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通过尾静脉预输注经紫外线照射的供体脾细胞后进行同种异体坐骨神经移植,观察免疫排斥过程中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周围神经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实验分自体神经移植组(自体移植组、A组)、异体神经移植组(异体移植组、B组)、尾静脉预输注经紫外线照射的供体脾细胞后进行异体神经移植组(后行移植组、C组)。分别在移植术后第3d、第7d、第14d、第28d,用荧光标记CD4、CD8单抗作用后,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百分数和CD4/CD8比值。结果:与A组比较,第7d,B组和C组小鼠外周血CD。阳性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比值显著增高(P〈0.05,P〈0.01);第14d,B组小鼠外周血CD4、CD8阳性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比值明显增高(P〈0.05,P〈0.01),C组小鼠外周血CD4、CD8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增高,CD4/CD8比值明显下降(P〈0.05);第28d,B组和C组小鼠外周血CD4、CD8阳性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比值明显增高(P〈0.05,P〈0.01)。结论:紫外线照射供体特异性抗原可以有效地诱发机体产生免疫耐受,从而减轻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供体小鼠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 imDC)对小鼠同种异体牙移植后排斥反应的抑制效果.方法:运用50 U/ml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M-CSF)诱导出小鼠骨髓来源imDC,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型,并于同种异体牙移植前1周以2×106个/只回输入受者体内,组织病理切片观察imDC对小鼠同种异体牙移植后排斥反应的抑制效果.结果:imDC回输组与未回输imDC的同种异体牙移植组相比,淋巴细胞浸润减少、炎症反应减轻.结论:imDC可以减轻同种异体牙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监测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大鼠同种异体肾移植外周血中的动态变化,研究其在预测排斥反应和免疫耐受中的价值.方法 流式细胞术监测CD4+CD25+ 调节性T细胞在大鼠同种异体肾移植外周血中的动态变化.结果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大鼠同种异体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过程中明显低于同系对照组,而CsA组CD4+CD25+ 调节性T细胞明显高于同系对照组.结论 CD4+CD25+ 调节性T细胞在抑制肾脏移植排斥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动态监测外周血中CD4+CD25+ 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可预测和判断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了解肾脏移植后受体和移植肾之间的免疫反应程度或耐受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小鼠胰岛移植模型基础上,通过阻断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探讨ICOS单克隆抗体(ICOSmAb)对移植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供体为近交系昆明小鼠,受体为C57小鼠。受体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受体小鼠仅行开腹手术,不行胰岛移植;对照组:单纯胰岛移植,不给ICOS mAb;实验1、2、3组:分别于胰岛移植后1、3、5d腹腔内注射ICOSmAb50、100、200μg/kg。观察小鼠胰岛移植后移植物存活时间和移植胰岛病理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ICOS在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结果:实验2组小鼠移植胰岛存活时间和实验3组相同,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而较对照组及实验1组明显延长(P〈0.05)。ICOS在移植术后7d受体小鼠T淋巴细胞上表达明显上调。结论:ICOS分子在小鼠同种异体胰岛移植排斥反应中表达上调。参与了排斥反应的发生。ICOSmAb通过阻断ICOS共刺激信号途径,诱导小鼠同种异体胰岛移植免疫耐受,减轻排斥反应,延长移植胰岛有功能存活时间。ICOS mAb的最佳给药剂量为100μg/kg。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免疫排斥反应规律并观察环孢霉素A(CsA)滴眼液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3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实验组和CsA对照组.建立右眼角膜缘缺陷症动物模型,1月后实施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术后分别予生理盐水及1%CsA眼液滴眼并观察4周。术前1天及术后1~8周动态监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CD25的表达;分别取术后第4、8及10周的角膜缘植片观测淋巴细胞浸润及T淋巴细胞上CD25的表达。结果:实验组术后第1周外周血表达CD25的T淋巴细胞数就有增高,第3周已达到高峰,第5周开始缓慢下降。CsA组角膜缘植片中浸润的淋巴细胞及表达CD25的T淋巴细胞数目显著低于实验组。结论: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发生与表达CD25的T淋巴细胞数目密切相关:CsA眼液可抑制外周血及植片中T淋巴细胞上CD25的表达,从而抑制排斥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胰腺移植术后外周血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基因表达对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实验动物为杂种长白猪,分为3组(n=8):对照组,移植组.免疫抑制剂治疗组.移植手术为同种异体门静脉回流、肠内引流全胰十二指肠移植.免疫抑制剂治疗组在行同种异体胰十二指肠移植的同时应用环孢A 骁悉 甲强龙三联免疫抑制治疗.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3、5、7 d采集受者锁骨下静脉血,抽提总RNA,RT.PCR方法检测静脉血淋巴细胞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mRNA表达,检测受者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水平.