抑制胃癌细胞BGC-823侵袭及转移能力,与下调MMPs及抑制EMT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iRNA靶向干扰赖氨酰氧化酶(LOX)基因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建立LOX-siRNA的BGC-823细胞株和阴性对照BGC-823细胞株。应用RT-PCR法检测胃癌细胞转染前后LOX mRNA水平,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胃癌细胞转染前后的LOX蛋白表达水平。MTS法检测BGC-823细胞的增殖情况;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干扰LOX基因对BGC-823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与NC-siRNA组及空白组比较,LOX-siRNA转染组LOX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明显下降(P0.05)。结论 LOX基因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端粒保护蛋白1(hPOT1)的主要作用为保护端粒和调节端粒长度。目的:探讨hPOT1在人胃癌细胞中对端粒长度的调节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RNA干扰(RNAi)技术抑制人胃癌细胞株BGC-823中hPOT1的表达.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细胞端粒长度,以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表达。结果:以RNAi技术抑制hPOT1表达后,BGC-823细胞端粒长度明显缩短,反映端粒相对长度的T/S值显著小于亲本BGC-823细胞组和阴性对照组(1.383±0.091对2.758±0.647和3.043±0.548,P〈0.05),亲本细胞组与阴性对照组之间则无明显差异。hPOT1RNAi组细胞hTERTmRNA表达亦明显下调。结论:在人胃癌细胞中,hPOT1能正性调节端粒长度;在hPOT1下调引起端粒缩短的环节中,hTERT表达下降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紫杉醇增强TRAIL诱导的胃癌BGC823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胃癌BGC823细胞传代堵养后,取对数生长期细胞用于实验。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blot检测Akt、p-Akt蛋白表达。结果在胃癌BGC823细胞中,100ng/ml的TRAIL可致少量的细胞凋亡,同时检测到Akt的磷酸化。紫杉醇作用胃癌BGC823细胞24h,IC50剂量为8.97μg/ml。与单药TRAIL和紫杉醇相比,TRAIL(100ng/m1)联合紫杉醇(8.97μg/ml,24h的IC50剂量)对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明显增强(P〈0.05)。免疫印迹结果显示,TRAIL(100ng/ml)作用BGC823细胞24h,活化了Akt蛋白,而8.97μg/ml的紫杉醇抑制了Akt的磷酸化。TRAII(100ng/ml)联合紫杉醇(8.97μg/ml)作用后,TRAIL引起的Akt磷酸化被抑制。结论紫杉醇通过抑制TRAIL引起的Akt磷酸化,从而增强了TRAIL诱导的胃癌BGC823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使用慢病毒载体构建稳定过表达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长末端重复关联蛋白2(HHLA2)的胃癌细胞系,探讨细胞发生的生物学功能改变。方法 由目的基因以及Lipo2000转染试剂构建重组质粒,将该质粒转染293T细胞,浓缩其细胞上清液并测定浓度,再将浓缩液转染胃癌细胞株BGC-823和MGC80-3,利用流式细胞术分选并验证GFP+稳定过表达的细胞株。开展细胞功能实验(含迁移试验和增殖试验等)以分析过表达HHLA2胃癌细胞株的生物学功能。结果 酶切及测序结果示,重组慢病毒载体成功构建。流式分选及验证示,HHLA2过表达胃癌稳转株。过表达HHLA2可使胃癌细胞株MGC80-3和BGC-823加快增殖,其24 h、48 h、72 h吸光度值均较对照细胞株升高(P<0.05)。过表达HHLA2可增强胃癌细胞株BGC-823的迁移能力,其24 h、48 h迁移率均较对照细胞株升高(P<0.05);MGC80-3细胞迁移距离未明显变长(P>0.05)。结论 HHLA2过表达能够提高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1.
