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对癫癇的病原,其说不一。内经云:“人生而病癫痫者多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癫疾也。”医学纲目云:“癫痫症者,痰邪上逆也,痰邪上逆,则头气乱,头中气乱,即脉道闭塞,孔窍不通。”又曰:“以其病在头巅,故曰癫。”医通曰:“癫瘤之发,由肾中龙火上升,而肝家雷火相从挟助也。唯有肝风故作抽搐,抽搐即通身之脂逼迫而上从逆气而上出于口边也。”综上所述,癫痫病之病原有遗传、痰逆、肾火上升等等。  相似文献   

2.
痫证议治     
痫,亦称癫痫,为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素问·奇病论》说:“人生而有病癜疾者,病名曰何?……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癫病也。”可见古代医家不仅认识到癫痫证,而且还指出它的遗传因素。临床上常见的痫证,多为“羊痫”,俗称“羊癫风”。其病机一般多责在肝、脾、肾三经。肾虚则肝失濡  相似文献   

3.
巅顶头痛,以其“厥阴之脉,会于巅顶,故头痛在巅顶”(《冷庐医话·头痛》),又称厥阴头痛.其为厥阴经气逆乱,循经上冲巅顶,故曰“肝气逆则头痛”(《脏气法时论》),或谓“气不上下,头痛巅疾”(《方盛衰论》).临床上以  相似文献   

4.
试论肝肾应同为女子之先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中梓《医宗必读》中指出“先天之本在肾”。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淋带案》中有“女人以肝为先天”之语。《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云:“男妇两科同一治,所异调经崩带癥,嗣育胎前并产后,前阴乳疾不相同。”《千金要方·妇人方》云:“妇人之别有方者,以其胎妊,生产,崩伤之异故也……所以妇人别立方也。”明确指出了女性特殊的生理特点及  相似文献   

5.
癫狂为常见神志病。祖国医学关于本病论述甚丰。《灵枢·癫狂篇》:“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痛,视举目,赤甚作极,已而烦心,候之于颜……”,“狂始生,先自悲也,喜忘苦怒善恐者,……。”《难经·五十九难》:“癫狂之病,何以别之?然狂之始发,少卧而不饥,自高贤也,自辨智也,自贵倨也,妄笑,好歌乐,妄行不休是也。癫疾始发,意不乐,直视僵仆,其脉三部阴阳俱盛是也。”简言之,癫者,语言错乱为癫也,狂者,怒骂飞走为狂也。本病治法方药首当推崇汉代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载大法多为后代所宗。其以方药简单,临床疗效卓著为特色。余临证甚喜用之,兹略述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6.
癫痫(epilepsy,EP)是目前神经科内仅次于脑血管病和痴呆的第三大常见疾病。国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癫痫的发病率约每年23/10万左右,估计现已有癫痫病人约455万-630万人,故癫痫的治疗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癫痫在中医学中属于“癫疾”、“痫证”范畴。“癫疾”又名“巅疾”,始见于《黄帝内经》。因其发病与先天因素有关,故又称“胎病”。中医药治疗癫痫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而且有一定疗效,尤其近年来在对癫痫的病因病机及治疗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祖国医学“治未病”的理论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时期《内经》中就有记载,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素问·刺热论》云:“肝热病者,左颊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难经·七十七难》云:“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伤寒杂病论》原序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  相似文献   

8.
《内经》中使用“巅”字25次,其中直接表示头顶部的10次.如:“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肝足厥阴之脉……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灵枢·经脉》)另以“巅”字组成病名“巅疾”15次,如“二阴二阳皆交至,病在肾,骂詈妄行,巅疾如狂.”(《素问·阴阳类论》)“所谓甚则狂巅疾者,阳尽在上,而阴  相似文献   

9.
《内经》“癫疾”病考略河北省河间市医院金栋,尹继增(062450)癫、狂、痫三病(证),自秦汉至金元时期,经常混称,不甚明晰,如《内经》“癫疾”一词.与今所指之病不尽相合。有鉴于此,就《内经》”癫疾”所指何病,不揣浅陋,略例于次。1痫病例《灵枢·癫狂...  相似文献   

10.
《素问·病能论》说:“帝曰,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岐伯曰:生于阳也。帝曰:阳何以使人狂?岐伯曰:阳气者,因暴折而难决,故善怒也,病名曰阳厥。……使之服以生铁落为饮,夫生铁落者,下气疾也”。此“下气疾也”历代注本均无明确之注释,惟日·丹波元简云“气疾”为:“凡狂易癫眩,惊悸癎瘈,心神不定之证,宜概称气疾焉。4版教材《内经选读》和5版教材《内经讲义》之十三方解亦均以此转释之。从丹波元简之“宜概称气疾焉”一句可见,丹波元简把“下气疾也”之“气疾”理解为“狂易癫眩,惊悸癎瘈,心神不定”一类疾病之病名。然从前述《素问·病能论》之原文“病曰阳厥”一句可以看出,《素问》已经把“怒狂”一类的疾病命名为“阳厥”。所以,从《素问》本旨而言,“下气疾也”之“气疾”非指“怒狂”一类  相似文献   

11.
梁栋 《时珍国医国药》2002,13(8):495-495
上盛下虚又称上实下虚 ,最早出于《素问·五脏生成论篇第十》:“诊病之始 ,五决为纪……是以头疼巅疾 ,下虚上实 ,过在足少阴、巨阳 ,甚则入肾。”《类经·疾病类 :十四》注 :“头痛巅疾 ,实于上也 ,上实者因于下虚 ,其过在肾与膀胱二经 ,盖足太阳之脉以巅入络脑 ,而肾与膀胱为表里 ,阴虚阳实 ,故为是病。”是肾经虚于下 ,而膀胱经实于上也。1 临床表现及治则临床所见的上实下虚 ,一指邪气实于上 ,正气虚于下的证候 ,上和下是相对而言。如脾胃虚弱 ,中气不足而复感寒邪 ,一方面有腹痛 ,大便溏 ,肢冷等下虚证 ;另一方面因寒邪外束肺卫 ,也可…  相似文献   

