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通过对251名吸毒人员的行为学调查和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感染状况的检测分析,了解到本市吸毒人员以青壮年为主,无业者居多,文化程度低,艾滋病(AIDS)相关知识正确回答率在11.6%-89.2%之间。静脉吸毒者占62.O%,其中共用针具占58.6%,吸毒人员中曾有过非婚性行为者占68.7%,而安全套每次使用率仅为38.2%,有时使用和从未使用者占61.8%。检测251名吸毒者,检出HIV抗体阳性5例,阳性率为2.0%;HCV阳性者71例,阳性率为28.4%;梅毒抗体阳性15例,阳性率为6.0%。说明我市吸毒人群HIV和梅毒感染均属低流行;HCV在吸毒人群中存在较高的感染率,吸毒人群中感染HIV的危险因素普遍存在。因此,尽快在该人群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HIV从吸毒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乐东县高危人群HIV感染情况,为艾滋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HIV抗体检测按筛查试验和确认试验进行检测。结果 通过对吸毒人群及公共场所的暗娼、嫖客等高危人群425人进行HIV抗体检测,发现HIV抗体阳性者14人,阳性率为3.29%。吸毒者中HIV抗体阳性率为4.59%(14/305);男性HIV抗体阳性者占4.35%(13/299)。15—25岁的HIV抗体阳性者占2.17%(6/276),26岁以上HIV抗体阳性者占5.37%(8/149)。结论 吸毒人群是主要的高危人群,控制吸毒和不洁性生活史,是预防艾滋病流行的主要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作者分析了南京地区HIV/AIDS感染现状,为制定控制HIV/AIDS增长的合理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HIV/AIDS疫情来自我市20余所医院HIV初筛实验室、市艾滋病检测初筛中心实验室、省、市血液中心、血站及国际卫生检疫局等HIV检测网络的报告,艾滋病检测初筛中心实验室设在南京市疾控中心,对全市发现报告的HIV抗体初筛阳性标本进行复检,若是复检HIV—抗体阳性,即送往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确认后由市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制科对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分析。结果 从1991—200l年发现HIV感染者54例,含10例AIDS现症病人。其中6例为本市户口。男性47例,女性7例;男:女之比为6.71:1。年龄分布在10—67岁之间;高峰年龄段是20—34岁之间,共40例占74.07%。54例HIV感染者中,经静脉吸毒、共用注射器途径感染28例占51.85%;检测献血员途径发现5例占9.26%;同性或异性接触途径感染9例占16.67%;不详12例占22.22%。南京市自1991年检出首例HIV感染者,以后年发现HIV感染者人数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人群分布由涉外劳务,新疆籍的外地流动人口,向本地人口转移;由静脉吸毒人群向输、受血、性乱转移,由发现HIV感染者向AIDS病人转移。仅200l年1月至12月底市艾滋病检测初筛中心及23家初筛实验室上报检测各类高危人群149689人份,发现HIV—抗体阳性27人,与去年同期(7例)相比增长286%。结论 南京市的HIV/AIDS感染现状为广大卫生工作者提出了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加强对各类高危人群HIV—抗体的主动检测,同时加强人群HIV/AIDS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以预防HIV/AIDS通过无保护性性接触途径扩散。  相似文献   

4.
陈洪森  吕腾荣  陈光英  黄斌伟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12):1488-1489,1494
目的 了解掌握岑溪市吸毒人群的艾滋病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感染情况,为该市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方法对岑溪市394名吸毒人员人口、行为学资料分布情况分析;并开展艾滋病、丙肝、梅毒抗体检测,分析感染情况.结果 394例吸毒人员抗HIV、HCV、TP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33%、80.96%、3.55%.30~岁组的HCV感染率高于≥40岁组.TP感染率女性高于男性.共针静脉注射吸毒者HCV感染率明显高于非共针静脉注射吸毒者.结论 岑溪市吸毒人群HIV、HCV、TP感染率较高,是重要的传染源之一,应加强对吸毒人群的监测、高危行为干预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2000例吸毒者HIV感染情况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吸毒人群中HIV感染情况,吸毒行为与HIV感染的关系。方法对我所新收容的2000例吸毒劳教人员进行HIV抗体检测,并采用“吸毒方式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000例吸毒人员中HIV阳性者372例,检出率18.6%。2000例吸毒人员中静脉注射吸毒1860例中HIV感染370例,烫吸吸毒140例中HIV感染2例;1860例静脉注射吸毒者中共用注射器1302例,其中HIV感染360例(HIV感染率28.42%),非共用注射器558例,其中HIV感染10例(HIV感染率1.43%)。二者差异有显著性(χ^2=163.89,P〈0.001)。结论广东省部分地区静脉吸毒者HIV感染率高,共用注射器是引起HIV传播的主要原因,应当采取措施予以干预。  相似文献   

6.
