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蔡素梅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2):367-368
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肢体创面应用中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对2011年8月~2012年8月临床收治的28例感染创面的患者行清创后应用VSD敷料覆盖创面,持续低负压吸引治疗。结果:创面使用VSD的时间为3~10天。并发症出现引流通路堵塞23例,封闭薄膜下积液2例,中心负压不够1例,创面出血1例,创面感染1例。结论:VSD在拥有诸多优点的同时也存在许多的并发症,正确的手术方法配合正规的护理操作,可以积极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VSD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为肢体创面的修复提供关键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创面负压封闭引流效果不佳的原因,减少和及时解决影响创面负压封闭引流效果的问题.方法 分析55例患者进行78次创面负压封闭引流过程中出现影响引流效果的相关因素,包括负压调节不当;引流装置漏气、分泌物堵塞;护士相关知识缺乏,对患者的宣教不到位;引流不畅;敷料干结变硬、引流管选择不当等,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78次创面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过程中,出现VSD材料膨胀、无明显管型25例,半透膜下积液32例,VSD材料呈黄绿色5例,3例患者出现肢体肿胀明显,疼痛加剧.均获及时处理.55例患者住院15~36 d,痊愈出院;术后随访6~12个月,情况良好.结论 减少和及时解决影响VSD效果的相关因素,可保证治疗的有效性,为组织修复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效果。方法将68例四肢创伤复杂创面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34例。观察组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对照组常规换药治疗,对比2组平均创面面积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创面面积(28.12 cm2)小于对照组(48.35 cm2),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1.76%)低于对照组(50.0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四肢创伤复杂创面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术可减小创面面积,促进创面愈合,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对四肢肌腱和骨骼外露创面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85例四肢软组织严重损伤合并肌腱、骨骼外露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持续治疗,7~14d为1个周期,应用1~4个周期,维持负压40~50kpa.其中新鲜创面组53例(单纯肌腱外露29例,单纯骨外露8例,肌腱骨骼均外露16例).慢性创面组32例(单纯肌腱外露12例,单纯骨外露9例,肌腱骨骼均外露11例).根据创面肉芽生长情况,分别行二期缝合、植皮或组织瓣转移闭合创面.结果 本组85例经负压封闭引流治疗1~4个周期后,创面可采用直接缝合、植皮或组织瓣转移覆盖,无1例发生感染.结论 VSD可以有效保护严重损伤肢体暴露的肌腱和骨骼,减少污染.  相似文献   

5.
创面负压封闭引流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创面负压封闭引流效果不佳的原因,减少和及时解决影响创面负压封闭引流效果的问题。方法分析55例患者进行78次创面负压封闭引流过程中出现影响引流效果的相关因素,包括负压调节不当;引流装置漏气、分泌物堵塞;护士相关知识缺乏,对患者的宣教不到位;引流不畅;敷料干结变硬、引流管选择不当等,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78次创面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过程中,出现VSD材料膨胀、无明显管型25例,半透膜下积液32例,VSD材料呈黄绿色5例,3例患者出现肢体肿胀明显,疼痛加剧。均获及时处理。55例患者住院15~36d,痊愈出院;术后随访6~12个月,情况良好。结论减少和及时解决影响VSD效果的相关因素,可保证治疗的有效性,为组织修复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深部难治性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组25例深部难治性创面患者,采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创面使用-0.017~-0.060MPa的负压持续吸引5~7天,予以更换VSD材料。测量VSD治疗前后创面大小。结果:25例深部难治性创面采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通过负压治疗创面大小从(36±9)cm2减少至(21±8)cm2,取得了传统方法治疗无法达到的优良效果。结论:该技术操作简单,使用过程中不需要换药,疗效远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7.
负压封闭引流在骨科复杂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在骨科复杂创面修复的适应证与疗效。方法对52例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VSD治疗,负压吸引直至创面新鲜后经直接缝合、植皮或转移皮瓣覆盖修复。结果 52例创面均愈合良好。并发症:引流通路堵塞6例,膜下积液4例。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处理复杂软组织缺损疗效显著,是显微皮瓣技术的辅助及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8.
