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学和西医学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运用不同的思维形式和观察研究方法发展起来的两种理论体系,掌握好辨证与辨病是中西医结合的关键和途径。1辨证 “证”是中医所特有,也是中医理论的精华之一,“证”是从整体观念出发,把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得来的各种材料、进行综合分析,运用八纲辨证、六经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病因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各种理论和方法,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并联系客观条件等各种有关因素,对疾病进行分析、归纳、推理、判断工作,进而作出对目前疾病一定阶段综合反应的认识──“证”。而“证”它不…  相似文献   

2.
针灸临床上,要在明辨病位、病因、病性、病机、证候等基础上,才能依据近部选穴、远部选穴、辨证选穴、对症选穴的原则确定腧穴;要在辨明表里虚实寒热等病性的基础上才能确定相应的针灸方法和刺灸技术。而各种不同的辨证方法对这些辨证要素的辨别具有相对的特异性,因此从"治"谈"辨",各种辨证方法均适宜于针灸临床。在各种辨证方法中,经络辨证至关重要,辨病位是核心,并可以兼辨病性。经络辨证适合于几乎所有的病症甚至是一些疑难病、复杂病的辨治,尤其对肢节、官窍、皮外科病等病位较明显、局限的疾患最为适宜。脏腑辨证不可或缺,在确定脏腑病位基础上辨证候是关键,脏腑辨证适合于以全身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脏腑病、无明显局限病变部位的疑难病,以及一些官窍病等。八纲辨证执简驭繁,辨病性是根本,对于表里、寒热、虚实证错综复杂者,有提纲挈领的指导作用,使用范围较广。另外,病因辨证在针灸临床中对于辨病位、辨病性、选穴和选择刺灸法方面发挥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气血津液辨证常与辨经络结合使用,能够有效地指导针灸辨证施治的各个环节。因此,从"辨"谈"治",诸种辨证方法各有所长,针灸临床要择宜而用,针灸临床中虽然以经络辨证为基本辨证施治的方法,但应与其他多种辨证方法相互补充、相互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的脏腑辨证、经络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病因辨证、八纲辨证,皆源于《内经》,它们相互关联,互为参照,共同构成了描述人体病变性质的理论构架,是认识人体的医学科学。辨别病因、病性与病位是辨证的重要内容,而“证”指人体病变的“性质”。  相似文献   

4.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诊治疾病的法则,在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指导下,进行综合分析,对疾病的本质作出认识和判断,从而得出“证”的概念。证是机体的“功能态”,全身性病理改变的综合表现。根据辨证结果,确定治疗原则,它的核心是辨证法思维、辨证地对待病证、症之间的关系。任何一种疾病都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在辨证论治的原则下,对证同治同,证异治异和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应着眼于病位的认识,异不在于病的异同,因辨证结论已包函着病机和属性。1论治与施治的认识辨证论治既是医生认识疾病、分析病因、病机的性质和诊疗过程的两个相互…  相似文献   

5.
深度挖掘《黄帝内经》病证结合思想,《黄帝内经》首开辨病论治之先河,在此基础上,又将辨病与脏腑辨证、病因辨证、经络辨证及六经辨证有机结合,开启了病证结合思想的萌芽,为后世病机、证候、治则治法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基于病机、证候、治法、方药之间的内在联系性与统一性,提出病证结合是循证病机-证治体系的立论基础,循证病机-证治体系以疾病为研究基础,以病机为核心要素,以临床疗效为评价标准,“基于疗效,评价病机”是构建疾病循证病机-证治体系的关键。在疾病循证病机-证治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借鉴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方法,通过“以方测证、验证病机”的方式,为循证病机-证治体系的构建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初始向心型经脉模式和后期脏腑-经络环型模式下的经络辨证的基本内容。初始的向心型经脉模式相较于脏腑-经络环型模式更加侧重于经气在四肢的变化规律,该模式下的经络辨证意在说明机体远隔部位之间的联系,体现了针灸诊疗的核心与特色;而脏腑-经络环型模式将经脉络属脏腑,使得在该模式指导下的经络辨证,更侧重于对机体整体功能的探索与总结,意在说明所生病症与脏腑、经络之间的病理、生理联系,用以明确病因病机。认为明辨此两种经脉模式的特点与区别,才能更好地指导针灸临床。   相似文献   