在术后1、3、5、7d,开腹取胰腺组织进行常规病理学检查,与血液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对照组、移植组、免疫抑制剂组之间受体的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与移植组比较,免疫抑制剂组静脉血淋巴细胞中穿孔索和颗粒酶B的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5).③胰腺移植术后静脉血穿孔素、颗粒酶B mRNA表达变化比急性排斥反应病理学改变早2~d.结论 监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 mRNA表达的变化,可以对胰腺急性排斥反应做出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将人脾脏淋巴细胞植入SCID鼠体内,检测植入细胞的免疫功能。方法人脾脏淋巴细胞经腹腔注入SCID鼠后,检测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类及人IgG含量。植入人淋巴细胞的SCID鼠与异体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后测其增殖程度。移植异体人皮肤后观察免疫排斥的迹象。结果淋巴细胞腹腔注入SCID鼠后能够存活并分泌一定量的人IgG。混合培养后植入SCID鼠淋巴细胞明显增殖。移植的异体人皮肤被排斥。结论SCID鼠体内植入的人淋巴细胞能够存活,仍具有一定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植入不同方法处理的同种异体骨 ,观察移植免疫排斥中脾脏T细胞的总数与亚群的变化 ,探讨同种异体骨移植后机体的免疫反应。方法 取 64只C5 7BL/6、1 6只BALB/C小鼠的双侧肱骨、股骨及胫骨 ,制成新鲜异体骨、冷冻干燥异体骨、冷冻干燥脱脂异体骨、脱脂脱钙异体骨四种同种异体骨 ,及新鲜自体骨 ;每只小鼠骨对等分为 2份 ,分别植入 1 60只BALB/C小鼠双侧股四头肌囊袋内。于术后 1、2、4、8周处死 ,提取脾脏T淋巴细胞。用FITC特异性荧光标记的CD3、CD4、CD8单克隆抗体作用后 ,FACS流式细胞仪检测 ,得到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百分数。结果 接受C5 7BL/6同种异体骨移植后BALB/C小鼠T细胞总数及亚群于术后 1周、2周渐升高 ,4周开始下降 ,8周基本恢复正常。其中新鲜异体骨移植组显著高于其它各组 (P <0 .0 0 5 ) ,冷冻干燥异体骨、冷冻干燥脱脂异体骨、脱脂脱钙异体骨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不同时间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5 )。结论 冷冻干燥异体骨、冷冻干燥脱脂异体骨、脱脂脱钙异体骨移植后的细胞免疫水平相似。创伤对脾脏T细胞总数及亚群的变化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侴海燕  庞素芳 《医学争鸣》2004,25(4):332-334
目的: 观察局部应用抗小鼠Thy-1单克隆抗体对小鼠皮肤移植存活时间的影响. 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脾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及移植皮片的组织学观察作为排斥反应的监测指标. 结果: 抗Thy-1单克隆抗体局部应用可显著延长小鼠同种移植皮片存活时间,CD4 /CD8 比值下降和倒置可以作为预测皮肤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的有效指标. 结论: 应用抗Thy-1单克隆抗体为大面积烧伤自体皮源不足需要异体皮移植患者延长异体皮肤移植存活时间,提供了一个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监测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大鼠同种异体肾移植外周血中的动态变化,研究其在预测排斥反应和免疫耐受中的价值。方法流式细胞术监测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大鼠同种异体肾移植外周血中的动态变化。结果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大鼠同种异体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过程中明显低于同系对照组,而CsA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明显高于同系对照组。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抑制肾脏移植排斥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动态监测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可预测和判断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了解肾脏移植后受体和移植肾之间的免疫反应程度或耐受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安胎中药对异种皮肤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以SD大鼠为供体,昆明小鼠为受体,建立异种异体皮肤移植模型。术后将小鼠分为中药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分别以中药醇提取物、醋酸地塞米松溶液和生理盐水灌胃,记录移植皮片的存活时间和存活情况,于移植后第5天和第10天取移植皮肤行病理切片。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中药组和阳性对照组急性排斥反应明显较轻,移植皮片平均存活率和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益气活血安胎中药对异种异体皮肤移植的急性排斥反应可产生有效的抑制作用,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延长皮片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诱导骨髓来源抑制细胞(MDSCs)在同种异系小鼠皮肤移植模型中的表达及免疫负调节作用。方法 以雌性BALB/c小鼠皮肤为供体,雄性C57BL/6小鼠为受体,建立同种异系小鼠尾—背皮肤移植模型(n=40)。受体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20),实验组每日地塞米松磷酸盐溶液5 mg/kg腹腔注射,对照组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观察小鼠移植皮肤排斥反应情况,确定移植皮肤排斥时间;术后第7日切取小鼠移植皮肤行病理学检查;术后第9日处死部分小鼠,获取脾脏及移植皮肤引流淋巴结,行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 实验组小鼠移植皮肤的中位生存期为(24±3.062)d,显著长于对照组小鼠的(9±0.816)d (P〈0.05)。