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耐量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背景糖耐量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潜在的危险因子,但糖耐量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确切关系尚未阐明.目的探讨糖耐量异常患者糖耐量的异常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关系.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对象选择2001-01/2002-02在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血糖异常升高患者221例,均自愿参加观察.男135例,女86例,年龄(52±10)岁.方法①受试者于空腹过夜10~14 h后食用含至少150 g碳水化合物的食物3 d,口服溶于250 mL水内的无水葡萄糖粉75 g.分别取空腹及服糖后2 h静脉血标本,立即离心分离血浆.②按照预先设计的调查表格记录患者的病史,空腹过夜12 h后测量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③使用高频B型超声检查颈动脉,用频率10 MHz的线阵探头扫描双侧颈总动脉,测量内膜内侧缘至中膜外侧缘之间的距离,即为内中膜厚度.④按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诊断标准进行糖耐量分型.糖尿病为空腹血糖≥7.0 mmol/L或服糖后2 h血糖≥11.1 mmol/L;糖耐量异常为空腹血糖<7.0 mmol/L和7.8 mmol/L≤服糖后2 h血糖<11.1 mmol/L;正常糖耐量为空腹血糖<6.1mmol/L和服糖后2 h血糖<7.8 mmol/L.高血压标准为收缩压≥160 mm Hg(1 mm Hg=0.133 kP),舒张压≥95 mm Hg.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2 mm定为斑块.颈动脉内膜光滑性分级光滑性及连续性好,内膜无粗糙区为0;光滑性较差为1;明显差为2.主要观察指标各组观察对象的一般情况、血脂水平及颈动脉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结果221例血糖异常升高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血糖异常升高患者分为3组,正常糖耐量组97例,糖耐量异常组51例,糖尿病组73例.②各组观察对象动脉粥样硬化一般情况的比较糖耐量异常组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高于正常糖耐量组[(1.79±0.89,3.31±0.52)mmol/L,(5.90±3.02)mU/L,1.52±0.86;(1.49±0.83,3.07±0.66)mmol/L,(3.91±2.08)mU/L,(0.93±0.54)(t=2.038~5.113,P<0.05~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糖耐量组[(1.17±0.28,1.39±0.32)mmol/L,(t=4.145,P<0.01)].除胰岛素抵抗指数外,以上指标糖尿病组与糖耐量异常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③各组观察对象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指标比较糖耐量异常组的平均内中膜厚度、内膜光滑性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糖耐最组[(0.80±0.20,0.73±0.15)mm;2.10±1.37,1.55±1.23(t=2.398,2.485,P<0.05)].④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糖耐量异常相关(P<0.05~0.01).结论糖耐量异常患者存在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表现,其程度与糖尿病患者接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妊娠早期空腹血糖(FPG)测定水平与妊娠中期75g葡萄糖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 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4月在孕12周时来该院建立孕册行空腹血糖检测,并于24~28周行75g葡萄糖OGTT试验的孕妇110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国际妊娠合并糖尿病研究组(IADPSG)2010年提出的新诊断标准按OGTT结果 将孕妇分为4组。A组为OGTT结果 正常组,B组为OGTT结果 有1项异常,C组为OGTT结果 有2项异常,D组为OGTT结果 有3项异常。比较4组孕妇空腹血糖结果 的差异。结果 A、B、C、D组的孕早期空腹血糖均值呈递增变化,A组孕早期FPG≥5.1mmol/L的孕妇有65例占5.9%(65/1107),OGTT异常组有7例孕妇早期FPG≤4mmol/L。结论 孕早期空腹血糖升高是预警信号,提示孕中期发生妊娠糖尿病(GDM)的可能性增大。但将孕早期FPG≥5.1mmol/L作为GDM的诊断标准尚存疑问。