7.
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是中医外感病的三种辨证方法,这三种方法相互独立、互相补充又互有重叠,给学习和运用造成了较大困难,有必要对其进行整理和统一。通过对三种方法的病机及证候进行分析,认为外感病的辨证实质上就是脏腑经络辨证。基于脏腑经络理论,运用证素辨证统一中医外感病辨证方法的同时,还应注意延续和保持各种外感病辨证方法的优势和特色。  相似文献   

8.
<正>1中医"证"的概念及现状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一是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基本原则,中医治病讲理、法、方、药,其中的理就指的是证。证指的是在内外致病因素作用下,机体内外环境各系统之间相互关系发生紊乱在机体的综合反应,是反映疾病处于某一阶段病因、病性、病位、病势等病理要素的综合性诊断概念,是对疾病发  相似文献   

9.
了解基于不同辨证方法下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通过搜索近年针灸辨证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文献,并进行归纳分析。针灸主要从病因辨证、经络辨证、气血辨证法、脏腑辨证法等辨证治疗周围性面瘫。基于辨证论治能有效的提高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在周围性面瘫的急性期应以病因辨证为主、经络辨证为辅,在疾病的恢复期及后期佐以脏腑、气血辨证。  相似文献   

10.
“辨证”是中医认识和诊断疾病的独特方法。“证”是运用中医理论对四诊所得症状、体征,结合病史、季节、气候、地区等加以综合分析,获得对疾病病因、病位、病性和邪(致病因素)正(抗病能力)、盛衰、虚实等的理论概括。辨证的过程即是诊断的过程,是个动态分析与综合的过程。辨证是制定治疗法则的依据,而辨证本身也要在治疗的效果中经受考验。在这些过程中都需要用具有整体调控特点的中医理论加以指导。  相似文献   

11.
辨证,可谓中医学的精华,也是整个中医理论体系中燃烧颇强之炬。中医学的辨证方法种类很多,计有病因辨证、经络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及三焦辨证等,所有这些辨证方法,尽管不一定都运用了由果析“因”的逆推认识方法,但也都有着与病因辨证类同的特点。其结果,是借助援物比类。司外揣内等思辨猜测而获得的一种带有约定成份的认识,它常常“捆绑”了不少事实,故对“论治”可起到某种指导作用,但本身并未真正的反映疾病病位、病程、病情等基本特点,在科学性方面存在着众多欠缺。  相似文献   

12.
络病辨证八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络病辨证是在认识中医学脏腑经络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基础上,以络病理论为依据,分析、判断疾病中有无络病的相关证候存在,并将收集到的络病症状、体征及有关络病的病情资料进行综合思考,判断络病所在的部位、病因、病机、病变趋势,从而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络病辨证是中医  相似文献   

13.
辨证,就是将望、闻、问、切四诊所搜集的症状、体征等资料,以脏腑、经络、气血、病因、病机等理论为依据,根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加以分析、归纳、综合、从而作出诊断的过程。中医的辨证方法大体上包括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  相似文献   

14.
<正>前面介绍的八纲辨证,属于辨证的纲领,虽然能为治疗指出一个方向,但并不具体。因此,临床还要通过其他的辨证方法进一步辨别疾病的病因,病机,以及病位的脏腑、经络,在气、在血等等,从而得到具体的诊断,确定相应的治法。  相似文献   

