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和自我护理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利芬  陈玉英  王思琛 《护理研究》2003,17(21):1256-1257
目前普遍认为 ,骨质疏松症是成年妇女特别是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人口的老年化 ,其发病率不断增加 ,男性为 2 0 %左右 ,而绝经后妇女可高达 2 5 %~ 5 0 % ,明显高于男性[1] 。由于骨质疏松的危害日益严重 ,所以提高人们尤其是老年妇女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并学会自我护理非常重要。1 概述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骨量减少及骨组织显微结构改变 ,伴有骨脆性增高及易导致骨折的疾病。对于女性来说 ,月经来潮和绝经是其一生中两个重要过程 ,并且这两个过程与其骨骼的生长、发育、衰老密切相关。女性绝经后的 1a~ 2 0a内经历骨…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OP)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引起骨痛、畸形及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临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2种,常见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症状是骨痛、易骨折、生长停止或身高下降。在我国60岁以上骨质疏松患者约为1.3亿人,男性在55岁以上,女性在绝经后易发生老年性骨质疏松,女性发病率是男性发病率的4倍。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饮食调节、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等措施。本文回顾分析25例OP患者的临床资料、饮食干预与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饮食干预与护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OP)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引起骨痛、畸形及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临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2种,常见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症状是骨痛、易骨折、生长停止或身高下降.在我国60岁以上骨质疏松患者约为1.3亿人,男性在55岁以上,女性在绝经后易发生老年性骨质疏松,女性发病率是男性发病率的4倍.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饮食调节、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等措施.本文回顾分析25例OP患者的临床资料、饮食干预与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表现为骨量减少和骨显微结构改变,导致骨脆性增加及继发骨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发生于老年妇女的常见疾病[1].目前全世界约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其发病率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7位[2].  相似文献   

5.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以骨矿含量下降,骨微细结构破坏为病理特征。男性峰值骨量高于女性,出现骨丢失的年龄迟于女性,而且雄激素水平的下降是“渐进式”,而非“断崖式”,故老年男性骨丢失的量与速度都低于老年女性,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程度轻于女性。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基于全面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骨密度测定、影像学检查(X线及QCT)及必要的生化测定。在使用基础用药的基础上(钙剂和维生素D),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可分为抑制骨吸收药物和促骨形成药物。抑制骨吸收药物包括双膦酸盐、雌激素替代疗法、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地舒单抗、降钙素等等。促骨形成药物包括甲状旁腺激素(PTH)类似物和骨硬化蛋白抑制剂。序贯和组合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例如从促骨形成药物转换为抑制骨吸收药物,可能提高抗骨质疏松疗效。该文将总结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特点、分子机制、诊断、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及联合或序贯用药策略。  相似文献   

6.
韩慧兰 《临床医学》2009,29(10):116-117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破坏为特怔,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性骨折的全身性疾病,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及老年男性。临床主要表现腰背疼痛,常导致锥体骨折。随着我国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骨质疏松的发病率逐年上升。2004年至2007年我院理疗科采用低频脉冲磁疗结合电针及营养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具体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昆山地区中老年人胫骨定量超声速与骨质疏松发生率的年龄变化规律。方法对昆山地区986例中老年人进行定量超声骨量分析。结果45岁以后的中老年人群中明显的骨量丢失,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明显升高,这一趋势在女性中老人群中更为明显。结论以同年龄段进行比较,女性人群的骨量丢失率明显高于男性人群,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也以女性中老人群为高。  相似文献   

8.
骨量是人体骨骼代谢的重要指标之一。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微观结构发生变化的骨骼疾病,会导致骨骼韧性降低,易发生骨折。我国有一半以上妇女及近30%男性有可能因为骨质疏松而引发骨折[1]。为降低未来因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本中心对486名体检妇女的骨量检测资料进行分析,并予健康指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细结构退化为特征而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和并发症死亡率均高,是老年医学中最常见的骨骼疾病。据估计,半数以上的妇女和大约三分之一的男性在其生存期内会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骨质疏松症患者易发生脆性骨折而导致严重后果,目前尚无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就骨质疏松症的病因、诊断标准、诊断技术、治疗及预防原则的进展进行综述。 1 骨质疏松症的致病基因 1992年澳大利亚学者 Morrison等首先发现高加索人种维生素 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钙素水平相关,揭开了骨质疏松症遗传…  相似文献   

10.
丁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5):6078-6079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骨健康问题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低骨量,骨组织的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女性由于生理上的特殊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特别在绝经后明显高于男性,我国50~60岁女性约30%患绝经后骨质疏  相似文献   