林云  王珂  邢敬  陈平  陈晓宇 《胃肠病学》2013,18(6):325-329
背景:核抗原Mina53基因为原癌基因Myc的下游直接靶基因之一,在一些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呈高表达,并与肿瘤增殖、侵袭、转移或患者生存期相关。目的:研究Mina53在人胃癌细胞中的作用及其对胃癌发生、发展的意义。方法:选择Mina53表达水平较高的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AGS,应用RNA干扰技术下调其Mina53表达,以转染无关序列siRNA的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细胞侵袭和迁移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结果:与相应对照组相比,Mina53 siRNA转染组SGC7901、AGS细胞增殖受抑(96 h相对增殖率:60%和68%),并发生明显细胞周期G1期阻滞(SGC7901细胞G1/G2:2.76±0.12对1.86±0.06,P<0.05;AGS细胞G1/G2:1.78±0.13对1.34±0.05,P<0.05),细胞凋亡率分别增加9.8%±1.2%和10.6%±1.5%(P<0.05),穿透Transwell小室基质胶细胞数(SGC7901细胞:11.67±0.88对24.33±1.45,P<0.05;AGS细胞:8.00±1.15对20.33±1.73,P<0.05)和穿透Transwell小室微孔膜细胞数(SGC7901细胞:7.00±1.53对14.67±2.03,P<0.05;AGS细胞:8.00±1.16对15.33±1.45,P<0.05)均显著减少。结论:Mina53对人胃癌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细胞凋亡以及侵袭、迁移能力具有调控作用,可能影响胃癌的生长、浸润和转移,有望作为胃癌基因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iR-302a对胃癌BGC-823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在胃癌BGC-823细胞中转染miR-302a mimics,CCK-8测定细胞增殖变化,Transwell小室测定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ting检测E-cadherin、Vimentin、N-cadherin蛋白表达。靶基因预测软件预测E2F1可能为miR-302a的靶基因,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鉴定靶向关系。在胃癌BGC-823细胞中共转染pcDNA 3.1-E2F1和miR-302a mimics,按照上述方法测定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和E-cadherin、Vimentin、N-cadherin、E2F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iR-302a mimics降低胃癌BGC-823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下调细胞中Vimentin、N-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促进细胞中E-cadherin蛋白表达。miR-302a靶向负调控E2F1表达。pcDNA 3.1-E2F1能够提高miR-302a mimics条件下胃癌BGC-823细胞中E2F1蛋白表达水平,促进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促进细胞中Vimentin、N-cadherin蛋白表达,减少细胞中E-cadherin蛋白表达。结论miR-302a靶向E2F1抑制胃癌BGC-823细胞EMT并降低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3.
背景: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mhTNF)与原型TNF-α相比具有高抗肿瘤活性和低毒性的特点。目的:研究注射用rmhTNF对人胃癌细胞的药效学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12,分别以不同浓度的rmhTNF和rhTNF-α进行处理,以MTT实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TUNEL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增殖、凋亡情况和细胞周期分布;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BGC-823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以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rmhTNF与死亡受体5(DR5)间的相互作用。建立BGC-823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分别予rmhTNF、rhTNF-α、5-氟尿嘧啶和0.9%NaCl溶液腹腔内注射,以CD34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移植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结果:rmhTNF和rhTNF-α对BGC-823和HUVEC-12细胞均有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并能使G0/G1期细胞进入S期,rmhTNF的作用强于rhTNF-α(P0.05)。rmhTNF组移植瘤组织MVD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rmhTNF能使BGC-823细胞procaspase-3、Bax表达上调,Bcl-2表达下调,并能与DR5相互作用。结论:rmhTNF对人胃癌细胞具有抑制增殖、诱导凋亡、影响细胞周期分布和抑制肿瘤血管形成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为rmhTNF与DR5结合,从而改变细胞内凋亡相关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阿霉素干预胃癌细胞后PTEN的表达及其在阿霉素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中的意义.方法 (1)阿霉索干预胃癌细胞BGC-823后以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和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及凋亡率,并检测VFEN的mRNA和蛋白水平.