处于任何一个空腹血糖区间,均有可能发生糖耐量异常,设立1个空腹血糖值而排除GDM的方法 不准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中期维生素缺乏对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5月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规律产检的120例孕24~28周单胎妊娠女性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OGTT试验,并测定OGTT当日空腹的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值,根据25(OH)D3值将120例孕妇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81例)和维生素D充足组(39例),比较两组OGTT三项血糖值水平、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并分析维生素D缺乏对于OGTT结果以及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结果维生素D缺乏组的OGTT空腹血糖均值为(4.84±0.33)mmol/L,维生素D充足组的OGTT空腹血糖均值为(4.65±0.49)mmol/L,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5);维生素D缺乏与OGTT空腹血糖值具有显著线性相关性(P=0.03),而与OGTT 1h血糖、2h血糖值无明显相关性;维生素D缺乏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无明显相关性(P=0.611)。结论相比于孕中期维生素D充足者,孕中期维生素D缺乏与OGTT空腹血糖升高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经产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时间-血糖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551例单胎GDM经产妇,分为AUC≤15.59 mmol/(L·h)组、AUC> 15.59~ 16.79 mmol/(L·h)组、AUC>16.79~17.67 mmol/(L·h)组和AUC >17.67 mmol/(L·h)组.分析AUC与GDM经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4组孕妇年龄、分娩孕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孕妇早产、胎膜早破、羊水异常、剖宫产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UC≤15.59 mmol/(L·h)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高于AUC >15.59 ~16.79 mmol/(L·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UC≤15.59 mmol/(L·h)组、AUC> 16.79 ~ 17.67 mmol/(L·h)组与AUC >17.67 mmol/(L·h)组的新生儿转儿科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显示,AUC与GDM孕妇新生儿转儿科发生率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GDM经产妇的OGTT时间-血糖曲线的AUC可以作为评价血糖水平的指标,在预测新生儿转儿科发生率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孕妇空腹状态对胎儿无应激试验影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孕妇空腹状态对胎儿无应激试验(NST)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3月-2008年3月400例平均妊娠(38.6±0.8)周的孕妇,将其中200例上午呈空腹状态的孕妇作为实验组.另200例餐后的孕妇作为对照组.对2组孕妇进行NST监护,并对NST无反应型的孕妇给予干预措施:25 g奶粉溶解于150 ml水中口服,孕妇服用后再次进行NST监护.NST监护前均抽血检验血糖值.结果 实验组NST.无反应型的发生率为35.5%,明显高于对照组NST无反应型的发生率6.0%,P<0.01.实验组血糖的平均值为(4.62±0.46)mmol/L,对照组孕妇血糖的平均值为(6.61±1.13)mmol/L,两者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避免孕妇空腹状态进行胎儿NST监护,以提高NST监护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estafional diabetes malliths,GDM)孕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thcose tolerance test,OG-IT)的特点,分析父对GDM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孕24~28周孕妇口服50g葡萄糖进行筛查,1小时血糖≥7.8mmol/L。者进行OGTT试验。结果154例GDM孕妇中80例(51.9%)空腹血糖异常,132例(85.7%)孕妇1h血糖异常,111例(71.4%)孕妇2h血糖异常,只有35例(21.7%>的孕妇3h血糖异常,其中33例(94.3%)伴有另外1项或者3项血糖异常。结论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中,取消3h血糖的检测对孕妇GDM的诊断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孕期糖筛查试验(GCT)异常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正常的孕妇对母婴围生期的影响,并观察和分析其妊娠结局,为孕妇孕期保健提供临床客观依据。