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常用蛇类药材鉴别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蛇是人类宝贵的野生动物资源,也是我国重要的蛇类药材来源。它具有祛风、通络、定惊止痉等功效,在风湿痹证方面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近年来,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加上我国蛇种类繁多,现有蛇类多达241种,且各自形态特征差异不明显,使得准确鉴定药材困难,容易导致市场用药品种混乱。文章就近10年来用于常用蛇类药材(主要以《中国药典》收载品种乌梢蛇、金钱白花蛇、蕲蛇为例)及其混伪品的鉴别方法进行了整理研究,综述了各类鉴别方法在蛇类药材中的研究进展,包括传统的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及近年来发展的微性状鉴别、色谱质谱技术和一些现代的分子鉴别方法如DNA条形码技术,并阐述了各种鉴别方法的适用对象及其优缺点,以期为蛇类药材或者动物类药材的鉴别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发现目前药用蛇在现场快检、中成药的鉴别和优劣鉴别方面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提示对药用蛇品质进行客观评价时,还需将传统与现代鉴别方法相结合、真伪与优劣鉴别技术相联系。  相似文献   

2.
宋瑞丽  高洁  张卫  王亚旭 《光明中医》2023,(9):1691-1694
目的 探究中药调剂中易混淆中药饮片鉴别方法。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80张中药调剂处方,统计易混淆中药饮片差错发生情况,并通过文献检索、互联网搜索等途径,与中药调剂相结合,总结中药调剂中易混淆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结果 280张中药调剂处方中,发生易混淆中药饮片鉴别错误处方14张,占5.00%,主要涉及根及根茎类鉴别、茎木类鉴别、果实种子类、全草类、叶类中药饮片鉴别等;经过微性状鉴别能够清晰显示中药饮片微性状特征,帮助易混淆中药饮片有效鉴别。结论 微性状鉴别应用于中药调剂中易混淆中药饮片鉴别能够清晰显示出中药饮片性状特征,提高鉴别准确率,保障用药安全性,可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3.
《光明中医》2021,36(10)
中药作为中医学主要治疗工具,对于临床治疗效果尤为重要,特别是中药饮片的真伪鉴别工作直接关系到临床用药安全。在上千种中药饮片中有部分中药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不当或用药剂量不当均会造成患者不良用药反应发生,还有几种类似毒性中药饮片在鉴别中容易发生混淆,在临床使用中应掌握鉴别毒性中药饮片的方法。此文通过对几种常见中药饮片半夏、天南星、附片、巴豆、川乌、草乌的鉴别方法进行总结,分别从性状鉴别、毒性成分、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入手,为临床鉴别毒性中药饮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从科属、性状等方面总结易混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可大大提高中药调剂人员对中药的鉴别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避免不必要的经济负担,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乌梢蛇,出自《本草纲目》,又名乌蛇,始载于《开宝本草》,主要在中国分布,国外未见报道。乌梢蛇作为的临床功效确切的中药材,其质量鉴别技术至关重要。全文就20年来鉴别技术的研究发展,从传统技术和现代鉴别技术2个方面阐述,主要包括性状、显微、色谱法、PCR技术以及电泳等鉴别方法。对近年来乌梢蛇基于PCR技术,开发一系列高效、准确的分子水平的鉴别方法及基于化学成分分析,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总结概述,为以后蛇类鉴别技术的发展以及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动物药的质量保证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几种中药饮片掺伪的鉴别技术。方法选取几种常见的中药饮片作为观察对象,首先分析其基本特点和中药成分,再分别采用放大镜、扫描仪、体视显微镜等方法来进行鉴别,了解中药饮片的基本特点。结果采用理化技术鉴定、显微技术鉴定、信息技术鉴定等方法能够很好的对中药饮片进行鉴别,准确率较高。结论中药饮片掺伪需要引起重视,掺伪的中药饮片可能会影响治疗的效果,需要结合更加有效的方法来进行鉴别,提升治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传统经验鉴别(性状鉴别)是从古至今用于中药材及中药饮片鉴别的常用方法,中药师通过该方法区分药材优劣、真伪,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火试法是传统经验鉴别方法中的重要一种,指对中药材及中药饮片进行燃烧或者烘焙,然后通过观察燃烧或者烘焙后产生的颜色、气味、声响、烟雾、熔融、膨胀以及燃烧程度等特征来鉴别药物的真伪以及优劣。对火试鉴别法在中药材及中药饮片鉴别中的效果,做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8.
