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股静脉置管术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心静脉置管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治疗手段,并成为重危患者抢救中的重要措施之一。它包括锁骨下静脉置管术、颈内静脉置管术以及股静脉置管术。我院对4名特危重儿童患者进行了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在总计123天的置管期间,对抢救、治疗和护理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将临床应用方法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颈内静脉、股静脉两种深静脉置管术在抢救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科2003~2009年73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深静脉穿刺置管,并给予适当的护理.结果 对中心静脉导管进行有效的护理,可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保证深静脉置管在抢救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的应用.结论 股静脉穿刺置管简便、成功率高、风险低、并发症少、护理方便,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抢救产后大出血患者效果。方法:对5例产后大出血致失血性休克患者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结果:一次穿刺成功4例,二次穿刺成功1例,无1例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抢救产后大出血患者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李金焕 《黑龙江医学》2013,37(3):208-210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重症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预防临床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收治脑梗死患者30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脑梗死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通过精心护理,输液畅通,效果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为外周静脉穿刺困难、需长期输液治疗的患者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静脉通路,及时正确的护理方法是预防并发症,保障锁骨下静脉导管有效使用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锁骨下深静脉置管与股静脉置管在急诊抢救急危重病人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1年10月~2013年11月共62例行深静脉置管术患者,按穿刺置管方法不同分为两组,A组37例行股静脉置管术,B组25例行锁骨下深静脉置管术。比较两种深静脉置管术的首次穿刺成功率、置管完成时间、误穿动脉率、并发症、留置导管时间、导管相关感染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病人舒适度。结果股静脉置管术与锁骨下深静脉置管术相比,首次穿刺成功率高,置管完成时间短,误穿动脉率低,并发症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导管相关感染率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病人舒适度差。结论临床若保留深静脉置管时间比较短(<3天),选择股静脉置管术简便、风险低、并发症少,对抢救急危重病人有临床应用价值;而对需较长时间深静脉置管患者,则选择锁骨下静脉置管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6.
血液灌流治疗中股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在抢救急、危、重患者行血液灌流治疗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股静脉穿刺置管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痛苦,为治疗建立良好的血液通路,有利于临床抢救和治疗,同时可大大地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我们认为做好置管前、置管中、置管后的护理,防止发生出血、管路堵塞,避免和防止感染,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护理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深静脉置管术,其中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术76例,颈内静脉置管术5例,股静脉置管术3例。结果本组84例一次性穿刺成功73例,2次或多次穿刺成功11例,发生导管阻塞2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一种重要手段,能够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进行血液动力学监测,指导诊断及治疗并能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  相似文献   