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GCT异常而OGTT正常孕妇220例为观察组,另选该院同期24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孕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状况,并观察新生儿阿普加(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孕妇阴道顺产率61.82%(136/220),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剖宫产率为36.36%(80/220),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产后出血、羊水过多、产褥感染和胎膜早破总计9.55%(21/22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妇巨大儿、早产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分别为15.45%(34/220)、5.00%(11/220)和5.45%(12/220),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平均体质量(3 186.35±31.20)g,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9.21±0.13)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GCT异常而OGTT正常可明显影响孕妇围生期健康,生产时顺产率较低,并发症明显增多,且新生儿早产、巨大儿数量明显增多,易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等并发症,影响孕妇和围生期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临床实践中应重视GCT异常而OGTT正常的孕妇,及时给予临床干预,有效保障围生期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8.
糖耐量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糖耐量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潜在的危险因子,但糖耐量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确切关系尚未阐明.目的:探讨糖耐量异常患者糖耐量的异常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关系.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对象:选择2001-01/2002-02在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血糖异常升高患者221例,均自愿参加观察.男135例,女86例,年龄(52&;#177;10)岁.方法:①受试者于空腹过夜10~14 h后食用含至少150 g碳水化合物的食物3 d,口服溶于250 mL水内的无水葡萄糖粉75 g.分别取空腹及服糖后2 h静脉血标本,立即离心分离血浆.②按照预先设计的调查表格记录患者的病史,空腹过夜12 h后测量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③使用高频B型超声检查颈动脉,用频率10 MHz的线阵探头扫描双侧颈总动脉,测量内膜内侧缘至中膜外侧缘之间的距离,即为内中膜厚度.④按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诊断标准进行糖耐量分型.糖尿病为空腹血糖≥7.0 mmol/L或服糖后2 h血糖≥11.1 mmol/L;糖耐量异常为空腹血糖<7.0 mmol/L和7.8 mmol/L≤服糖后2 h血糖<11.1 mmol/L;正常糖耐量为空腹血糖<6.1mmol/L和服糖后2 h血糖<7.8 mmol/L.高血压标准为收缩压≥160 mm Hg(1 mm Hg=0.133 kP),舒张压≥95 mm Hg.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2 mm定为斑块.颈动脉内膜光滑性分级:光滑性及连续性好,内膜无粗糙区为0;光滑性较差为1;明显差为2.主要观察指标:各组观察对象的一般情况、血脂水平及颈动脉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结果:221例血糖异常升高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血糖异常升高患者分为3组,正常糖耐量组97例,糖耐量异常组51例,糖尿病组73例.②各组观察对象动脉粥样硬化一般情况的比较:糖耐量异常组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高于正常糖耐量组[(1.79&;#177;0.89,3.31&;#177;0.52)mmol/L,(5.90&;#177;3.02)mU/L,1.52&;#177;0.86;(1.49&;#177;0.83,3.07&;#177;0.66)mmol/L,(3.91&;#177;2.08)mU/L,(0.93&;#177;0.54)(t=2.038~5.113,P<0.05~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糖耐量组[(1.17&;#177;0.28,1.39&;#177;0.32)mmol/L,(t=4.145,P<0.01)].除胰岛素抵抗指数外,以上指标糖尿病组与糖耐量异常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③各组观察对象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指标比较:糖耐量异常组的平均内中膜厚度、内膜光滑性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糖耐最组[(0.80&;#177;0.20,0.73&;#177;0.15)mm;2.10&;#177;1.37,1.55&;#177;1.23(t=2.398,2.485,P<0.05)].