张福生  黄竹林 《中国热带医学》2009,9(6):1143-1143,1177
目的了解长沙市吸毒人群HIV感染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针对吸毒人群开展艾滋病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方法,了解吸毒人员HIV感染情况以及相关高危行为。结果共调查360名吸毒者,其中男性占97%,女性占3%,开始吸毒年龄最小14岁,最大45岁;共用注射器率占44.30%;与配偶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占49.4%,坚持使用安全套的仅占6.2%,发生一夜情时安全套的使用为57.3%,坚持使用安全套的为14.4%;本次采血360人,确诊2人,阳性率0.56%,用ELISA法检出梅毒抗体阳性27例,阳性率为13.3%。结论吸毒人群HIV感染率和高危行为的发生率均很高,应加大对吸毒人群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和行为干预的力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检测,筛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方法应用明胶颗粒被动凝集法试验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结果813倒患儿检出MP抗体341例,阳性率41.9%.男性患儿阳性率38.3%,女性患儿阳性率46.8%,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MP抗体阳性的男性和女性患儿最小年龄分别为1岁和35d。不同年龄段患儿的MP抗体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6—13岁忠儿MP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6岁以下患儿(P〈0.01)。8—10岁年龄段MP抗体总凝集效价与2-4岁年龄段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检测MP抗体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早期发现、鉴别诊断和合理用药治疗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MP抗体凝集效价的测定为临床提供了动态观察治疗效果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荔浦县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为制定艾滋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1—2007年在荔浦县强制戒毒所戒毒的吸毒者进行血清HIV抗体检测,并对吸毒者吸毒方式及性行为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7年共监测222名吸毒者,吸毒者年龄以20—39岁男性为主,占90.99%,吸毒方式以静脉吸毒多见,占85.14%,性行为中有性乱行为占77.03%。共检出HIV阳性34人,平均感染率为15.32%。结论荔浦县吸毒人群HIV感染率较高,不仅存在因静脉吸毒经血传播HIV的危险,还存在因性乱行为传播的危险因素,当前工作重点应在吸毒人群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及行为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东莞市吸毒者中HIV、梅毒感染状况及相关危险行为因素,为在该人群中开展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5年东莞市强制戒毒所内所有吸毒者采用统一调查表进行面对面的询问,并采集5ml静脉血作HIV抗体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调查的4230名吸毒者以青年、男性、未婚的外来流动人口为主:有注射吸毒史者占64.94%,其中有共用注射器史占43.10%:有商业性行为者占46.71%,外地女吸毒者发生商业性行为率最高占52.00070,发生商业性行为时每次均使用安全套的占15.81%:HIV感染率为5.60%,梅毒感染率为11.65%,注射吸毒,特别是共用注射器吸毒是感染HIV和梅毒最危险的因素。结论:东莞市吸毒者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普遍存在,HIV和梅毒感染率均较高,应尽快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控制性病艾滋病从吸毒者向一般人群的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10.
揭阳市2005年吸毒人群艾滋病监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揭阳市吸毒人员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制订吸毒人群艾滋病干预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2005年新进入戒毒所的吸毒人员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同时对每一个调查对象采用一次性注射器采集静脉血3-5ml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共监测853名吸毒者,HIV阳性率为1.17%;55.33%有注射毒品行为,注射毒品的吸毒者中有36.23%承认曾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或针头;32.47%吸毒者承认曾通过钱或毒品交易与他人发生过性行为,16.97%的吸毒者每次与他人发生性关系时都使用安全套。结论揭阳市吸毒人群的HIV感染率较低,仍处于低流行期,但高危行为存在,应加强干预。阻止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台州市吸毒人员构成,规模及艾滋病和梅毒感染情况,为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7年2—5月新入戒毒所的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检测HIV抗体和梅毒抗体,将上述资料录入EPIDATA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吸毒人员构成,本省占48.59%,外省占51.41%;以烫吸为主,发生率为71.46%,注射吸毒发生率为26.27%,毒品以海洛因为主;93名注射者中,23.66%的人共用注射器吸毒,其中,男16名,女6名,共用注射吸毒率分别为24.62%、21,43%,男女注射吸毒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54名吸毒者中,49名发生商业性服务,发生率13.84%,每次使用安全套者为(2名)比率4.08%;吸毒人员HIV感染率0.85%,其中注射吸毒感染率3.23%;梅毒感染率0.85%。结论建议开展预防综合性控制措施,以消除毒品带来的社会、环境和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2.
