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葛根素纳米晶自稳定Pickering乳液的制备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焦  王帆  王计瑞  易涛  张继芬 《中草药》2017,48(1):75-84
目的考察葛根素纳米晶能否作为固体微粒稳定剂,制备出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即葛根素纳米晶自稳定Pickering乳液(puerarin nanocrystalline self-stabilized Pickering emulsion,Pu-NSSPE)。方法采用高压匀质法制备Pu-NSSPE。以室温静置过程中Pu-NSSPE的外观、乳滴粒径变化为指标,考察药物加入顺序、油相组成、药物加入量、油水体积比、匀质压力和水相pH值等因素对Pu-NSSPE成型与稳定的影响,优化Pu-NSSPE的制备工艺,考察其稳定性,并用荧光倒置显微镜(FIMS)进行微观结构表征。结果制备时药物先分散于水相难以形成稳定的乳液。三相接触角和水相pH值是影响Pu-NSSPE成型与稳定的关键因素:药物/油/水三相接触角接近90°,水相pH值呈碱性,有利于Pu-NSSPE的形成与稳定。葛根素加入量在1.0~5.0 mg/mL时,可形成稳定的Pu-NSSPE;油水体积比越大,越容易分层析出油相;匀质压力低于80 MPa时,乳液不稳定。最终优化制得的Pu-NSSPE乳滴粒径为(13.86±1.56)μm,载药量为4.28 mg/mL,Zeta电位为(-41.60±2.45)mV。室温放置6个月后,外观、乳滴形态、Zeta电位和载药量等均无显著性变化,粒径略有增大。FIMS可观察到葛根素在油水界面吸附聚集。结论葛根素纳米晶自身能稳定形成Pickering乳液,所制得的Pickering乳液稳定性好,有望成为葛根素口服剂型。  相似文献   

2.
纳米晶自稳定Pickering乳液(NSSPE)是一种仅以难溶性成分自身纳米晶为稳定剂的新型乳液.以川芎油为主要油相的NSSPE可显著促进葛根素(Pu)的口服吸收.该研究旨对其口服促吸收机制进行探讨.通过体外溶出试验揭示NS-SPE对Pu溶出的影响;通过Caco-2细胞摄取和双向转运试验,探讨NSSPE对Pu肠道细胞吸...  相似文献   

3.
王帆  王帅  易涛  张继芬 《中国中药杂志》2017,42(19):3739-3746
探究药物及油相性质对药物纳米晶自稳定Pickering乳液(nanocrystalline self-stabilized Pickering emulsions,NSSPE)成型与稳定的影响。分别以葛根素、丹参酮ⅡA和阿魏酸3种难溶性中药成分自身纳米晶为固体微粒,以Capmul C8、Fabrafil M1944 CS、肉豆蔻酸异丙酯、川芎油、橄榄油为油相,高压匀质法制备NSSPE。以室温静置14 d后NSSPE的外观、离心稳定性、乳滴粒径变化以及乳液层药物含量变化为指标对NSSPE进行评价。分析油相的性质(表面张力、黏度)、药物的性质(表面能、油水分配系数、纳米晶粒径、Zeta电位及药物-水-油的三相接触角)等对NSSPE成型与稳定的影响。以阿魏酸纳米晶为固体微粒制备的5种油相的样品,成乳性和稳定性均明显差于葛根素和丹参酮ⅡA;阿魏酸纳米晶的粒径高达3.90μm,极显著高于葛根素的305 nm和丹参酮ⅡA的406 nm(P0.05);阿魏酸纳米晶的Zeta电位为-0.018 0 m V,极显著低于葛根素的-29.1 m V和丹参酮ⅡA的-42.6 m V(P0.05)。以肉豆蔻酸异丙酯为油相制备的3种药物的样品均不成乳状;肉豆蔻酸异丙酯的黏度为4.67 m Pa·s,极显著低于其余各油(P0.01)。以川芎油为油相制备的葛根素-NSSPE成乳性和稳定性最好;葛根素在川芎油-水中的接触角为69.7°,接近90°,且显著高于其余各接触角。药物为丹参酮ⅡA时,Capmul C8和Labrafil M 1944 CS制备的NSSPE稳定性最好,其接触角分别为99.2°和112°,较其余油相更近接90°。油相的黏度、药物纳米晶粒径、Zeta电位及三相接触角对NSSPE成型与稳定有较大影响;而油相的表面张力、药物的表面能和油水分配系数可能与NSSPE的构建不相关。  相似文献   

