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内耳眩晕症又名美尼尔氏综合症 ,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眩晕伴恶心呕吐 ,耳鸣及听力减弱。笔者从 1996年来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该病 32例 ,疗效满意 ,现介绍如下。1 诊断依据有典型的发作时视物旋转 ,不敢睁眼 ,伴恶心呕吐及逐渐听力减退 ,根据病史及相关辅助检查排除中枢性眩晕及其它疾病。2 临床资料32例患者 ,男 12例 ,女 2 0例 ;年龄最小 30岁 ,最大 72岁 ,平均 5 1岁 ;病程最短 1年 ,最长 15年 ,平均 8年。3 治疗方法3.1 中药组成 :吴茱萸 6g、人参 9g、生姜 9g、半夏 9g、泽泻15 g、白术 9g、红枣 4枚 ,每日 1剂 ,水煎服。3.2 …  相似文献   

2.
耳源性眩晕属于祖国医学“眩晕”的范畴 ,以发作性眩晕为主要特点。笔者近几年来运用止晕汤加减治疗此病 ,取得较好疗效 ,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 6例耳源性眩晕患者中 ,男 1 5例 ,女2 1例 ;年龄最大 73岁 ,最小 3 0岁 ,以 40~ 5 0岁为多 ;病程最短 3d ,最长 3 0年 ,多数有反复发作病史 ;眩晕多呈阵发性 ,发作期多为 5~ 7d ,仅 1例反复发作持续1月之久 ;间歇期长者 1~ 2年 ,短者 2~ 3d ,多为每年春秋发病 ,而以春季发病最多。1 2 治疗方法。药物组成 :野菊花 1 2g ,黄芩 1 0 g、生地 1 5 g ,生石膏 2 0 …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眩晕清煎剂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154例颈性眩晕患者运用眩晕清煎剂治疗,每日1剂,早晚2次口服,10剂为1个疗程,共计3个疗程。结果经过3个疗程治疗,总有效率为83.76%。结论眩晕清煎剂治疗颈性眩晕效果肯定,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症 37例。疗效显著 ,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 ,男 2 9例 ,女 8例 ;年龄 2 0~ 75岁 ;病程 3天~ 2年。2 治疗方法中药 :天麻 10g ,炒川芎 30 g ,炒泽泻 2 0 g ,炒白术 10g ,葛根 15 g。每日 1剂 ,水煎后分 2次服。西药 :2 %利多卡因10 0mg ,加 5 0 %葡萄糖 6 0ml,缓慢静注 ,10分钟注完 ,每日 1次。用药前做常规心电图检查 ,有心脏传导阻滞及心率小于6 0次 /分 ,禁用。3 治疗效果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 :眩晕消失 ,1个月内未复发 ;好转 :眩晕好转或眩晕消失后 1个月内有复发 ,再经上述治疗好转 ;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55例高血压性眩晕患者服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汤剂。1剂/d,水煎分二次服,15d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25例,好转27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94.5%。结论: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高血压性眩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梅尼埃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 ,属中医眩晕范畴。笔者自 1 980~ 1 998年 ,用四苓散加减治疗本病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6 4例 ,均为门诊病人 ,其中男 2 6例女 38例 ;年龄 2 4~ 72岁 ;病程最短 3个月 ,最长 6年。2 治疗方法6 4例全部采用四苓散加减治疗。药物组成泽泻 30g ,白术 1 0g ,茯苓 1 0g,天麻 1 5g ,葛根30g,藿香 1 0g。若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数者 ,加黄连 6g ,栀子 1 0g ;便秘者 ,加大黄 6g。每日1剂 ,水浸泡 2小时后煎 2次 ,合并药淀分 2次服。呕吐较重者可缓缓呷服 ,3天为 1疗程。3 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笔者用温胆汤加味治疗眩晕 34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34例中 ,男性 16例 ,女性 18例 ;年龄最小者 14岁 ,最大者 72岁 ;病程最短者 3天 ,最长者 12年。耳源性眩晕 15例 ,颈性眩晕 10例 ,高血压病 4例 ,神经官能症 5例。2 治疗方法温胆汤加味 :半夏、川芎各 12 g ,枳实、竹茹、陈皮、天麻、泽泻各 10 g ,茯苓 15 g ,甘草 6g。水煎 2次后混合 ,日服 2次 ,每日 1剂。兼有失眠症者加生龙骨、生牡蛎、夜交藤、朱砂等 ;高血压病者加菊花、白芍、钩藤等 ;情志抑郁不欢者加郁金、薄荷、合欢花等。3 治疗结果显效 (症状…  相似文献   

