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经验和疗效.方法对26例行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栓塞方式、治疗结果及临床、影像学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26例含28枚宽颈动脉瘤,动脉瘤位于前交通动脉瘤3枚,后交通动脉瘤15枚,颈内动脉眼动脉段6枚,大脑中动脉4枚.结果采用支架28个辅助弹簧圈栓塞28枚颅内宽颈动脉瘤,所有病例均成功释放支架(100%);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3例,其中死亡1例.动脉瘤即刻栓塞结果按Raymond分级:Ⅰ级:18枚(64.3%),Ⅱ级:6枚(21.4%),Ⅲ级:4枚(14.3%).随访25例,时间6~51个月,(平均15个月),均无新增神经功能障碍及再出血.出院后3个月m RS评分:m RS:0~1分22例(84.0%);m RS:1~2分3例.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可以提高致密栓塞率,降低动脉瘤复发的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谢晓芳 《吉林医学》2011,(6):1177-1177
目的:探讨内镜下电凝电切治疗肠息肉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在结肠镜直视下高频电凝切除大肠息肉46例。结果:本组46例患者共73枚息肉,其中单发性息肉59例(80.82%),多发性息肉14例(19.18%)。一次性切除68枚(93.15%),5枚(6.85%)较大息肉分2~3次切除,治愈率达100%。3枚息肉电切后根部少许渗血,经喷洒去甲肾上腺素及电凝止血后停止。无一例术中发生烧伤、肠穿孔、气体爆炸等并发症。本组46例患者中有22例获得随访,随访率为47.83%,随访时间1年,均无复发。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大肠息肉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与超声造影检查对浅表淋巴结疾病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SMI、超声造影检查,以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浅表淋巴结疾病的检出情况和诊断效能。结果:病理活检结果显示,100例患者共123枚浅表淋巴结,其中,反应增生性淋巴结21枚,炎性淋巴结15枚,淋巴瘤48枚,转移性淋巴结39枚;两种检查方法对浅表淋巴结疾病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恶性浅表淋巴结疾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漏诊率和误诊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MI与超声造影检查在浅表淋巴结疾病中的诊断效能相当,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APC蛋白表达在衰减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疑似衰减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67例,散发性大肠腺癌30例,正常大肠粘膜30例作为正常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中APC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疑似衰减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组APC蛋白阴性表达率26.87%(18/67),其中10枚≤结肠腺瘤数目〈100枚者11例,2枚≤结肠腺瘤数目〈10枚并伴发胃底腺息肉或十二指肠腺瘤者7例;散发性大肠腺癌组中APC蛋白阴性表达率为43.33%(13/30);正常大肠粘膜组未发现一例APC蛋白阴性表达。结论伴发胃底腺息肉或十二指肠腺瘤的2枚≤结肠腺瘤数目〈100枚且APC蛋白表达阴性者可以诊断为AFAP。不伴胃底腺息肉或十二指肠腺瘤的10枚≤结肠腺瘤数目〈100枚者,APC蛋白表达阴性只能作为AFAP的辅助诊断,应调查其家族史,排除APC基因体细胞突变情况。APC蛋白阳性表达的患者不能除外AFAP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7):92-98
目的观察结肠息肉和结肠管状腺瘤应用内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应用内镜治疗的980例结肠息肉和结肠管状腺瘤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包括息肉的直径、息肉的部位及镜下息肉的形态、病理类型及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980例患者共切除1216枚息肉,一次性切除无残留,平均手术时间15~20 min,息肉切除率为100%,镜下息肉形态分型:隆起型516枚,平坦型700枚。病理类型:腺瘤644枚,炎性息肉347枚,增生性息肉151枚,癌变息肉74枚。治疗后980例患者的腹痛腹胀、便血、大便性状改变、腹泻、便秘、贫血、消瘦的临床表现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和缓解。结论内镜治疗结肠息肉和结肠管状腺瘤的临床效果好,创伤小,患者痛苦少,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内镜下联合钛夹、氩离子凝固和电切治疗带蒂大肠息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51例患者共63枚巨大有蒂大肠息肉采用钛夹联合高频电凝切除术或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3枚大肠息肉中,结肠57枚,直肠6枚,均经内镜下完整切除,治愈率100%.