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传统医学根据地黄功能和应用将其分为:"鲜地黄"、"生地黄"和"熟地黄"三种形式入药.2000版药典记载:"鲜地黄"性寒,味甘、苦,能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生地黄"性寒,味甘,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熟地黄"性微温,味甘,能滋阴补血、益精填髓.地黄在我国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相似文献   

2.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 Rehmannia glutinosaLibosch新鲜或干燥块根 ,在药材上分为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三者均有滋阴生律功效 ,但各有侧重。鲜地黄性寒 ,味甘苦 ,能清热生津 ,凉血止血 ;生地黄性寒 ,味甘 ,能清热凉血 ,养阴生津 :熟地黄性微温 ,味甘 ,能滋阴补血 ,益精填髓[1] 。生、熟地黄成分基本相同 ,其中少数成分含量略有差异。现代药理研究发现 ,地黄具有调节免疫功能 ,影响心血管系统、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等各方面活性 ,并具有抗肿瘤、抗衰老及降血糖等多方面功效。近年来 ,地黄的药理研究广泛而深入。本文就此…  相似文献   

3.
地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于震  周红艳  王军 《中医研究》2001,14(1):43-45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glutinosaLi 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列为上品。在药材上地黄分为鲜地黄、干地黄和熟地黄三种 ,鲜地黄性寒 ,味甘苦 ,能清热生津 ,凉血止血。生地黄性寒 ,味甘 ,能清热凉血 ,养阴生津。熟地黄性微温 ,味甘 ,能滋阴补血 ,益精填髓。近年来 ,地黄药理作用的研究已被越来越多的医家所关注 ,地黄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为便于了解地黄药理作用研究现状 ,从而对地黄开展更深入的科学研究 ,现将近几年来的地黄药理作用研究综述如下。1 对血液系统的影响地黄寡糖可…  相似文献   

4.
地黄的本草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宗万 《中医杂志》1990,31(5):48-50
地黄为中医常用药,由于鲜用、干用和熟用的不同,而有鲜地黄(古称生地黄)、生地黄(古称干地黄)和熟地黄之别。鲜地黄甘苦,大寒,功能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生地黄甘寒,功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熟地黄甘、微温,功能滋阴补血,益精填髓,适用于一切阴虚、血少、精亏之证。如《小儿药证直诀》六味  相似文献   

5.
地黄,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宋朝以后,开始有生地黄、熟地黄之分.鲜地黄味甘、性大寒,功用为清热凉血生津.将鲜地黄缓缓烘焙至八成干者称生地黄;熟地黄为生地黄加绍兴黄酒后的炮制品.  相似文献   

6.
生地黄消瘀疗伤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丽丽 《河北中医》1999,21(4):228-229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Rehmanniaglutinosa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前者习称“鲜地黄”(古称生地黄),后者习称“生地黄”(古称干地黄)。干地黄是鲜地黄之阴干、晒干或炕干之品。地黄主产于河南,为著名的四大怀药之一。现代中医院校统编《中药学》教材将鲜地黄和干地黄统称为生地黄。载生地黄味甘、苦,性寒,入心、肝、肾3经。主要功用为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主要用于热入营血,口干舌绛,血热妄行,斑疹吐衄,以及津伤口渴,内热消渴等证。又曰鲜地黄味甘、苦,性大寒,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之力较强,…  相似文献   

7.
刘秋鹤 《河南中医》2002,22(2):67-67
地黄 ,首见于《神农本草经》 ,属上品。宋朝以后 ,开始有生熟之分。生地黄即干地黄 ,甘苦而寒 ,既能清热凉血 ,又可养阴生津。常用于热入营血之身热 ,燥躁 ,斑疹 ,或血热出血以及热邪伤阴之口干舌红等。鲜地黄味甘 ,性大寒 ,清热凉血生津。熟地黄甘温味厚 ,质地柔润 ,为养血滋阴 ,补精益髓之良品。主治血少 ,阴虚或精亏等疾患 ,如目眩、心悸、失眠、月经不调、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等。生、熟地黄皆入心、肝、肾三经。中医应用地黄已有悠久的历史 ,传说古代许元公过桥坠马 ,右臂脱臼 ,昏迷不知痛苦 ,后乃以药封肿处 ,十余日后治愈。其方即生…  相似文献   

8.
张浩良 《新中医》2008,40(2):110-111
地黄为临床常用药,有鲜地黄(鲜生地)、干地黄、熟地黄之分,鲜地黄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干地黄能养阴清热;熟地黄则偏于补肾、滋阴、养血.三者功效有别,经适当配伍后,可应用于多种病证.笔者参研现代医者应用地黄之经验,颇有收益,结合个人临证所得,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鲜、生、熟地黄药材中3种活性成分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草部上品,为我国的“四大怀药”之一。临床上有3种用药形式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三者性味、归经、功能主治有较大的差异,鲜地黄性寒,味甘、苦,偏于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生地黄性味  相似文献   

10.
生、熟地炭的炮制工艺改进李乃元②杨万金③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入药。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性味甘、苦、寒[1],用于止血时须炒成炭;熟地黄性温主补,功在滋阴补血、益精填髓[2],熟地炭则止血凉血[3]。生、熟地炭的习惯炮制方法,通常...  相似文献   

11.
王慧森  刘明  李更生 《中草药》2007,38(11):1732-1733,1744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前者习称“鲜地黄”,后者习称“生地黄”。生地黄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1]。地黄中主要活性成分为环烯醚萜苷类,此类成分结构近似,极性普遍较大易溶于水,热稳定性较差[2]。研究发现地黄从鲜品加工成生地黄及熟地黄,梓醇的量降低至原来的1/10[3],而地黄苷A、D比较稳定,且生地黄中的量较高。地黄苷A、D具有滋阴补血的作用[4,5],为地黄的主要有效成分。国内外尚未见同时测定地黄中地黄苷A和D的…  相似文献   