④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糖耐量异常相关(P<0.05~0.01).结论:糖耐量异常患者存在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表现,其程度与糖尿病患者接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于妊娠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南京六合区人民医院产检并分娩的孕妇,根据其在妊娠24~28周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将278例GDM孕妇设为GDM组,同期选取278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并对2组孕妇妊娠分娩结局进行统计分析及比较。结果 GDM组孕妇的OGTT 3个时间点的血糖[空腹血糖(FPG)、服糖后1h(1hPG)、服糖后2h(2hPG)]值分别为(5.08±0.56)、(9.22±1.71)、(7.62±1.48)mmol/L,均高于对照组孕妇OGTT 3个时间点的血糖值,分别为(4.45±0.43)、(7.76±1.35)、(6.34±0.96)m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妊娠期高血症、胎膜早破、早产、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巨大儿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GDM对妊娠结局有较大影响,可导致母婴严重的并发症,应加强妊娠期糖代谢监测及相关知识的宣教以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0.
糖耐量低减是指血糖已经升高但未达到糖尿病水平,血糖介于正常和糖尿病诊断标准之间,即餐后血糖在7.8 mmol/L~11.1 mmol/L之间即为糖耐量低减.因为糖耐量试验是空腹进行的,先抽血做空腹血糖测定,然后在5 min内服溶于300mL水中的75 g葡萄糖粉,然后在服糖后0.5 h、1 h、2 h分别抽血化验血糖值.如果服葡萄糖2 h血糖≥3.9mmol/L,而<7.8mmol/L为葡萄糖耐量正常,如果≥7.8 mmol/L但<11.1 mmol/L,为葡萄糖耐量低减.此时如加以注意,有可能回到高危人群中去,否则将发展为糖尿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本地区孕妇在孕中期血糖水平与妊娠分娩结局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南京六合区人民医院分娩的3 098例孕妇,回顾其在孕24~28周时检测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3个时间点的血糖:空腹、服糖后1h和服糖后2h(FPG、1hPG和2hPG)。根据妊娠结局分为结局正常组2 227例和不良分娩组871例;再按孕妇有无GDM分为384例妊娠期糖尿病(GDM)组,2 714例对照(非GDM)组;另按年龄把孕妇分为3组:A组(18~30岁),2 656例;B组(30~35岁)327例;C组(35~≤45岁),115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3个年龄组及所有孕妇OGTT3个时间点血糖值,分别得到预测概率绘制ROC曲线,以判断OGTT血糖对分娩结局的诊断效率。结果不良分娩结局组孕妇的OGTT3个时间点的血糖值均高于分娩结局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妇的OGTT3个时间点的血糖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膜早破、早产、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巨大儿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个年龄组孕妇不同时间点OGTT血糖值为:C组B组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年龄组孕妇的剖宫产、GDM、巨大儿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率为CB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妇的胎膜早破和胎儿窘迫发生率发生率均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孕妇的早产发生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年龄组及所有孕妇FPG、1hPG和2hPG预测妊娠结局的ROC工作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92、0.665、0.865和0.611。结论孕中期孕妇OGTT血糖值、GDM发生率及不良分娩结局随孕妇年龄增加而增加,GDM高血糖水平与妊娠期多种并发症关系密切。对孕期糖耐量异常者应积极干预以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孕期葡萄糖耐量试验(GTT)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接受孕检的135例妇女,于24~28孕周时,孕妇口服葡萄糖50 g,并饮水150 mL,进行葡萄糖负荷试验(GCT),于1 h后检测血糖.GCT阳性的孕妇进行GTT,并检测空腹血浆葡萄糖(FPG)及口服葡萄糖液1、2 h后的血糖.