8.
李建欣 《光明中医》2016,(9):1292-1293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阴虚阳亢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相应手法针刺风池、百会、太阳、太溪等,每日1次。采用中药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水煎分服,每日1剂。10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 38例患者中,临床治愈22例,显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11%。结论针药结合治疗阴虚阳亢型眩晕患者,外治内调,相辅相成,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葛根汤加减治疗脑外伤性眩晕的疗效。方法葛根汤辨证加减,常规水煎,1剂/d,分早晚2次服,连用2周为1个疗程。结果以葛根汤加减治疗脑外伤性眩晕50例;总有效率为96%。结论葛根汤是治疗脑外伤眩晕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0.
眩晕是临床常见疾病 ,发作时患者恶心呕吐 ,口服药物难以下咽。为了提高中医药使用率 ,发挥中医药优势 ,我们于 1 998年 6月至 1 999年 1 2月采用益气活血药物静脉点滴治疗眩晕 1 0 8例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兹总结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1 0 8例中 ,男 46例 ,女 62例 ,年龄最大 86岁 ,最小 2 2岁 ;初次发作者 34例 ,反复发作者 74例 ;其中耳源性眩晕 42例 ,脑源性眩晕 2 6例 ,颈源性眩晕32例 ,其他性质的眩晕 8例。中医辨证均属气血亏虚兼瘀血内阻证 ,兼有肝阳上亢者 1 2例 ,痰浊中阻者 31例。2 观察对象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五版《实用内科学》…  相似文献   

11.
1 临床资料  56例患者 ,男 32例 ,女 2 4例 ;年龄 2~ 6岁 9例 ,7~ 16岁 13例 ,17岁以上 34例 ;病程 3~ 7d7例 ,8~ 15d15例 ,16~ 30d12例 ,2~ 6个月 10例 ,6个月~ 2年 12例。2 治疗方法 苍术 15g、白皮豇豆 30g ,水煎 3次 ,取煎液 6 0 0ml,每次服 2 0 0ml,日服 3次 ,连服 7d为 1疗程。症状控制后 ,隔 2d服 1剂 ,急性荨麻疹继服 3个疗程 ,慢性荨麻疹继服 4~ 6个疗程以防复发。3 治疗结果3 1 疗效标准 痊愈 :风团、瘙痒完全消失 ,停药后 1年无复发。好转 :发作次数明显减少 ,瘙痒减轻 ,风团范围缩小。无效 :服药 2个…  相似文献   

