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素问·六节藏象论》曰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也,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  相似文献   

2.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肾藏精、主骨生髓,精能化气生血;脾主运化,为气血化生之源。精、气、血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卫气主要是循行于皮肤粘膜等体表的正气,起免疫屏障作用,其作用的发挥,是肺、脾、肾三脏功能协调的结果,即卫气化生于肾中之阳气,充养于中焦之脾胃,散布于上焦之肺气。而其关键又在于脾肾二脏,“肾者主为外”,“脾为之卫”,认为脾肾通过卫气行使机体的免疫防御机能。  相似文献   

3.
先天之本先天指人体受胎时的胎元。从生殖机能到男女生殖之精形成胚胎,以及身体的发育成长、防病、抗病,肾都起着重要作用。故曰“先天之本在肾”(《医宗必读》)。凡人禀赋强称之为先天充足,禀赋弱称为先天不足。后天之本指脾胃而言。《医宗必读》:“谷入于胃,洒陈于六府而气至,和调于五藏而血生,而人以资为生者也。故曰:后天之本在脾。”人体出生后的生长、发育,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要靠脾胃之气吸收水谷精微以滋养供给,故脾胃被称为后天之本。生之本指心。《素问·六节藏象论》:“心者,生之本,神之  相似文献   

4.
丹砂论选     
正丹砂,气味降多于升,质重味薄,阴也。心肾者,人身之水火也,天地之用在于水火,水火安,则人身之天地位矣。丹砂色赤质重,可以镇心火;气寒,可以益肾水,水升火降,心肾相交,身体五脏之病皆愈也。心者生之本,神之居也;肾者气之源,精之处也,心肾安则精神交相养矣。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出入者谓之魄,精神交养,则魂魄自安。味甘益脾,脾为后天,气者,  相似文献   

5.
试论脾肺皆为后天之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宋以来,脾肾两脏日益为医家所重视。延至明朝末年,医学大家李中梓集各家之说,明确提出了“先天之本在肾”、“后天之本在脾”的理论,并成为后世学习和遵守的规范.但笔者认为,后天之本不仅在阵,更在乎肺,脾肺皆为后天之本.试粗论如下.人之所生,赖于父母;人之所长,赖于阴阳.阴阳者,天地也,气血也.而气血之所由生,一靠先天之精的激发而化生,二靠后天之精的滋养和补充。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发源于肾脏,故称“肾为先天之本”,这自不待言.而后天之精则源于寒气.宗气者,后天之气也,其由肺所吸入的自然清气和脾胃化生的…  相似文献   

6.
脑血管性痴呆(VD)是指由各种脑血管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为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包括多发梗塞性痴呆和大面积特定部位梗塞引起的痴呆,是脑血管病后的主要并发症,可引起进行性智能衰退,如记忆力减退,理解力不良,综合分析困难等。本文就临床常见证型和所用药方及其配伍意义进行分析。1理论研究《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处也。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肾者,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脾者,仓廩之本,营之居也。”其实是强调肝心脾肺肾之精营对神魂魄的重要性。《内经》中多次提到…  相似文献   

7.
一、脾肾生理撮要脾者,仓禀之官,五行中属土。土主载物、化物,为万物之母。故常以主运化概其脾之功能。脾能将饮食物转化为精微物质,通过脏腑分工合作,变生为气、血、精、津液,而气、血、精、津液又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故又称“脾为后天之本。”肾者,作强之官,五行归属水。水为天一之源、就下、闭藏是其特性。故常以主藏精概其肾之功能。肾精化生元阴元阳,古人认为,肾之元阴生肝木,肝木生心火;肾之元阳生脾土,脾土生肺金。四脏之于肾,犹枝叶之出于根也,肾为脏腑阴阳之本。此外,肾精繁衍后代,主生殖。综其肾之能,  相似文献   

8.
刘劲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2):1260-1261
《说文解字》云:思,睿也。从心从囟。”可见,思维活动必有心与脑的参与,而祖国医学认为,思维是在心、脾、肾三脏的共同参与下完成的。思维活动,隶属于人的精神活动,又称为“识神“”狭义神”“认知活动”。其是心藏神,为后天之神,与肾中所藏后天之精(主要指脑髓)在脾所藏意与肾  相似文献   

9.
学稼 《气功》1999,20(11):489-491
张三丰在《道言浅近说》中指出:“学道之士,须要清心清意,方得真清之药物也”。一、什么是药物《心印经》上说:“上药三品,神与气精”。元代陈冲素《规中指南》中说:“采药者,采身中之药物也。身中之药者,神、气、精也。”《道言浅近说》中也说:“精、气、神为内三宝。”对于精、气、神三者,内丹功法强调炼先天,忌用后天,称为内药。如宋代张伯端在《金丹四百字·序》中说:“炼精者,炼元精,非淫所感之精;炼气者,炼元气,非口鼻呼吸之气;炼神者,炼元神,非心意思虑之神。”这与张氏《道言浅近说》中的“毋逞气质之性,毋运思虑之神,毋使呼吸之…  相似文献   

10.
一、试述精、气、神三者的生成、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身之本也。”其来源有二: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是形成人体的原始物质基础。后天之精,化生于脾,贮藏于五脏,为脏府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两者相互为用,后天之精得先天之精,则生生不息,先天之精得后天之精,则化生无穷。可见先天之精为生身之本,后天之精为养身之源。精有生殖和促进生长发育,化生血液,抵抗外邪的作用。气的含义有二:一是指体内流动着的精微营养物质,营气、卫气、水谷之气等,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是指  相似文献   

