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DSA在血管造影和介入放射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评价数学减因管造血的应用价值。本文报告了27例接受DSA检查的病人,其中完成单纯血管造影220例,造影及介入治疗56例,并进行了影像质量分析,结果:最远端解剖段血管分支获满意显示及影像质量优良的264例,结论:数字减影技术能为临床提供充分信息并减少操作时间和造影用量,它在介入放射学中具有相当的价值,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尿激酶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股动脉穿刺插管用DSA法血管造影,明确血管闭塞部位,动脉内灌注小剂量尿激酶(UK)治疗急性脑梗死8例。结果:血管闭塞部位8例中6例属颈内动脉系统,其中3例为大脑中动脉分支闭塞,2例为大脑前动脉分支闭塞,1例为颈内动脉起始部闭塞。另2例未发现血管闭塞部位。溶栓治疗后血管造影6例,其中3例完全再通,2例部分再通,1例未通。完全再通的3例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为2.5~5.5小时。部分再通的2例为3小时与9小时,未通1例为ll小时。结论:采用股动脉途径DSA法,超选择性插管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是比较安全的,有利于观察血管闭塞和再通等情况,并可减少UK的用量。  相似文献   

3.
进展型脑梗死系因缺血进展或组织坏死加重而出现的神经功能缺损,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我院神经内科于2004年3月~2006年11月对35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进行了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滴注溶栓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脑梗死的发病率,病死率逐渐增加,然而在治疗上至今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由于大多数脑梗死是脑动脉堵塞所致,因而理想的方法是早期再通堵塞的脑血管,在缺血脑组织出现坏死之前恢复有效血供。很多结果显示早期溶栓可能是急性脑梗死最重要的治疗方法,我院自1998年至今应用颈动脉注射尿激酶治疗脑梗死10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临床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展型脑梗死系因缺血进展或组织坏死加重而出现的神经功能缺损,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高智玉  张燕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5):659-661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将发病后6~72h的135例急性脑梗死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0例给予尿激酶25万IU溶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每日1次,连用5d。另外给予血栓通、胞二磷胆碱及阿斯匹林常规治疗。对照组65例,除不用尿激酶外,其它用药与治疗组完全相同。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治疗7d后即有显著好转(T=7.24,P〈0.01);治疗21d后基本治愈率为61.4%,显著好转率为21.4%,总显效率82.8%;无效及恶化率为8.28%。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14d后有显著提高(T=2.57,P〈0.01);治疗21d后基本治愈率为13.85%、显著好转率为43.08%,总显效率为56.93%;无效及恶化率为27.69%。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无颅内出血;治疗组的基本治愈率加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个月时复发率,对照组显著高于治疗组(P〈0.01)。结论:本组资料提示发病后6-72h急性脑梗死加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的疗效比单纯应用阿斯匹林和血栓通等常规治疗更佳,能有效控制病情进展;而且加快恢复,残留症状轻,复发率低,未见出血并发症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动脉灌注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经动脉灌注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在DSA机下采用选择性动脉内插管灌注尿激酶治疗13例急性脑梗死,发病至溶栓时间为3-8h,尿激酶用量为25-75万u,灌注持续时间为30-90min。结果:8例即刻完全再通,2例部分再通,3例无效,有效率为76.8%。结论:经动脉灌注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的方法,治疗时间缩短,后遗症减少,并可避免药物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萃晔 《中原医刊》2005,32(16):73-73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3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30min滴完,连用3d。结果小荆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发病6~72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发病72h内的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原激酶治疗组予生理盐水250mL加尿激酶30万^u,每日1次静点,共5d,其余治疗同对照组。对照组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如丹参20mL,每日一次静点,共15d,并用脑细胞保护剂。结果:尿激酶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于发病72h时内的脑梗死患者,小剂量尿激酶仍然可达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我院近年来采用小剂量尿激酶加小剂量肝素钙治疗发病6小时以后的脑梗死,临床疗效满意,现将所收治的23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发病6-72小时急性脑梗死的积极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小剂量尿激酶(UK)治疗急性脑梗死(发病6-72小时)30例,并设立同期对照组32例,在治疗前后对疗效、并发症、CT、PT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小剂量组较对照组有良好疗效。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发病6-72小时急性脑梗死病人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及完全性。  相似文献   