12.
眩晕为临床常见的症状 ,常伴有平衡失调、站立不稳、眼球震颤、指物偏向、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及脉搏、血压的改变。笔者近 5年来采用扶正通络汤治疗眩晕症 6 8例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 8例均为住院患者 ,其中男 30例 ,女 38例 ;年龄最大者 70岁 ,最小者 2 6岁 ,40岁~ 70岁患者为多 ;病程最长者 2 0年 ,最短者 2年。全部病例均为眩晕症急性发作者。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研究指导原则》拟定。(1)眩晕 ,自身有旋转或晃动感 ,头昏沉或晕胀不适 ;(2 )反复发作史。2 治疗方法自拟扶正通络汤 :炙黄芪 30g ,当归…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加服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病痰浊上蒙证的疗效。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眩晕病痰浊上蒙证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每晚1次,每次1粒),观察组另加服半夏白术天麻汤(基础方:半夏、天麻、茯苓、橘红、白术、甘草、生姜,大枣),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两组疗程均为2周,疗程结束后评价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者治愈20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治愈12例,显效11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西药治疗眩晕病痰浊上蒙证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诊断 :除依靠病史外 ,以X线诊断。颈椎正侧位片和颈椎双斜位片示 :颈椎及其它椎体不同程度增生 ,椎动脉造影 ,可看到受压迫的椎动脉狭窄或扭曲等引起的眩晕为主证。治疗方法 :针刺四神聪穴。四神聪穴位置百会穴前后左右各 1寸 ,四穴针尖相碰。手法 :以平刺、进针 1寸 ,平补平泻。针刺每日 1次 ,10天为 1疗程 ,一般需 2~ 3个疗程。疗效观察 :针刺 1个疗程后 ,眩晕明显减轻 ,2个疗程后症状消失 ,3个疗程为痊愈。结果 :在 10 0例患者当中 :男 6 2例 ,女 38人 ;年龄在 40~ 5 0岁 41人 ,5 0~ 70岁为 5 3人 ,70岁以上 6人 ;病程 5~ 9年 76人 …  相似文献   

15.
吴润元 《山西中医》2007,23(6):29-29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急性发作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止眩汤治疗急性发作性眩晕40例,7剂为1疗程。结果:痊愈26例,显效8例,好转4例,无效2例(经头颅CT检查证实为小脑梗塞1例,小脑肿瘤1例),总有效率为95%。结论:止眩汤治疗急性发作性眩晕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陕西中医》2012,33(12):1659-1660
目的:观察密集型针刺法治疗眩晕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8例眩晕病患者,单独给予密集型针刺法治疗1~2个疗程(1个疗程为10d),观察治疗后患者的眩晕情况。结果:被选择的28例眩晕患者中,经过2个疗程的密集型针刺治疗后,其中痊愈者18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高达96.4%。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调节经络气血,息风止眩的功效。  相似文献   

17.
仙鹤草治疗眩晕症5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自1993年3月~1995年7月,运用仙鹤草治疗眩晕症58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一、一般资料 58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19例,女39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19岁,平均43岁。58例中,内耳眩晕症29例,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眩晕12例,低血压眩晕症11例,脑动脉硬化症眩晕6例。 二、方法 58例病例均服用仙鹤草煮蛋:仙鹤草30g,鸡蛋2枚,水煮服,日1剂,服药期间停服其他药品。以3周为1疗程。 三、治疗 本组58例病例,痊愈37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服药最短1周,最长3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有效评价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治疗中风眩晕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根据患者病情,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1剂/d,每次服用时分为2~3次。对照组进行基本治疗,采用口服地芬尼多片,3次/d,1~2片/次。1周半后根据患者治疗情况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治疗中风后眩晕时采用小柴胡汤加减,对治疗眩晕有着显著疗效,有效降低患者痛苦,提升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刘云 《中医药研究》2009,(8):985-986
目的观察中草药对眩晕的治疗疗效。方法采用“运脾健胃升清降浊法”治疗眩晕,消除和减轻临床症状,口服自拟中草药方每日一剂,水煎2次,每次煎30min,取汁早晚分服,7剂为一疗程,治疗1个~2个两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58例中痊愈38例(65.5Z%),好转17例(29.31%),无效3例(5.17%o),总有效率94.83%。结论运脾健胃升清降浊法治疗眩晕,直接治本而间接治标,标本兼治,一举两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守中定眩汤治疗内耳眩晕症6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绎彬 《河南中医》2010,30(1):66-66
目的:观察守中定眩汤治疗内耳眩晕症临床疗效。方法:60例内耳眩晕症患者采用守中定眩汤治疗,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结果:痊愈20例,占33%;显效32例,占53%;有效6例,占10%;无效2例,占3%。总有效率为97%。结论:守中定眩汤治疗内耳眩晕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