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福松教授从痰火辨治男科病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双纶 《新中医》2000,32(3):6-6
徐福松教授在其所著《男性病治疗》中总括男科诸证分虚实两型 :“发于肝、心者 ,以实证居多 ;发于肾、脾者 ,以虚证居多。”并归纳为 :“实则治心肝为主 ,虚则治脾肾为主”的两个治疗规律。今介绍如下 ,以飨同道。1 火发于心肝 ,痰生于脾肾脾为痰之源 ,肾为痰之本 ,虽然五脏皆可生痰 ,但徐教授认为脾肾二脏 ,既能生痰 ,也可化痰火。因现代人生活较安逸 ,少动久坐 ,气行迟滞 ,或酒酪甘浓 ,过饱饮食 ,斫伤脾胃 ,聚浊成痰 ;或放荡形骸 ,施精过度 ,不知保全 ,肾阴亏损于下 ,虚火泛炎于上 ,炼精 (津 )为痰 ;心有妄思 ,为外所惑 ,心火独盛 ,或情…  相似文献   

2.
1 火发于心肝 痰生于脾肾徐福松教授在其所著《男性病治疗》中总括男科诸证分虚实 2证 ,“发于肝、心者 ,以实证居多 ;发于肾、脾者 ,以虚证居多。”并归纳为“实则治心肝为主 ,虚则治脾肾为主”的 2个治疗规律。脾为痰之源 ,肾为痰之本 ,此为常理。五脏皆可生痰 ,而徐教授独重脾肾 2脏 ,认为不但生痰 ,且易化痰火。常在临证中指出 :现代人生活较安逸 ,少动久坐 ,气行迟滞 ,或酒酪甘浓 ,过饱饮食 ,斫伤脾胃 ,聚浊成痰 ;或放荡形骸 ,施精过度 ,不知保全 ,肾阴亏损于下 ,虚火泛于上 ,炼精 (津 )为痰。心有妄思不得 ,为外所惑 ,心火独盛 ;或…  相似文献   

3.
痰是由外感六淫或饮食不节、七情内伤,使五脏功能失调而形成的一种病理产物。痰生之后,无处不到,或停于脏腑经络,或积于皮里膜外,或聚于关节髓内,从而变生多病,故后世有“百病皆因痰作崇”、“痰生百病”之说。纵观古今文献,论及痰之生成多责之肺、脾、肾三脏,而心肝两脏亦能生痰,则少有论及或论之不明,究其原因,其一为痰本水也、湿也,肺、脾、肾三脏与水湿之运行、消长有直接关系,而心肝二脏则不然。如《景岳全书》谓:“五脏之病,虽俱能生痰,然无不由于脾、肾”。其二为即使心肝二脏所生之痰,亦认为是它脏所处之痰停于该脏,如“痰迷心窍”、“痰郁于肝”等,且受现代医学理论对痰的认识之影响,人们对心肝二脏能生痰似难以理解,也缺乏  相似文献   

4.
徐福松教授认为男科病的病理特点之一是正虚邪恋、虚实夹杂,故常用扶正祛邪、消补兼施法施治,使消中有补不会克伐正气、补中有消毋虑留滞邪气;在辨治男科病时,主张主病辨证、勿忘整体,辨证之度、量度施治,辨清标本、治本顾标,多方辨证、兼顾治之;强调男科病的辨证以全身和局部相结合,诊断以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治疗以辨证和辨病相结合;指出男科病大凡病发于肝、膀胱、心者以实证居多,病发于肾、脾,肺者以虚证居多,故确立男科病的内治法则是实则治肝、治膀胱、治心为主,虚则治肾、治脾、治肺为主。  相似文献   

5.
古代文献中癃闭脉诊与其辨证论治的关系主要有两点:(1)癃闭从五脏辨治:左寸数大者为心火盛下移小肠,治疗以清心火、养心阴为主;左关浮取沉取皆急者为肝气急,左关弦者为肝气不舒,治疗应选用酸甘之药缓肝、泻肝;右关滑者为脾实有热,治疗应泻其阳热;右关细者为脾虚中气不足,治疗应升清降浊;右寸大者为肺燥金气不降,治疗应以润肺为主;尺脉滑者为肾中有热,治疗应泻其热;左尺重按有力者为肾中有火,治疗应泻肾中之火;(2)癃闭从二脏兼病辨治:左关弦强,右关弦滞者为肝脾兼病,肝气犯脾、脾不制水,应以治肝为主,佐金平木、泻心补脾为辅;寸微而尺鼓者为心肾兼病,肾水不足、心火被伤,治疗应以补肾水、清肾火为主;散脉者为风邪入肝肾化热化燥伤血,治疗应补肝肾之阴,清肝肾之热。  相似文献   

