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竹径清风涤烦暑"。夏日炎炎,修篁遮日的竹林,给人们减去了几分酷暑,而生长于竹林间的竹荪,则让人一饱口福。竹荪,又名竹参、竹笙、僧笠蕈等,担子菌纲鬼毛科真菌植物,为我国特产,是世界名贵食用菌之一,以夏季多生于竹林中而得名。竹荪的子实体由菌盖、菌柄、菌托和菌裙组成。菌柄白色或灰白色。菌盖较小,钟形,表面有网格式络膜,具有微臭和暗绿色黏液。菌裙白色,从菌盖处下垂,表面密布不规则网眼。菌  相似文献   

2.
一凡 《健康》2011,(4):42-43
美味竹食知多少 竹荪:又叫面纱菌,是从苦竹根部长出的一种食用菌.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生有一圈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  相似文献   

3.
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整个菌体显得十分俊美、  相似文献   

4.
竹参,也叫竹荪、僧竺簟、竹笋菌、《竹鸡蛋》,是寄生在苦竹根部的隐花真菌。早在宋朝和明朝的《菌谱》、《广菌谱》中,就有关于竹荪的记载,为我国的传统山珍之一,过去是皇室菜谱中的上品,今为国宴家肴。贵州毕芦地区是主要产区。竹参生长于竹林中,子实体高12~20厘米,由菌盖、菌幕、菌柄和菌托四部分组成,菌盖如钟形,有明  相似文献   

5.
袁颖 《长寿》2006,(7):29-29
竹荪亦称竹参,是一种十分珍贵的食药两用菌,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名列“四珍”(即竹荪、猴头、香菇、银耳)之首。竹荪见诸文字最早者当数我国唐代《酉阳杂俎》,其入馔最早见于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  相似文献   

6.
竹荪Dictyophora indusiata系低等植物担子菌亚门,腹菌纲,鬼笔目,鬼笔科竹荪的子实体。菌体似笔状,高12—26厘米,顶部有钟状菌幕,下垂如裙,故名“长裙竹荪”。又因其菌伞呈薄网状,被于柄之周围,状如僧笠,又得“僧笠蕈”,“仙人帽”,“绢伞茸”之名。夏天常生长于竹林之湿地,因功效似人参,故又名“竹参”。主产于四川、云南等省。  相似文献   

7.
竹荪,也叫竹参,竹菌,竹笙,又称“山珍之王”,“菌中皇后”,为鬼笔科竹荪属食用菌.据史料记载,我国在唐代时就已用竹荪入馔了,到了清代,就有了各种关于竹荪食用的详细记载.  相似文献   

8.
竹荪,是世界著名的食用菌。又称竹参、竹笙、竹萼、网纱荪、僧竺蕈。是野生在竹类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植物,属担子菌纲鬼笔科珍贵食用菌。多产于云南、四川,野生采集,产量不多,现有人工栽培。因其菌形美丽,有“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的美誉。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来我国访问时,周恩来总理曾用“竹荪芙蓉汤”招待客人,基辛格竟把此事写在回忆录里,可见印象之深。民间还常把竹荪汤等有竹荪的菜肴寓意为“祝(竹)君高升(荪)”的吉祥菜入席。鲜食时,因有臭味和毒性,需将菌盖和菌托去掉。竹荪晒干后呈网  相似文献   

9.
五彩杏鲍菇     
杏鲍菇菌肉肥厚,质地脆嫩,特别是菌柄组织致密、结实、乳白,可全部食用,且菌柄比菌盖更脆滑、爽口,被称为“平菇王”、“干贝菇”,具有愉快的杏仁香味和如鲍鱼般的口感。  相似文献   

10.
<正>竹荪,又叫竹参、竹笙,为鬼笔科竹荪属大型食用菌,多生长在有大量竹子残体和腐殖质的竹林地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地区。近年来,湖南、广东、福建、河南、上海、黑龙江、吉林等地区也有发现。我国竹荪食用历史悠久,早在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一书中已有记载。野生竹荪味道鲜美可口,素有"菌中皇后"、"山珍之王"的称号,且价格昂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