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过敏性皮肤病、不同季节过敏性皮肤病过敏原的差异性,为临床上过敏性皮肤病的治疗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对154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过敏原阳性率为39.6%。其中吸入组过敏原阳性率38.3%,显著高于食入组阳性率11.0%(P<0.05)。皮炎、湿疹和荨麻疹患者吸入组过敏原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食人组过敏原阳性率(P均<0.05)。不同季节过敏原阳性率有明显差异,其中6~8月过敏原阳性率最高,9~11月次之。6~8月和9~11月两个时间段吸人组过敏原阳性率显著高于同期食入组(P<0.05)。结论:依据过敏性皮肤病的类型、季节选择过敏原筛查范围,可有效提高过敏性皮肤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分析对100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的结果,为对此病患者进行病因诊断及脱敏治疗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IVT过敏原体外检测试剂盒对其进行吸入性过敏原检测。结果:本组100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主要为异位性皮炎、湿疹、荨麻疹患者)进行屋尘过敏检测结果的阳性率为40%(屋尘是本组患者的主要过敏原),进行花粉过敏检测结果的阳性率为25%(进行树枝花粉过敏检测结果的阳性率为9%,科学黑草花粉过敏检测结果的阳性率为6%、进行艾蒿花粉过敏检测结果的阳性率为10%),进行尘螨过敏检测结果的阳性率为21%,进行霉菌过敏检测结果的阳性率为14%。观察组患者进行上述过敏原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受试者,差异显著(P<0.01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接触吸入性过敏原是诱发或加重过敏性皮肤病的主要潜在因素。屋尘是过敏性皮肤疾病患者的主要过敏原。进行过敏原检测在防治过敏性皮肤病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过敏原检测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江龙 《吉林医学》2010,31(14):1966-1967
目的:了解吸入性过敏原在过敏性皮肤病中的意义,为临床提供病因学诊断及今后临床上脱敏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IVT过敏原体外检测试剂盒对234例患者进行吸入性过敏原IgE检测。结果:过敏性皮肤病屋尘的阳性率最高为38%,其次是尘螨为20%,再次为霉菌和花粉。结论:过敏原与过敏性皮肤病的发病密切相关,检测患者的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可及时发现可疑的过敏原,有利于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过敏原对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的致敏状况,并研究检测方法的敏感性、重复性和试验的最适条件。方法:应用斑点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检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对多种过敏原的特异性IgG抗体。结果:Dot-ELISA检测过敏原和抗过敏原的特异性Igh抗体具较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结论:Dot-ELISA为检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过敏原的一种较好血清学诊断方法,具成本低、操作简便、观测结果直接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正>夏季,皮炎、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皮肤病呈高发态势。过敏性皮肤病是由过敏原引起的皮肤病,具体的过敏原可分为接触过敏原、吸入过敏原、食入过敏原和注射式过敏原四类。每类过敏原都可引起相应的过敏性皮肤病,主要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皮炎、湿疹和荨麻疹。过敏性皮肤病的皮疹形态多种多样、病程迁延,容易反复,虽然不会严重危害身体健康,但由于病变分布于身体表面,不仅影响到美观,而且多数有瘙痒感。一些人治疗不当,使得病情逐渐加重,给患者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  相似文献   

6.