张佳佳 《光明中医》2020,(3):330-331
中药材传统经验鉴定是指主要通过手摸、眼观、鼻闻、口尝、耳听、水试、火试等直观检测方法,对中药材的真伪优劣进行鉴别,笔者通过查阅近些年与中药传统经验鉴别方法相关的研究文献,对比发现,在中药材的鉴别准确性方面,传统经验鉴别与现代鉴别方法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且由于现代鉴别方法应用成本较高、鉴定程序复杂,限制了该法在基层中医院的使用,中药传统经验鉴别方法在基层工作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金世元老师从事中药工作60余年,将传统医药书籍中的中药鉴别方法与现代中药鉴别方法相结合,对一些中药的历史、产地、采收加工方法等鉴别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本文着重介绍他从中药的品种、质量、经验方面鉴别中药的一些内容。  相似文献   

10.
动物类中药DNA条形码鉴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DNA基因鉴定是近年来应用在中药鉴定中较为重要的分子生物技术,该技术能够很好地从基因层面上鉴别药材,具有较高的准确性。DNA基因鉴定包括DNA分子遗传标记,核酸探针杂交,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等,其中发展最快的为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是利用基因组中一段公认的、相对较短的DNA序列来进行物种鉴定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是传统形态鉴别方法的有效补充。由于不同物种的DNA序列是由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4种碱基以不同顺序排列组成,因此对某一特定DNA片段序列进行分析即能够区分不同物种。Hebert等在2003年提出了通过测定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亚基I(COI)基因序列来鉴定动物的种类。陈士林等则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鉴别动物的基因以COI基因为主,ITS2基因为辅的动物类药材DNA条形码鉴定体系。大量的实验表明,通过DNA条形码来鉴别动物具有准确性、可行性、简便性、通用性,为鉴别动物物种及发现新物种提供了新的方法,为鉴别动物药材的真伪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但由于该技术是通过基因进行鉴定,对实验材料及提取方法有较高要求,对一些年代较久的动物药材,其DNA降解较为严重,为DNA提取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该技术只能鉴别其来源是否准确却不能鉴别其药用部位是否准确,这就需要结合其他鉴别方法来准确鉴别其药用部位。本文通过综合国内外对DNA条形码的研究,为日后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药材的真伪对于中医临床用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中药鉴定的重要组成部分,DNA分子标记技术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中药材的真伪鉴别。近年来,涌现出许多中药分子鉴定新方法,但对于这些新方法的系统比较分析尚未见报道。本文以药材金银花真伪鉴别为例,比较了表达序列标签-简单重复序列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酶切长度多态性、位点特异性PCR、DNA条形码技术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原理、特点、检测方法以及检测时间和应用范围等,并针对各方法的缺陷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筛选到适合金银花快速真伪鉴别的方法,也为其他中药材分子鉴别研究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12.
中药分子鉴定方法评述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中药基原的准确鉴定是中药安全用药和质量控制的前提所在,作者综述了在中药鉴定中涉及到的分子鉴定方法,对基于测序、PCR扩增及杂交等发展起来的分子鉴定技术的原理、特征及其在中药鉴定应用中的优劣进行了介绍,并就分子鉴定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几种动物类中药材SDS-PAGE的电泳鉴别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史克莉  陈振江 《中成药》2004,26(5):411-413
目的:建立几种动物类中药的电泳鉴别方法.方法: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对3种蜂王浆、牛血清蛋白、金钱白花蛇[2]、乌梢蛇、鹿蹄筋、炮制前后的蝎子[3]进行鉴别分析.结果:结果表明3种蜂王浆间,炮制前后的蝎子间的电泳图谱存在显著差异;金钱白花蛇、乌梢蛇、鹿蹄筋也有各自的谱带.结论:电泳鉴别可为动物类中药的鉴别提供一项可靠的,简便的检测方法和鉴定特征.  相似文献   

14.
双分子标记法的构建及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针对作者之前提出的分子鉴定中真伪鉴别有余,优劣评价不足的现象,以及中药材二维分子标记法构建中功能基因研究基础薄弱的情况,提出了基于DNA分子标记和代谢标识物相结合的双分子标记法(bimolecular marking methods,简称BIMM),能满足现阶段在分子水平同时研究中药的种类和质量差异.该文系统介绍了双分子标记法的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流程,总结了该方法所具备的技术优势,展望了其在中药多来源药材的鉴别研究、年限鉴别研究、产地鉴别研究、优良种质研究、新的药物资源的寻找和开发及中药植物新品种保护中的重要应用.作为中药材二维分子标记法的补充,双分子标记法的提出,将进一步促进分子水平对中药的真伪鉴定及质量优劣评价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魏君楠  戴建业 《中草药》2021,52(17):5378-5388
中药因其确切的临床疗效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对中药活性成分的深入研究,现已发现很多具有独特活性和药效的潜在创新药物。然而,如何进一步对其药效机制进行挖掘、发现全新的机制和靶点,成为创新中药研究的关键。中药活性成分靶点鉴定一直是研究者们所探寻的重要课题。随着化学生物学技术尤其是化学蛋白组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方法被建立并用于中药活性成分的靶点鉴定。简单来说,这些方法大致可被分为标记法和非标记法。标记法是通过将中药活性成分改造为活性探针,进而探寻它们的作用靶标蛋白;而非标记法主要是基于中药活性成分和靶标蛋白结合后会影响靶标蛋白的热稳定性等生物物理性质从而识别可能的作用靶点。主要针对这2大类靶点鉴定方法进行归纳整理,从方法原理、大致操作流程、应用、优缺点等方面进行阐述,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鉴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以期助力中药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16.
