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实时超声造影在乳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在乳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经超声造影检查并手术或活检组织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瘤患者57例,63个病灶,其中恶性病灶34个,良性病灶29个.行超声造影检查,以QLAB软件分析病灶内造影剂起始灌注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造影增强模式和造影剂廓清模式.结果 85.3%的乳腺恶性病灶表现为非均一性的增强,79.3%的良性病灶主要表现为均质性增强.89.7%的良性病灶造影剂快速消退,88.2%的恶性病灶造影剂缓慢消退,良恶性病灶的消退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病灶起始灌注时间、达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灶值强度高于恶性病灶(P〈0.05).结论 实时超声造影对乳腺肿瘤的鉴别诊断是有帮助的,其中病灶中造影剂的廓清模式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超声造影对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个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超声造影形态学增强模式和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并比较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对该组肿瘤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本组17个导管原位癌中,造影增强显示病灶周围扭曲或穿入血管15个(88.2%)、造影剂分布不均匀16个(94.1%)、病灶形态不规则14个(82.4%).超声造影前后肿块的平均大小分别为(27.0±9.4)mm、(31.6±11.8)mm,造影后肿块明显增大(P<0.01).病灶多呈快速高增强,平均达峰时间(17.3±3.9)s、平均峰值强度6.8±2.8.本组乳腺导管原位癌超声造影的诊断准确率达94%(16/17).结论 乳腺导管原位癌具有较典型的恶性造影增强特征.超声造影明显提高了对导管原位癌的诊断准确率,有望成为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率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乳腺肿瘤实时灰阶超声造影与微血管密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乳腺良恶性肿瘤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与病理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52例乳腺肿块患者(25例良性,27例恶性),采用百胜Technos DU8实时造影匹配成像技术,获取造影参数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增强幅度、开始~90 s曲线下面积、开始~90 s平均强度.对术后病理标本进行抗CD34因子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 恶性组的峰值强度、增强幅度、开始~90 s曲线下面积及开始~90 s平均强度均高于良性组(P<0.01).恶性组的病理微血管密度也显著高于良性组(P<0.001).上述造影参数与微血管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其中以开始~90 s曲线下面积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最佳(r=0.89,P<0.001).结论 乳腺肿瘤实时灰阶超声造影的定量参数与病理微血管密度之间存在很好的相关性,可用于活体评估乳腺肿瘤的血管生成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技术评价乳腺肿瘤新生血管,探讨不同微血管密度(MVD)乳腺肿瘤的超声造影表现。方法 收集在我院接受乳腺肿瘤切除术的患者57例,良性肿瘤30例,恶性肿瘤27例。采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技术观察肿瘤增强模式及造影参数:峰值强度(PI)和达峰时间(TTP)。对肿瘤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计算MVD。按照MVD均值将患者分为高MVD和低MVD组,比较两组超声造影参数的差异。结果 57例乳腺肿瘤患者MVD均值为(44.51±10.11)个/高倍视野(×200)。高MVD组肿瘤区PI值高于低MVD组(P<0.05);高MVD组和低MVD组肿瘤造影剂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超声造影后PI值较高、呈不均匀增强的肿瘤,其恶性可能较大,MVD亦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乳腺肿块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探讨其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观察分析30个乳腺肿块的超声造影增强表现,从增强程度、增强模式,增强时肿块边界是否清晰、消退模式等方面,比较研究良恶性肿块血流灌注特征。结果 30个乳腺肿块病理证实良性肿块17个,恶性肿块13个。所有乳腺肿块超声造影均有不同程度增强,其中恶性肿块多表现为3级以上明显增强(69.2%,9/13),增强时边界不清晰不规则,呈放射状(84.6%,11/13),与良性肿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可以动态观察乳腺肿块内微血管血流灌注,研究良恶性肿块灌注特征有助于提高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6.
超声造影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造影剂在影像学诊断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超声造影技术在近 10年有了很大的发展 ,其临床价值尤其是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仅就超声造影剂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做一综述。1 肿瘤血管与多普勒血流显像  肿瘤血管的生成是肿瘤生长和侵袭的前提条件。因此 ,肿瘤血管一直是肿瘤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肿瘤细胞通过分泌血管生成因子 ,刺激宿主的小静脉 ,以出芽的方式形成新生血管 ,并与动脉、静脉之间发生异常吻合。从组织形态学上来看 ,肿瘤血管缺乏正常的树状分支结构 ,常可看到血管环 ,动静脉瘘 ,静脉末端的静脉湖及…  相似文献   

7.