观察并记录孕妇血清碱性磷酸酶(AKP)、丙氨酸转氨酶(ALT)、淀粉酶等生化指标.结果 孕妇口服葡萄糖后的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与空腹检测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正常的孕妇95例(70.37%),FPG 3.5~5.3 mmol/L,平均(4.34±0.37)mmol/L.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孕妇22例(16.30%),FPG 3.60~5.60 mmol/L,平均(4.43±0.46)mmol/L.GDM患者18例(13.33%),FPG 3.80~11.70 mmol/L,平均(5.31±1.54)mmol/L.口服葡萄糖1 h后,血糖正常的孕妇、GIGT孕妇及GDM患者的血糖分别为(8.01±1.04)、(8.83±1.08)、(11.35±2.13)mmol/L;口服葡萄糖2 h后,上述孕妇的血糖分别为(6.64±0.87)、(8.01±0.86)、(10.20±2.47)mmol/L.结论 孕检中GTT对GDM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诊断DM、IGT、IFG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 (FPG) <7.0mmol/L ,OGTT试验诊断糖尿病 (DM )、糖耐量减低 (IGT)及空腹血糖损害 (IFG)的价值。方法 挑选经体检确认FPG >7.0mmol/L人群作为观察对象 ,经馒头餐后 2h PG≥ 6.7mmol/L人员 ,施以OGTT ,根据 1999年WHO标准分为三组 :DM组、IGT组及IFG组。给每一组人员检查 2 4h尿微量白蛋白 (UmALB)。结果 DM、IGT及IFG男性检出率分别为 6.6%、10 .5 %及 5 .1% ,女性为 5 .1%、12 .5 %及 3 .3 % ,男性DM及IFG检出率高于女性 (P <0 .0 5 ) ,女性IGT检出率显著高于男性 (P <0 .0 1) ;2 4hUmALB ,FPG诊断DM组为 43 .2± 14 .3mg、OGTT诊断DM组为 3 0 .4± 15 .3mg、IGT组为 2 1.7± 8.5mg、IFG组为 7.7± 3 .6mg、正常对照组 7.5± 4.6mg ,DM组、IGT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IFG组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对于FPG <7.0mmol/L者 ,应以OGTT试验来筛查患者是否有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用于诊断糖尿病的切点.方法 对为明确DM诊断而初次就诊的高危人群739例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定其空腹血糖(FPG)和服用75 g葡萄糖2h后血糖(2 h PG),同时测定HbAlc,根据WHO(1999年)糖代谢状态分类标准进行分组,研究人群糖耐量正常(NGT) 61例,空腹血糖受损(IFG) 46例,糖耐量减低(IGT) 84例,糖调节受损(IGR) 130例,糖尿病(DM) 548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确定HbAlc用于诊断糖尿病的切点.结果 NGT组的HbA1c为(5.7±0.6)%,DM组为(9.8±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P<0.01);如以FPG≥7.0 mmol/L,或以2 hPG≥11.1 mmol/L,或以FPG≥7.0 mmol/L且2 hPG≥11.1mmol/L,或以FPG≥7.0 mmol/L或2 hPG≥11.1 mmol/L作为诊断糖尿病的标准,HbAlc切点均为6.5%,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81,0.980,0.990和0.973.结论 高危人群糖尿病诊断的HbAlc切点为6.5%,HbAlc不适用于糖调节受损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空腹血糖(FPG)偏高患者的糖代谢及糖耐量情况。方法对68例曾经进行 FPG 检查且FPG 结果在5.6~7.0 mmol/L 的患者,进行口服葡糖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68例 FPG 偏高受检者进行OGTT 后,其中10例正常糖耐量;10例 FPG 受损;20例餐后2 h 血糖(2 h PG)≥11.1mmol/L,为糖尿病;28例葡糖糖耐量减低(IGT)。在68例受检者中有42例餐后1 h 血糖(1 h PG)≥11.1 mmol/L,其中在糖耐量正常者中有4例1 h PG≥11.1 mmol/L,空服血糖受损(IFG)者中10例1 h PG 均超过11.1 mmol/L。结论对于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FPG 偏高等高危患者进行 OGTT 试验,能够降低糖尿病的漏诊率。对 IFG、IGT 和1 h 高血糖(1hHG)患者应尽早进行治疗干预,指导患者改善生活方式,预防 IGT 和1hHG 向糖尿病的转变。对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及早发现糖尿病前期,并及早进行干预,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郭昆全  贺聪  杨坤 《新医学》2002,33(9):529-530