4.
张筠昊  梁霄  白皓天  李娅兰  孙淑慧  张倩倩  杨婧  王锐 《中草药》2022,53(20):6412-6422
目的 通过制备青藤碱纳米晶自稳定Pickering乳液(sinomenine nanocrystals self-stabilized Pickering emulsions,Sin- NSSPE)关节腔注射剂,在关节腔内形成药物贮库,缓慢释放以提高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毒副作用,以青藤碱纳米晶(sinomenine nanocrystal,Sin-NCs)自身为稳定剂制备Sin-NSSPE关节腔注射剂,用药效学实验考察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药物质量浓度、油水相比例和水相pH值等因素对Sin-NSSPE进行优化,运用福氏佐剂关节炎方法建立RA大鼠模型,以关节肿胀度、关节炎指数、脾指数、酶联接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ELISA)、组织病理学检查、Western blotting法作为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结果显示Sin-NSSPE的粒径均匀,载药量良好,Sin-NCs的平均粒径为(121.49±18.26)nm、Sin-NSSPE的粒径为(1 159.60±160.15)nm、载药量4.92 mg/mL;药效学实验结果显示,与青藤碱ig组相比,Sin-NSSPE关节腔注射组能有效降低关节肿胀度和炎症指数,改善滑膜组织的病变、抑制关节炎症。青藤碱关节腔注射组和Sin-NSSPE关节腔注射组均能明显改善大鼠关节肿胀,降低滑膜组织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P<0.05、0.01),且Sin-NSSPE关节腔注射组治疗效果优于青藤碱关节注射组,同时剂型稳定性提高并形成药物贮库,使药效更加平稳。结论 制备的Sin-NSSPE性质稳定,Sin-NSSPE关节腔注射对大鼠RA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叶蕾  胡容峰  王晓华 《中成药》2014,(3):514-519
目的研究制备葛根素自微乳处方。方法通过考察葛根素在不同介质中的平衡溶解度以及伪三元相图的绘制,筛选出影响较大的因素并确定其范围,采用星点设计优化得到最终处方。结果葛根素自微乳的处方为蓖麻油9%,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RH40)46%,1,2-丙二醇38%,药物7%。结论葛根素自微乳的粒径为20.37 nm,乳化时间为42 s,满足自微乳的要求,处方可行,可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葛根素提取过程中的有关工艺参数。方法:以提取时间、料液比为考察因素,葛根素提取率为指标,分别用多元线性模型和二次多项式模型描述考察指标和两个考察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绘制效应面图,确定较优参数并进行验证实验。结果: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8.88(W/V),提取时间为150 min;二项式拟合的相关系数为0.9977,提取率预测值与理论值偏差0.59%。结论:实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值相符,该工艺可用于葛根中葛根素的提取。  相似文献   

7.
刘欣欣  黄甜甜  付婧欣  李鑫  王向涛 《中草药》2023,54(5):1419-1428
目的 制备小豆蔻明纳米混悬剂(cardamonin nanosuspensions,Car-NPs),研究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采用反溶剂沉淀联合高压均质法制备Car-NPs,以平均粒径及多分散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为评价指标,对药载比、均质压力、均质次数进行单因素考察,利用Box-Behnken效应面设计法优化处方工艺;对最优处方工艺制备的Car-NPs进行表征,以动态光散射法测定平均粒径、粒度分布和ζ电位,在不同生理介质中监测粒径变化考察介质稳定性,透析法考察载药纳米粒的体外药物释放;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测定并评估小豆蔻明游离药物及Car-NPs对人肝癌HepG2细胞、小鼠乳腺癌4T1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性。结果 选用P188为稳定剂制备Car-NPs,最佳工艺处方为药载比4∶1,均质压力为65.37 MPa,均质次数11次;所制备的Car-NPs平均粒径为(198.5±5.4)nm,PDI为0.191±0.020,载药量为(62.54±0.13)%,包封率为(95.65±0.26)%,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下呈均一的圆球状;Ca...  相似文献   