15.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是《金匮》第二篇,为全书的总纲,对学习以下各篇具有纲领性的指导意义。现对其内容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述要,以助理解并掌握之。1 了解篇名的深刻涵义 其‘篇名简释”前已述及。脏腑经络先后病的“先后”,是先病后病之意。如病由经络传人脏腑,系经络先病,脏腑后病;若由脏腑累及经络,是脏腑先病,经络后病,故名为“脏腑经络先后病”。因脏腑经络学说是仲景治疗杂病学术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首篇以此名篇,充分体现了它的这种学术思想,同时说明杂病是以脏腑经络辨证为主要辨证方法的。2 内容述要2.1 …  相似文献   

16.
一、试述[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的篇名含义。 答:《金匮》所论疾病是以杂病为主。杂病与时病不同,杂病的发生多为脏腑经络病变的反应,病位在脏腑经络,病程拖延较久,传变较慢。病因多由时病转归或由脏腑虚损而致。在患病的过程中往往又可兼感时邪,病情比较复杂。因此杂病的辨证论治方法,是以脏腑经络为纲结合八纲进行的。对表里同病,新旧同病的处理又必须注意先后缓急。《金匮》论证注意病、脉、证合参。本篇为全书总论,具有纲领性的意义。故名为[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顾名思义,可以了解杂病辨证论治的重点和本书的中心思想。(罗)  相似文献   

17.
慢性支气管炎从气血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支气管炎 (下称慢支 )是以慢性咳嗽、咳痰为主症的一种慢性疾病 ,属于中医的肺胀、喘症、咳嗽的范畴 ,笔者根据慢性支气管炎为主的临床表现 ,以气血理论为纲 ,按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原则 ,以气血治疗为大法 ,用降气、化痰、祛瘀、益气的治法 ,经临床观察 ,对提高“证”及“病”的有效率均有所提高 ,现探讨如下。1 从气血论病机气血与脏腑的关系密切 ,气血的生成和代谢均依赖于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 ,而机体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气血 ,故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病理方面始终存在互为因果的密…  相似文献   

18.
辩证的基本要求是审证求机,包括求病因、病位、病理因素(第二病因)、脏腑病机、八纲属性、标本缓急、证(病)势转归和预后等.审证求机的核心是求病理因素,文章着重对求病因、求病理因素和脏腑病机的思路与方法进行了阐发.在审证求机中做到知常达变、圆机活法,才能真正掌握中医辨证的实质和灵魂,周仲瑛教授总结出中医的辨证有"五性",临床能熟练掌握证的"五性",就能做到知常达变."五性"即证的特异性、可变性、交叉性、夹杂性、非典型性(初期性证、过渡性证、隐伏性证和轻型性证).文章对中医证候规范化与辨证灵活性的关系、"内生六淫"说对内伤杂病辨证治疗的临床指导意义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头痛的辨治     
头痛是一个最常见的自觉症状,可见于许多急、慢性疾病的发作过程中,情况非常复杂,辨治并非简易。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病位有局部与全身的关系,证候有寒热虚实之辨,既涉及脏腑、经络,又与五官有联系。今将中医的辨证施治大概情况介绍如下: 病因病机 病因病机分析清楚,辨证施治才能确切。中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之首,其位最高;脑为元神之府,其用最灵。五脏精华之血,六  相似文献   

20.
中风又名“卒中”,它与《伤寒论》所称的“中风”不同,一般认为包括现代医学中的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及面神经麻痹等病。病因、病机多偏向于气、血、风、痰、火、虚六大因素。中风的病位在脑髓,涉及心、肝、脾、肾等多个脏腑。其病性属本虚标实,辨证时分为“中经络”、“中脏腑”,急性期以风、火、痰、瘀等标实证候为主,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则表现为虚实夹杂,或本虚之证,以气虚血瘀、肝肾阴虚为多,而痰瘀互阻往往贯穿中风的始终。中医药对中风的治疗主要以内服中药为主,此外,还可配合针灸、按摩、药浴、刮痧、功能锻炼等进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