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点状植皮术在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创面的修复方法。方法:对4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创面积面积大于2.0cm*30.cm的患者行点状植皮术。结果:植皮术后2周创面完全愈合,愈合率为100%,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创面及时行点状植皮,简便有效,利于患者早日行术后效,化疗。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乳腺癌一般认为手术治疗应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切除多中心灶;二是淋巴结有转移,应清扫转移的淋巴结,后术后辅以放、化疗。乳癌的治疗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扩大根治术已被放弃,乳癌根治术趋向缩小。4年来,我院收治Ⅰ、Ⅱ期乳腺癌64例,常规采用改良根治术,其中28例改进了手术操作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韩晶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1,8(2):159-160
目的 :研究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创面的修复方法。方法 :对 4 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创面面积大于 2 .0cm× 3.0cm的患者行点状植皮术。结果 :植皮术后 2周创面完全愈合 ,愈合率为10 0 %。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创面及时行点状植皮 ,简便有效 ,利于患者早日行术后放、化疗。 相似文献
4.
自 1996年 3月至 1999年 12月我们采用改良扩大根治术治疗原发癌位于中央区和内上、内下象限的Ⅱ、Ⅲ期乳腺癌患者10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0例均为女性 ,年龄 32~ 5 7岁 ,中位年龄 45岁。癌灶位于乳腺中央区 3例 ,内上象限 5例 ,内下象限 2例。按TNM分期 ,其中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17例随访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MRM) was performed in two hundred and seventeen patients with operable breast cancer during 1972-1982. Having been followed for 5 to 10 years,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radical mastectomy (RM) during the same perio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5 and 10 year survival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MRM had the advantages of insignificant deformity, better function and easy breast reconstruction in comparison with RM. The authors believe that MRM should be recommended as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for breast cancer.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方法。方法 对100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术后进行观察并随访。结果 91例患者术后无上肢感觉异常,9例出现上臂内侧感觉异常。结论 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明显减少患者术后患侧上肢感觉异常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改良根治术与保乳手术治疗对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手术方式将155例乳腺癌患者分为保乳组(40例)和改良组(115例),保乳组行保乳手术+术后放、化疗,改良组行改良根治术+术后化疗,比较两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以及远处转移率。结果保乳组死亡1例,改良组死亡4例,死亡原因均为非乳腺癌原因;保乳组2例发生远处转移,其中1例为肺转移,1例为骨(脊柱)转移,术后生活质量未受明显影响;改良组6例发生远处转移,其中4例为肺转移,2例为骨转移,术后生活质量未受明显影响;两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乳手术+术后放、化疗对早期乳腺癌的远期疗效与改良根治术+术后化疗相近,但保乳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短、能够保留乳房的美观外形,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根治术联合抽脂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6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行常规改良根治术,观察组行改良根治和抽脂联合术。结果两组复发率、转移率及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5.0%vs 53.1%,P<0.05);观察组患者躯体、心理、社会、精神评分分别为(61.2±7.83)、(111±9.66)、(59.4±6.84)、(46.3±5.86)分,对照组分别为(53.5±6.54)、(106±8.31)、(54.3±6.61)、(43.2±5.54)分,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01)。结论改良根治术联合抽脂术治疗Ⅰ、Ⅱ、Ⅲ期乳腺癌,能够较完整清除病灶,且能够保护肋间臂神经,可提高患者的预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术中监测方式的不同将106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通过监测心率(HR)、血压等控制麻醉深度,观察组通过监测BIS控制麻醉深度。比较麻醉前(T1)、气管插管后(T2)、手术结束时(T3)、麻醉药物停用1 min后(T4)两组患者的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药物使用量、拔管时间、恢复定向力时间、苏醒时间。比较术前、术后24 h、术后48 h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镇静情况(Ramsay镇静评分法)。结果 T2、T3、T4时刻,观察组患者的SBP、DBP、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维库溴铵、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拔管时间、恢复定向力时间、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手术切口及引流管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我院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137例,对患者围手术期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导致患者术后手术切口及引流管感染发生的致病菌,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结果:137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中,有22例术后出现手术切口及引流管感染,发生率为16.06%.致病菌方面,22例患者共分离出致病菌29株,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导致的感染分别占68.97%、31.03%.药敏试验显示,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及利福平的敏感性较高,而革兰阴性菌则对亚胺培南有较高的敏感度.