目的探讨补镁对糖耐量异常(IGT)、轻型2型糖尿病的高胰岛素血症及高胰岛素原血症的影响.方法选择空腹血糖5 mmol/L~7 mmol/L,谷氨酸抗体阴性的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患者36例,并分成治疗组20例,予25%硫酸镁10 mL加入生理氯化钠250 mL中静脉滴注,对照组16例给予生理氯化钠溶液,1次/日,用药1周后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比较两组血糖、胰岛素释放曲线下面积及空腹胰岛素原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血糖曲线下面积分别为(28±5)mmol@h@L-1和(32±4)mmol@h@L-1,P<0.01;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分别为(297±95)u@h@L-1和(584±242)u@h@L-1,P<0.01;胰岛素原水平为(5.5±3.0)pmol/L和(12.8±5.6)pmol/L,P<0.01;空腹胰岛素原/胰岛素比值也由对照组的33%降为治疗组的24%(P<0.01).结论补镁能明显降低IGT和轻型2型糖尿病患者升高的OGTT血糖和胰岛素曲线下面积、降低空腹胰岛素原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恢复受损的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孕妇不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与妊娠结局及孕前体质量指数(BMI)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该院行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4 898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孕24~28周接受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分为GDMⅠ组(OGTT空腹血糖、OGTT 1h血糖或OGTT 2h血糖任意1个时点异常)、GDMⅡ组(任意2个时点血糖异常)和GDMⅢ组(3个时点血糖均异常),以及血糖正常组(3个时点血糖均正常)。对各组妊娠结局及孕前BMI进行分析。结果 GDM检出率为22.5%(1 102/4 898),其中,GDMⅠ组759例(68.88%)、GDMⅡ组204例(18.51%)、GDMⅢ组139例(12.61%)。GDM组孕妇的剖宫产率、早产率、巨大儿发生率、大于胎龄儿发生率、新生儿低血糖患病率、妊娠高血压患病率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血糖异常指标的增多,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大于胎龄儿发生率、新生儿低血糖患病率和胰岛素治疗率也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体质量、正常体质量、超重和肥胖孕妇的GDM检出率分别为13.34%、20.72%、31.58%和39.18%,随着孕前BMI增加,GDM的检出率也明显增加(χ_(趋势)~2=110.175,P0.001)。结论孕前BMI处于超重或肥胖,以及OGTT 3个时间点血糖异常的GDM孕妇其妊娠结局最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实施团队干预对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血糖与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糖耐量异常孕妇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由产科医师、内分泌科医师、营养师和专科护士等7名成员组成干预团队,对孕妇进行自我管理教育。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评估两组孕妇的自我管理认知和行为;两组孕妇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值的比较。结果实验组干预后自我管理认知和行为改变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两组孕妇空腹血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餐后2 h血糖值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糖耐量异常孕妇实施团队干预,进行自我管理教育,可有效降低血糖,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空腹血糖≥7.8 mmol/L,或(OGTT)任何一次血糖≥11.1 mmol/L,加空腹血糖≥5.8 mmol/L[1].它威胁着母亲与胎儿、新生儿的生命与健康,是怀孕期间的一个主要合并症,属高危妊娠.因此,在妊娠期控制母体血糖至正常范围,能降低围生期母婴的危害,预防巨大儿和有关胎儿疾病的发生,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妊娠期糖尿病病人的诊断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20.
糖耐量低减是指血糖已经升高但未达到糖尿病水平,血糖介于正常和糖尿病诊断标准之间,即餐后血糖在7.8mmol/L~11.1mmol/L之间即为糖耐量低减。因为糖耐量试验是空腹进行的,先抽血做空腹血糖测定,然后在5min内服溶于300mL水中的75g葡萄糖粉,然后在服糖后0.5h、1h、2h分别抽血化验血糖值。如果服葡萄糖2h血糖≥3.9mmol/L,而<7.8mmol/L为葡萄糖耐量正常,如果≥7.8mmol/L但<11.1mmol/L,为葡萄糖耐量低减。此时如加以注意,有可能回到高危人群中去,否则将发展为糖尿病。1定期体检很多人以为每年体检,检验血糖(空腹血糖)即能发现糖尿病。其实有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