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技术是指在输注静脉麻醉药时,应用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原理,通过置入输液泵中的微电脑自动调节输注药物的目标或靶位(血浆或效应室)浓度控制麻醉适当的深度,以满足临床要求的一种静脉给药方法。TCI技术在国外投入临床使用已有  相似文献   

2.
靶控输注的理论和实践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26  
靶控输注的概念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infusion,TCI)是以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为基础,以血浆或效应室的药物浓度为指标,由计算机控制给药输注速率的变化,达到按临床需要调节麻醉、镇静和镇痛深度的目的。计算机的参与使复杂的运算变得简单易行;给药的同时可以显示目标血浆药物浓度、效应室药物浓度、给药时间和累积剂量等。应用TCI麻醉医师可以像转动挥发器那样地控制静脉麻醉,不但方便而且可以提高静脉麻醉的控制水平[1~4]。用于靶控输注的微机控制输液泵系统应满足如下要求:(1)输液泵的速率范围大,…  相似文献   

3.
异丙酚靶控输注在小儿麻醉中应用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异丙酚是目前较为理想的静脉麻醉药,靶控输注较间断给药和持续给药方式精确地维持合适的有效浓度。因小儿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和药效学反应与成人有别,因此应根据小儿人群的参数来设定靶控输注的目标浓度并根据麻醉和手术刺激,及时调整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4.
异丙酚靶控输注在小儿麻醉中应用的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异丙酚是目前较为理想的静脉麻醉药,靶控输注较间断给药和持续给药方式精确地维持合适的有效浓度。因小儿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和药效学反应与成人有别,因此应根据小儿人群的参数来设定靶控输注的目标浓度并根据麻醉和手术刺激,及时调整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脑电双频指数(B1S)和收缩压为滴定目标、以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滴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对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中麻醉用药量和麻醉深度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滴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以BIS维持40~60、收缩压波动不超过基础值的20%为目标,滴定调节两种药物的血浆靶浓度,当BIS与收缩压的变化趋势出现矛盾时首先调节SBP。记录不同时间点的BIS、血压及麻醉药血浆靶控浓度等。结果麻醉诱导后血压基本平稳,BIS维持在60以内,其中在人工气腹建立后和Trendelenburg体位期间,BIS低至35。40之间:整个麻醉过程中患者均无术中知晓。麻醉期间存在手术刺激时,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的95%C1分别为2.55~2.65mg/L和4.09~4.26μg/L,其中丙泊酚的血浆靶浓度所推荐剂量。结论在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中,以BIS结合收缩压为目标进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滴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可维持有的麻醉深度,并减少麻醉药的用量。  相似文献   

6.
靶控输注(TCI)是以药代动力学为基础,通过调节相应的目标药物浓度控制麻醉深度的给药方法。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均有起效快,半衰期短的特点,适于用于TCI。本研究拟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病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TCI静脉麻醉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BIS监测下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闭环靶控输用于结直肠癌术中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以128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研究组予以BIS监测下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闭环靶控输,对照组予以手动调节。监测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参数,记录麻醉相关参数,观察麻醉不良反应。结果靶控输注组T1时刻HR数值均显著高于手动调节组,而T2和T3时刻HR均显著低于手动调节组(P0.05);靶控输注组T1~T3时刻MAP数值均显著高于手动调节组(P0.05)。靶控输注组丙泊酚用量较手动调节组显著减少,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显著短于缩短(P0.05)。靶控输注组麻醉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12.50%,8/64)显著低于手动调节组(31.25%,20/64)(χ2=6.583,P=0.0100.05)。结论 BIS下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有利于维持结直肠癌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麻醉药物用量,缩短麻醉复苏时间,降低不良反应,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异丙酚靶控输注用于硬膜外麻醉病人清醒镇静的可行性   总被引:47,自引:5,他引:42  
目的探讨异丙酚靶控输注用于硬膜外麻醉病人清醒镇静的可行性及所需靶控血药浓度.方法5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病人,以血浆室为靶控目标,予以异丙酚TCI清醒镇静.靶控血药浓度最初设定为0.5μg/ml,在与效应室异丙酚浓度达平衡后3min以0.1μg/ml递增,直至OAA/S评分降至3分,并抽取病人各时点静脉血3mi,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异丙酚血药浓度,确定不同OAA/S评分时对应靶控血药浓度及其与BIS相关性,评估靶控输注系统的性能.结果预期误差的中位数MDPE=-23.1%,预期误差绝对值的中位数MDAPE=27.6%6,清醒镇静深度(OAA/S评分3分)时所需的异丙酚靶控血药浓度为(1.74±0.13)μg/ml.BIS与TCI血药浓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80,P<0.05).结论异丙酚靶控输注用于硬膜外麻醉病人清醒镇静具有可控性良好,病人镇静深度适宜,血液动力学影响小,适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靶控输注麻醉的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靶控输注麻醉(target controiled infusion,TCI)是麻醉技术的一次革命,尽管问世只有十多年的历史,已被越来越多地用于临床麻醉。靶控输注麻醉操作简单,麻醉诱导和恢复平稳、迅速,通过调节效应室(血药)浓度使麻醉深度易于调控。然而,随着广泛地应用和深入的研究,TCI也有一定限制或缺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摘除术患者80例,分别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临床观察和血流动力学的比较。结果评价其诱导方法、术中情况和术后苏醒过程。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安全、平稳、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静脉给药是否会影响丙泊酚靶控输注时的麻醉深度.方法 56例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F_1、F_2、F_3组和C组,每组14例.所有患者采用全凭静脉靶控输注麻醉,术中固定丙泊酚靶浓度,根据手术刺激调整雷米芬太尼靶浓度使血流动力学保持相对稳定.F_1、F_2、F_3组在术中待麻醉深度凋整合适后分别缓慢静脉推注氟比洛芬酯0.5、1、1.5 mg/kg,C组静脉推注生理盐水5ml.记录MAP、HR和脑电双频指数(BIS).运用改良的Geller和Freye清醒评估表在停止输注丙泊酚后评估患者清醒情况.术后随访患者有无术中知晓,有无恶心呕吐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未发现与麻醉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临床剂量的氟比洛芬酯静脉推注时不会明显影响丙泊酚靶控输注时的BIS和麻醉苏醒.  相似文献   