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可见,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移植皮肤的排斥反应显著减轻。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在脾脏组织,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CD11b+GR1+ 细胞比例明显增高(P〈0.05),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表达下调(P〈0.05)、白介素-10 (IL-10)表达上调(P〈0.05),并伴有趋化因子受体CXCR2和黏附分子CD44、CD62L表达增加(P〈0.05);在引流淋巴结,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CD11b+GR1+ 细胞比例显著增高(P〈0.05),而CD4+ T细胞比例及γ干扰素(IFN-γ)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 地塞米松可能通过诱导产生MDSCs,使其向移植物局部迁移并作用于CD4+ T细胞,抑制其功能,从而达到减轻移植物排斥反应及延长移植物生存的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感染泡球蚴的小鼠皮肤移植后免疫系统的变化对移植物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尾部皮肤移植建立小鼠皮肤移植模型。将64只C57BL/6小鼠及64只BALB/c小鼠各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6对小鼠,其中16只C57BL/6小鼠为供体,16只BALB/c小鼠为受体。A组:空白对照组(非同系移植不予以任何干预);B组:实验组1,以健康C57BL/6小鼠尾部皮肤移植至BALB/c小鼠(感染泡球蚴1个月后);C组:药物对照组,采用非同系移植加药物[西罗莫司(商品名:雷铂霉素)]干预,皮肤移植术后5d每日给予西罗莫司1.5mg/kg干预;D组:实验组2,以健康C57BL/6小鼠尾部皮肤移植至BALB/c小鼠(感染泡球蚴3个月后)。术后观察BALB/c小鼠尾部移植皮肤生长情况。每组留8只用于观察BALB/c小鼠术后尾部移植皮肤生存期,每组于术后3、5、7、9d4个时间点各取2只小鼠尾部移植皮片,用于观察小鼠尾部移植皮肤病理变化情况。结果 A、B、C、D组移植皮肤存活时间平均为(6.00±0.76)、(7.50±0.93)、(13.25±1.04)、(11.5±0.93)d。C组小鼠移植皮片存活时间较D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移植皮肤存活时间较A、B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病理学检查:A、B组移植皮片均在术后1周左右发生明显的逐渐加重的急性免疫排斥反应,C、D组移植皮片的免疫排斥反应较A、B组轻。结论小鼠感染泡状棘球蚴后有利于同种异体移植皮片的存活,可以延长移植皮片的生存时间。该模型为研究感染泡球的免疫实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平台,为进一步研究泡球蚴感染后机体免疫状态的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Summary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cute rejection after limb allotransplantation, 29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with 15 rats in control group and 14 ra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Each rat in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limb replantation. Each rat in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limb transplantation from Wistar rat. No immnosuppressive drugs were used after operation. The circulation of the transplanted limb, time and signs of rejection,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tissues of the limb graft when rejected and survival time of limb grafts were evaluated. In the control group, no signs of rejection were observed, the circulation of each replanted limb was normal, it could survive for a longer tim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howed clinical signs of rejection (sub dermal edema and erythema) after a mean time of 3.36±1.15 days, and the mean survival time of the allografts was only 7±0.78 days.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showed most violent rejection reaction in skin. It is concluded that with Wistar-to-SD limb transplantation without use of immunosuppression, rejection of the grafts would occur after a mean time of 3, 36±1, 15 days; the earliest signs of rejection were edema and erythema of the skin, being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component of limb graft rejection. KANG Hao, male, born in 1968, Associate Professor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RNA干扰技术阻断B7/CD28共刺激信号对小鼠异体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B7特异性siRNA,在脂质体的介导下转染树突状细胞,转染后72h收集细胞,用蛋白印迹法检测B7-1、B7-2蛋白的表达。在小鼠异体皮肤移植前7d,经静脉将转染B7特异性siRNA的DC输入小鼠体内(DC转染组),同时设立同种异体移植对照组、同系移植对照组、环孢素A(CsA)治疗组(术后每日皮下注射CsA5mg/kg)和未转染DC组(移植前输注未转染DC),观察各组移植皮瓣的存活时间和排斥反应情况,并用MTT法检测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术后1个月观察迟发性超敏反应情况。