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敬玉 《海南医学》2009,20(7):95-97
目的探讨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的推广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本院对18—24个月龄儿童注射吸附无细胞百白破和一般百白破混合剂后出现的副反应。结果吸附无细胞百白破出现局部副反应发生率为4.9%,出现全身副反应发生率为2.5%;一般百白破混合剂出现局部副反应发生率为13.2%,出现全身副反应发生率为8.5%。结论吸附无细胞百白破安全可靠,副反应发生率低,对需要接种百白破疫苗,尤其是满18—24个月龄的儿童可全面覆盖注射。  相似文献   

2.
谢皆强 《大家健康》2016,(11):15-16
目的:研究分析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副反应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该院预防接种门诊接种吸附百白破疫苗5141例儿童作为观察目标,依据月龄分为基础免疫组(3~6月龄,n =3894)和加强免疫组(18~24月龄,n =1247),5141例儿童中有63例出现副反应,副反应发生率1.23%,回顾性调查预防接种反应月报表,分析副反应发生的原因,研究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两组儿童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基础免疫组副反应发生率、全身反应发生率、局部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加强免疫组(P <0.05);冬春季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夏秋季,组间差异显著(P <0.05)。结论:预防和减少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的副反应,接种前应严格掌握禁忌症,填写疫苗知情告知单,加强冷链管理,确保疫苗质量;接种时要充分摇匀药液,选择正确的接种途径和部位,接种部位的皮肤要进行严格消毒;要选择适宜的注射器和针头,保障药液全部注入肌肉,同时要做好接种前后卫生保健宣教工作,尽量避免高温季节接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原因和预防对策。方法对接种吸附百白破疫苗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24月龄加强免疫组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含局部反应发生率、全身反应发生率)高于3~6月龄基础免疫组儿童(P<0.01),夏秋季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冬春季(P<0.01),吸附全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P<0.01)。结论接种吸附百白破疫苗时要注意充分摇匀药液,选择正确的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严格消毒接种部位,并做好接种前后的卫生保健宣教工作;遇高温天气应适当推迟接种;推荐使用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全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TwP)与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taP)在婴幼儿群体中接种后的安全性。方法对3-6月龄的婴儿及18-24月龄的幼儿进行两种疫苗接种后临床反应观察。结果基础免疫接种DTwP后全身反应发生率为17.60%,局部反应发生率为17.81%;接种DTaP后全身、局部反应发生率均为1.99%。加强免疫接种DTwP后全身反应发生率为35.17%,局部反应发生率为30.08%;接种DTaP后全身反应发生率为4.90%,局部反应发生率为5.88%。结论接种DTaP比接种DTwP全身、局部反应率均低,DTaP有更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疫苗预防、控制相应传染病,既方便又经济。但疫苗对人体来说,又是一种异物,接种后势必对机体引起一系列的生理、病理及免疫反应,百白破混合制剂的反应较常见,且较重。为此我们对500名小儿从第一至第三针次接种百白破混合制剂及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的反应做了追踪调查。  相似文献   

6.
为比较全细胞百白破三联制剂(DPTw)与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PTa)两种疫苗基础免疫的效果和副反应,选择60名3—6月龄健康儿童随机分为两组,基础免疫分别接种DPTw与DPTa,观察分析其免疫效果和副反应。结果显示:基础免疫效果一致,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种后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DPTw组明显高于DPTa组,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建议目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针对情况推荐使用DPTa疫苗;同时为提高免疫接种的安全性,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和儿童的痛苦,应将目前纳入一类管理的DPTw疫苗改为DPTa疫苗。  相似文献   

