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回盲部恶性淋巴瘤继发肠套叠三例三门峡黄河医院刘书文,翟振宇,王朝明,薛红霞回盲部恶性淋巴瘤临床少见,由于该病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我院近2年共收治3例,均继发肠套叠,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4岁、6岁、44岁。病史2月、半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人肠套叠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6月本院收治的25例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巾,腹痛19例;恶心、呕吐8例;腹部包块10例;血便5例。术前诊断肠套叠20例。术中发现小肠套叠7例,回盲肠套叠13例,结肠套叠5例。25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显示:良性肿瘤5例(小肠平滑肌瘤1例,小肠脂肪瘤2例,结肠脂肪瘤2例);恶性肿瘤16例(结肠癌15例,恶性淋巴瘤1例);炎症1例;不明原因3例。25例全部痊愈。结论:成人肠套叠以肠道肿瘤多见,主要病因为良、恶性肿瘤,其诊断主要依据是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3.
肠脂肪瘤较少见,近年来我们在外检中见到三例,现报告如下:病例摘要例1:患者男性,51岁,因腹痛伴恶心呕吐17小时就诊,拟诊肠套叠而急诊手术,术中见腹腔内约有500cc 淡红色液体,部分肠管扩张,距回盲部10cm 处回肠套叠,套入25cm,肠壁水肿,色泽深黑色,肠系膜根部顺时钟方向扭转,在套叠的中心见一约  相似文献   

4.
报告8例小肠脂肪瘤.其中6例是本院手术资料,占本院同期小肠良性肿瘤的24%.8例中男3例,女5例,年龄40~76岁,平均56.5岁。均并发肠套叠.其中5例位于回肠,3例位于空肠,近回盲瓣的末段回肠、近屈氏韧带段空肠是小肠脂肪瘤的好发部位.本文就小肠脂肪瘤的发病率,临床病理特点作了简要讨论,并探讨了与肠套叠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盲肠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盲肠壁内淋巴滤泡的恶性肿瘤 ,临床甚为少见 ,术前确诊困难。我院 1992~ 1998年共收治 4例 ,均误诊为肠梗肠而施行手术 ,术后病理方证实诊断。现结合文献对诊治中的有关问题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4例临床资料及术式见附表。附表  4例原发性盲肠恶性淋巴瘤临床情况性别 年龄(岁 ) 病史术前诊断术中所见术式例 1男 4 2月肠套叠回盲部套叠 ,盲肠壁内肿物 ,直径 4cm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右半结肠切除术。例 2男 6半月肠套叠回盲部套叠 ,盲肠腔内肿物 ,直径 3cm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右半结肠切除术。例 3…  相似文献   

6.
例1 女性,72岁。上腹隐痛、食后饱胀,伴返酸,嗳气3月,曾黑便3次,一直按“胃病”治疗。1日前开始阵发性腹痛、恶心呕吐、腹胀、不排气。查体:全腹膨隆,右中下腹可扪及拳头大小质韧之包块,可推动、有压痛、肠吃鸣音亢进。腹部透视见肠管大量积气;B超:回盲部探及9.3×3.8cm同心园性包块。化验:WBC 12.5×10~9/L,HB67g/L。以“肠套叠”急诊手术,见回回结型肠套叠,套入部达肝曲,  相似文献   

7.
原发回肠恶性黑色素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72岁。于1995年8月初上腹部无规律性隐痛,并伴反酸。近1个月进食后3~4h出现呕吐,2~3次/日,量300~500ml/次。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及绿色液体,并伴有腹胀,食欲不振,乏力及明显消瘦,于1995年11月3日收入院。查体:患者消瘦体质。腹部膨隆,可见肠型及蠕动波,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脐周可们及直径约3cm大小包块。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21日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距回盲部21cm处回肠套叠,形成-7.5cm×6.5cm×6cm大小肿块,肿块上段肠管高度扩张,其周围及系膜未见肿大淋巴结。术中拟诊为回肠肿瘤伴肠套叠,行肿块及其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肠肿瘤并发肠套叠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 16例小肠肿瘤并发肠套叠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6例中 ,男 7例 ,女 9例 ,年龄 6~ 76岁 ,平均 5 2岁 ,肿瘤位于近段空肠 6例 ,末段回肠 10例 ,16例肿瘤均呈腔内型生长 ,手术治疗后均恢复良好。结论 小肠肿瘤并发肠套叠术前误诊率高 ,肿瘤是成人肠套叠的重要诱因 ,应重视成人肠套叠的诊治。  相似文献   