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72h后,siRNA1对B7-1蛋白表达的抑制率为(77.2±6.26)%;siRNA2对B7-2蛋白表达的抑制率为(73.3±5.42)%。与同种异体移植对照组和未转染DC组比较,DC转染组移植皮瓣成活时间明显延长(P〈0.01),组织排斥反应程度较轻,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DTH反应显著降低(P〈0.01)。结论聊特异性siRNA可明显抑制树突细胞B7基因的表达,以阻断B7/CD28共刺激通路,抑制小鼠皮肤移植排斥反应,为进一步研究siRNA诱导免疫耐受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落新妇甙(Astilbin)对小鼠心脏移植急性排除反应中心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小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共分3组:对照组供、受体均为C57小鼠;移植组供体为BALB/c小鼠,受体为C57小鼠;落新妇甙组在移植组基础上,心脏移植后每天以落新妇甙1mg/kg灌胃。分别于术后第1、3、5、7天各取4只移植心脏.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以心肌细胞凋亡阳性细胞数占总心肌细胞数的百分比作为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结果移植组心肌细胞于术后第1天即已出现凋亡,第3天明显增加,第7天达到高峰。落新妇甙组各时间点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小于对应的移植组(P〈0.01)。结论落新妇甙对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心肌细胞凋亡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胰岛移植模型,观察移植后小鼠血糖及存活时间,从而探讨肠上皮γδT细胞在胰岛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胰岛移植模型,分为野生型小鼠组、γδ敲基因小鼠组和γδ敲基因回输γδT细胞小鼠组,移植后分别于1、3、5、7、9、11、13、15、17、19、21、23、25、27、29 d测量空腹血糖,并于术后两周取移植物观察病理情况.结果 术后野生型小鼠组和γδ敲基因回输γδT细胞小鼠组移植后血糖升高明显慢于γδ敲基因小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γδ敲基因回输γδT细胞小鼠组与野生型小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野生型小鼠组存活时间(27±2)d及γδ敲基因再回输组小鼠组存活时间(24±1)d均明显长于γδ敲基因小鼠组的(17±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上皮γδT细胞作为一种特殊的T细胞在胰岛移植排斥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雷帕霉素联合供者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在诱导小鼠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免疫耐受中的协同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C57BL/6小鼠和BALB/C小鼠分别为供者、受者,建立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模型.对照组术前术后未给予任何免疫干预措施;雷帕霉素组术后第0天至第6天给予雷帕霉素灌胃;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组将供者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于术前第7天经尾静脉输注给受者;联合组将供者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于术前第7d经尾静脉输注给受者,并在术后第0天至第6天给予雷帕霉素灌胃.结果 对照组、雷帕霉素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组、联合组的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分别为(6.9±1.9)、(12.3±3.0)、(17.0±3.4)、(20.8±3.6)d.方差分析提示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SNK检验提示各组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 雷帕霉素能延长小鼠皮肤移植物的存活时间;联合供者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可延长免疫耐受的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皮肤移植技术对利用微卫星DNA监控所培育的近交系大小鼠进行遗传监测。方法利用背部皮肤移植法和尾部皮肤移植法同时对所培育的近交系大小鼠进行遗传监测。结果 对所培育12只大鼠的背部皮肤移植全部成活,没有排斥反应;12只小鼠的背部皮肤移植有1只出现技术失败,其余未出现排斥反应。对所培育12大鼠的尾部皮肤移植除有1只技术失败外,其他未出现排斥反应。小鼠的尾部皮肤移植有1只技术失败,1只死亡外,其他未出现排斥反应。结论 通过皮肤移植遗传监测初步证实了所培育的大小鼠群为近交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急性排斥反应性细胞因子在小鼠心脏移植中的表达状况,进一步阐明器官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复杂发生机制。方法采用C57BL/6和Balb/c近交系小鼠,建立小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随机分为Balb/c-Balb/c同基因对照组(A组)和C57BL/6-Balb/c急性排斥反应组(B组)两组,每组26只。分别于移植术后1、3、5、7 d各处死5只小鼠留取移植心脏标本,采用RT-PCR及W estern印迹方法动态检测组织中IL-15、IL-2、TNF-α及IFN-γ的表达状况,同时行HE染色检测。另外,A、B两组各保留6只小鼠设为亚组,观察移植心脏存活时间。结果A组移植心均获长期存活(>100 d),B组移植心存活时间为8.0 d±0.9 d(t=251.95,P<0.01)。A组各个时间点移植心均未发现排斥现象,B组术后第3天开始出现排斥反应。A组各时间点IL-15 mRNA与TNF-αmRNA呈弱表达,IL-2 mRNA与IFN-γmRNA无表达。B组IL-15 mRNA、TNF-αmRNA、IL-2 mRNA及IFN-γmRNA均明显升高,于第5天达到高峰。A组各时间点可见IL-15、TNF-α、IFN-γ和IL-2蛋白的低水平表达;B组IL-15与IL-2自术后第3天始、TNF-α与IFN-γ自术后第1天始,蛋白表达水平开始升高。结论多种细胞因子,包括非T细胞来源细胞因子,参与了同种异体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