泌尿生殖道淋球菌、解脲支原体及沙眼衣原体感染特点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泌尿生殖道疾病患者中NG、UU和CT感染现状及其特点。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1319例患者进行UU、NG、CT病原体DNA定量检测。结果1319例患者中,UU检测阳性率49.8%(360/723),其中男性阳性率28.8%,女性阳性率51.4%,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NG检测阳性率17.6%(43/245),其中男性阳性率22.2%,女性阳性率17.0%,感染率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检测阳性率11.1%(39/351),其中男性阳性率16.3%,女性阳性率10.4%,感染率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阳性患者年龄分布,女性患者20~30岁最高,男性患者主要集中在20—40岁,其中31~40岁人群阳性率略高于20~30岁。结论非淋菌性尿道炎发病率高,女性高于男性,发病率高峰女性年龄小于男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女性生殖器溃疡患者血清杜克雷氏链杆菌抗体、梅毒螺旋体血清学、人类单纯疱疹病毒2型抗体,并探讨其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02例女性生殖器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HIV抗体,并以蛋白印迹试验(western blot)进行确认;采用快速血浆反应试验(RPR)筛查梅毒,对螺旋体感染患者进一步进行梅毒螺旋体红细胞凝集试验(TPHA);采用Westem blot测定人类单纯疱疹2型特异糖蛋白抗体;采用酶免法(EIA)测定抗杜克雷氏链杆菌抗体IgA及IgG。结果:杜克雷氏链杆菌IgG或/及IgA阳性共计30例(30.61%);梅毒RPR或/及TPHA阳性51例(52.04%);单纯疱疹2型特异糖蛋白抗体阳性17例(17.35%)。98例患者中,HIV抗体阳性47例(47.96%)。30例软下疳患者中19例HIV抗体阳性(63.33%),51例梅毒病例中21例(41.18%)呈HIV感染,17例单纯疱疹病毒2型特异糖蛋白抗体阳性者中7例(41.18%)HIV抗体阳性;三者之间HIV抗体阳性率无显著差异,但均有易感倾向。结论:杜克雷氏链杆菌、梅素螺旋体及单纯疱疹2型感染所致的女性生殖器溃疡与HIV感染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4.
海口市吸毒人群行为特征和HIV与梅毒感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海口市吸毒人群行为特征及艾滋痛、梅毒感染情况,为开展针对吸毒人群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某强制戒毒所的914名男性吸毒人员采用匿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静脉血进行HIV抗体、梅毒抗体检测。结果914名吸毒者平均年龄为28.8岁,最小16岁,最大50岁。吸毒人员以来婚青年为主,吸毒方式以静脉注射吸毒为主,占53.72%,共用针具吸毒占静脉注射吸毒的20.98%。HIV检测阳性率为0.22%,梅毒血清RPR+TPPA检测阳性率为4.49%。结论吸毒人群有明显的高危行为,静脉注射吸毒比例较高,HIV、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这类人群进行综合干预,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清远市无SAILS病例地区人群SAILS冠状病毒(SARS-CoV)抗体水平。方法采集本地区各县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群血液,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SARS-CoV抗体IgG。结果共检测血清样本1484份,SAILS—CoV抗体IgG总阳性率为0.61%(9/1484),其中0—6岁和13—18岁年龄组SAILS.CoY抗体IgG均为阴性,7—12岁年龄组的阳性率为1.82%(8/439),19岁以上年龄组的阳性率为0.10%(1/1009)。在9份SAILS—CoV抗体IgG阳性的血清样本中,1份为饮食服务业从业人员,阳性率为0.39%(1/257);其余8份为学生,阳性率为1.70%(8/471)。结论本地区人群SAILS-CoV抗体水平比较低,低龄组0—12岁人群SAILS-CoV抗体IgG阳性率高于高龄组13岁以上组人群的阳性率。提示SAILS-CoV可能存在隐性感染、隐性传播和隐性感染聚集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川东北地区梅毒患者感染H/V、HBV或HCV情况,为制定梅毒防控措施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收集我院门诊病人梅毒特异性抗体筛查阳性血清410份,其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110份,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化学发光法对患者血清进行Anti—HIV、HBV血清学试验5项和Anti—HCV检测。