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日本厚生省报道到1988年12月31日止,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97名,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1,065名。作为主要的感染途径有:①和HIV 患者性接触;②来自 HIV 感染者的血液、血液制品;③从感染 HIV 母体的垂直感染。关于母子感染至今只有3例 HIV 感染孕妇。然而在欧美儿童患 AIDS 已增多,其74.1~77.0%是由于母子垂直感染。本文就HIV 感染的孕妇及其分娩管理等方面进行叙述。  相似文献   

2.
围产期人细小病毒B19感染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围产期人细小病毒B19感染及其防治周容李维敏人细小病毒B19是1975年首次发现的一种单链线状小DNA病毒,可引起人类多种疾病,如溶血性贫血患者发生的一过性再生障碍性危象,感染性红斑,关节炎和慢性骨髓抑制等[1,2]。1984年,Brown等[1]首...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及围产期巨细胞病毒感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巨细胞病毒是最常见引起先天感染的病毒,其严重性在于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智力低下,感觉神经性耳聋等,对胎儿婴儿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本文结合目前研究进展,就先天性及围产期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有关问题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围产期微小病毒B19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小病毒B19感染是人类常见一种传染性疾病,育龄妇女感染率为1.5%。围产期感染微小病毒B19,可导致流产、胎儿水肿、死胎等。由于B19病毒感染可自由地通过胎盘屏障,进入羊膜腔,故胎儿可有先天性感染。有研究表明,B19病毒感染是非免疫性胎儿水肿的重要原因。血清学检查B19病毒感染存在一定局限性;目前应用的核酸探针杂交技术和聚合链酶反应法(PCR)具有敏感、特异、简便等特点,可较好地检测母儿B19病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围产期妇女生殖道感染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了解北京市围产期妇女生殖道感染 (reproductivetractinfection ,RTI)的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 ,为防治RTI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对北京市 9个区的 2 4家医院产科门诊的孕妇共 36 6 6例进行生殖道感染检测 ,随机抽取其中的 6 4 1例RTI患者 (感染组 )与 6 0 2例正常孕妇 (对照组 )共 12 4 3例追访至分娩结束。 结果 在 36 6 6例围产期妇女中 ,RTI患病率2 4 .5 5 % ,滴虫性阴道炎患病率 1.85 % ,外阴念珠菌阴道病患病率 7.34% ,细菌性阴道病患病率13.6 1% ,宫颈沙眼衣原体感染患病率 1.34% ,妊娠合并梅毒患病率 2 .73‰ ,淋病患病率 0 .82‰ ,尖锐湿疣患病率 0 .5 5‰。感染组与对照组的死胎率分别为 1.4 0 %、0 .16 % (P <0 .0 5 ) ,胎膜早破率分别为 13.88%、5 .98% (P <0 .0 1) ,早产率分别为 1.2 5 %、0 .16 % (P <0 .0 5 ) ,羊水异常率分别为 6 .2 4 %、2 .82 % (P <0 .0 1) ,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 2 .34%、0 .83% (P <0 .0 5 )。围产期RTI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家庭人均月收入≤ 10 0 0元、流动人口、平时性生活频繁、近 2周有不适感。 结论 围产期妇女生殖道感染情况及对母婴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 ,应在北京市开展围产期RTI常规筛查及监测  相似文献   

6.
围产期李斯特菌感染五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李斯特菌为革兰阳性杆菌,早在1926年国外已有人报道第1例人类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LM)感染,至1983年Schlech等报道,加拿大1981年发生的一次LM爆发流行的实验调查中,确是一种极有危害的食物中毒菌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公认。而我院近几年来发生了5例围产儿LM感染,4例死亡,1例存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围产期抑郁症泛指妊娠期及分娩后1年内出现的非精神病性的抑郁障碍[1],包括产前和产后抑郁[2]。目前,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认为,围产期抑郁症的患病率约为1.0%~15%[3-5],是产科较常见的一种非器质性疾病。目前抗抑郁的药物只用于治疗抑郁症,预防仍以心理辅导和交流为主。本文对近4年在山东曹县县立医院分娩的具有围产期抑郁危险因素的产妇进行预防性心理辅导,探讨心理辅导在预防围产期抑郁,尤其是产后抑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前艾滋病正在全球蔓延,并且由高危人群转向低危人群,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中50%为女性,随着女性感染例数增加,孕妇感染HIV的几率增大,而儿童艾滋病90%来自母婴传播,因此了解孕妇HIV感染情况及HIV阳性孕妇的母婴传播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围产期B族链球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是一种寄生于人类下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的细菌,健康人群带菌率可达15%~35%。1938年,Fry报道了3例死于GBS引起的产后心内膜炎的病例,由此证实GBS为人类致病菌。20世纪70年代以来,GBS所致的妇女生殖道感染,尤其是在围产期感染呈上升趋势。在美国,每年由GBS引起的产后子宫内膜炎和败血症的发病率分别为0.1%和0.2%,新生儿GBS感染率为0.1%和0.2%,病死率为5%。  相似文献   