8.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其部位开放、固定、血流量充足、置管后活动不受限制。该院重症监护室对2006年1月~2006年9月121例病人采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重症监护室抢救患者时需快速静脉输液、输血、注药和测中心静脉压、静脉营养CRRT治疗等,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不仅解决急危重患者抢救时的静脉通路,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病人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临床使用方便、实用、快速。现就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后的护理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8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深静脉置管术,其中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术76例,颈内静脉呈管术5例,股静脉置管术3例.结果 本组84例一次性穿刺成功73例,2次或多次穿刺成功11例,发生导管阻塞2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一种重要手段,能够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进行血液动力学监测,指导诊断及治疗并能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股静脉双腔导管置管术的方法及护理要点。方法:采用美国The Kendall Div of Tyco Healthcare Group LP公司提供管长16cm,动脉腔容量1.4mL,静脉腔容量为1.3mL,8F~12F双腔导管股静脉置管5例进行血液滤过治疗。结果:5例患儿均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成功率高,无导管堵塞及感染发生。结论:股静脉置管术具有并发症少,风险低,操作简便的优点,有效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采用经由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及颈外静脉路径行中心静脉穿刺。结果:256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中95.7%效果良好,发生并发症11例。结论:熟练掌握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能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采用经由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及颈外静脉路径行中心静脉穿刺。结果:256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中95.7%效果良好,发生并发症11例。结论:熟练掌握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能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行颈内静脉置管术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4月行颈内静脉治疗的住院老年脑卒中患者30例作为护理组;另选30例未行颈内静脉置管术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行颈内静脉置管术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颈内静脉穿刺成功率100%,导管留置时间最长64d。且通过给予颈内静脉置管的护理措施后,护理组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水电解质失衡、尿潴留、泌尿系感染等的发生率明显低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行颈内静脉置管护理(术前做心理护理、熟悉颈内静脉解剖部位选择合适的穿刺点,术中做好患者的宣教工作以取得配合,术后加强护理)可延长留管时间,同时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小儿特重烧伤治疗中经烧伤创面应用股静脉穿刺置管的护理体会,以更好的配合大面积烧伤患儿的抢救工作。方法:2010年5月—2011年11月共收治53例重度、特重度烧伤的小儿,其中25例经烧伤创面行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均置管成功。结果:全部患儿均抢救成活,其中有20例股静脉置管的患儿留置时间长达20d,均为痊愈后拔管;其中5例患儿在愈合过程中出现穿刺口周围红肿、疼痛,拔管后经局部热敷,症状缓解,穿刺口愈合;全部静脉导管管尖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操作者必须熟练掌握小儿股静脉解剖特点及生理结构,才能提高置管的成功率,良好的创面穿刺置管护理可减少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前,急性肾衰、慢性肾衰尚未建立永久性血液通路前,以及肾移植患者和血浆置换等血液透析患者周围血管条件差及不能适应动-静脉内瘘血液动力学变化的病人或危重病人抢救和慢性病人支持治疗,都可采取临时性血管通路.常见的有股静脉穿刺置管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颈内静脉置管术等,我们通过对128例患者采用股静脉穿刺置管术认为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安全,血液透析时血流量大、给病人造成痛苦小,操做简单易行、临床使用较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两种穿刺入路方式中心静脉置管术在危重症抢救中的应用,寻求适用于危重症患者抢救中最优的中心静脉置管入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我中心900例危重抢救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术临床资料,其中采取颈内静脉穿刺入路方式420例,锁骨下静脉穿刺入路方式480例,通过对两种穿刺入路方式中心静脉置管术在快速穿刺成功率及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一针穿刺成功率:颈内静脉穿刺入路方式336例(80%);锁骨下静脉穿刺入路方式456例(95%);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颈内静脉穿刺入路方式69例(16.4%),锁骨下静脉穿刺入路方式20例(4.2%)。结论在危重症抢救中锁骨下静脉穿刺入路方式中心静脉置管术在快速穿刺成功率及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颈内静脉穿刺入路方式。  相似文献   

17.
危重病人股静脉置管的操作和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静脉置管是一种以特制的硅胶导管经腹股沟皮肤穿刺置留于股静脉腔内,用于抢救危重病人,建立长期输液途径,也适用于外周静脉穿刺困难时。我科自2002年7月~2004年12月对37例病人实施股静脉置管术,现将操作及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将循证护理方法应用于解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护理中出现并发症的实践过程。方法:对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护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筛选,应用计算机网络检索有关文献,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实用性做出评判和选择。结果:与常规护理相比,运用循证护理可以有效预防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症的发生,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运用循证护理可以有效预防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培养护士的评判性思维,提高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股静脉留置针穿刺和中心静脉置管术在抢救外周静脉穿刺困难休克患者时的应用效果,找寻能迅速、有效的建立静脉输液通路的途径,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将142例外周静脉穿刺困难休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71例。实验组采用留置针行股静脉穿刺输液,对照组经中心静脉置管建立输液通路。从穿刺时间、首次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穿刺时间、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导管脱落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而气胸、血栓形成、穿刺局部血肿的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导管堵塞、误穿动脉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留置针行股静脉穿刺成功率高,所需时间短、并发症少,操作简便、易行,易于掌握;费用低廉,可替代中心静脉置管术在基层医院普遍推广用于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休克患者的急救工作中。  相似文献   

20.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休克病人的抢救以及危重病人的麻醉,尤其是颈内静脉穿刺并发症少.常被首选采用。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气胸、血胸,但笔者在施行过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病人当中发现了1例霍纳氏综合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