术中无1例发生出血,术后迟发性出血1例(1.6%),急诊内镜下钛夹钳夹和氩离子凝固术止血成功,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钛夹联合高频电切、氩离子凝固术,能有效预防大肠息肉切除术中和术后出血,是大肠带蒂息肉治疗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20 0 1年 9月至 2 0 0 2年 2月 ,我院开展内镜下射频治疗大肠息肉 2 7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本组 2 7例 ,男 1 5例 ,女 1 2例 ,年龄 1 5~ 71岁 ,平均 48岁。息肉部位 :直肠 1 8例 ,乙状结肠 2例 ,降结肠 3例 ,横结肠 5例 ,升结肠 4例。大小 :直径 <0 .5 cm2 5枚 ,0 .6~ 1 .0 cm1 1枚 ,1 .1~ 1 .5 cm 1枚 ,1 .5~ 2 .0 cm3枚 ,共检出息肉 40枚。单发息肉 2 3例 ,多发息肉 4例 ,最多 1例 1 0枚。按山田分类 :广基 ( 、 ) 1 4枚 ,亚蒂 ( ) 1 6枚 ,有蒂 ( ) 1 0枚。病理类型 :腺瘤 2 5枚 (管状 2 0枚 ,绒毛状 4枚 ,…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个性化的氧化锆基台在牙种植修复中的临床使用,探讨其在临床修复应用的效果。方法:总结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采用瑞典Procera个性化氧化锆瓷基台3年间的修复效果。36例患者40枚瓷基台,前牙29例33枚,后牙7例7枚,其中11例11枚采用螺丝固位,25例29枚采用粘结固位,所有后牙修复体全部采用单冠修复。结果:戴冠后100%满意,非常满意占45%,满意占55%,不满意的为0%,在3年的观察期间,有2例前牙产生瘘管,1例为糖尿病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和口腔健康指导,症状改善,1例经检查有前伸颌及侧方颌障碍,经过调合和局部治疗后,瘘管消除。有1例后牙烤瓷冠崩瓷,氧化锆基台没有损伤,经过重新制作后,患者满意。除1例糖尿病患者外所有患者牙槽骨高度没有明显吸收(大于2mm)。结论:氧化锆基台在牙种植修复中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但其长期应用效果值得进一步的跟踪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治疗剂量~(131)ISPECT/CT在评价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局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应用SPECT/CT、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结果 ~(131)I-WBS结果:300例患者中有110例患者为单纯甲状腺残留,转移95例,完全去除20例。阳性病灶共680枚,残留病灶330枚,转移病灶350枚,其中颈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140枚,远处转移210枚。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结果:300例患者经SPECT/CT诊断后发现,单纯甲状腺残留有120例患者,转移病例有104例,共有712枚阳性病灶,甲状腺残留病灶378枚,转移病灶410枚,其中颈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160枚,远处转移250枚。患者有淋巴结转移者,通常是在~(131)I治疗后随访观察淋巴结有无缩小、增大或者消失,如有复发者,才行穿刺活检继而手术治疗。二合并肺、骨等远处转移者,SPECT-CT都是阳性,即可确诊,无需手术病理。SPECT/CT诊断DTC转移病灶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显著高于~(131)IWBI(P0.05)。SPECT/CT淋巴结数、远处转移、淋巴结检出率、远处转移检出率显著高于~(131)I-WBI(P0.05)。结论 SPECT/CT能显著提高分化型甲状腺癌局部淋巴结转移诊断率,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周期控制性卵巢刺激(controlled oocyte stimulation,COS)过程中的卵巢低反应(poor ovarian response,POR)患者,及时补救性应用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技术(in vitro maturation,IVM)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16例卵巢低反应患者补救性应用IVM技术.结果 共取卵子225枚,其中未成熟卵子196枚,体外培养24 h后成熟100枚,受精69枚,卵裂65枚,移植胚胎27枚.同时获取成熟卵子36枚,受精29枚,卵裂26枚,移植胚胎8枚.移植周期14例,放弃周期2例;妊娠7例,其中宫外孕1例,流产1例,分娩5例,出生胎儿7名(2男、5女),均健康.结论 对于POR患者补救性应用IVM技术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前部埋伏阻生牙的X线影像特点。方法:收集156例前部埋伏阻生牙的X线片,观察前部埋伏阻生牙的情况。结果:156例178枚前部埋伏阻生牙,颌骨内埋伏的131枚;粘膜下埋伏的47枚。相关病因有:埋伏阻生牙冠部有致密骨壁线包绕的99枚,萌出间隙不足的44枚,受其余牙阻挡的24枚,阻生牙位与其病因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阻生牙冠朝向:平行位77枚,斜位61枚,水平位26枚,倒置17枚。结论:判断前部埋伏阻生牙方向应从六面的三维视角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12.
<正> 资料与方法 ①临床资料:选择孕10周以内,年龄18~34岁未经阴道生产,要求行人工流产术健康妇女220例,随机分成用药组120例和对照组100例;②方法:用药组:用海南曼克星制药厂生产的宫术安栓(0.4g/枚)1枚,塞入受术者肛门内4~5cm,15~20min后行人工流产术。对照组:直接行人工流产术;③疗效评定:显效:术中无疼痛及明显不适;有效:下腹有轻坠痛感,可以忍受;无效;疼痛不能忍受,呻吟。  相似文献   

13.
