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通络开痹片联合依那西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94例,根据住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7例)和治疗组(47例)。对照组皮下注射注射用依那西普,25 mg/次,2次/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通络开痹片,0.3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DAS-28、WOMAC、HAQ和VAS评分,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7(IL-17)、IL-37、环氧化酶-2(COX-2)、类风湿因子(RF)、肿瘤坏死因子样配体1A(TL1A)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0.85%和97.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关节疼痛指数、关节压痛指数、肿胀指数、20 m步行时间均显著减少(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症状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DAS-28、WOMAC、HAQ和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这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IL-17、IL-37、COX-2、RF、TL1A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患者这些血清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络开痹片联合注射用依那西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可缓解患者疼痛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机体炎症因子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10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益赛普(皮下注射,每次25 mg,每周2次)联合甲氨蝶呤(口服,每次100 mg,每周1次)治疗,对照组单用甲氨蝶呤治疗,评估两组患者在短期使用益赛普与甲氨蝶呤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晨僵时间、疼痛指数、肿胀关节数及握力等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t=3.25,2.98,3.02,4.58,P<0.05),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类风湿因子(RF)等实验室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t=3.62,3.05,6.98,P<0.05);治疗12周后,研究组患者在ACR20,ACR50和ACR70等方面的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χ2=13.20,5.67,3.98,P<0.05)。结论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用甲氨蝶呤,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风湿骨痛片联合羟氯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55例,随机分成对照组(77例)和治疗组(78例)。对照组口服硫酸羟氯喹片,2片/次,2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风湿骨痛片,2片/次,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类风湿因子(RF)、白介素-17(IL-17)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及HAQ、DAS28评分、症状积分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5.71%,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6.1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RF、IL-17、TGF-β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血清RF、IL-17、TGF-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AQ评分、DAS28评分及症状积分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上述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88%,显著高于治疗组的5.13%(P0.05)。结论风湿骨痛片联合羟氯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好,安全性高,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1病例患者,男,60岁。双膝关节疼痛多年,因加重于2005年8月20日来我院中医科就诊。患者无药物过敏史。查体:RF阴性,ESR 20 mm·h-1,膝X光片检查显示骨赘形成,有游离体,诊断为骨关节炎。医生给予风湿马钱片服用,3片,tid治疗,10 d后关节疼痛略有好转,但出现双手指麻木症状,时有轻微颤抖,停药5 d后上述症状缓解,继续服用又出现双手指麻木症状。患者在服药期间未曾服用其它药物。2讨论风湿马钱片(批号0310013)为中药制剂,由四川绵阳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号Z51020250。该药由马钱子(制)、僵蚕(炒)、全蝎、麻黄、没药(炒)、乳香(…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甲氯燥呤(MTX)联合环磷酰胺(CTX)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52例RA患者随机分为单用MTX组56例、单用CTX组40例及MTX联合CTX组56例,疗程24周,在0、6、12、24周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估,以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疗效评价指标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疗效指标等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在24周,联合组达ACR20改善的患者为42例(81%),高于MTX组30例(56%)(30/54)及CTX组12例(35%)(12/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达ACR50改善的患者为22例(41%),高于CTX组4例12%(4/34),(P<0.05),与MTX组22例(41%)(22/54)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X联合CTX治疗能显著改善RA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炎性指标,疗效优于单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小剂量重组人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活动性RA患者65例,分为联合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均每周给予MTX10~15 mg口服,治疗组每周加用rhTNFR12.5 mg,皮下注射。两组均在治疗开始时联合使用一种非甾体抗炎药。记录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和治疗24个月后患者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血沉和类风湿因子变化;治疗前、治疗24个月后测定患者X线分期和疾病活动评分(DAS28),记录治疗过程中药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临床指标变化好于对照组(P<0.01);治疗24个月后,治疗组治疗X线分期变化情况进展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rhTNFR:Fc联合MTX治疗RA能快速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皮下注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标准的5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甲氨蝶呤针10mg皮下注射,1次/周,连续用药24周;对照组给予口服甲氨蝶呤片10mg,1次/周,连续用药24周。两组同时给予口服美洛昔康片15mg/d,连续用药1月。观察患者疼痛VAS评分、晨僵、关节肿胀数、关节疼痛数、关节功能简明健康问卷调查表、患者对疾病状况的评估,医生对疾病总体状况评估及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沉、C反应蛋白、双手关节(包括腕关节)X线片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不同时间点两种治疗方法都取得了显著疗效,甲氨蝶呤针皮下注射优于口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安全性方面,治疗组胃肠道症状、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呤皮下注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样配体1A(TL1A)和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分析其与实验室和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0例RA患者和5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TL1A和IL-17水平,分析RA患者血清TL1A及IL-17水平与炎症和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 RA患者血清TL1A和IL-17浓度分别为(1031.8±634)pg/ml和(257.07±84.88)pg/ml,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309.46±59.64)pg/ml和(116.12±35.31)pg/ml(P〈0.05),TL1A和IL-17与患者的血沉、C反应蛋白、疾病活动度、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和疾病疼痛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与类风湿因子RF无相关性(P〉0.05)。结论 RA患者血清TL1A和IL-17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炎症指标及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62例R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片10mg,每周1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皮下注射依那西普25mg,2次/周,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配体相关分子-1A(TL1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17(IL-17)水平,以及晨僵时间、关节肿胀、压痛、疼痛评分变化,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和药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L1A、TNF-α、IL-6及IL-17水平均较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晨僵时间均明显缩短,关节肿胀、压痛、疼痛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患者采取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进行治疗,能降低血清TL1A、TNF-α、IL-6及IL-17水平,关节肿胀、压痛、疼痛症状可得到显著性缓解,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火把花根片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收治的10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04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口服来氟米特片,2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火把花根片,4片/次,3次/d。