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森 《新中医》1991,(10):31-31
本文自1985年以来,对确诊为面神经麻痹患者51例,用面瘫汤治疗,日一剂,分二次服。经治结果:51例中,痊愈50例,好转1例。服药时间最短7天,最长30天,平均21天。  相似文献   

2.
面神经麻痹(两神经炎)主要症状为口角歪斜,患例眼睑闭合不全,额纹变浅,食物滞留患例口腔齿颊之间等,是神经内科临床一种常见病。我科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自拟“面瘫丸”方,加工水泛为丸,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介绍下。  相似文献   

3.
面瘫丸加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256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面神经麻痹主要症状为口角歪斜,患侧眼睑闭合不全,额纹变浅,食物滞留在口腔齿颊之间,是针灸科常见病之一。我科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自拟面瘫丸方加针刺疗法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所选病例均来自本院针灸科门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6例,男126例,女130例,年龄8~73岁;对照组138例,男67例,女71例,年龄9~71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对照组取阳白、颊车、地仓、太阳、合谷等穴位针刺治疗,每日1次,留针30min,10d为1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  相似文献   

4.
郭长娥 《光明中医》2002,17(6):53-53
经过近 1 0年来的临床探索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麻痹 1 0 0例 ,效果满意 ,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1 0 0例均系门诊患者 ,男 58例 ,女 42例 ,年龄最小 1 9岁 ,最大 72岁 ,平均 53岁 ,病程最短 1天 ,最长 5个月 ,其中 45例就诊前经帖膏药、针灸、药物等不同方法治疗未愈。2 诊断突然发病 ,出现一侧或双侧表情肌突发瘫痪 ,口眼歪斜 ,泪液外溢 ,口角流涎。病侧前额皱纹消失 ,眼裂扩大 ,鼻唇沟平坦 ,鼓腮漏气 ,压迫面神经干常产生不适感 ,有的患者病侧舌前 2 3味觉障碍 ,听觉过敏。排除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腮腺炎或腮腺肿瘤 ,后颅窝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面瘫复原方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面神经传导能力和面部肌肉运动能力的变化。方法:86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2组均予强的松片30mg/d,顿服,每日5日递减10mg至停药,同时肌肉注射维生素B1100mg/d,维生素B12500μg/d,治疗组加用面瘫复原方,每日1剂,水煎服。采用英国产Sapphire Ⅱ肌电图仪对86例患者进行神经电图和肌电图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面神经传导能力和面部肌肉运动能力治疗后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面瘫复方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7.
自1997年10月以来,笔者运用加味牵正散治疗面神经麻痹5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黄鹂 《陕西中医》2010,31(2):180-181
目的:探讨辨证论治应用面瘫膏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6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外用面瘫膏加TDP照射治疗,14d为1疗程,对照组常规治疗。结果:面瘫膏加TDP治疗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面瘫膏加TDP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9.
面神经麻痹为临床常见病,笔者在多年临床工作中采用针刺的方法治疗本病急性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面神经麻痹是指原因不明的、急性发生的单侧(偶双侧)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炎。笔者近几年来采用中药汤剂配合针刺疗法为主的综合疗法对6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做临床观察,取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放血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4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瘫:俗称口眼歪斜,以青壮年多见。单纯性的一侧面颊筋肉弛缓,无半身不遂及神志不清。概因脉络空虚,气虚血瘀而使虚邪贼风乘虚而入从而筋脉不得濡养迟缓所至。  相似文献   

12.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面神经麻痹18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 992年 5月~ 2 0 0 1年 3月 ,我们在对 1 81例急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治疗中 ,发现用针刺配合中药方法治疗的效果比单独采用针刺疗法或中药疗法要好得多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81例患者均为急性起病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为能明确观察针刺配合中药疗法的确切疗效 ,我们对患者用随机抽样法 ,设置治疗组和两个对照组 ,分别为 :针刺对照组 (简称针刺组 )、中药对照组 (简称中药组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组 (简称针药组 )。分组情况见表 1。表 1 病例分组情况组别例 (人 )女 (人 )男 (人 ) 病 程(平均天数 )年 龄(平均天数 )针刺组 5 0 …  相似文献   