(2)构建胃癌裸鼠异位种植瘤,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异位种植瘤中胃癌细胞的凋亡情况,并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TEN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3)以PTEN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转染BGC-823细胞,并以阿霉素进行干预,检测BGC-823细胞的存活率和凋亡率以及PTE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阿霉素干预后,BGC-823细胞的生存率呈时间依赖性降低.(2)阿霉素能够有效诱导BGC-823细胞凋亡.(3)阿霉素在BGC-823细胞中可时间依赖性地促进PTEN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升高.裸鼠异位种植瘤试验中,阿霉素干预组的凋亡率[(28.11±1.05)%]明显高于对照组[(2.78±1.63)%];阿霉素干预组瘤体组织中PTEN mRNA和蛋白水平亦高于对照组(0.5667±0.0043比0.2217±0.0063,0.14±0.26比0.04±0.15,P值均<0.05).(4)转染与未转染[WEN siRNA的胃癌细胞以阿霉素干预后,PTEN siRNA转染组的PTE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1),且PTEN siRNA转染组[(10.35±1.04)%]凋亡率明显小于未转染组[(31.37±3.58)%],P<0.05.结论 阿霉素干预胃癌细胞后可以抑制其生长,诱导细胞凋亡,PTEN表达水平的升高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5株人胰腺癌细胞株中TM4SF1 mRNA的表达,探讨TM4SF1基因对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PCR方法检测人胰腺癌细胞株MPanc96、MiaPaCa-2、HPAC、PANC1、AsPC-1的TM4SF1 mRNA表达,并与人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HPDE)的TM4SF1mRNA表达进行比较.应用RNA干扰方法将靶向TM4SF1的siRNA及阴性对照siRNA瞬时转染MPanc96、MiaPaCa-2细胞.采用MTS法检测转染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结果 胰腺癌细胞株MPanc96、MiaPaCa-2、PANC1、AsPC-1、HPAC的TM4SF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05±0.073、1.096±0.260、1.382±0.075、1.374±0.363、0.744±0.096,均显著高于HPDE的0.020±0.003(F =22.26,P<0.01).与转染阴性对照siRNA的细胞比较,TM4SF1基因表达沉默的MPanc96、MiaPaCa-2细胞的增殖无显著变化,但细胞的迁移力分别降低(62.5±7.6)%、(72.8±4.0)%,侵袭能力分别下降(69.5±5.7)%、(78.6±6.3)%.结论 TM4SF1在人胰腺癌细胞中高表达,并增强胰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转染KAI1基因的人胰腺癌MiaPaCa-2细胞在乏氧条件下培养后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KAl1基因过表达质粒转染乏氧条件培养后的人胰腺癌MiaPaCa-2细胞,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转染细胞KAI1、VEGF-C、VEGF-A蛋白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转染细胞的增殖,细胞划痕及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转染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人VEGF-C、VEGF-A含量.结果 转染KAI1基因后的MiaPaCa-2-K细胞的KAI1蛋白表达量较未转染细胞显著增加[(0.549 ±0.021)比0].乏氧条件培养后转染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变化,但它的迁移距离明显缩短,穿膜细胞数显著减少[(14.0±5.8)比(43.0±14.4)个,P<0.05];细胞的VEGF-C表达显著降低[(0.218±0.043)比(0.745±0.069).P<0.05],但VEGF-A表达变化不显著;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C含量显著减少[(1236±247)比(2045±221) pg/ml,P<0.01].结论 转染KAl1基因的MiaPaCa-2细胞在乏氧条件下培养后的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减弱,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VEGF-C的表达来抑制胰腺癌淋巴转移的.  相似文献   

17.
张林  李楠  吴凯  翟俊山 《胃肠病学》2010,15(4):229-232
背景:PSME1基因编码蛋白PA28α是26S蛋白酶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显示其在多种人类恶性肿瘤中表达下调,可能影响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目的:探讨PSME1基因对胃癌细胞恶性表型相关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将PSME1基因克隆入pcDNA3.1载体,构建PC-PSME1表达载体,以脂质体法转染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筛选并鉴定稳定转染细胞株SGC-PSME1。以生长曲线法、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和细胞迁徙/侵袭实验分析SGC-PSME1细胞株的生长、增殖、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侵袭转移情况。结果:与转染空载体的SGC-PC细胞和空白对照组SGC-7901细胞相比,SGC-PSME1细胞的生长速度和克隆形成率降低,G0/G1期细胞比例增高,S期细胞比例降低,细胞凋亡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GC-PSME1细胞的迁徙率与两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PSME1基因对抑制胃癌细胞的恶性表型有一定意义。其可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同时影响细胞周期,对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可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