11.
男性骨质疏松症研究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骨骼疾病[1,2]。在女性由于绝经引起一个明显的骨丢失过程,称之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此外,在男女均有一个与年龄增加相伴的骨丢失,称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男性骨质疏松症和女性骨质疏松症虽有很多相同,但在病因学、病理学和流行病学等方面仍显示了明显的性别差异。也只是在近几年才认识到男性骨质疏松症同样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到目前为止,关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研究材料很丰富,相对而言关于男性骨质疏松研究材料不很完整,治疗…  相似文献   

12.
正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由任何影响骨代谢  相似文献   

13.
骨质疏松症是更年期女性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据统计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高达30%。绝经后妇女发生骨质疏松症与内源性雌激素有关,雌激素的减少,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破骨细胞相对加强,破骨与成骨明显失衡,出现骨的吸收增加,骨的形成减少,导致骨质逐渐丢失,骨密度降低,结果发生骨质疏松症。其临床表现最主要的就是腰背髋部酸痛,身材变矮和驼背是其重要的临床体征,骨折是其最大的危害,结果导致生活和工作能力的丧失。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包括骨矿物质和骨基质的减少,矿物质主要由钙、磷和一些微量元…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威胁人类的重大疾病,在50岁以上妇女发病率高达50%,而70岁以上男性发病率超过了20%。上海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已达61.8%,骨质疏松相关的骨折发病率为30%;美国绝经妇女中预期有1/4将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髋骨骨折造成的死亡率高达50%,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直接费用在1985年为50亿,至2001年已增加至170亿;因而老年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是老年人群面临的重大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1背景知识1.1定义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以骨质量降低及微结构退化,进而使骨脆性增加,易于骨折为特征犤1犦。因此,它是一种骨的质和量的减低,在日常生活情况下易于出现骨折的状况。1.2发病率/患病率约8百万美国人患骨质疏松症,2千万人骨质量在临界线以下(骨质减少)。约80%骨质疏松症发生在绝经后的白人妇女。虽然骨质疏松症常出现在绝经后的白人妇女中,它也能出现在任何年龄、性别和种族的人群中。1.3病因学/危险因素骨质疏松分为全身性和局限性两类。引起全身性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有(1)内分泌疾病…  相似文献   

16.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骨代谢疾病,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结构退化,骨的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为特征,并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疾病。在美国约有2500万骨质疏松症患者,每年约有150万患者发生骨折,且约20%的骨折患者在1年内并发肺栓塞、肺炎而死亡;半数髋部骨折的存活者将永久丧失独立生活能力。在我国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虽无确切的报道,但从上海朱汉民的调查结果以T分〈2.0个标准差为标准(DEXA),男性为13.4%,女性为40.1%。据统计大约40%一50%的白人绝经后妇女将患至少一种骨质疏松性骨折。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老龄化和平均期望寿命增长,骨质疏松症将成为严重危害中老年妇女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7.
沈阳地区2288例骨密度测定及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沈阳地区健康人群骨密度(BMD)的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GE,LUNAR公司生产的DEXA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沈阳地区2001~2005年来我院体检的2288例健康受试者进行BMD测定,以同部位、同性别峰值BMD减低2SD为诊断骨质疏松标准,按性别、年龄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沈阳地区男性BMD峰值在30~35岁,女性则在30岁左右,之后BMD开始下降,女性50岁后由于雌激素水平的下降,骨量快速丢失,致使此期男女BMD值差异更大(P〈0.05)。骨质疏松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Ward’s区骨质疏松发生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结论:本分析为沈阳地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徐州地区1204例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测量徐州地区中老年骨密度,分析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GE-LUNAR公司生产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徐州地区2005-2008年1204例中老年人进行骨密度测定,分别做股骨上端及第2~4腰椎椎体测量,并按5岁为一个年龄组分组.以峰值骨密度减低2.5标准差为诊断骨质疏松症标准,按性别、年龄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徐州地区男、女各部位骨密度逐年降低,女性55岁后骨量下降较男性显著(P<0.01),骨质疏松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结论 对中老年人应加强普及骨质疏松预防知识,对于55岁女性和65岁男性,同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以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下降和骨组织微结构退变为特点,导致骨脆性增加及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主要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由于年龄增加或妇女绝经后骨组织发生的一种生理性变化,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由于某些疾病或原因诱发而成的骨质疏松,如航天员的废用性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20.
骨质疏松症属于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较高且治疗费用昂贵。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特征为骨组织纤维结构退变、骨量减低。该病病因较为复杂,老年、各种慢性疾病及女性围绝经期等均为该病的危险因素。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该病已成为重要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骨质疏松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及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