13.
辨证施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0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立银 《河北中医》1992,14(1):20-21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中医学“口眼斜”的范畴,报道颇多,治法不同,效果不一。笔者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以针刺手法治疗本病300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300例中,男172例,女128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63岁,以中年为最多占63%;病程最短3天,最长5年;风寒客络型226例,风热袭络型72例,瘀阻脉络型2例;曾接受中西药或针灸治疗者占47%。风寒客络型226例。多有汗出当风或受凉之病史。起病突然,口眼斜,不能皱眉鼓颊。舌苔薄白,脉弦或沉弦细。风热袭络型72例。多有前驱症状,邪客不解,郁而化热或内有蕴热,继发于中耳炎,牙  相似文献   

14.
顽固性面瘫现在尚无一个明确的定义,一般认为超过1个月以上可以考虑为顽固性面神经麻痹。2001年至今,笔者用针灸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78例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王天芸 《陕西中医》2003,24(4):F003-F003
面神经麻痹亦称“面瘫”,分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类。采用中药等综合治疗 ,收效更捷 ,现简介如下。临床上发病突然 ,初起耳后部疼痛 ,续由面部表情肌瘫痪而出现额纹消失 ,眼不能闭合 ,鼻唇沟平坦 ,嘴角斜向健侧 ,鼓气时漏气 ,齿颊面间常有食物存积 ,并可有同侧舌前 2 /3味觉障碍、听觉过敏等。病程长者可由患侧面部肌挛缩而嘴角反歪向病侧的“倒错现象”,有肌肉跳动 ,偶见“鳄鱼泪”现象。中枢性可因脑血管疾病或脑肿瘤等引起 ,症状表现仅限于脸面下部的肌肉瘫痪且常伴有偏瘫。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方法 :1 姜 疗 鲜姜 2 5 0 g,洗净切碎上…  相似文献   

16.
<正> 笔者自1980年以来运用清热疏风法治疗风热型面神经麻痹,疗效比较满意,现将临床资料完整的21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风热型面瘫21例,男9例,女12例;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的76岁,大多数为青壮年;病程3~7天16例,8~15天4例,15天以上1例;右侧面瘫12例,左侧9例。全部患者皆有口眼歪斜、患侧额纹消失、眼裂开大、闭目无力、鼻唇沟变浅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总结笔者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195例,并选择78例药物治疗为对照组。两组疗效对比,针灸治疗组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针灸治疗组195例,根据临床症状及发病机制,可分为四型。即:风寒痹阻型121例,风寒侵胃型38例,肝胆湿热型21例,肝肾亏虚型15例。其中男101例...  相似文献   

18.
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脑神经疾病,临床上可分核性及神经干本身麻痹两种。前者由脑干部位的面神经核病变所致,后者由面神经干本身病变或受其周围组织病变影响所造成。本文治疗的以后者为主。此病原因未明,多数学者认为是由风湿或感染引起,并常由感冒、受凉所诱发。  中医称本病为“口僻”。主要由于体虚气弱,腠理空虚、风邪中人、不得营养筋肉,造成面部经筋失养,失去正常活动功能而致。  自1995~1999年共治疗86例面瘫病人,现将治疗情况分析如下:1 病例分析1.1 本组86例中,男性52例,女性34例。发病年龄以青壮年居多,20~40岁之间计有58…  相似文献   

19.
运用牵正散加味结合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30例,治愈10例,占33.3%,显效18例,占60%,好转2例,占6.7%,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即面瘫 ,属中医“中风”范畴 ,笔者运用闪罐疗法治疗本病 1 0 7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 0 7例中男性 71例 ,女性 36例 ;年龄 9~ 67岁 ,其中 2 0~ 30岁者 64例。治疗方法患者坐位 ,头部靠于椅背 ,取 3号罐自患侧额部起至下颌处 ,逐处快速闪罐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