超声造影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较高,早期诊断对患者的治疗、预后及提高生存质量均有重要意义。超声造影能实时、连续地观察器官及肿瘤微循环血流灌注的全过程,同时还能进行血流动力学的研究,从而提高乳腺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本文就超声造影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49例乳腺肿块患者(22例良性,27例恶性),选用声诺维(SonoVue)作为超声造影剂,观察造影后血流增强程度并用软件进行时间强度曲线分析。结果超声造影后恶性组血流信号高增强例数明显高于良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乳腺良恶性肿块时间强度曲线形态及参数存在差异。恶性组到达时间、达峰时间均短于良性组(P〈0.05),恶性组的上升支斜率、峰值强度均大于良性组(P〈0.05)。结论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分析有助于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参数(峰值强度及达峰时间)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灶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低机械指数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技术,对106例乳腺病灶(良性54例,恶性52例)进行超声造影。将良、恶性两组的病灶整体、病灶内部高灌注区、低灌注区的峰值强度、达峰时间及良、恶性病灶峰值强度色阶图进行比较。结果恶性病灶高灌注区的峰值强度明显高于良性病灶(P<0.01),而低灌注区的峰值强度明显低于良性病灶(P<0.05)。恶性病灶中不同感兴趣区的峰值强度比值与良性病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出明显的不均一性。良、恶性病灶达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性病灶内部造影剂增强的峰值强度高低不等,色阶图色彩杂乱;而良性病灶中,峰值强度色阶图颜色相对单一,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腺恶性病灶内部高、低灌注区增强程度差异较良性病灶显著。因此,对于血流丰富程度及整体增强程度接近的乳腺良、恶性病灶,可以通过分析病灶内部中高、低灌注区的增强情况来帮助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超声造影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初步探讨超声造影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声诺维SonoVue造影剂对40例42个乳腺肿块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记录并分析造影灌注过程。结果恶性组不均匀增强占84.2%(16/19),良性组不均匀性增强占19.0%(4/21),恶性组高增强占68.4%(13/19),良性组高增强占9.5%(2/21),恶性组以慢退为主(14/19),良性组以快退为主(17/21),恶性组不均匀增强明显大于良性组,恶性组高增强明显大于良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为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更加准确的信息,有助于良恶性的鉴别。  相似文献   

11.
超声造影在脾破裂诊断及随访中的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脾破裂诊断以及动态随访中的价值。 方法35例疑诊脾破裂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并对其中24例非手术治疗和8例保脾手术治疗患者进行动态随访观察。 结果34例脾破裂患者超声造影均有不同范围低无增强区,各治疗组表现程度不同。非手术治疗和保脾手术治疗患者3d复查大小变化不明显,2周后逐渐缩小,1个月可见无增强区周围可见缓慢低增强区。3个月复查基本恢复。2例脾脏缩小。 结论超声造影可以明显提高脾破裂的诊断率,对评价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肾肿瘤的超声造影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各种不同肾肿瘤的超声造影表现。方法124例肾肿瘤(平均直径3.4cm),应用超声造影观察肿块回声增强时间和造影剂消退时间(皮质相与延迟相),观察肿块的假包膜(与二维声像图对比),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98例,移行细胞癌5例,肾盂鳞癌6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7例,肾盂上皮细胞癌1例,肾母细胞瘤5例,嗜酸细胞瘤2例(潜在恶性)。透明细胞癌98中超声造影有58例出现假包膜(58/98,73.3%),而二维声像图显示假包膜31例(31/98,17%);造影剂呈快进快退76例,快进慢退11例,慢进慢退7例,肿块局部回声增强4例。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回声增强程度明显低于肾细胞癌。结论超声造影有助于鉴别肾肿瘤,有助于显示出肾细胞癌的假包膜。  相似文献   

13.
经直肠超声造影鉴别诊断前列腺结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比较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经直肠超声造影(CETRUS)声像图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患者68个结节行CETRUS检查,观察内、外腺结节的增强特征,并对结节进行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利用ACQ软件定量分析前列腺良恶性结节增强方式的差异。结果 68个结节中,恶性46个,良性22个。前列腺癌CETRUS多表现为明显增强(40/46)、不均匀增强(41/46)、快进(36/46)、快出(30/46)、弥漫性增强(37/46)。恶性结节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均短于良性结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峰强度明显大于良性结节(P<0.05)。良性结节与周围组织呈同步灌注均匀增强。结论 CETRUS能直接客观地反映前列腺癌结节的血流情况,相关参数分析有助于鉴别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14.