7.
两种百白破疫苗接种副反应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白破疫苗是有效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种传染病的联合疫苗,它又分为全细胞百白破和无细胞百白破两种,全细胞百白破接种后副反应较多,我分部自2003年9月推广使用无细胞百白破,现将两种疫苗使用后接种反应情况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吸附无细胞百白破在基础和加强免疫中的接种反应。方法:选择2006年1月出生,并在2008年12月31号以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4剂次接种的适龄儿童共206例,接种后密切观察接种反应,如烦躁、倦怠、食欲不振,局部反应红、肿、硬结大小范围,全身反应发热的程度。结果:接种第1剂次,均无反应。第2剂次,出现反应10例。第3剂次,出现反应27例。第4剂次,出现反应42例。结论:吸附无细胞百白破反应小,但随着接种剂次的增加反应的发生率也增多。夏天发生的几率最高,无异常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9.
减少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方法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伟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2):200-200,217
目的:探讨减少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有效方法。方法:对我院保健的2007年3月1日以后出生〉3个月龄足月健康婴儿进行预防接种后的观察和指导。结果:①发热反应:第1组接种全细胞百白破疫苗(DWPT)3针后弱反应、中度以上发热反应率分别为13.3%(6/45)、13.3%(6/45),合计发热反应率26.6%(12/45),2组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aPT)3针后弱、中度以上发热反应率分别为4.4%(2/45)、2.2%(1/45),合计发热反应率6.6%(3/45)。两组百白破疫苗发热反应率差异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x^2=6.48,P〈0.05)。②局部反应:第1组接种DwPT后局部硬结反应发生率为17.8%(8/45),第2组接种DaPT后局部硬结反应发生率为4.4%(2/45),两组局部硬结反应发生率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X^2=4.05,P〈0.05)。结论:接种百白破联合疫苗最好使用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即DaPT),接种前严格掌握禁忌证,将疫苗药液充分摇匀及选择2ml注射器在臀部外上1/4处做深部肌注。接种后告之不良反应的处理对策,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两种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安全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长春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观察疫苗)及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对照疫苗)的接种反应。方法将3~5个月龄的足月健康儿童525名按双盲、随机、平行对照的原则按3∶2的比例分别接种观察疫苗(315人)及对照疫苗(210人),在观察期内对接种对象进行安全性的观察。结果观察疫苗及对照疫苗的全身发热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0%和6.04%,局部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2%和2.94%,两组的全身、局部反应的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疫苗接种反应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抗精子抗体(AsAb)与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在不孕、流产中的作用及二者关系,进一步 揭示不孕、流产的病因。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同时检测345例不孕、流产妇女血清中的AsAb与 EMAb,按AsAb检测结果分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EMAb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原发不孕及自然流产妇女中, AsAb(-)组EMAb阳性率高达16.67%和19.51%,而AsAb(+)组EMAb阳性率高达43.64%和42.86%,显著高于 AsAb(-)组(P<0.01,P<0.05)。继发不孕妇女中AsAb(-)组EMAb阳性率为18.18%,AsAb(+)组EMAb阳性率 为32.2%,二者无显著性差异(0.01>P>0.05)。结论原发不孕及自然流产妇女中因个体免疫反应差异使某些 人易对体内、外物质发生免疫反应而产生抗体,从而导致不孕或流产。  相似文献   

12.
本题选择N,N′-二甲基亚硝基脲(DMNU),N,N′-二乙基亚硝基脲(DENU),及其类似物N,N′-二甲基亚硝基硫脲(DMNTU)、N,N′-二乙基亚硝基硫脲(DENTU)为代表,测定了这些化合物的水解反应速度、脂溶性(HPLC的logk′值)、水解产物和致突变能力。证明了硫脲的脂溶性大于脲的脂溶性。DMNTU对TA100菌株的致突变能力最强,其它较弱。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联合抚触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黄疸及睡眠的影响。方法将经阴道顺产分娩的正常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水疗联合抚触组)50例,对照组(单纯沫浴组)50例。①测定两组10日、28日的体重、身长、上臂围;②观察记录胎便转黄时间,测定皿清胆红素;③记录24h睡眠时间。结果两组新生儿10日、28日体重、身长、上臂同增长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5日时,胎便转黄时间及黄疸指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睡眠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水疗联合抚触可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能加速胎粪的早排出,减轻生理性黄疸程度,有效地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4.
从<脉书·十一脉><黄帝内经>等文献人手,梳理了血气、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简要介绍了四肢部的基本腧穴、躯体部要穴,以及腧穴配伍的基本要义.  相似文献   

15.
根据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原理,以及DNA-蛋白质与中医心肾关系的认识,通过分析中西医临床研究,发现中医"心肾不交"与"基因-蛋白质失联"有诸多吻合之处。认为两者相互印证、互补长短、相得益彰的深入研究,将会使中医交通心肾方法与方药得到更多的开发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胞外体(exosomes)是由细胞内多泡体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到细胞外基质中直径30~100nm的膜性小囊泡,内含来源细胞的mRNA、miRNA和蛋白质等成分,能反映来源细胞的生物学信息,可能成为潜在的生物学标志物。Exosomes在信号转导、诱导机体抗肿瘤和免疫耐受等方面的作用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并已成为一种新型治疗手段。尿液exosomes与肾脏生理功能及疾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其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文章就exosomes的生物学特性、生理功能、分离纯化及其在肾脏疾病方面的标志物作用和治疗价值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了梅毒的流行、预防和各期的治疗及胎传梅毒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疟疾是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疟疾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有助于了解当地居民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重要依据。本文综述了疟疾相关知信行调查研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大鼠/小鼠证候及辨证论治方法学的探索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鼠/小鼠四诊和辨证方法的提出与创建,大鼠/小鼠计量化辨证方法的建立,荷瘤小鼠证候发生和演变的揭示,大鼠/小鼠异病同证、同病异证的研究,荷瘤小鼠个体化辨证论治及计量化疗效评价,以及不同证候荷瘤小鼠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基因转录与剪接的特征等方面,总结项目组长期以来所提出的系列假说及开展的大量研发工作,对所解决的学术问题,以及该领域存在问题、前沿和发展趋势做了评述。  相似文献   

20.
结合古典文献研究,从对体表循经按压产生的经络反应,腧穴反应,切脉诊反应,切脉诊络、切脉诊络,辨证归纳,辨位归经几个方面论述了经络学说与中医临床诊断的密切关系,从而为中医临床各科的辅助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