蛇胆作为传统的名贵中药广泛应用于多种名优中成药的制备,胆汁酸为其主要活性成分。阐明蛇胆中的胆酸类成分,对于建立完整的蛇胆质量控制方法和阐明药效物质均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首先利用1H-NMR技术对蛇胆提取物非靶标性检测,再利用自动馏分接收器剔除蛇胆中的牛磺胆酸部分,收集目标成分,浓缩处理后利用LC-MS对其中的胆酸类成分深入分析。非靶标检测结果表明胆汁酸为蛇胆的主要成分,结合文献及对照品比对,从蛇胆1H-NMR图谱中初步归属了6个胆酸类成分,分别为鹅去氧胆酸、胆酸、牛磺鹅去氧胆酸、牛磺胆酸、牛磺去氧胆酸和甘氨胆酸。由于其中牛磺胆酸含量过高从而影响微量成分的检出,通过自动接收器剔除蛇胆中的牛磺胆酸后,将处理过的蛇胆提取物经LC-MS平台检测,通过多级质谱数据分析,保留时间匹配,并结合对照品及数据库搜索,共发现并鉴定了57个胆酸类成分。该文基于1H-NMR和LC-MS平台并半制备蛇胆化学成分对蛇胆中胆酸类成分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表征,对蛇胆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方法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蕲蛇是《中国药典》收载的三种蛇类药材(含蕲蛇、乌梢蛇、金钱白花蛇)之一,具有祛风、通络、定惊止痉等功效,其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较高,市场需求量较大,为贵细药材。近年来,由于野生资源逐渐匮乏,在经济利益驱使下,蕲蛇商品普遍存在着伪品、混淆品、掺假品,这种质量不一、以次充好、以假代真的情况容易导致用药安全问题。本文通过总结蕲蛇的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和分子鉴别,以期为蕲蛇等蛇类药材的真伪鉴别和质量的优劣检测提供思路,为进一步鉴别研究、制剂开发提供参考依据,确保用药质量。  相似文献   

18.
进化生态学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评价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燕玲  王振宇  杨淑达  陆露 《中草药》2021,52(5):1221-1233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是用于天然药物研究和开发的植物遗传资源,是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对其进行准确评价是中药材发挥疗效以及药用植物开发利用的关键。进化生态学是生态学、遗传学、进化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用于探索物种为适应所处环境的进化机制。近20年来,随着进化生态学的学科技术不断革新与发展,物种地理分布区预测、物种鉴定、遗传多样性检测、亲缘关系分析、化学生理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栽培育种等研究手段也相继用于药用植物的种质资源评价,并为其不断提供新思路。介绍了分子标记技术、分子谱系地理分析、景观遗传分析、生态位模型分析、性状关联分析等几种进化生态学主要的研究方法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评价中的应用案例,并概述了进化生态学在药用植物种质鉴定、种质多样性评估、资源调查与预测、道地性研究、保护与栽培育种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未来通过结合基因组和大数据时代的前沿技术,以期健全更加完善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评价体系,为中药物质基础的深度挖掘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中药材种子DNA条形码鉴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种子是中药产业的源头,中药材种子的准确鉴定不仅关系到中药材的真伪,更关系到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由于多数中药材种子体积较小、内含物丰富、形态特征易受种子成熟度和环境条件的影响,难以通过传统方法进行有效鉴定。DNA条形码技术利用一段标准的DNA序列从基因层面对物种进行鉴定,不受环境等外部因素影响,具有通用、快速、准确等特点,逐渐成为中药材种子鉴定的研究热点。简述了DNA条形码技术在中药材种子鉴定中的研究现状,分析了中药材种子DNA条形码鉴定的技术要点,总结了不同类型中药材种子进行DNA条形码鉴定的原则,并提出了利用宏条形码技术鉴定市售混合中药材种子的研究方法,为中药材种子鉴定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0.
传统中药鉴定学科的继承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鉴定是中药标准化和国际化的基础。中药的鉴别研究是绵延千年尚未解决好的历史难题,也是保障安全用药的前沿学术课题,其中有现代科学和传统文化的双重内涵。将传统鉴别经验,用现代科学方法加以诠释,对于继承发扬祖国中医药遗产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科学价值。该文结合中医药专著的编撰、中药标本中心的建设、中药图像数据库的创建、中药鉴定技术的拓展、《本草纲目》文化工程的启动,探索中药鉴定学科的继承和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