门静脉栓子实时超声造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门静脉栓子的超声造影灌注特点;结合QontraXt定量分析软件,检测门静脉栓子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 应用CnTI技术和造影剂SonoVue对18例门静脉栓子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动态观察注射造影剂后门静脉栓子的灌注特点;并用QontraXt软件对18例门静脉栓子进行定量分析,分析评价以上各指标在门静脉栓子中鉴别诊断的意义.结果 14例门静脉癌栓中,10例呈整体均匀性增强,2例呈低增强,2例呈部分高增强;4例门静脉血栓无1例增强.结论 实时超声造影可以敏感地显示门静脉内栓子的动态增强过程,揭示门静脉栓子的血流动力学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EUS在可疑恶性乳腺病变囊实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77例患者共277个可疑恶性乳腺病灶进行常规超声及CEUS检查,分别做出相应诊断,并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同时进行医师诊断信心分级。结果 277例可疑乳腺病变,CEUS较常规超声能检出更多囊性或囊实性病变(χ2=93.57,P<0.01)。CEUS后诊断者1级诊断信心和2级诊断信心明显升高(P<0.01)。结论 在可疑乳腺病变的临床超声诊断中,CEUS有助于病灶囊实性的鉴别及提高临床工作者的诊断信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腹部瘤样结核与腹部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经穿刺或手术病理确诊的26例腹部瘤样结核和18例腹部肿瘤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结果 腹部瘤样结核病灶主要分布在右侧腹部.腹部瘤样结核病灶显著小于腹部肿瘤[(4.2±1.9) cm vs (6.4±3.1) cm,P<0.05].73.1% (19/26)的腹部瘤样结核边界不清,而77.8% (14/18)的肿瘤边界清晰.腹部瘤样结核均表现为等增强或低增强,而腹部肿瘤一半以上表现为高增强(P<0.01).腹部瘤样结核主要表现为环状增强和不均匀增强,而肿瘤多表现为均匀增强或不均匀增强(P<0.05).结论 腹部瘤样结核在病变的分布、大小、边界及超声造影增强强度和增强形态与腹部肿瘤不同,超声造影在其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肝脏炎性假瘤的超声造影表现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观察肝脏炎性假瘤超声造影的表现,探讨超声造影对肝炎性假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外周静脉团注声诺维,使用对比脉冲序列(CPS)技术对2例经超声引导下活检证实的肝脏炎性假瘤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注射造影剂后病灶的增强情况。结果 2例炎性假瘤均表现为动脉期迅速增强并快速廓清,门脉期与实质期回声显著低于周边肝实质。结论 肝脏炎性假瘤的超声造影灌注特征可以与肝脏恶性肿瘤相类似,造影诊断为恶性的病灶并不能完全除外炎性假瘤的可能,应行超声引导下活检以明确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8.
灰阶超声造影对兔荷VX2瘤前后肝实质血流灌注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灰阶超声造影定量研究肝恶性肿瘤对其周围肝实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分别经耳缘静脉对8只新西兰大白兔荷VX2瘤前、后团注超声造影剂SonoVueTM(0.1 ml/kg),应用CnTi(contrast tuned imaging) 低机械指数实时灰阶造影调谐成像技术和声学定量时间强度曲线分析软件,定量分析兔荷瘤前、后肝实质造影增强效应.结果在造影过程中,肿瘤及肝实质内造影剂随时间呈动态增强,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客观反映造影剂显影的全过程.与荷瘤前相比,荷瘤后肝实质造影剂开始增强时间和达到峰值时间均较早,峰值强度较强,显影时间短,但其变化轻微.荷瘤前、后肝实质各造影定量参数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灰阶超声造影不能完全反映肝恶性肿瘤对其周围肝实质血流动力学影响;肝实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对肝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预示价值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超声造影不同灌注法对直径〈10.0mm的兔VX2微小肝癌的检出率。方法将VX2瘤细胞接种于新西兰白兔大腿外侧皮下,制成荷瘤种兔并传代。将种兔VX2肿瘤在无菌条件下制成小瘤块,植入兔肝实质较厚处,制成带有VX2肿瘤的新西兰白兔30只,30只VX2肝肿瘤的新西兰白兔,分别经外周静脉采用单次和双次灌注法注射造影剂,与动物肝大体病理切面对照,观察不同造影方法检出微小肿瘤的敏感度。结果30只动物肝脏大体病理检查共检出41个微小肿瘤(其中3.0~5.0mm病灶15个,5.0~10.0mm病灶26个)。荷瘤兔肝VX2微小肿瘤超声造影增强方式呈“快进快退”表现,即在动脉相迅速增强,门脉相开始廓清,延迟相明显低于周围正常肝实质。其中单次灌注法共检出病灶数量为32个,其中3.0~5.0mm病灶7个,5.0~10.0mm病灶25个;双次灌注法共检出病灶数量为39个,其中3.0~5.0mm病灶13个,5.0~10.0mm病灶26个。单次和双次灌注法对微小肿瘤检出率分别为78%(32/41)和95%(39/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值为5.150,P值为0.023)。单次灌注法与双次灌注法对3.0~5.0mm病灶检出率分别为47%(7/15)和87%(13/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为5.400,P值为O.025),对5.0~10.0mm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96%(25/26)和100%(26/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为1.020,P值为0.500)。结论双次灌注法超声造影显著提高了微小肝癌(尤其是直径〈5.0mn病灶)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