6.
吴姣 《江苏中医药》2016,48(5):24-26
因甲状腺功能异常引起的不孕症是目前关注的热点。南京中医药大学吴敏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提出本病以脏腑辨证为纲,病理因素为目。病变脏腑以肾虚为主,涉及心肝脾三脏;病理因素以气滞为主,涉及火热痰瘀。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确立了具体的治疗大法:甲减合并不孕者多责之脾肾阳虚,痰瘀阻络,治以温肾健脾,化痰逐瘀;甲亢合并不孕者多责之肾阴亏虚,心肝火旺,瘀热阻络,治以滋肾养肝,清泻瘀热;桥本合并不孕者多责之脾肾气虚,痰凝瘀滞,治以益肾健脾,化痰消瘀。  相似文献   

7.
韩永智  许长有 《陕西中医》2003,24(8):764-764
生育年龄男女 ,婚后 3年 (无避孕 )而无孕者 ,称原发性不孕 (女 )或不育 (男 )。如曾有过孕育或流产之后 ,又间隔 3年以上未再孕育者 ,称继发性不孕育。《内经》云 :“丈夫二八 ,肾气盛……精气溢泻”。“肾者主蛰 ,封藏之本 ,精之处也”。说明男子生殖以肾为主。但笔者认为与心肝脾肺等脏关系密切 ,临床治疗需详辨其症 ,确用其药 ,方奏奇效。1 阴虚火旺—区分心肝 心为君火 ,肝为相火 ,心肝之火内动 ,均能影响肾的封藏功能 ,故在治疗阴虚火旺的性功能障碍时 ,须分辨心、肝之火。症见多梦遗精、早泄、眩晕心悸 ,口舌作痛 ,舌质红 ,脉细数…  相似文献   

8.
心律失常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本虚主要是心脏或其他脏腑的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标实多为热、寒、痰、水湿、风邪、气滞和瘀血等病理因素所致。心律失常病位主要在心,但与肝、脾、肺、肾四脏密切相关,因此在治疗上应全面考虑,以心为主,兼顾他脏,应心肝并治、心脾并治、心肺并治、心肾并治。  相似文献   

9.
谭毅  梁君昭 《河南中医》2019,39(11):1679-1682
梁君昭教授认为,痰瘀互结在整个不寐发病过程贯穿始终,涉及心、肝、脾、肾等多脏。从心、肝二脏论证,病机常为肝气郁结、肝火扰心,因情志不畅、郁怒忧伤等,致肝气郁结,气血运行失和,血不和则神不安,肝气郁结也可化热扰心,治疗当清肝泻火,逐瘀化痰,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从心、脾二脏为论,病机为心脾亏虚、脾虚失运、痰浊内生、心气不足、血行难畅,痰浊、血瘀相互搏结,郁久可化火或生痰热扰心,痰瘀互结可兼见气滞、痰热等征象,治宜补养心脾,化痰祛瘀,方用归脾汤加味。从心、肾二脏论治,临床常以心肾不交多见,久病不愈,病情缓慢发展,邪气渐盛,痰瘀互结日久,正气受伤,累及肾元,或损阴、损阳,甚或阴阳俱损,心肾不足,治宜清上温下、交通心肾,偏阴虚者方选知柏地黄汤加成,偏阳虚者方选附子理中汤加减。  相似文献   

10.
痰证泛指痰延停留于体内的病证。多因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水液吸收、排泄障碍所致。一般均责之于肺脾肾三脏。尤与肺脾二脏关系密切,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痰证的治疗应掌握以下原则和方法: 1、治痰先补脾,脾健痰自化。李中梓《医宗必读》曰:“按痰之为病……皆因湿土为害,故先哲云:‘脾为生痰之源’……故治痰先补脾,脾复健运之常而疾自化矣。” 2、温脾强肾,为治痰之本。张荣岳云:“夫人之多痰,悉由中虚而然,盖痰即水也,其本在肾,其标在脾,在肾者以水不归原,水泛为痰也。在牌者,以食饮不化,土不制水也……故治痰者,必当温脾强  相似文献   

11.
介绍毛以林教授辨治失眠的经验.毛教授认为,失眠一症病因复杂,病位与心肝脾肾相关,其总病机为阴阳失调.临证时应从虚实出发,实者多从痰、火、瘀论治,虚者多从心、脾、肾亏虚入手,并灵活运用安神药对加减,辅以调畅情志之法,临床取效斐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2.
心脏神经症多见于更年期女性,发病与心、肝、脾、肾有关,始于肾、伤于脾、发于肝、显于心,常见心肾不交、脾虚肝郁、气血不足、痰瘀内阻证,治以交通心肾、济既水火、健脾益气、疏肝养血,常配合活血化瘀、化痰宁心治疗。  相似文献   

13.
徐晓明 《河南中医》2012,32(4):525-527
心血管神经症病因往往与情志相关,其病位在肝、心、脾、肾,其病理因素主要为阴寒、气滞、痰火、血瘀.总的病因不外与情志、劳累有关,其中情志变化为主要因素,其病机有二,一是气机不畅,气郁化火,蒸津成痰,和(或)气滞血瘀而致;二是脏腑虚损,心肝脾肾失调所致.亦可二者相兼为病,出现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相似文献   