封闭负压引流治疗软组织损伤的护理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索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皮肤软组织损伤的护理要点。方法选择2007年10月至2009年8月36例骨科严重皮肤软组织损伤病例,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创面,进行护理观察。结果 36例应用负压封闭引流的患者创面愈合或植皮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手术后维持患者适当的体位,持续恒定的负压吸引,密切的护理观察与引流管的管理是护理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游离皮瓣移植治疗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应用VSD技术联合游离皮瓣治疗32例四肢严重创伤后大面积软组织缺损,骨、肌腱等深部组织裸露或部分缺损,创面大小13cm×9cm~32cm× 16cm,新鲜创面11例,感染坏死性创面21例.创面经彻底清创后,先行VSD覆盖创面.5~7d后去除VSD负压膜,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游离背阔肌皮瓣7例,胸脐皮瓣3例,股前外侧皮瓣22例. 结果 创面经负压封闭引流后,局部均无明显感染,肌腱及骨外露区周围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再次清创后应用游离皮瓣移植治疗,皮瓣全部成活,受区无窦道形成.术后随访3 ~ 24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观良好,患肢功能恢复满意. 结论 对于严重创伤后深部组织裸露的肢体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经彻底清创后,应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可明显缩短治疗周期,提高手术成功率,最大限度恢复患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寻找电烧伤创面的处理方法.方法:对2008年10月-2009年5月收治的电烧伤后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处理创面的病人总结分析.结果:使用负压封闭引流后,创面消肿快,感染低,创面肉芽生长旺盛,并发症少.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于重度电烧伤的创面处理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修复四肢严重毁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行四肢严重毁损创面修复治疗的64例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VSD技术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64例患者治疗后无一例出现过敏反应,且损伤创面感染明显好转。经过5~7 d的封闭负压引流治疗,除10例患者由于毁伤创面受损较大,且感染严重,出现血运欠佳,需进一步清创后继续VSD治疗,其余54例患者毁伤创面的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未出现水肿、渗出等。47例患者行局部转移皮瓣治疗,17例患者行薄中厚皮片植皮治疗,均成活良好。结论 VSD在四肢严重毁损创面修复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提高愈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骨筋膜综合征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18处减张切口采用VSD材料一期覆盖,通过持续负压吸引以及更换VSD材料,使创面能直接拉拢缝合。减张切口位于前臂掌侧以及小腿内外侧,减张后创面面积为26cm×10cm~12cm×6cm。结果 18处创面均直接缝合,11处创面通过1次负压吸引后闭合,5处创面通过2次负压吸引后闭合,2处创面通过3次负压吸引后闭合,负压吸引时间为7~21d,平均13d。1例创面发生感染,经清创及更换VSD材料治疗后愈合。随访3~6个月,切口瘢痕柔软,无肌肉挛缩等并发症。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以有效地闭合深筋膜减张切口,操作简便,创面愈合良好。  相似文献   

13.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小儿严重外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在小儿严重外伤创面中的应用。方法2007年12月至2008年10月,对9例因外伤所致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小儿患者应用VSD技术进行治疗,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予以植皮修复。结果9例患儿分别使用VSD治疗1~3次后,创面肉芽组织均生长良好,植皮全部成活。结论VSD技术应用于小儿外伤创面修复,可以有效刺激创面肉芽组织快速生长,缩短病程,减少痛苦,不失为一种有效、省时、省力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在手部开放性复杂损伤早期治疗中的辅助应用效果,并评估其适用性。方法对17例手部开放性复杂创面采用VSD治疗,控制感染,局部组织修复条件改善后,选用合适方式闭合创面,并随访创面恢复、骨折愈合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14例经1次VSD、3例经2次VSD治疗后,11例采用游离皮片移植、6例采用皮瓣移植闭合创面。除1例复合移植皮瓣出现部分边缘表层组织坏死外,其余均甲级愈合,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未发现感染、皮肤溃疡、窦道等并发症,手部功能和外观恢复较满意。结论 VSD能够促进手部复杂创面安全、快速的修复,是一种相对简单、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结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Gustilo Ⅲ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10月至2009年11月采用外崮定支架结合VSD技术治疗19例Gustilo Ⅲ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男14例,女5例;年龄17~62岁,平均30.1岁.开放性损伤按Gustilo分型:ⅢA型9例,ⅢB型8例,ⅢC型2例.所有患者均行急诊清创、骨折复位后外固定支架固定,采用VSD技术关闭创面,待创面洁净、肉芽生长后通过直接缝合(5例)、游离植皮(9例)或转移皮瓣(5例)等方法修复软组织创面.