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章蓉  杨晓萍 《磁共振成像》2021,12(3):102-104,108
乳腺癌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及死亡率都较高,且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生物学表现及临床治疗、预后各不相同,寻找乳腺癌针对性和个性化诊断及治疗的影像学标记物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乳腺背景实质强化(background parenchymal enhancement,BPE)是正常纤维腺体组织的生理性强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在乳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预后方面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BPE水平升高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相关,并可能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作者就BPE的影响因素及在乳腺癌筛查、诊断及治疗评估中的作用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后健侧乳腺MRI背景实质强化(BPE)与肿瘤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9例乳腺癌患者健侧乳腺NAC前后BPE差异,比较病理完全缓解(pCR)组与非pCR组、绝经前组(70例)与绝经后组(59例)患者基线BPE差异及NAC后各组间BPE差异,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及BPE水平与腺体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pCR组(31例)和非pCR组(98例)NAC后BPE均低于NAC前(P均<0.01),组间基线BP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2组NAC后BP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AC后pCR组BPE下降比非pCR组更显著(P<0.01)。绝经前组患者基线BPE及NAC后BPE均高于绝经后组(P均<0.01),绝经前组NAC后BPE下降更显著(P<0.01)。NAC后低BPE、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阴性患者更易达到pCR (P<0.01)。腺体密度与BPE间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乳腺癌NAC后健侧乳腺BPE降低可作为评价NAC有效性的指标。ER/PR阴性肿瘤患者比ER/PR阳性肿瘤患者更易实现pCR。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MRI影像表现特征.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潍坊市中医院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240例乳腺癌患者MRI影像表现,对比分析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患者肿瘤大小、形态、边界、强化方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类型、乳腺背景实质强化(backgr...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全自动化量化分析探讨对侧正常腺体乳腺背景实质强化(background parenchymal enhancement,BPE)对乳腺癌分子分型评估的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2018年1—11月入组的142例进展期乳腺癌患者。患者入组标准:临床诊断为乳腺癌或疑似乳腺癌;临床拟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治疗前行乳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基线MRI前未行活检或既往NAC。所有入组患者乳腺病变行空芯针穿刺活检,可疑淋巴结行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活组织检查(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FNAB)。所有患者在空芯针穿刺活检前行乳腺MRI检查。利用动态增强MRI图像行对侧正常腺体BPE的量化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BPE在不同分子亚型间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BPE与临床指标之间相关性。结果:142例患者共142个病灶,包括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17例,Luminal A型12例,Luminal B型39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亚型74例。BPE在这4组分子分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TNBC与Luminal A型、Luminal B型和HER2阳性亚型的两两比较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PE与临床TNM分期及Ki-67标记指数无关,而BPE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539,P0.001)。结论:基于全自动量化分析发现对侧正常腺体BPE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存在差异,尤其是在TNBC亚组中;BPE与年龄呈负相关,与乳腺肿瘤分期和Ki-67标记指数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的MRI动态增强表现,以期提高对乳腺疾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患者的MRI资料,分析病灶的形态特征、动态增强特征,以及病灶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表达。结果 30例患者共53个病灶,其中乳腺纤维腺瘤病灶38个,乳腺癌病灶15个。乳腺纤维腺瘤边界大多较清晰光整,且增强后强化均匀或不强化,TIC表达主要为I型,占78.95%。乳腺癌的形态多表现为不规则或毛刺状,强化不均匀,TIC以Ⅲ型为主,占60.00%。二者在Ⅱ型TIC上有交叉。结论 MRI动态增强扫描可以提高病灶的检出率,能更好地鉴别乳腺癌和乳腺纤维腺瘤。  相似文献   

6.