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症状、体征[晨僵时间、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关节肿胀数和压痛数],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健康评估问卷残疾指数(HAQ-DI)评分和血沉(ESR),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18、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水平,外周血CD4+、CD8+水平及其比值(CD4+/CD8+)。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1%(P<0.05)。治疗后,两组晨僵时间均显著缩短,关节疼痛VAS评分均显著降低,关节肿胀数和压痛数均显著减少(P<0.05);且均以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DAS28评分和HAQ-D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均以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ESR和血清CRP、IL-18、sICAM-1、MMP-13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均以治疗组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外周血CD4+水平、CD4+/CD8+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外周血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且均以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火把花根片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整体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表现,降低疾病活动度,减轻关节损害,抑制体内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甲氨蝶呤片与雷公藤多苷片分别联合来氟米特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宿州市立医院就诊的6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纯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对照组给予患者口服雷公藤多苷片20 mg,3次/d,同时给予口服来氟米特片20 mg,1次/d。观察组给予患者口服甲氨蝶呤片10 mg,1次/周,同时给予口服来氟米特20 mg,1次/d。两组均连续用药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和类风湿因子(RF)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59%(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和关节疼痛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CRP、ESR和R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分别为8.82%和5.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氨蝶呤片联合来氟米特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优于雷公藤多苷片联合来氟米特来氟米特片,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腺肽肠溶片联合复方硫酸软骨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南阳市骨科医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口服复方硫酸软骨素片,4片/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胸腺肽肠溶片,2片/次,3次/d。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关节炎相关指标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和9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和晨僵时间均出现明显下降,握力则明显升高,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临床症状则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关节炎相关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gG、IgA及IgM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腺肽肠溶片联合复方硫酸软骨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确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盘龙七片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咸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8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双盲、对照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塞来昔布胶囊,100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盘龙七片,4片/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AS)、DAS28评分和血清学指标。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9.07%、95.3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DAS28评分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类风湿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学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盘龙七片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能够减轻患者关节疼痛,降低血清学指标,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英夫利西单抗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甲氨蝶呤及安慰剂维生素C片治疗,观察组采用英夫利西单抗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口服甲氨蝶呤10 mg,1次/周,静脉注射5 mg/kg的英夫利西单抗,第1次给药后的第2、6周及以后每隔8周给予同量的英夫利西单抗进行持续治疗),观察两组的相关观察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关节肿胀发生率、关节压痛发生率、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英夫利西单抗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托法替布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6月—2022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9例)和治疗组(59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4片/次,3次/d。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枸橼酸托法替布片,5 mg/次,2次/d。两组患者连续服用药物7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关节疼痛评分(VAS),实验室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8.31%)明显高于对照组(83.05%,P<0.05)。治疗后,治疗组出现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晨僵、食欲减退等症状缓解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ESR、RF、TNF-α、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巴瑞替尼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3粒/次,3次/d。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巴瑞替尼片,2 mg/次,1次/d。两组用药90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好转情况,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和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评分,及血清细胞因子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82.93%,P<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好转情况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RF、ESR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而SF-36评分指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RF、ESR和SF-36评分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HMGB1、IL-17、IL-1β、TNF-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巴瑞替尼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确切,能有效降低ESR、RF和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利妥昔单抗(RTX)及甲氨蝶呤(MTX)在中重度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联合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中重度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34例,分别给予RTX+MTX及安慰剂+MTX治疗,观察两组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及化验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1个月,试验组触痛关节数、晨僵时间、Barthel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试验组的肿胀关节数、触痛关节数、晨僵时间、DAS28评分及Barthel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1个月,试验组CRP、ESR、RF、IL-6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3个月,试验组CRP、ESR、RF、IL-6低于对照组(P<0.01)。随访期内,试验组的并发症、过敏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 TX联合应用RTX治疗中重度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达到安全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