12.
大剂量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大剂量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31例发病 6h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一次性应用 1 5万U/kg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 ,观察溶栓后 3h及 2 1d时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程度、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 ,并与普通治疗进行比较 ;还对治疗 2 1d时脑梗死体积进行比较。结果 溶栓后 3h神经功能缺损积分 1 4 2 %± 2 1 %较溶栓前2 6 5 %± 9 1 %明显减少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t =4 6 6 9,P <0 0 5 ) ;治愈率、显效率分别达2 2 5 8% (7/ 31 )和 6 7 74% (2 1 / 31 ) ;溶栓后 2 1d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程度、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普通治疗组 (分别为 :由 2 6 5 %± 9 1 %降至 8 8%± 2 8%和由 2 6 4 %± 8 1 %降至 1 6 3%± 4 1 % ,t=2 4 1 7;5 1 6 1 %和 1 5 38% ,χ2 =5 0 37;70 97%和 42 30 % ,χ2 =4 76 5 ;87 0 9%和 6 5 38% ,χ2 =3 886 ;P均 <0 0 5 )。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普通治疗组分别为 3 7cm3 ± 3 0cm3 和 5 3cm3 ± 3 1cm3 ,(t=2 1 6 5 ,P <0 0 5 )。结论  1 5万U/kg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好 ,并发症少 ,且能明显缩小脑梗死体积。  相似文献   

13.
孔建成  戴张峤 《河北医学》2000,6(4):322-323
目的:为观察病程6~48小时的急性期的脑梗塞病人,应用小剂量、短疗程尿激酶进行溶栓疗效。方法;对110例病程在6~48小时非大面积脑梗塞进行分组治疗。治疗组用尿激酶20万μ静滴,每日一次,连用三天进行溶栓,对照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丹参。结果:治疗组5天与15天后总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未发生血血并发症。结论:对脑梗塞病程超过6小时的急性期病例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只要做好病例的选择,栓  相似文献   

14.
大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重症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大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重症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4例发病在6~48 h内的进展性重症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均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复方丹参20 ml.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每12小时0.6 ml,连续14 d.治疗前后检测血小板,凝血和纤溶系统指标.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能延长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降低D-二聚体(D-Dimer),提高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浓度.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重症脑梗死有肯定的疗效,可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且方法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对脑梗死患者微循环及神经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且进行常规治疗干预的41例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以常规治疗加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的4l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7、2ld的甲襞微循环指标、血液黏滞度指标及血清神经功能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7、2]d的甲襞微循环指标、血液黏滞度指标及血清神经功能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O.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对脑梗死患者微循环及神经功能状态的影响均较为积极,有助于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锦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6):41-42,44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采用血栓通进行治疗,观察组2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小板凝血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5.0%,而对照组为5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前后PLT、APPT、PT和T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尿激酶对进展性脑梗死治疗,能够明显提高疗效,改善神经功能,并对凝血指标没有明显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CT灌注成像指导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观察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前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状态,分析静脉溶栓后易发生继发性脑出血和影响肢体功能恢复的相关CTPI数据,为预测静脉溶栓后发生继发性脑出血的可能性、判断预后提出CT成像的影像学指标.方法 选择24例突发偏瘫或失语、发病时间少于6h、CT常规扫描阴性的患者,立即行CTPI和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检查,在排除TIA 4例后,1h内给予150万U尿激酶静脉滴注.对溶栓后患者的不同情况与CTPI的不同参数、图像进行观察分析,所有病例在第2~7d给予CT和MRI检查.结果 (1)在24例患者中发现TIA 4例.其余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后继发脑出血6例(6/20)、死亡3例(3/20);(2)溶栓后继发脑出血病灶侧脑白质区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为(2.50±2.68)ml·min-1·100ml-1,与没有发生脑出血患者数据比较,前者病灶侧的白质区CBF明显下降(P<0.05)结论 CTPI病灶侧脑白质区的CBF明显下降,可能是静脉溶栓后易发生继发性脑出血的预测性指标,当超早期病灶侧脑白质区CBF<5 ml·min-1·100ml-1时不宜选用静脉溶栓.  相似文献   

18.
李宗友  陆景红  周颖 《安徽医学》2007,28(5):432-43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治疗组(LMWH+常规治疗),分别予治疗前和治疗后7、14、21d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判定,检测治疗前后凝血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7%)明显优于对照组(67.7%),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显著(P<0.05),且能延长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有助于神经功能改善,方法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19.
颈动脉注射尿激酶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疗效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颈动脉加压注射尿激酶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方案 ,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颈动脉加压注射尿激酶组 (治疗组 ) 132例 ,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 89例 ;疗效判定依据1986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 2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项目制定。结果  (1)两组疗效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2 )治疗开始的时间≤ 48小时与 >48小时者的疗效比较无论是治疗组还是对照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3)对治疗组脑梗死急性期的疗效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5 )。结论 颈动脉加压注射尿激酶治疗缺血性脑梗死 ,提高了缺血区药物浓度 ,克服了全身用药所致的高费用低疗效 ,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方法 ,降低了致残率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