10.
围产期母血检测到相关病毒的IgM抗体,提示孕期该病毒原发或复发性感染,因母胎间病毒可垂直传播,胎儿有先天感染的可能。近年我们对孕期弓形虫(toxoplasma,TOXO)、风疹病毒(rubellt virus,RV)、巨细胞病毒(clnomaglo virus,CMV)、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erpes simplex virus,HSV-H)四种特异性抗体阳性的21例孕妇,进一步行胎儿脐静脉穿刺宫内诊断,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胎儿细小病毒B19感染及其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细小病毒B19同人类多种疾病密切相关,业已证明其宫内感染可致孕妇流产、胎儿水肿及死胎。本文简要综述了人细小病毒B19感染对胎儿的危害、发病机理、诊断及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其感染是孕妇非免疫性流产的重要原因,加强对其预防,有利于优生优育工作。  相似文献   

12.
健康教育在围产期妇女预防保健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围产期妇女预防保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孕产妇85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接受一般健康宣教,观察组430例产前、产中及产后接受全程的、系统化的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产妇满意度和家属满意度提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儿疾病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χ2=4.11,P〈0.05)。围产期孕妇并发症比较:观察组4.65%,对照组8.81%,差异明显(χ2=5.13,P〈0.05)。结论:围产期的不同时期实施健康教育可减少母婴产褥期患病率,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  相似文献   

13.
对围产期TORCH感染筛查的重新评价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Dong Y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11):725-728
围产期感染(perinatal infections),尤其是病毒感染,是导致围产儿死亡与病残的重要原因。很多围产期感染,孕妇往往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但对围产儿则构成一定的影响,而发生在妊娠早期的感染,对胎儿危害更大。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外学者即试图寻找一些能早期发现孕妇感染与围产儿受  相似文献   

14.
围产期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原虫等。胎儿未成熟的大脑暴露于宫内感染、炎症的环境中时,早产儿或足月儿脑损伤的风险增加,而且此损伤甚至比出生时罹患缺氧、缺血所导致的脑损伤更为严重,其不良神经发育结局不仅包括认知障碍、癫痫、脑瘫,甚至会增加子代自闭症、精神分裂症等风险。文章重点阐述围产期感染概况以及对子代近远期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人巨细胞病毒(HCMV)是宫内感染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一种病毒,至今尚地有效治疗方法,保护性疫苗的早期预防成为近几年研究热点。综述HCMV疫苗研究进展及在预防先天性HCMV感染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6.
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the membranes,PPROM)是指妊娠未满37周胎膜在临产前发生破裂。围产期发生母儿并发症的风险随胎膜破裂和分娩时的孕龄而变化,未足月胎膜早破的研究和处理是以孕龄为基础的。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保守处理对于新生儿是有益处的,要求既延长孕周又防止围产期感染。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处理应采取个体化评估原则,通过估计母体、胎儿和新生儿并发症,采取保守治疗或者立即分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将尿液质粒缺口 连接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法 (Gap LCR ELISA)用于检测重庆地区孕妇以了解围产期沙眼衣原体 (chlamydiatrachomatis ,CT)的感染现状。  方法 以 5 12名孕妇首段尿(firstvoidurine ,FVU )及配对宫颈上皮细胞为研究对象 ,按照扩大金标准 ,比较质粒探针和外膜蛋白探针Gap LCR ELISA法用于不同类型临床标本检测CT感染的方法学指标。  结果  (1)孕妇的CT感染呈现很强的隐匿性 ,由扩大金标准所确证的CT真阳性共 42例 ,所检重庆地区围产期孕妇的CT感染率为 8.2 % (4 2 / 5 12 ) ,其中 88.1% (3 7/ 42 )可同时从尿道和生殖道检出CT ,而另 9.5 % (4 / 42 )和 2 .4% (1/ 42 )仅能单独分别从生殖道或尿道检出。 (2 )Gap LCR ELISA用质粒与外膜蛋白作为探针检测FVU中CT的灵敏度分别为 90 .48%和 71.43 % (P <0 .0 5 ) ,质粒Gap LCR ELISA用于宫颈上皮细胞和FVU两种标本的灵敏度分别为 97.62 %和 90 .48% (P >0 .0 5 ) ,特异度均为 10 0 %。 结论 质粒Gap LCR ELISA法用于孕妇FVU以检测围产期无症状CT感染患者 ,是一种非侵袭性的、高度灵敏特异的、适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进行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围产期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采用细胞培养,聚合酶链反应和核酸测序技术对278名孕妇沙眼衣原体感染进行研究。结果:细胞培养和PCR检出孕妇宫颈CT感染率各为10.8%(30/37)和14.0%(39/278),生于CT感染母亲的婴儿中,55.0%(11/20)感染了CT。CT感染孕妇产褥期宫内膜炎发病率28.6%(6/21),明显高于CT阴性孕妇的8.1%(5/62);CT感染母亲的婴儿结膜炎和肺炎发病率各为45.0%(9/2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我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实践与研究,总结出一些精神病专科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好办法,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医疗质量。方法:建立健全各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职责、流程,强化医院感染意识,加强培训考核,做好各项监测。结果:通过医院按制度、职责、流程认真执行;对人员的严格培训、考核;对各项医院感染的前瞻性监测,使医院感染率下降。结论:切合实际的制度、职责、流程,人员的培训、考核,科学的监测是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群的年轻化和治疗后生存质量的提高,有生育要求的HIV感染女性越来越多。目前我国母婴传播阻断成功率与国外发达国家还存在差距。现有的研究证实,越早确诊HIV感染、越早行抗病毒治疗,对于感染个体和预防垂直传播都有着积极的作用。除此之外,还需要根据妊娠期监测的结果,采用对应的分娩方式并配合新生儿用药预防的综合策略,以此达到最佳的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