<正>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选择我院内镜室2009年9月至2013年3月在胃肠镜下电凝电切胃肠息肉983例,1685枚。其中男654例,女329例;年龄2385岁。发病部位:胃底46例,胃体112例,胃窦158例,十二指肠28例,升结肠45例,横结肠73例,降结肠102例,乙状结肠213例,直肠215例。息肉单发214例,多发769例。有蒂及亚蒂562枚,无蒂1123枚。息肉直径:0.385岁。发病部位:胃底46例,胃体112例,胃窦158例,十二指肠28例,升结肠45例,横结肠73例,降结肠102例,乙状结肠213例,直肠215例。息肉单发214例,多发769例。有蒂及亚蒂562枚,无蒂1123枚。息肉直径:0.34.5cm,其中0.34.5cm,其中0.31.9cm 904枚,2.01.9cm 904枚,2.02.9cm 67枚,3.02.9cm 67枚,3.04.5cm12枚。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比较乳腺纤维腺瘤的超声、磁共振成像(MRI)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以2013年2月~2016年2月经病理证实的100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接受超声、MRI检查,观察各自影像学表现,并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MRI对乳腺纤维腺瘤的诊断符合率。结果影像表现:术后病理证实乳腺纤维腺瘤共118枚,超声显示圆形、类圆形形态93枚,包膜样回声86枚,内部均匀回声76枚,伴钙化28枚,血流信号0级60枚,1级50枚;MRI显示圆形、类圆形形态96枚,边缘清晰90枚,T1WI等信号108枚,T2WI高信号94枚,均匀强化78枚,不均匀强化19枚,TIC分型:I型93枚,占78.81%。超声对乳腺纤维腺瘤诊断符合率为90.00%显著低于MRI的9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MRI通过典型影像学征象显示有助于乳腺纤维腺瘤诊断,其中MRI相比超声诊断乳腺纤维腺瘤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本院近 2年来在胃镜下行微波及高频电切治疗胃息肉38例 ,5 2枚疗效确切 ,现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8例中 ,男 2 8例 ,女 10例 ,年龄 2 0 - 76岁 ,平均年龄 4 8岁。病理检查 :腺瘤样息肉 10例 ,乳头状息肉 4例 ,增生性息肉 18例 ,炎性息肉 6例。 38例息肉病人共发现息肉 5 2枚。直径 <1.0cm者 2 8枚 (5 3.85 % ) ,1.1- 2 .0cm者 16枚 (30 .77% ) ,>2 .1cm者 8枚 (15 .38% )。分布在胃底 16枚 ,胃体 15枚 ,胃窦 2 1枚。息肉无蒂 2 6枚 (5 0 % ) ,亚蒂 16枚 (30 .77% ) ,有蒂 10枚 (19.2 3% )。1.2 治疗方法 :术前化验…  相似文献   

16.
史无例  潘爱国 《医学争鸣》1990,11(4):303-305
作者用X线定位的体外震波碎石机治疗胆囊结石100例,碎石率100%。经1~6月随访73例,结石排净者19例,占30.1%,均无重要并发症。病例选择以有胆绞痛史,胆囊功能良好,结石少于3枚,直径小于3cm的阴性结石为好;数量略多于3枚但直径均小于1cm者及个别含钙结石,亦可试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王海  朱兆红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8):823-824,827
目的: 探讨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的7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共清除淋巴结1 310枚,平均16.8枚;其中Ⅰ级淋巴结平均11枚,Ⅱ级淋巴结平均4.9枚,Ⅲ级平均1.8枚;检出阳性淋巴结312枚,阳性率为23.82%。随访50~114个月,5年生存率为66.7%。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目前乳腺癌外科治疗的主要方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64支冠状动脉病变内置入62枚支架,其中置入左主干1枚,左前降支30枚,回旋支10枚,右冠脉21枚.结果:45例全部置入成功.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安全可靠,成功率高的介入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翼点锁孔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可行性和手术方法。方法:对前循环动脉瘤45例48枚动脉瘤采用经翼点锁孔入路夹闭术。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5枚、后交通动脉瘤13枚、大脑中动脉瘤11枚、大脑前动脉瘤5枚、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2枚,脉络膜前动脉瘤及眼动脉瘤各1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成功夹闭,根据GOS评估标准,恢复良好者40例,轻残4例,重残1例,无死亡病例。术后无感染、出血、脑脊液漏等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内镜辅助下锁孔技术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脑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三聚氰胺所致婴幼儿泌尿系结石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6月—2009年12月收治的94例三聚氰胺污染奶粉所致婴幼儿泌尿系结石病例,经体外冲击波碎石及碎石后药物综合治疗,观察1~4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共治疗97枚结石,其中镇痛组(丁卡因凝胶局部涂擦组)18例患儿结石全部排净,结石清除率100%(18枚/18枚);镇静镇痛组(苯巴比妥钠+哌替啶组)30例患儿结石清除率63.3%(19枚/30枚);静脉全麻组(氯胺酮+咪达唑仑)46例患儿结石清除率85.7%(42枚/49枚),总的治愈率81.4%(79枚/97枚),余下18枚结石中,9枚结石治疗有效,体内遗留有≤4mm结石,9枚结石治疗无效。未观察到并发症。结论三聚氰胺所致婴幼儿泌尿系结石体外冲击波治疗是一种创伤及副损伤小,较为安全有效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