14.
哮喘缓解期治疗宜肺脾肾三脏并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哮喘的治疗 ,古代医家多宗丹溪“未发以扶正气为主 ,既发以攻邪气为急”之昌 ,以“发时治标 ,平时治本”为原则。对于缓解期的治疗则根据肺虚、脾虚、肾虚等偏重不同 ,分别治以补肺固卫、健脾化痰或补肾摄纳等。1 哮喘本为肺脾肾不足哮喘病位在肺 ,与脾肾的关系也很密切。哮喘的病理产物主要为痰 ,痰的产生除与肺有关外 ,与脾肾的关系更为密切。《景岳全书》云 :“五脏之病虽俱能生痰 ,然无不由脾肾。”明代医家王节斋云 :“痰之本 ,水也 ,原动于肾 ;痰之动 ,湿也 ,主于脾。”即指出脾肾两脏在痰生成方面的作用。肺主呼气 ,肾主纳气 ,肺的…  相似文献   

15.
多发性抽动症是好发于儿童时期的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反复发作、迁延多变,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中医学认为神志的正常离不开五脏的正常运行,亦离不开五神的调摄。故文章基于古代医家提出的“心肝有余,肺脾肾不足”及“五神藏”理论,结合丰富的临床实践,分析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病因病机、临床特点及遣方用药。该病之病位在五脏,“心肝有余、肺脾肾不足”及五神藏功能失常是本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心论治,治以镇心养血安神,方选静心止动方加减;从肝论治,治以疏肝风清肝热,方选清肝达郁汤加减;从脾论治,治以健脾益气、涤痰开窍,方选涤痰汤加减;从肺论治,治以疏风清热、透邪解毒,方选银翘散加减;从肾论治,治以滋水涵木、柔肝息风,方选大定风珠加减。文章高度概括了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特点,对临床辨治本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中风失语症病位在心、肝、脾、肾,以肝肾精气亏虚为本,风火痰瘀四邪为标。风、火、痰、瘀四邪,进而干扰心肝脾肾,导致气血虚弱,痰瘀中阻,舌脉失养,故出现舌强语涩,即失语。以中药(神仙解语丹、资寿解语汤)和针刺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桥本氏甲状腺炎是一种以自身甲状腺组织为抗原的免疫性疾病,目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有研究表明与免疫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近年来发病率呈显著增加趋势。西医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主要是采用甲状腺素代替疗法、免疫疗法、手术等缓解局部症状,即对症治疗为主,尚无有效的预防及根治手段。黄丽娟教授认为桥本氏甲状腺炎属于中医"瘿病"的范畴,基本病机为:情志不遂、恼怒忧郁或饮食不调、水土失宜及先天禀赋,体质差异等,引起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发为本病。桥本氏甲状腺炎病性以实证居多,久病可见由实致虚,或虚实夹杂。辨证分型包括气滞痰凝、肝郁化火、心肝阴虚、血瘀痰结、脾肾阳虚五种,早期多为气滞痰凝型,进展期多为肝郁化火、心肝阴虚型,后期多为血瘀痰结、脾肾阳虚型。本病以理气化痰,消瘿散结为主要治则,可依据不同证型辅以清肝泄火、滋阴降火、活血化瘀、温补脾肾等治法,在临床实践中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重视脏腑相关的整体治疗哮喘病位在肺系,与脾肾密切相关,如脾不能运输水津,肾不能蒸化水液,均可致津液汇聚成痰,上干于肺,成为发病的潜在病理因素。饮食不当者病源于脾,而素质不强者则多以肾为主。因此,痰哮重在治脾以杜痰源,虚哮主在治肾以清痰  相似文献   

19.
胃食管反流病属中医学“吞酸”“吐酸”“食管瘅”“嘈杂”等范畴,其基本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可与气郁、食滞、火郁、痰凝、湿阻、血瘀等相兼为病。临床多从热论治,鲜有从寒角度出发论治,但因寒起病者亦不在少数。“寒”既包括直中胃腑之外感实寒,也包括中焦阳虚内生之虚寒,二者皆可致酸水上泛,临证以虚寒病机者居多,本病涉及心、脾、肾、肝、肺五脏,治以祛寒温中、培中降逆为主,同时兼顾他脏。  相似文献   

20.
孤藏探析     
孤藏,《内经》两见。一见于《素问·玉机真藏论》:“脾脉者,土也,孤藏以灌四傍者也。”一见于《素问·逆调论》:“肝一阳也,心二阳也,肾孤藏也,一水不能胜二火。”可见,《内经》所谓孤藏,非一藏之专名,乃有两义,一是指脾藏,一是指肾藏。那么,脾与肾何以为孤藏呢?孤,有孤独、单独、独特之意。《内经》称脾为孤藏,言五藏之中,唯脾具“不得独主于时”,而寄旺于四季;脾又具有“治中央”而“灌四傍”的独特的生理功能,即能运化水谷,输送水谷之精气于其他藏腑。称肾为孤藏,是说肝为一阳,心为二阳,而肾为阴中之阴,独主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