乳腺密度是预测乳腺癌风险的一个指标,致密型乳腺与乳腺癌具有相关性,随着乳腺密度的增加,乳腺癌诊断敏感度下降,尤其是致密型乳腺,极大地降低了放射医师的阳性诊断率。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技术可提高致密型乳腺乳腺癌的诊断敏感度。本文综述了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密度的评估及乳腺癌诊断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磁共振分析乳腺良恶性肿瘤的MRI表现和增强动力学特征。方法 114例正常体检和怀疑乳腺病变者分别行1.5TMRI和(或)CR钼靶检查,其中65例患者在MRI检查后一月内行活检或手术治疗,得到117个有相应病理结果的乳腺肿块。观察分析良恶性病灶的形态学及动态造影剂强化MRI特征,并与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相关。结果 (1)良恶性肿瘤的诸项形态学特征相差非常显著(P0.01),29例浸润性导管癌中,9例在MRI增强早期呈环形强化;(2)浸润性乳腺癌的第一分钟强化率75%,而良性肿瘤的第一分钟强化率50%,二者相差显著(P0.05);(3)浸润性乳腺癌总体呈流出型强化曲线倾向,而良性肿瘤和良性病变总体呈线型强化曲线倾向,二者相差显著(P0.05)。结论 (1)MRI可显示乳腺正常解剖和异常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增强动力学特征,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2)MRI是目前检出和诊断浸润性导管癌最敏感的方法,增强早期环形强化是浸润性导管癌的特征性表现;(3)MRI对病变内的微钙化显示及诊断欠佳,须与乳腺钼靶等检查和临床病史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与磁共振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04年7月至2006年7月期间因乳腺肿块在我院接受数字化乳腺摄影及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的患者共93例,与病理组织学对照,分析两种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能力以及乳腺癌的影像学表现特征。结果FFDM诊断乳腺癌敏感度84.48%,特异度80.00%,阳性预测值87.50%,阴性预测值75.68%,准确度为82.80%;多灶性病变检出率55.56%;FFDM簇状钙化灶检出率(29/69)明显高于MRI(7/69)。MRI诊断乳腺癌敏感度94.82%,特异度为97.14%,阳性预测值98.21%,阴性预测值91.89%,准确度为95.69%;多灶性病变检出率83.33%。病灶周围"毛刺征"、环形增强和快进快出型时间~信号曲线为乳腺癌特征性表现。结论FFDM对乳腺微小钙化灶敏感,适用于乳腺癌普查;MRI诊断乳腺癌敏感性、特异性高,是进行乳腺癌术前评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乳腺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多平面成像和无辐射性,现已成为高危人群普查、乳腺癌早期诊断、判断疗效、评估预后等不可或缺的检查手段的重要方法。该文简要介绍乳腺MRI的适应证、常用技术的规范和图像影响因素,以期对乳腺MRI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MSCT灌注成像诊断乳腺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乳腺癌、乳腺良性实质肿瘤及乳腺癌旁正常腺体组织的MSCT灌注成像特征.方法 对38例乳腺实质肿瘤患者行灌注扫描.比较乳腺癌、乳腺良性实质肿瘤和乳腺癌旁正常腺体组织的TDC和MIP、AV、BF、BV、TTS、TTP、PS和PBV等灌注参数,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癌旁正常乳腺腺体组织TDC均为平坦型,流出型和平台型中分别有76.47%、71.43%为乳腺癌,而流入型85.72%为良性实质肿瘤.乳腺癌的BF、BV、PS、PBV均高于良性实质肿瘤及癌旁正常乳腺腺体组织.最大径2.0 cm以上的乳腺癌和乳腺良性实质肿瘤的中心带与边缘带瘤组织MIP、AV、BF、BV、PB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乳腺癌中心带低于边缘带,良性实质肿瘤反之.结论 MSCTPI对乳腺癌的诊断、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ment,DCE-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在诊断和预估乳腺癌的早期和晚期复发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接受手术且经病理证实的78名乳腺癌患者。比较了早期复发(手术后≤2年)和晚期复发(手术后2年)患者的MRI特征[包括:背景实质增强(background parenchymal enhancement,BPE)]、肿块的增强特征,全乳的血管分布情况,动态增强曲线类型和病变区域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和临床病理的相关指标。对早期和晚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了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通过MR动态对比增强检查发现,乳腺癌患者的患侧的全乳血管分布增多与早期复发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乳腺中度或明显的BPE和边缘增强与晚期复发有关。在扩散加权成像中,ADC值1.20×10~(-3) mm~2/s的病变在早期复发病例中的比例明显高于晚期复发(P0.05)。在临床病理指标中,雌激素受体阴性与早期复发有显著相关性(HR为0.45,95%可信区间为0.26~0.93)。结论患侧的全乳血管分布增多,乳腺中度或显著的实质背景增强和肿块边缘增强可以预估乳腺癌的复发。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检查结合动态增强曲线类型和DWI序列的ADC值可以有效地诊断和预估乳腺癌患者的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在乳腺癌保乳根治术的术前评估作用.[方法]平均年龄35.8岁的65 例女性乳腺癌患者,术前均行钼靶及MRI检查,对钼靶、MRI评估是否可行保乳手术进行分析,通过病理诊断来评价MRI在评估乳腺癌多中心病灶以及切缘范围上的准确性.[结果]65例患者中,钼靶术前评估认为可保乳术患者64.6%,低于MRI评估的83.1%,且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癌块切缘判断准确率MRI为80%,显著高于钼靶的53.8%(P<0.05).[结论]在中青年女性的I~IIb期乳腺癌保乳术的术前评估方法中,动态增强MRI成像较钼靶更能准确判断有无多中心病灶及肿块切缘范围,更有利于决定是否采取保乳手术和更准确地判断手术切缘.  相似文献   

13.
14.
超声、MRI、X线是临床对乳腺癌进行诊断、分期及随访的重要方法。随着乳腺癌个体化治疗的发展,乳腺癌各分子分型的划分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要求也从依据乳腺影像形态学特征检出乳腺癌发展为利用功能影像学检查对乳腺癌进行更为准确的判断,超声、X线和MRI的乳腺影像学特征与乳腺癌分子分型的相关性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乳腺癌各分子亚型与超声、MRI、X线特征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的MRI影像差异。方法通过1例乳腺叶状肿瘤在MRI上误诊为纤维腺瘤的病例,分析二者在MRI上的差异及误诊原因。结果乳腺叶状肿瘤的MRI表现与纤维腺瘤类似,极易混淆,乳腺叶状肿瘤中可见裂隙状T2WI更高信号区,乳腺纤维腺瘤的特征性表现则是内部不强化的T1WI、T2WI低信号的间隔,另外ADC值也有助于区分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叶状肿瘤,本病例为乳腺良性叶状肿瘤,MRI影像上未出现典型的裂隙状T2WI更高信号区,总体的影像表现为良性肿瘤,诊断医师首先考虑诊断为临床上更常见的乳腺纤维腺瘤,导致误诊。结论乳腺叶状肿瘤与乳腺纤维腺瘤的MRI影像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二者的MRI影像表现较为相近时,需密切结合临床病史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根据病情不同有不同程度的清扫方式,这要求术前提供乳腺癌淋巴结的详细影像学结果,以评估其可切除性。评估乳腺癌淋巴结可切除性的影像学手段多种多样,包括超声、X线、CT、MRI、核医学等,其中MRI的诊断性能最佳,能够提供丰富的影像学信息。在乳腺癌淋巴结可切除性方面,使用mDIXON技术应用于腋窝血管成像,提供腋窝淋巴结与血管关系的详细信息,指导乳腺癌淋巴结清扫术的术前评估和制定手术方案,降低手术出血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