12.
妇科疾病妇科何以异男科,产后胎前証候多,带下月經兼种子,症瘕乳疾漏崩疴。 說明:徐灵胎云:“妇人之疾与男子无异,惟經带胎产之病不同,且多症瘕之疾,亦由經带胎产之血易于凝滞故也。”天癸与月經月經天癸两殊悬,一是先天一后天,水谷精微能化育,任冲脉盛溢紅泉。 說明:《素間》上古天真論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髪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上文既称天癸至,又称月事以时下,且男子亦有天癸,所以証明天癸与月經是两种物质。  相似文献   

13.
《素问·五常政大论》云:“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旁取之。”《灵枢·终始》篇亦云:“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在这些治法中,仅指出上病下取,下病上取,中病旁取,头病取足。至于临床中并非罕见的上下交病如何处理,经文未及。《临证指南医案·吐血》某上下失血案云:“今饮食甚少,上下交病,治在中焦”。由此有“上下交病治其中”之说。中指脾胃而言。《金匮要略心典》云:“中者脾胃也……中者四运之轴而阴阳之机也。故中央立则阴阳相循,如环无端而不及于偏……是故求阴阳之机者,必于中气”。此…  相似文献   

14.
癫疾,是神志失常的一种病症。俗有“文疯”、“文痴”之称。在唐宋以前,对癫疾的名实称谓有含混之嫌。如《证治准绳》云“素问止言癫而不及痫,灵枢乃有痫瘈、痫厥之名,诸书有言狂者,有言癫狂者,有言风痫者……迄无定论。”此尚习之风,至汉唐及宋亦未予分辨。自元往下,才将癫狂予以区别。首避泾渭者,乃丹溪之言:“癫属阴”,狂属阳,癫多喜而狂多怒。”次则有明代王肯堂,发前人之未发,将癫疾与狂、痫明确地区别开来。研究癫证的病机与治法,自《内经》以下,亦代不乏人。如《丹溪心法》云:“癫属阴…大率因痰结于心胸间,“清·林佩琴曰“癫者,多由心脾郁结,志愿不遂,更或惊恐,致神不守舍  相似文献   

15.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嗣育门·胎男女辨》云:“上小下大女腹箕,中正圆高男腹釜。”即孕妇的腹部上小下大象个簸箕似的,是女胎,腹部高圆象釜底似的是男胎。《程门雪遗稿·妊娠篇》亦云:“至于验腹分男女之法,当于五月以后行之,男胎背朝外,故形如釜。女胎足朝外,故形如  相似文献   

16.
《内经》记载有关癞狂证治的内容甚丰。但《内经》癫狂与今之癫狂所指不同。《内经》之癫实属当今之痫,而《内经》之狂又实括当今癫狂。兹不揣谫陋,辨析如下:一、《内经》中癫,名癫实痫1.《内经》之癫,具备痫证发病的典型症状:《灵枢·癫狂篇》云:“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痛;视举,  相似文献   

17.
“癫痫”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性疾病,又称“辅证”域“羊痫风。其特征为发作性精神恍惚,甚则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诞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叫者,移时苏醒。 “癫痫”病之病因,不外于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两大因素,《素问奇病论篇》曰“人生而有癫疾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癫痫也”。明确指出了先天因素在本病发生中的作用。 后天因素,多由生后受惊、或六淫之邪所干、饮食失调、或患其他疾病致脏腑受损、积痰内伏、一遇劳作或生活起居失调而致气机道乱而触动积痰…  相似文献   

18.
胎黄指新生儿出现的黄疸。本病与胎禀因素有关,所以又称胎痘。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黄疸论》云:“有自生下,面身深黄者,此胎疸也。因母脏气有热,熏蒸子胎故也,《经》言诸疸皆热,色深黄者是也。”清·夏鼎编著的《幼科铁镜》更全面论述了本病,云“胎黄,由娠母感受湿热,传于胞胎,故儿新生,面目通身皆黄如金黄,壮热,便秘,溺赤”。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母婴血型不合、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酶的缺陷病等。  相似文献   

19.
“胎病”,顾名恩义是阐述胎儿在胎内受某些因素影响,致生下即现病态。早在《素问·奇病论》便有“胎病”的论述,提出胎孕时期对小儿健康的影响。《幼科全书》、《幼科发挥》称之为“胎疾”,而以“胎病论”命名,则始见于清·陈复正《幼幼集成》.历代诸家把眙病分立为不啼、生下吐、二便不通、胎寒、胎热、胎毒、胎惊(痫、搐)、盘肠气、不乳、胎黄、胎肥、五软五硬、天钓、内钓等,且理法方药俱全,为后世中医  相似文献   

20.
癫癎,中医称癎证,俗谓羊癎风。其病因,据《素问·奇病论》说:“人生而有病癫疾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癫疾也。”《针灸聚英·玉机微义针灸证治》说:“原其所由,或在母腹中受惊,或因闻大惊而得,盖小儿神气尚弱,惊则神不守舍,舍空则涎归之。或饮食失节,脾胃有伤,积为痰饮迷心窍。”《针灸大成》谓:“皆因寒痰结胃中,失志不定,遂成数症。”说明先天或后天的气机紊乱以及饮食所伤、湿聚生痰是癫癎发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