830例过敏性皮肤病血清总IgE和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及分析过敏性皮肤病血清过敏原检测结果,探讨本地区过敏性皮肤病与年龄、性别、季节的关系及过敏原种类分布特点。方法:采用日本HITACHI公司试剂和CLA1过敏原分析仪对830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进行血清总IgE和35种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结果:830例患者36项试验有一项以上阳性者553例,阳性率66.63%,35种过敏原试验有一种以上阳性者134例,阳性率16.14%,其中2岁~15岁年龄组35种过敏原试验阳性率27.45%,而>15岁年龄组35种过敏原试验阳性率14.5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阳性率较高的过敏原是粉尘螨、屋尘螨、家尘、青霉菌属和蘑菇。结论:血清总IgE和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查,对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皮肤病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过敏原对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的致敏状况。并研究检测方法的敏感性、重复性和试验的最适条件。方法:应用斑点-酶联免疫会试验(Dot-ELISA)检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对多种过敏原的特异性IgG抗体。结果:Dot-ELISA检测过敏原和抗过敏原的特异性IgG抗体具较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结论:Dot-ELISA为检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过敏原的一种较好血清学诊断方法。具成本低、操作简便、观测结果直接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总Ig E和过敏原特异性Ig E检测对过敏性皮肤病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解放军第三医院收治的137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作为过敏性皮肤病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血清总Ig E和几种吸入性以及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 E。选取同医院同期收治的非过敏性皮肤病门诊患者72例为非过敏性皮肤病组,行相同方法和指标检测。结果过敏性皮肤病组血清总Ig E水平显著高于非过敏性皮肤病组[(483±17)U/L比(172±12)U/L,P<0.05];过敏性皮肤病组食入性过敏原Ig E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非过敏性皮肤病组[41.6%(57/137)比4.2%(3/72),P<0.05];过敏性皮肤病组吸入性过敏原Ig E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非过敏性皮肤病组[49.6%(68/137)比2.8%(2/72),P<0.05]。结论对血清总Ig E和过敏原特异性Ig E进行检测,有助于对过敏性皮肤病做出确诊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煜林  朱薇  罗虹 《广西医学》2008,30(1):28-30
目的 探讨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与过敏性皮肤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239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中有1~13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水平.结果 239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升高,总阳性率为77.8%.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升高以蛋清/蛋黄(59.9%)最多见.结论 测定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水平对过敏性皮肤病诊治和预防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过敏性皮肤病在临床上较常见,为了探讨过敏性疾病的病因,对慢性过敏性疾病的病人进行有效治疗,我科进行了过敏原筛选试验。本文对2003年12月~2006年6月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海门市过敏性皮肤病患者常见的过敏原种类,为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皮肤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384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样本,采用免疫印迹法进行19项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和总IgE检测。结果:384例患者中总IgE阳性率41.15%,sIgE阳性率54.17%。男、女性过敏原sIgE阳性率分别为56.45%、53.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性过敏原sIgE阳性率46.61%,明显高于食入性过敏原的2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入性过敏原以户尘螨(43.38%)、混合霉菌(14.34%)为主。食入性过敏原以蟹(19.33%)、虾(18.49%)。冬、春、夏、秋四季过敏性皮肤病患者sIgE阳性率分别为45.00%、45.67%、56.64%、70.24%,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海门市户尘螨和混合霉菌是主要吸入性过敏原,蟹、虾是主要食入性过敏原,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显著高于食入性,夏、秋季过敏原多发,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过敏原检测,指导患者避免接触相应过敏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银川地区过敏性皮肤病患者常见的接触性过敏原并找出致病危险因素。方法 对152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进行符合国际接触性皮炎检测(ICDRG)标准系列斑贴试验和过敏性皮肤病流行病学调查,并对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152例患者中,斑贴试验总阳性率为88.2%,阳性率居前5位的过敏原依次为对苯二胺(42.1%)、十二醇硫酸钠(23.7%)、秘鲁香脂和硼酸(16.4%)、卡巴混合物(15.8%)、硫酸镍和对叔丁基酚醛树脂以及三氯生(15.1%);丙二醇和巯基混合物斑贴试验的阳性率男性比女性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岁年龄组十二醇硫酸钠、脂肪酸硫酸钠、亚乙基二胺阳性检出率≥40岁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族史和更换护肤品是银川地区过敏性皮肤病的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2.568(1.081~6.099)和7.257(2.467~21.343)。结论 对苯二胺是银川地区过敏性皮肤病患者最常见的接触性过敏原,家族史和更换护肤品是银川地区过敏性皮肤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EOS)和tIgE、sIgE在过敏性皮肤病患儿中的意义。方法对272例过敏性皮肤病患儿的外周血采用BC-6800血细胞分析仪和DX-Blot 45过敏原检测系统分别进行EOS、tIgE及sIgE水平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最常见的过敏原分别为吸入性过敏原中的屋尘螨/粉尘螨,食入性过敏原中的牛奶,婴儿组过敏性皮肤病发生率最高。