结果 19例患者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6.3个月)随访.所有患者经VSD治疗5~17 d(平均9.3 d)后关闭创面.2例因创面感染、组织坏死渗出,经多7欠清创并更换VSD敷料后,创面最终通过转移皮瓣得以修复.骨折愈合时间为4~10个月(平均5.6个月).结论外固定支架结合VSD技术治疗Gustilo Ⅲ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能在迅速有效地稳定骨折的同时,早期闭合创面,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port clinical efficacy of 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and external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tibiofibular fractures of Gustilo type Ⅲ. Methods From October 2006 to November 2009,19 cases of Gustilo type Ⅲ tibiofibular fracture were treated in our department.They were 14men and 5 women,with an average age of 30.1 years(from 17 to 62 years).There were 9 cases of type ⅢA,8 cases of Type ⅢB 2 cases of typeⅢC.After emergency debridement,all the fractures were fixed with an extemal fixator following indirect reduction.The wounds were sealed with VSD.When the wounds were clean and granulation appeared,they were repaired by direct suture(5 cases),split-thickness skin graft(9 cases)and flap transposition(5 cases). Results The 19 cases were followed up for 12 to 24 months,with an average of 16.3 months.A11 the wounds were closed'after VSD for 5 to 17 days.Wound infection occurred in 2 cases and was finally repaired by flap transposition following repeated debridement and VSD.The fractures healed after 4 to 10 months(average,5.6 months). Conclusion External fixation combined with VSD is a simpl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tibiofibular fractures of Gustilo type Ⅲ.because it can provide not only rapid fixation but also early wound sealing to facilitate fracture healing and reduc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四肢开放损伤创面的价值。方法将236例四肢开放损伤创面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VSD组126例,创面面积89.0~205.0(142.57±27.46)cm~2;常规换药组110例,创面面积93.0~202.0(141.94±27.98)cm~2。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感染情况VSD组均优于常规换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VSD治疗四肢开放损伤创面较常规换药治疗的愈合时间缩短、住院时间缩短,感染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负压吸引敷料结合外固定支架技术在西藏高原地区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分期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16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4例,年龄19~66岁,平均年龄39.4岁(19~66岁);胫腓骨中上段骨折4例,下段骨折12例。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无继发性损伤,予行清创、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端,并采用负压吸引敷料覆盖创面或创腔。7 d后更换VSD或予行二期缝合或软组织覆盖。 X线检查明确骨折愈合时间并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本组16例创面均二期愈合,未见感染、皮肤或皮瓣坏死等软组织并发症。本组共随访患者12例(电话通知来院复诊),4例失访,平均随访18个月(12~24个月)。影像学检查明确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5.5个月(3~7个月),其中骨折一期临床愈合9例(75%),延迟愈合3例(25%)。随访期间除2例出现钉道感染,经保守治疗后治愈,余患者未见深部感染、植皮或皮瓣坏死、畸形愈合、骨不连或骨髓炎发生。结论负压吸引敷料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西藏高原地区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在迅速有效地稳定骨折的同时,能安全有效地封闭创面,缩短二期创面修复时间,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可灌洗式持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复杂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11例难愈性创面.应用改良可灌洗式持续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治疗,观察负压引流持续时间、更换次数、愈合方式以及应用游离皮片移植及皮瓣转移的愈合情况。结果单例患者敷料套件更换次数最少2次,最多6次,首次治疗后,创面肉芽组织不同程度增生10例;继续应用改良技术固定游离皮片移植愈合10例,皮瓣转移修复1例,11例难愈性创面全部愈合。结论改良可灌洗式持续负压引流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创面条件,确保皮片及皮移植瓣成功率,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