8.
张琳琳  李小芳  谢龙  宋佳文  廖艳梅  仲粒 《中草药》2020,51(12):3180-3186
目的以甘草酸为天然稳定剂制备葛根素纳米乳(Pue-NE),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采用高速剪切联合高压均质法制备Pue-NE,以平均粒径和多分散指数(PDI)为自变量,运用总评归一值(OD)为评价指标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并对最优处方制备的Pue-NE进行理化性质和释放特性考察。结果 Pue-NE的最佳处方为葛根素质量浓度5.0 mg/mL,甘草酸质量浓度1.75 mg/mL,辛癸酸甘油酯用量3.5 mL。Pue-NE平均粒径为(184.5±0.8)nm、PDI为0.088±0.002、Zeta电位为(10.56±0.35)mV、电导率为(98.3±0.4)μs/cm、pH为6.750±0.005、溶解度为(4.970±0.008)mg/mL、载药量为(99.4±0.2)%,浊度为(24.3±1.0)cm~(-1)(n=3)。经染色法鉴别为O/W型乳液,透射电镜扫描结果显示液滴呈大小均匀的圆球形。稳定性结果表明,Pue-NE在25℃条件下,储存稳定性良好。体外释放结果表明,24 h内Pue-NE在pH 6.8的磷酸盐缓冲液中释放度最大。结论以甘草酸为天然稳定剂制备Pue-NE不仅制备方法简便,还可有效替代传统化学合成稳定剂的使用,改善葛根素的溶解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化牛大力总黄酮提取工艺。方法:采用超声提取法,以总黄酮提取率为评价指标,以乙醇浓度、乙醇体积、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利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81.07%、乙醇体积21.63倍、超声提取2次、每次52.51 min,温度60℃。在此条件下,牛大力总黄酮提取率达3.81 mg/g。结论: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实验值与预测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选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以绿原酸提取率为指标进行试验,考察乙醇浓度、溶剂体积、提取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6%,溶剂体积17倍,提取时间83min,提取2次,绿原酸提取率为1.7935%。结论:Box-Behnken效应面法可以应用于优选金银花的提取工艺,所建立的回归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1.
冉娅  张良珂 《中草药》2017,48(9):1773-1777
目的使用姜黄素纳米晶(curcumin nanocrystalline,Cur-NC)作为固体颗粒稳定剂,制备Cur-NC自稳定Pickering乳剂(Cur-NC self-stabilized Pickering emulsion,Cur-NCSPE)。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机制备Cur-NCSPE;比较不同的均质压力对Cur-NC粒径的影响,考察Cur-NC的加入量对Cur-NCSPE形成的影响,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乳剂的形态与结构,对Cur-NCSPE的稳定性及体外药物释放进行考察。结果随着高压均质压力的增加,Cur-NC的粒径逐渐减小,当高压均质压力大于100 MPa后,Cur-NC的粒径变化趋于平稳;随着姜黄素(curcumin,Cur)投入量的增加,Cur-NC对油滴的包裹量增大,乳滴的粒径逐渐减小,当加入的药物量能够将油滴完全包裹时,继续增大药物量对乳滴粒径的影响不再明显。Cur-NCSPE的稳定性比Cur-NC和Cur高,Cur-NCSPE的体外释放速率比Cur-NC和Cur的释放速率显著加快。结论成功制备了Cur-NCSPE,有望为中药难溶性成分提供新的口服给药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利用Plackett-Burman 设计试验, 以颗粒合格率为指标, 对影响九味熄风颗粒一步制粒的6个因素进行考察, 确定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 利用Box-Behnken 中心复合原理设计3因素3水平实验, 以颗粒合格率、休止角为指标优化实验结果, 确定九味熄风颗粒最佳一步制粒工艺条件实际工艺为:进样速度29 r·min, 进风温度90 ℃, 进风频率34 Hz。优化方案制得的颗粒与效应面模型预测值基本一致, 优选的生产工艺符合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大鼠尿液中白藜芦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实验以聚酰胺固相萃取小柱对大鼠尿液进行净化处理,采用中心复合设计-响应曲面法对聚酰胺固相萃取条件进行优化,并将优化的实验条件应用于尿液中白藜芦醇的含量测定。结果10%,30%,100%甲醇洗脱液体积的优选值分别为10,5,4 mL。尿样中白藜芦醇在0.043~8.600mg·L-1内关系良好(r=0.999 8),最低定量限为0.043 mg·L-1;低、中、高3种浓度下的回收率、日内及日间精密度均符合方法学要求结论该法简便、专属性高,能很好地去除内源性物质的干扰,可用于尿液中白藜芦醇浓度测定。  相似文献   