12.
静吸复合麻醉中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系统的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腹腔镜手术病人静吸复合麻醉中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系统(Minto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性能。方法15例择期行腹腔镜手术,采用血浆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吸入异氟烷和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麻醉。瑞芬太尼血浆目标浓度逐渐升高,每次浓度改变间隔时间30 min,目标浓度分别为3、6、9 ng/ml。于麻醉诱导前(空白对照血浆)和瑞芬太尼目标浓度改变后30 min时从桡动脉置管处采集血样,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全血中瑞芬太尼浓度。采用执行误差(performance error,PE)的中位数(median performance error,MDPE)、PE绝对值的中位数(median absolute performance error,MDAPE)和摆动度(wobble)评价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系统的性能。结果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系统的MDPE、MDAPE和wobble分别为8.78%,16.11%和14.55%。实测浓度与目标浓度呈正相关(r=0.891,P=0.000),线性方程为Y∧=1.1046X 0.1837。结论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系统(Minto药代动力学参数)在临床应用浓度范围内能满足临床麻醉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下腹部手术老年患者异丙酚靶控输注系统的效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估异丙酚靶控输注系统应用于老年患者的可行性。方法 16例拟行下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ASA Ⅰ-Ⅱ级,年龄为65-75岁。靶控输注(以血浆浓度为靶浓度)异丙酚(3μg·ml1)与芬太尼(2 ng·ml-1)。异丙酚靶控输注采用Marsh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芬太尼采用Shafer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于靶控输注异丙酚5、10、15、20、30、45、60、90、120 min,经桡动脉取血,并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异丙酚的血浆浓度。结果 异丙酚靶控输注系统的偏离性为6%,精确度为14%。结论 以Marsh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设定的异丙酚靶控输注系统可以有效地应用于老年患者的临床麻醉。  相似文献   

14.
硬膜外麻醉下靶控输注丙泊酚镇静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靶控输注(TCI)丙泊酚镇静对硬膜外麻醉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并确定血压降低50%的靶控浓度。方法 28例择期行硬膜外麻醉手术的患者,ASA Ⅰ~Ⅱ级,年龄17~67岁,术中采用丙泊酚TCI镇静,靶控浓度从0.4μg/ml开始,以0.4μg/ml梯度逐渐上升,直至患者入睡并维持该浓度直至手术结束。麻醉中观察并记录SBP、DBP、MAP、HR和SpO2的变化。结果 MAP和HR随靶控浓度的升高而降低,降低的平均幅度分别为23%和11%。MAP降低50%的靶控浓度为6.31μg/ml。结论 硬膜外麻醉下丙泊酚TCI镇静时,达意识消失状态时的靶控浓度远低于EC50,镇静深度易于调控,血液动力学较稳定。  相似文献   