11.
《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身之本也。”《灵枢·经脉》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本神》又说:“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说明精之充足与否和神的盛衰关系至大。“精足则神明,精夺则神衰”。《移精变气论》中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故我们在养生,治疗、预防疾病中要审形察色观神以测精之盈亏。古人在经验总结时说:“存得一分津液,便存得一分生机。”、“得谷者昌、失谷者亡”、“有胃则生、无胃则死。”均是存精保精之要诀。“精为气母”,练功者欲使内气充沛,生机不息,则更应注意保精养精。保健气功以保健治病为目的,在练功过程中更要注意从下面几方面“积精全神”: 1.清心寡欲: 《上古天真论》云:“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  相似文献   

12.
“脏腑辨证”是治疗血液病的“精髓”。患血液病都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而贫血与脏腑关系密切。所谓“心主血脉,肝藏血,脾统血,肾主骨生髓造血”,对各种贫血多采用补脾益肾之法,其道理是:“肾为先天之本,藏精化气;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血之源在于肾,气之源在于脾,脾为肺之母,肺为气之宫,肺气伤必救于脾;而肾为肝  相似文献   

13.
医论纂要     
医论纂要纳气也,故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本也。血者水谷之精也,源源而来,而实生化于脾,总统于心,藏受于肝,宣布于肺,施泄于肾,而灌溉一身,所谓气主嘘之,血主孺之,而血气为人之素俞,是皆人之所同也。若其同中之不同者,则脏气各有强弱,禀赋各有阴阳。脏有强弱...  相似文献   

14.
<正> 肾虚补肾,古有定法,然朱丹溪主张“补肾不如补脾’(《格致余论》),陈修园又提出“真正肾虚必专补脾”(《景岳新方砭》)。笔者认为,以上观点,均有偏颇,若改为补肾应佐补脾,则较为得体。试从以下3个方面加以论述:1 生理病理,导出此法1.1 精藏于肾,脾为之资肾所藏之精包括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有赖于后天之精的充养,后天之精也依靠先天之精的作用才能不断生化,而脾胃为后天之本,故其精气还需脾胃水谷之精不断生化和充养。《内经》: “肾合精于脾”,《血证论》:“人之既生,以后天生先天,全赖中宫输精及肾,而后肾得补益”。1.2 水主在肾,制则在脾肾主水,司水的了阖。但这种开阖作用,有赖脾气加以制约,若脾气虚弱,一方面因不能运化水液而产生水湿,另一方面则肾水失去约束而在体内妄行。《景岳全书》:“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内经》:“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即是此意。1.3 肾主纳气,脾为枢纽《类证治裁》:“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若肾元不固,摄纳失常,则气不归元,阴阳不相接续,气逆于肺而为喘。然脾胃“为.  相似文献   

15.
遗精梦泄,证有心肾之分,然属心者以治心为旨,不可拘泥治肾。精虽藏于肾,实则主于心。因心藏神,神安则气定,气为水母,气定则水澄,则精自藏于命门。心主血,心血空虚,水火不济,心肾不交,邪火上壅,淆其灵含,乃致神昏志荡,天精摇摇,淫梦交作,而精以泄。此即心动神驰,神驰气走而作。且心生血,精血同源,心血不  相似文献   

16.
<正> 阳萎,不外虚实两证。虚证之因,前入认为以元阳不足之因为最,如《医贯》所谓:“阳事先萎者,命门火衰也。”《景岳全书》也有:“凡男子阳萎不起,多由命门火衰……火衰者十居七八。”然阳萎之因,命门火衰虽然居多,与脾虚亦不无关系,因脾与肾二脏在生理、病理上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从生理上来看,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水谷之精,有赖于  相似文献   

17.
中医学认为心之为胜,比其他四脏更为复杂,其理论更为深造。如《素向·六节脏象论》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处也”,《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清·沈金鳌论心时也说:“十二经之气皆感而应心,十二经之精皆贡而养心。”心藏神,神以气而存,气以精为宅,精足则气充,气充则神明,所以必须在心精常满、心气常充的情况下,心才能分神于四脏,引精于六腑;才能神明智慧、虚灵不昧,主宰全身而生命健康。一旦心精、心气不足,请病即生;…  相似文献   

18.
正心舍脉其主肾也。肾为心主,则必肾水足而后心火融。故养心之法有二:寡思虑、守恬愉,使心无过量之用,无留根之事,此养之以气也;常握固戒多欲,使肾无淫佚之失、无相火之乘,此养之以精也。若用神无方,则伤其气;伤其气并伤其精,而神遂归于空飞。守肾无节,则伤其精;伤其精遂伤其气,而神不能制火,阴不为阳宅,而水气遂至凌心,是心病之始,始于此也。  相似文献   

19.
<正> 乌贼骨(艹虑)茹丸((艹虑)茹即茜草)是内经13方之一。用以治疗血枯精亏诸证。本方具有补养精、气、血,强壮肺、肝、肾及活血通经之作用。中医认为,气血不调、冲任损伤是妇科病的主要因素。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为先天之本。二者相互培育和充养,虽来源有异,均同归于肾。肾藏精,肝藏血,精血互生,肝肾同源。若肝肾损伤,则影响  相似文献   

20.
6.2血气、精、气、神论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的多篇内容中还提出了“血气”,“精”、“气”、“神”等理论。这对中医基础理论中字、义相同的内容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董仲舒在《通国身》中说:“气之清者为精,人之清者为贤,治身者以积精为宝,治国者以积贤为道。身以心为本,国以君为主;精积于其本,则血气相承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