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刚 《华夏医学》2007,20(6):1412-1413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核酸定量方法,病毒核酸定量能直观地反映病毒在体内的复制程度,因此,FQ-PCR在对病毒性肝炎的早期诊断、治疗、疗效观察及判断预后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分子生物学技术诊断病毒性肝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 ,全世界已经有超过 5亿人感染了乙肝病毒(HBV)和丙肝病毒 (HCV) [1] 。慢性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 ,肝炎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过去的 2 0年来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使之日益成为诊断病毒性肝炎的有力工具。1 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肝炎病毒的检测肝炎病毒总的来说在感染患者体液中存在的数量少 ,通过简单的分子杂交来检测十分困难。因此 ,病毒的检测和定量必须要求一个放大过程。这方面分子生物学技术可大致分为两类 :靶序列放大和检测信号放大技术。1 .1 靶序列放大技术 靶分子放大技术的…  相似文献   

3.
邱克新 《海南医学》2000,11(6):41-41
近年来随着肝炎免疫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对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也有新的认识,免疫调节剂应用于病毒性肝炎也逐渐增多,并收到了一定的疗效。但左旋咪唑(LMS)作为免疫刺激剂应用于肝炎临床上仍不广泛,此方面的经验仍较为缺乏,本作者在临床中曾加以尝试并收到一定的效果。现讨论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ctis)是1组由5种嗜肝的病毒(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所引致的,以肝脏受损为主的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疲乏、纳差、肝脏肿大、丙氨酸氨基移换酶值增高.在我国儿童中发病率甚高,其中以甲型和乙型肝炎为多见.病毒型肝炎的分类与诊断如下.  相似文献   

5.
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是指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半年以上,病毒没有得到彻底清除,体内乙肝病毒潜伏或引起肝炎发病.慢性乙型肝炎可以有明确的急性乙肝演变而来;半年前有过急性黄疸型或无黄疸型肝炎发作病史,治疗或自愈不彻底,留下祸根潜伏下来,半年后,或多年后,再次发病.也因婴幼儿时期感染了乙肝病毒,当时由于免疫功能尚不健全和完善,不能将病毒清除,病毒潜伏于肝脏,经过长期的免疫耐受期的沉寂后,大约到了青壮年期,便开始发病.首次发病很象急性肝炎,有的首次发病就巳经是肝硬化了.  相似文献   

6.
宋朝阳  巩凌彩 《中原医刊》2003,30(10):40-40
目的:探手红外热图技术在病毒性肝炎疾病诊断及普查中的应用。方法:应用红外热图技术对63例侵性病毒性肝炎病人进行红外热像检查,获取红外热图资料。结果:63例侵性病毒性肝炎病人红外热图均出现异常改变。结论:红外热图技术作为一种无损伤的检查手段,对于慢性肝炎在群体普查、病例筛选、早期发现方面无疑有其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发病特点 病毒性肝炎为多种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传染性疾病,致病病毒包括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及戊型肝炎病毒5种. 甲型肝炎病毒(HAV)是一种微小的RNA病毒,分类属小RNA肠道病毒属72型.甲肝经过消化道传播,一般不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故垂直传播的可能性极小.抗HAV-IgM阳性即可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快速、敏感、特异的人巨细胞病毒(HCMV)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FQ-PCR)反应检测巨细胞病毒.方法:选择HCMV的IE(立早基因)片段,设计出上下游引物和对应的TaqMan探针建立FQ-PCR反应体系,应用克隆的质粒对体系进行优化,建立标准品并制作出标准曲线,进行重复性检测,并以其他微生物为对照进行特异性检测,最后检测50例临床乳汁标本.结果:当HCMV质粒标准品浓度在1010-106 copy/L时,相关系数R=0.997,相关性良好,各浓度标准品的Ct值变异系数小于5%,重复性较好.其他种类的细菌、病毒均未出现特异性扩增.50例临床乳汁标本中有43例扩增出阳性,检出率为86%(43/50).结论:实时FQ-PCR检测HCMV,具有快速,灵敏,方便的特点,有助于HCMV感染的病理机制和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病毒性肝炎治疗的原则在5型病毒肝炎中,甲、戊两型肝炎患者大多数均呈良性经过,自行恢复,多数病人只需通过适当的休息、合理的营养就可以痊愈,不必应用太多的药物。少数患者可表现为重症,迄今尚无转变为慢性的确切证据。而乙、丙、丁3型肝炎转为慢性的病例相当常见。慢性肝炎患者,要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安排学习、休息、饮食和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刘巍  李荣成 《广西医学》1990,12(6):373-375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又称体外基因扩增技术或无细胞分子克隆体系.它是一种在体外模拟天然DNA复制过程的核酸扩增技术.1985年美国Cetus公司的Mullis等设计并研究成功了PCR,同年Saiki等首次报道应用PCR方法结合液相杂交技术快速诊断遗传病.经过这短短的五年,PCR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发  相似文献   