特应性皮炎患儿树花粉组合、屋尘螨/粉尘螨、屋尘、矮豚草、花生、鸡蛋白、虾、蟹、龙虾/扇贝、鳕鱼、鲑鱼、黄豆的sIgE与EOS间存在相关性(均P<0.05)湿疹患儿各过敏原与EOS间不存在相关性(P>0.05),荨麻疹患儿各过敏原中仅鸡蛋白与EOS间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早期进行过敏原检测回避致敏物对疾病防治有临床价值过敏性皮肤病中EOS和sIgE在特应性皮炎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862 例过敏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是由变态反应引起的一组炎症性皮肤病,又被称为过敏性皮肤病.在各种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发病率达10%~50%.笔者对我院皮肤科门诊862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潍坊地区过敏性皮肤病与过敏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欧蒙公司生产的体外检测试剂盒对116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定性检测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和总IgE(immunoglobulin E)。结果116例患者中有86例(72.4%)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和(或)总IgE抗体阳性,对1种过敏原呈阳性反应38例(32.7%),2种及2种以上42例(36.2%);6例(5.1%)总IgE阳性而特异性IgE抗体阴性.吸入组中阳性率较高的是春季花粉组合(柳、杨。榆、柏、梧桐)、屋尘。食物组中阳性率较高的是海鲜组合(虾、扇贝、蛤,蟹),淡水鱼组合(鲑鱼、鲈鱼、鲤鱼)。结论潍坊地区过敏性皮肤病的发生与过敏原有紧密的联系,其中,春季花粉,屋尘、海鲜、淡水鱼是潍坊地区最常见的过敏原。总IgE阳性而特异性IgE阴性亦能提示患者存在其他特异性IgE抗体,从而为疾病的诊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的常见过敏原。方法:由同一名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检验医师对2013年10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来我院就诊的28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进行血清特异性IgE过敏原检测,分析其检验结果。结果:春季植物是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最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其所占比例为57.14%,其检测的阳性率与本组其他吸入性过敏原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豆、花生是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最常见的食入性过敏原,其所占比例为53.57%,其检测的阳性率与本组其他食入性过敏原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有15例患者血清总IgE水平大于90IU/ml,其中多数为荨麻疹患者。结论:临床医师对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应为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使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规避过敏原,以降低其病情复发的几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本地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常见过敏原的种类,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提供防治依据.方法采用德国“敏筛”定量过敏原检测系统对100例过敏性皮肤病进行血清总IgE及特异性IgE检测分析.结果80.00%血清总IgE水平增高,慢性荨麻疹、湿疹、过敏性紫癜、异位性皮炎分别为80.70%、75.00%、66.67%、和83.33%,变应原特异性IgE吸入组以户尘螨/粉尘螨阳性率最高;食物组以牛羊肉为最高,其后是虾蟹.结论通过检测患者血清总IgE特异性IgE,能够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本病,同时可以通过改变接触的环境和生活习惯来减少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李双庚  周珍萍  赵翠玲 《中外医疗》2012,31(29):17+19-17,19
目的对皮肤病患者的常见致敏原以及相关特点展开临床分析与探讨。方法随机抽取该院在2011年8月—2012年5月间收治的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病例68例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其进行血清吸入性或食入性过敏原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统计得出皮肤病组68例患者的血清总IgE抗体的阳性率为92.65%,明显较对照组高,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敏原同过敏性皮肤病之间存在明显的关系,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本地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常见过敏原。方法采用IVT过敏原体外测试系统对1120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的血清进行特异性IgE检测。结果吸入性血清过敏原总IgE阳性率63.39%,常见的吸入性过原依次为尘螨、粉螨、屋尘螨;点青霉菌,交链孢菌,黑根霉;食入性血清过敏原总IgE阳性率为68.75%,食入性血清过敏原为牛奶、鱼、蟹和虾,蛋白;大部分患者对两种以上的过敏原过敏。结论IVT可用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病因的检测,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3):278-280
目的观察河南省平顶山矿区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的皮肤斑贴试验结果,分析致敏原,为过敏性皮肤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1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过敏性皮肤病患者330例,采用皮肤斑贴诊断试剂盒进行斑贴试验,分析过敏原分布情况。结果 330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应用45种标准系列抗原斑贴进行试验14 850贴次,阳性反应953次,其中,斑贴试验阳性率排名前5位的变应原分别为:氯化镍(45. 15%)、十二醇硫酸钠(38. 79%)、氯化钴(25. 76%)、硫酸镍(20. 00%)和重铬酸钾(15. 45%)。330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中,皮肤斑贴试验阴性74例,阳性256例,阳性率为77. 58%(256/330)。256例皮肤斑贴试验阳性患者中,女性159例(77. 94%),男性97例(76. 98%),男性与女性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皮肤斑贴试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281,P> 0. 05)。结论河南平顶山矿区过敏性皮肤病的致敏原主要为氯化镍、十二醇硫酸钠、氯化钴、硫酸镍和重铬酸钾等,分析该地区过敏性皮肤病的主要致敏原对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