9.
小肠原发性肿瘤并发肠套叠16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肠肿瘤并发肠套叠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6例小肠肿瘤并发肠套叠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6例中,男7例,女9例,年龄6-76岁,平均52岁,肿瘤位于近段空肠6例,末段回肠10例,16例肿瘤均呈腔内型生长,手术治疗后均恢复良好,结论 小肠肿瘤并发肠套叠术前误诊率高,肿瘤是成人肠套叠的重要诱因,应重视成人肠套叠的诊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急性白血病合并肠套叠的认识。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7年7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例合并肠套叠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及治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腹痛等症状后均经CT诊断为肠套叠, 2例经内科治疗好转, 1例内科治疗无效后行手术治疗好转。结论急性白血病合并肠套叠临床罕见, 急性白血病患者出现急性腹痛时应及早完善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女,3个月。因阵发性哭闹、呕吐36小时,血便24小时入院。查体,心、肺无异常。腹部较膨隆,右中腹部可触及腊肠样包块,光滑,可移动,触痛。肠音弱,无气过水声及金属音。肛门指诊有血性便。血、尿常规正常。X线腹平片,腹腔内有多个液平。考虑肠套叠引起机构性肠梗阻。术中见距回盲部50cm处回肠近端套入远端10cm,呈紫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74岁。因大便带血2年于1995年8月14日以“肛管癌”收入院,并于8月28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Miles手术。术后3天开始进流质饮食,造瘘口通畅。每日排便2~4次。术后10日出现腹胀、阵发性腹痛、造瘘口停止排气排便。查体:腹部膨隆,可见肠型及其蠕动波,可闻及高调肠鸣音及气过水声,造瘘口指诊通畅。腹透:中腹部见多个气液平面,急诊再次剖腹探查,证实为距回盲瓣约30cm处回肠呈回—回—回型肠套叠。给手法挤压复位,复位后局部检查未见肿瘤、息肉、憩室等小肠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介绍患者 ,女 ,30岁 ,左中下腹间断性疼痛 2月余加重 2 h,无恶心呕吐及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自觉左下腹有间断出现的核桃大小包块 ,压痛不明显。查体呈轻度贫血貌 ,腹部未触及包块 ,血红蛋白 85g/L,大便潜血阳性 ,CEA0 .97g/L,钡灌肠显示回盲部盲肠内带蒂占位 ,考虑囊腺瘤所致慢性肠套叠 ,CT示肠套叠 ,以结—结型可能性大 ,肠镜示结肠肝区巨大肿物阻塞肠腔 ,质硬 ,有蒂。术中见横结肠内有一约 7cm× 5 cm× 5 cm大小肿物 ,经仔细探查复位后见肿物位于盲肠末端的肠腔内 ,表面光滑 ,质硬。病理报告 :肉眼可见肿物呈灰白色 ,表面光滑 ,…  相似文献   

14.
患儿女,5岁,因左下腹间歇性疼痛半月,加重伴恶心呕吐2天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可,腹平,左下腹有压痛,肌卫不明显,未及肿块,听诊肠呜音亢进,腹部X线摄片提示肠梗阻,即于硬麻下剖腹探查,术中见距回盲部约40~50cm处小肠套叠(回回套),套入部约15cm、徒手复位检查肠管,见小肠内有一约直径2cm的肿瘤,检查肠系膜  相似文献   

15.
患儿,女,12岁。因反复右下腹隐痛不适4+年,加重伴血便1+天入院。查体:患儿日腔及外阴部粘膜可见多发散在的黑色素斑。腹稍胀,全腹压病、反跳痛、肌紧张明显,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弱。在右中下腹可们及一约8cm×5cm×4cm蜡肠样包块。肛查:指套有血便附着,未们及赘生物。临床诊断:Peutz-Jeghr综合征;继发性肠套叠。急诊剖腹探查:术中见肠管为回-盲-结型套叠。手法复位套叠肠管,见距回盲部20cm处回肠已坏死,坏死段长约25cm;距回盲部7cm处有一约4cmx3cmfa室。切除坏死肠段,作回肠端端吻合;切除患室并修补肠壁。术毕切开坏死…  相似文献   

16.
小肠原发性肿瘤并发肠套叠11例吴国柱1孟德江1杨丽军2小肠原发性肿瘤发病率低,临床上无特异症状,易并发肠套叠。我们自1978年~1996年1月共收治小肠原发性肿瘤并发肠套叠11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1例中男性5例,女性6例。发病年龄34岁~...  相似文献   

17.
保留外括约肌结肠套叠式人工肛门治疗中段直肠癌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留外括约肌结肠套叠式人工肛门治疗中段直肠癌的疗效詹建民任宾白文启席忠义景尔玲从1983年1月—1996年12月,我们在Miles根治术后会阴部结肠套叠式人工肛门术式的基础上,又设计了保留外括约肌肌环加肠套叠式人工肛门的手术方法,以期使保留肛门中1/...  相似文献   

18.
空回肠原发瘤数少见,临床上无明显症状,易并发肠阻塞、肠套叠、肠扭转、腹膜炎而就诊。本科自63年至92年共活检71336例中,有空回肠原发瘤48例,发病率0.067%,并发肠套叠33例占68.7%,两者关系甚为密切。现将48例作初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胃巨大腺瘤并发胃十二指肠、空肠套叠1例丁守成,吴天慈,魏云志,王长友天津蓟县医院外科(天津市301900)胃巨大腺瘤并发胃十二指肠、空肠套叠甚为罕见,我院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患者女,32岁。主因上腹隐痛、呕吐、腹腔肿物11个月,于1994年4月21...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我科78年至79年所遇到的临床资料完整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右下腹包块42例,进行X线诊断分析。42例中,盲肠癌10例,盲肠升结肠癌11例,乙状结肠癌8例,回盲部恶性淋巴瘤5例,计34例;回盲部增殖型肠结核4例,慢性阑尾周围脓肿3例,卵巢畸胎瘤腹腔转移1例。回盲部包块以肠管肿瘤最常见,其次为肠管炎性包块,在诊断中主要依据X线检查。在X线检查过程中,主要是显示病变的具体形态,表面情况,病变境界,粘膜皱襞改变以及肠道的功能改变。回盲部恶性肿瘤的X线征象主要为:病变范围较为局限,与远近端肠管境界清楚,但交界区不规整;肿块表面凹凸不平,钡剂于表面呈斑片状存积,显示肿瘤表面有不规整的糜烂及溃疡;病变区粘膜皱襞中断消失,显示破坏象,少部分表现为粘膜皱襞粗细不均,走行纡曲紊乱;管腔呈不同程度狭窄,边缘不整,管壁僵直,蠕动消失;大部分病变区之解剖关系尚属正常,回肠与盲肠呈直角相交,部分病例可发生慢性肠套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