11.
加拿大Makowka,于1982年首先报道肝脏生长刺激因子(HSS)试用于临床,他们将人、猪肝匀浆提取液腹腔内注射治疗急性肝衰病人,每天二次,共治疗5例,虽最后不免死亡,但发现用肝匀浆提取液治疗的两例病人凝血酶原时间明显改善,此举开创了HSS治疗急性肝衰竭病人的先例.国外从实验室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很少临床应用.国内从80年代后期开始.从实验方面进行了工艺、兔疫、抗病毒、促进蛋白DNA的合成,以及抗纤维组织和组化研究,而且从临床上亦进行研究,在  相似文献   

12.
13.
病毒性肝炎:关于病毒性肝炎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一、急性黄疸型甲型肝炎可分为黄疸前期、黄疸期和恢复期3个阶段,总病程2~4月。 1.黄疸前期起病急,有畏寒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腹痛、肝区痛、腹泻、尿色逐渐加深。本期持续1~21天,平均5~7天。 2.黄疸期自觉症状可有好转,发热减退但尿色继续加深,此时皮肤出现黄染。约于1~2周内  相似文献   

17.
1.甲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状况甲肝的传染源为病人和亚临床感染者、无黄疸型病人及亚临床感染是重要的传染源。潜伏后期及黄疽出现前数日传染性最强。黄疸出现后2周,其感染力明显下降。甲肝主要经粪一口传播。通过输血传播甲肝的机会很少。苍蝇可作为传播媒介,水源或食物严重污染可造成暴发流行。在污染水中,贝类(牡蛎、蛤蜊、毛蚶等)有浓缩和贮存HAV的能力,食用感染的贝类,可  相似文献   

18.
一、肝炎时肝脏的基本病理变化目前已确定的5种类型的肝炎病毒(A、B、C、D、E)所致的肝脏病理变化可归纳为肝细胞变性坏死炎性细胞浸润和间质细胞增生。 1.变性和坏死一是肝细胞水肿。此时肝细胞增大变圆,胞浆疏松而淡染,如肿胀细胞直径比正常肝细胞大1倍以上,即称为气球样变。水肿变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特异的可同时检测血中多种病毒性肝炎相关病毒的多重PCR方法。方法参照各病毒特异性核酸序列,按多重PCR引物设计的特殊要求设计引物,以核酸测序确证扩增产物,用标准病毒株及临床阳性血清样本DNA、RNA为模板优化PCR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建立病毒性肝炎相关病毒多重PCR检测方法。应用建立的多重检测方法对120例ALT升高的血清标本进行多重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单一PCR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采用多重PCR技术可同时对EBV、TTV、HBV、HSV 4种DNA病毒进行扩增;采用多重RT-PCR技术可同时对Cox-V、HEV、HCV 3种RNA病毒进行扩增。各病原体单一及多重扩增条带均清晰、均一,无非特异性扩增条带,片段长度与理论值一致;核酸测序证实各扩增产物属各病原体特异性基因片段。临床标本检测多重感染率为19.2%,与单一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稳定可靠,敏感度、特异度好,适用于病毒性肝炎相关病毒的实验室诊断与临床筛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