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综述了10年来有关中药制剂体外溶出度的研究范围、测定方法及数据处理方面的进展,以及用药物动力学、药理数据法对体内生物利用度进行研究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3.
4.
中药制剂生物利用度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生物利用度是药物安全性及有效性的重要评价指标。通过检索万方、中国知网及OVI等数据库,对国内外近10年来150余篇相关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整理和综述。从药物和生物两方面阐述了生物利用度的影响因素,包括剂型、理化性质、制剂工艺、胃肠道生理环境、给药时间及途径等。基于此从前体药物设计、胃内滞留释药系统、环糊精包合技术、固体分散技术、共研磨技术、纳米技术等制剂技术方面探讨改善中药制剂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方法,以期为中药的现代化研究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6.
"方以药成",中药制剂是研究中药原料制成适宜剂型后直接作用于患者的过程。以制剂原料前处理特点来划分,其发展经历了中药材直接粉碎初步提取、中药饮片粗放提取初步除杂、精制纯化3个阶段。随着中药制剂新技术应用以及新理论提出,中药制剂发展到了新的阶段——组分结构中药制剂,其特点是物质基础明确、作用机制清楚、ADME/T性质确定、释药系统设计合理、生产质量科学可控。这就势必要求多学科交叉、互融,系统地解决中药制剂存在的问题。该文回顾不同历史时期中药制剂的发展,分析传统中药制剂的发展历程及特点,重点阐述了多学科交叉促进现代创新中药制剂尤其是组分结构中药制剂的研究和发展,为未来中药制剂的发展提供发展方向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12.
13.
口服给药作为目前中药最普遍的给药方式,具有安全性高、毒副作用低、经济便捷等特点,然而中药成分在口服给药过程中存在吸收差、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为阐明体内-体外药物生物利用度的相关性,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根据药物溶解度和透膜性将其分为4类,其中除BCSⅠ类可以有效且稳定吸收外,其余3类皆存在不同程度的低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情况。现有理论对中药成分生物利用度较低的解释尚不明确,基于此,从叠加作用、协同作用、肠道菌群作用、遗传协同致死及肠道转运体等方面对口服难吸收中药成分的起效机制进行简要综述,以揭示中药有效成分体内起效机制,为诠释中药药效本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15.
16.
基于中药的多成分特点,借鉴化药领域的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BCS)理念、方法和技术,提出了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CMMBCS)的科学框架。在学术思想阐述和理论分析的同时,构建了基于多成分层次差异比较法和中药整体CMMBCS研究法的方法流程,明确了该系统用于揭示中药多成分吸收的相互影响及相关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也为提高中药质量标准和开发中药新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药复方制剂的生产工艺决定着中药复方制剂安全、有效的物质基础,是影响中药复方制剂质量的关键因素。研究中药复方制剂生产工艺的特点,探讨符合中药复方制剂特点的工艺研究模式,对科学合理设计中药复方制剂的工艺路线和优化工艺条件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对中药复方制剂生产工艺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结合《中药复方制剂生产工艺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中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提出基于中药复方制剂特点开展中药复方制剂生产工艺研究的思路,以期为中药复方制剂的工艺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19.
20.
微米中药及其制备技术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介绍了微米中药的概念,分析了微米中药与纳米中相比在必要性和可行性方面的优势,阐述了微米中药的特点和对于中药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并论述了当前制备微米中药的两种主要方法:利用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的浸提干燥法和利用机械粉碎设备的超微粉碎法。着重结合作者的研究开发实践分析了振动磨在微米中药制备中的应用,对不同类型和性质的中药的粉碎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