15.
背景 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相对单次推注和恒速输注方式,具有使患者血液动力学更平稳,苏醒更迅速,麻醉深度可预知等优势.作为一种新型的输注方式,TCI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但其在心脏手术麻醉中应用仍很局限.目的 旨在对呈现TCI在心脏手术中应用的现状,提出存在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不同靶控浓度的丙泊酚靶控输注法用于无痛人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靶控输注(TCI)是以药代学和药效学为基础,以血浆或效应室的目标浓度为调控指标控制麻醉深度的给药方法。TCI和丙泊酚结合,将使静脉麻醉的深度可控性更强,如找到合适的技术指标,将杜绝人为的干扰因素。本研究拟确定丙泊酚应用TCI法在无痛人流中合适、安全的靶控浓度,观察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的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隆乳术麻醉的效果和意义。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组(PR组,n=20)和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联合氯胺酮组(PR-K组,n=20)。两组诱导起始效应室靶浓度相同,PR-K组于诱导时单次静注氯胺酮0.4mg/kg。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结果:两种麻醉方法均取得较满意的麻醉效果;PR-K组较PR组诱导迅速,血流动力学波动小,且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诱导用量少。结论:单次静注小剂量氯胺酮诱导可安全用于隆乳术麻醉,兼具良好的麻醉效应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两种舒芬太尼靶控输注系统的准确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两种舒芬太尼靶控输注系统的准确性.方法 择期手术患者18例,年龄21~64岁,ASA Ⅰ或Ⅱ级,均采用舒芬太尼、异丙酚及维库溴铵行麻醉诱导和维持.随机选择6例患者行体重修正舒芬太尼Gepts药代动力学参数研究,靶控输注舒芬太尼(血浆靶浓度0.8 ng/ml)10 min,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4 mg/L),意识消失后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1 mg/kg,靶控输注舒芬太尼(血浆靶浓度0.2~0.8 ng/ml),术毕前30 min停止输注.分别于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前、输注舒芬太尼1、3、5、10、20、40、60、90、120和150 min时取桡动脉血3 ml/次,采用ELISA法测定舒芬太尼血药浓度.计算偏离度、准确度,中央室容积(V1)与体重(m)作直线回归分析,并修正药代动力学参数.余12例患者选用上述体重修正后药代动力学参数行临床麻醉,计算舒芬太尼靶控输注系统的偏离度、准确度、分散度、摆动度.结果 采用舒芬太尼Gepts药代动力学参数靶控输注舒芬太尼时,偏离度为16.7%、准确度为42.0%;体重修正后参数为:V1(L)=0.147 m+2.82,K10=0.064 5 min-1、K12=0.108 6 min-1、K21=0.024 5 min-1、K13=0.022 9 min-1、K31=0.001 3 min-1;采用体重修正后药代动力学参数靶控输注舒芬太尼时,偏离度、准确度分别为4.0%、22.3%,较Gepts药代动力学参数靶控输注舒芬太尼时小(P<0.05),分散度、摆动度分别为-4.4%/h、20.4%.结论 舒芬太尼Gepts药代动力学参数的中央室容积偏大,体重修正后嵌入靶控输注系统,可提高靶控输注的精确度及稳定性,可维持较准确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与恒速输注用于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麻醉的效果差异.方法 选择接受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患者67例,随机分为靶控组(n=35)与恒速组(n=32). 麻醉开始予芬太尼1μg/kg静脉注射,靶控组以丙泊酚按血浆靶浓度3 mg/L~6 mg/L诱导.待成功入镜后减至诱导浓度的1/2维持,必要时每次增减0.5 mg/L来加深或减浅麻醉;微泵组以丙泊酚1.5 mg/kg~2.5 mg/kg手工匀速推注至睫毛反射消失为诱导量,入镜后减至6mg·kg~(-1)·h~(-1)~9mg·kg~(-1)·h~(-1)泵注维持.两组均以术中体动反应调节麻醉深度.记录两组内泊酚总用量、手术时间、患者入睡时间、苏醒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术者、患者满意度并作统计分析.结果 靶控组呼吸抑制例数较少,术者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靶控输注丙泊酚用于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麻醉呼吸抑制发生率低,靶浓度数值便于经验交流,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咪唑安定靶控输注时镇静深度的预测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探讨咪唑安定 (MDZ)靶控输注镇静时目标血药浓度、效应室浓度与脑电指标双频指数 (BIS)、95 %边缘频率 (95 %SEF)预测镇静深度的临床价值及MDZ在区域麻醉靶控输注镇静中的适宜目标浓度。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的择期手术患者 14例 ,以血药浓度作为靶控输注目标浓度。第一阶段靶浓度为 5 0ng/ml,继以 5 0ng/ml浓度梯度递增 ,每一阶段维持 15分钟 ,至镇静评分 (OAA/S评分法 )达 1分后停药 ,观察并双盲记录目标血药浓度、效应室浓度、BIS、95 %SEF、血液动力学和镇静评分各指标至患者清醒 ,用Spearman’s等级相关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镇静起效期(0AA/S5~ 1)OAA/S与BIS、95 %SEF、目标血药浓度、效应室浓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 =0 735、0 4 15、- 0 4 87和 - 0 6 89(P值均 <0 0 0 1)。镇静恢复期 (0AA/S1~ 5)分别为r =0 6 14、0 2 94、-0 5 5 1和 - 0 4 97(P值均 <0 0 1)。不同镇静评分时各指标变化有显著差异。血液动力学指标未见与镇静评分相关。结论 MDZ靶控输注镇静时 ,目标血药浓度、效应室浓度、BIS和 95 %SEF均可用于镇静深度的预测 ,镇静评分与BIS相关最好 ,镇静深度宜维持在OAA/S评分 2~ 3分 ,目标血药浓度 10 0ng/ml左右 ,BIS在 77~ 81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