12.
正地黄饮片炮制:除去杂质,洗净,闷润,切厚片,干燥。性味:鲜地黄甘、苦,寒。生地黄甘,寒。归经:鲜地黄归心、肝、肾经。生地黄归心肝、肾经。功能: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主治:鲜地黄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生地黄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  相似文献   

13.
不同干燥条件对鲜地黄中梓醇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同干燥条件对鲜地黄中梓醇含量的影响边宝林杨健王宏洁倪慕云贾仲华(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北京100700)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gluti-nasaLibosch.的块根。在临床用药中分为鲜地黄、干地黄(生地黄)及熟地黄3种,其功能主治也有所不同。鲜地黄偏于寒,具有清热生津之功效,干地黄可以凉血止血,熟地黄则用于滋阴补血。有关地黄的研究,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地黄化学成分研究更为深入,到1994年止,仅地黄中环....  相似文献   

14.
地黄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按炮制之不同,有鲜生地、干地黄、熟地黄之分。本品含地黄素、木蜜醇、维生素 A 及铁质等。生地味甘,性微寒,清热凉血;熟地味甘微温,补血滋阴。地黄一般用于血热与血虚。近年来,随着对其药理作用的研究深入,地黄的应用范围亦越来越广。现综述有关文献,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地黄的炮制研究Ⅱ.炮制对地黄中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美丽  白荣枝  冯汉林 《中草药》1996,27(8):470-470
地黄为玄多科植物地黄RehmanniaglatinosaLibosch.的根茎.生地黄性寒,有清热凉血之效,经炮制后的熟地黄性温,具有滋阴补血之功能。目前,各地炮制方法差异很大,蒸制时间有数小时至数天不等,对熟地黄的质量要求则均以“黑如漆,甜如饴”为标准,没有客观的质量检测指标,不能保证熟地黄的质量.为使地黄炮制有一个科学的客观指标,前文〔刘美丽,等.中草药,1995,26(豆):13〕已报道用5一羟甲基橡胶作为指标。本文通过对地黄袍制过程中还原精含量变化的研究表明,用还原精作为地黄地制的质量指标也是可行的。亚实背村田1.1药材…  相似文献   

16.
4、热入营血主证:高热久不退,神昏谵语,皮肤斑疹隐隐,舌质红降,脉细数。治则:清热解毒,凉血散瘀。方药:清营汤加味。方中犀角清营凉血,生地滋阴清热,赤芍、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麦冬、竹叶、玄参清热生津养阴,黄连、银花、连翘清热解毒。食疗方:生地黄粥原料:生地黄汁50mL,生姜2片,粳米60g。制法与用法:生地黄适量,洗净切段,绞汁备用。先用粳米加水煮粥,煮沸数分钟后加入地黄汁与生姜片,煮成稀粥食用。方中生地味甘略苦,性质寒凉,富含汁液,味苦性寒故能清热凉血,甘寒养阴,又能养阴生津。所以其主要功效是清热养阴、生津止渴、凉血止血,临…  相似文献   

17.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甘性寒。由于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加酒、不加酒蒸或炖制熟地黄、酒炒及炒炭等炮制品。地黄临床入药分为鲜地黄、干地黄、熟地黄、生地黄炭、熟地黄炭等。地黄在临床上应用极为广泛,除与其他中药配伍并用外,以地黄为主的中成药也有几十种之多。近年来,国内外对地黄的药理作用研究日益广泛深入,地黄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本文就近年来地黄的化学成分、在心血管方面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地黄的名称在历代本草文献中有干地黄、生地黄、鲜地黄、熟地黄等记载。进一步分析,得到历代地黄基原与目前地黄原植物中的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基本一致的结论。由于历史变迁等原因,道地产区由唐宋时的陕西、江苏地区,变为明清时期的河南地区。采收时间以“二月、八月采根”为佳,炮制方法有蒸制、酒制、醋炒、砂仁制等。明清时期温病学派崛起,地黄因清热养阴生津的功效,广泛使用于温病治疗的整个阶段。通过系统考证地黄的名称、基原、产地、采收时间、炮制加工以及在温病治疗中应用,以期为地黄开发和运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张仲景在其《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应用生地黄、干地两地黄品种,但当前许多书籍中对其方中地黄的这种区别,使用叙述不明确或使用混乱。笔者对此进行了探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正确使用地黄以提高临床疗效,通过剖析仲景对地黄应用的病证特点,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提出了其生地黄即现之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突出,主要用于百合病、狂妄证、心动悸证以及出血性疾病、糖尿病等;干地黄为今称之干地黄,滋阴养血为主,常用于各种虚劳病、消渴、妇人转胞等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妇科病。  相似文献   

20.
不同贮藏条件对地黄中梓醇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俊萍  周福军  贾建伟  袁桂玉 《中草药》2003,34(3):273-273,291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 Rehmania glutinosa( Gaertn.) Libosch.ex Fisch.et Mey.的块根。临床上用药分鲜地黄、干地黄及熟地黄 3种 ,鲜地黄偏于寒 ,具有清热生津之功效 ,干地黄凉血止血 ,熟地黄则滋阴补血。鲜地黄与干、熟地黄功效不同 ,临床应用也各异 ,临床上经常应用鲜地黄 ,但贮藏很困难 ,对此我们采用几种方法进行比较 ,以地黄中所含有效成分之一梓醇作为指标 ,应用 HPLC法对不同贮藏条件后的地黄中梓醇含量进行了测定 ,结果砂埋方法优于其他几种贮藏方法 [1,2 ]。1 实验材料1 .1 药材 :鲜地黄 ,天津传染病医院提供 ,经鉴定为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