同时以来我院进行HBV体检者(n=1303)作为非梅毒感染对照组,并回顾性分析HBV检测结果。结果梅毒患者HIV感染率为0.48%(95%C10.00%~L16%);HCV感染率为2.44%(95%C10.94%~3.92%);HBV感染率为10.24%(95%CI7.31%~13.17%),其中HBeAg阳性率为26.19%。对照组HBV感染率7.90%(95%CI6.44%-9.36%),其中HBeAg阳性率为6.79%(7/103),梅毒感染组HBeAg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人群与阴性人群之间HBV和HCV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梅毒患者感染HBV和HCV情况与梅毒感染阶段无关。梅毒患者感染HIV、HBV或HCV水平较高。应加强对其的干预力度,更好地控制HIV、HBV和HCV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湛江市静脉吸毒者经血传播病原体感染及对肝功能损害情况,为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05~2006年对湛江市1间强制戒毒所和1间戒毒劳教所的戒毒、劳教人员进行HIV、乙肝病毒、梅毒螺旋体感染情况以及毒品对肝功能影响调查。结果2533例静脉注射吸毒者中,HBsAg、抗-HIV、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2.15%、1.89%、7.86%,3项指标阳性率不同年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sAg和梅毒阳性率在不同性别吸毒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HIV阳性率在不同性别吸毒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毒导致肝功能异常率为9.58%,肝功能异常率在不同年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不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对吸毒者肝功能损害无加强作用。结论静脉吸毒导致多因素对该人群危害,应加大行为干预力度,减少危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戒毒劳教所女性吸毒人群中HIV感染的流行情况及HIV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劳教所120名女性吸毒人员进行了调查和血清HIV抗体检测。结果 共检出HIV感染者40例,HIV感染率为33.3%。与HIV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静脉注射吸毒及共用注射器,有静脉注射毒品史者HIV感染率为40.8%(39/98),元静脉注史者为4.5%(1/22)。昆明吸毒人群中共用注射器现象十分严重。占75.6%。结论 昆明吸毒人群HIV感染率高,流行的危险性很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复发性腹痛儿童中进行血清HP-IgG抗体检测。探讨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对156例2-14岁因反复腹痛在儿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病人的血清中检测HP-IgG抗体。结果:检测156例复发性腹痛儿童HP抗体阳性患儿125例,阳性率80.1%,其中男性患儿阳性率85.1%,女性患儿阳性率72.6%,发病1月内就诊阳性率72.2%,半年内84.8%,1年87.2%,2年内86.4%,结论:复发性腹痛儿童与HP感染关系密切,HP抗体的存在与HP活动性感染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并认为HP抗体的检测对于儿童不仅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亦可用于HP感染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20.
陈桂成 《中国热带医学》2013,(11):1355-1356,1359
目的了解住院及门诊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并探讨其防范措施。方法对2008~2012年237735例住院及门诊患者进行HIV抗体检测,并分析其阳性结果。结果初筛阳性173例,确认阳性167例,符合率为96.53%,阳性率为0.07%。167例感染者中男117例,女50例,年龄0—80岁,男性感染者主要分布于31-50岁年龄段(68.37%);女性感染者主要分布于31~40岁和〉60岁之间(60.00%);科室分布:内科、外科、妇科、门诊抗-HIV阳性率分别为0.047%、0.093%、0.057%和0.071%;HIV感染者以性传播为主,已婚者占多数,文化程度越低,感染率越高,职业分布以无业、农民和经商者多。结论对全民进行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普及,能有效降低HIV抗体阳性率,医务人员要做好预防工作,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使用质量好的试剂可提高检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