患者合并糖尿病、体质量指数(BMI)≥25kg/m2、普通负压引流以及置管时间≥10d等均是导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手术切口及引流管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发生手术切口及引流管感染较为常见.导致感染的因素包括糖尿病、BMI≥25kg/m2、普通负压引流以及置管时间≥10d等.通过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针对致病菌合适的抗菌药物,对治疗感染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保留乳头、乳晕及部分乳房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采用不同的方法乳房重建的可行性。方法:筛选出病理符合要求的24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留乳头、乳晕及部分皮肤的改良根治术,根据患者的要求,结合其身体、心理、经济等状况,特别是乳房的大小和需要切除的尺寸,选择适合该患者的手术方式即刻行乳房重建,采用硅胶充填假体置入乳房重建9 例,腹直肌肌皮瓣乳房重建3 例,背阔肌肌皮瓣和硅胶填充假体联合重建12例。术后根据客观标准和主观标准评价重建效果。结果:24例乳腺癌患者术后即刻乳房再造术后外观良好,双侧乳房基本对称。客观评价效果优良和尚好者23例(95.83%),主观评价优良和尚好者24例(100%),1 例术后部分乳头坏死、脱落。1 例术后出现血肿,于术后3 个月消失。术后给予常规化疗,随访5~48个月,除1 例患者术后2 年死于原发性肝癌,均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对于早期乳腺癌行保留乳头、乳晕及部分乳房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采用不同方法乳房再造,具有经济、整形效果好、显著减少患者乳房缺失造成的心理影响、提高生存质量等优点。术后不影响乳腺癌的辅助治疗和远期疗效,能同时满足肿瘤治疗和形体美容两个方面的要求,正逐渐被广大乳腺癌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产生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95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传统手术组237例及改进手术组158例。统计分析传统手术组中患者临床因素与皮下积液的关系,确定术后积液的高危因素;对比2组患者术后积液发生率,分析改进手术方法在预防皮下积液中的作用。结果 2组积液发生率(41.77%vs 8.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传统手术组行统计分析发现,皮下积液发生率在腋窝淋巴结阳性者与腋窝淋巴结阴性者(48.85%vs 22.22%)、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与BMI<25者(53.85%vs 35.85%)、合并糖尿病与无病者(56.10%vs 38.78%)之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腋窝淋巴结阳性、BMI≥25及合并糖尿病为术后皮下积液产生的高危因素;改进手术方式可以明显减少积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 分析放化疗联合生物靶向治疗对乳腺癌早期改良根治术后患者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乳腺癌早期改良根治术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对照组患者术后行放化疗(多西紫杉醇结合顺铂化疗+三维适形放疗)辅助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生物靶向(曲妥珠单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3年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生存率.结果 联合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65%)明显低于对照组(44.19%),差异显著(P<0.05);联合组术后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生存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组术后3年远处转移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乳腺癌早期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实施放化疗联合生物靶向治疗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远期生存率较好,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淋巴管结扎联合医用胶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中结扎腋窝淋巴管联合医用胶的应用,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的作用。方法将184例行改良根治术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采用腋窝负压引流及切口加压包扎,实验组84例在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结扎腋窝淋巴管联合创面喷洒医用胶;比较两组术后的引流情况,皮下积液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术后第1、2、3天的引流量分别为(72.9±32.3)ml、(65.4±27.6)ml和(34.2±19.5)ml,均明显少于对照组[(88.5±35.1)ml、(92.8±30.8)ml和(47.6±27.4)ml](P〈0.01);实验组引流天数[(9.2±5.2)天]也较对照组[(13.8±6.7)天]明显缩短(P〈0.01);实验组术后积液发生率为6.0%,明显低于对照组(15.0%)(P=0.03);而切口感染、皮瓣坏死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腋窝淋巴管结扎联合医用胶,能进一步降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星状神经节阻滞在防治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皮下积液的防治效果。 方法: 215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按照随机临床试验设计分为2组,对照组108例给予临床常规局部加压包扎法进行治疗,干预组107例在上述传统治疗措施基础上合并实施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置引流管时间、平均日引流量、皮下积液率、皮瓣坏死率、切口I期愈合率。 结果 :对照组和干预组平均置引流管时间分别为9.8和7.3d,平均日引流量分别为170ml和144ml,皮下积液的发生率分别为31%和13%,皮瓣坏死率分别为12%和4%,切口I期愈合率分别为67%和82%,经统计学检验,以上差别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对于本次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干预研究发现,较临床上传统的单纯局部加压包扎法这种治疗手段相比,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疗法在防治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方面表现出更佳的效果,能够促进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皮下积液尽早得以治愈。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根治术与改良根治术对患侧肩关节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乳腺癌根治术(RM)与改良根治术(MRM)对患侧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RM组140例,MRM组60例,手术后1个月测量患侧肩关节的活动度,计算其相应的肩关节功能损坏程度。结果RM组术后1个月患侧肩关节功能损坏程度:屈曲49.8%,外展67.8%,内旋6.9%;MRM组后肩关节功能损坏程度:屈曲20.6%,外展42.5%,内旋3.4%。结论MRM组后患侧肩关节屈曲、外展、内旋功能损坏程度明显轻于RM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