14.
首先,以颗粒的合格率为指标,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鼻鼽颗粒一步制粒的显著性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以颗粒的合格率和含水量为指标,通过Box-Behenken设计对影响一步制粒工艺的显著性因素进行进一步优化,实验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拟合,应用响应面法对最佳工艺进行预测分析。鼻鼽颗粒一步制粒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85℃,进样速度33 r·min-1,浸膏相对密度1.10。采用Plackett-Burman和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鼻鼽颗粒一步制粒的工艺预测性好,优选出的工艺稳定可靠,为鼻鼽颗粒产业化生产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利用响应面法优选妇科IV(FKIV)颗粒一步制粒的工艺条件。以颗粒合格率为指标,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实验,对影响一步制粒的6个因素进行考察,评价各因素显著水平并确定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以颗粒合格率、含水量、休止角为指标,建立3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设计,对模型进行全二次回归拟合,并利用Response Optimizer优化实验结果。确定最佳一步制粒工艺条件:浸膏相对密度1.20,进风温度88℃,雾化压力0.28 MPa。利用该优化方案制备妇科IV颗粒,测得的颗粒合格率93.65%,含水量3.76%,休止角23.19°,与模型预测值基本一致,说明优化的工艺条件符合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6.
Pickering乳化技术作为一种以固体粒子为稳定剂的新型乳化技术,已成为化学、材料科学、医药等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热点,由于其具有高稳定性、低毒性、可生物相容性等特点,对改善中药挥发油的稳定性具有很好的应用优势。对Pickering乳化技术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其近年来在中药挥发油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Pickering乳化技术在中药挥发油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艾叶粗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响应面分析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对艾叶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实验因素与水平,根据中心组合(Box-Benhnken)实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以获得多元二次线性回归方程,以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和等高线.结果:确定了水浸提艾叶多精最佳工艺条件:浸提温度99℃,浸提时间2.3 h,水料比20.结论:在此条件下,艾叶多糖的提取率可达3.017%,与理论预测值3.096%的相对误差为2.6%.  相似文献   

18.
响应面法优化芪白平肺颗粒干法制粒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芪白平肺颗粒的最佳制粒工艺条件,该研究考察了辅料、送料速度、轧轮转速、轧轮压力对干法制粒工艺的影响。以颗粒一次成型率、吸湿性和溶化性为指标确定了辅料种类及用量,再通过单因素考察试验并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以送料速度、轧轮转速、轧轮压力为自变量,颗粒一次成型率为因变量,优化干法制粒工艺参数,得到芪白平肺颗粒最佳工艺条件为:稀释剂乳糖最佳比例为干浸膏-乳糖 1:2;轧轮压力6.4 MPa、轧轮转速10.9 Hz、送料速度7.2 Hz。通过3批放大工艺验证,显示优化后的工艺参数制备出的芪白平肺颗粒具有成型率高、溶化性好、吸湿率低等优点。结果表明芪白平肺颗粒干法制粒优化后的工艺参数合理、可行、重复性好,为以后该产品产业化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响应面法优化白芍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优化白芍提取工艺,从化学成分稳定性和操作便捷性考虑,该实验选择超声法对白芍提取工艺进行研究。以液相色谱图中共有峰的总峰面积为指标,通过单因素法考察超声时间、乙醇浓度、液料比对白芍提取效果的影响,并运用响应面法优化白芍的超声提取工艺。实验结果表明,乙醇浓度对白芍提取效果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液料比与超声时间。响应面法优化得白芍超声提取工艺的最适条件为:超声时间20.06 min、乙醇浓度72.04%、液料比53.38 mL·g-1;色谱图中共有峰总峰面积的模型预测值为2.1608×108。通过验证实验发现:在此最佳提取条件下,色谱图中共有峰总峰面积的实际值为2.142 2×108,与预测值相近,二者相对偏差为0.86%,说明响应面优化所得的白芍提取工艺稳定、可行。从白芍提取效果完全、充分的角度看,该研究所得工艺较《中国药典》所载"白芍"中芍药苷提取方法更具优势,可用于白芍的开发、利用和质量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