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尿蛋白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2型糖尿病共90例,其中早期糖尿病肾病(DN)组 60例,初次诊断2型糖尿病但无蛋白尿(DM)组30例,健康者(NC组)30名.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血脂、血肌酐(SCr)、C反应蛋白(CRP)等,采用于式化学法测定24 h尿蛋白,放免法测定尿自蛋白排泄率(UAE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索(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8.结果 ①DM组、DN组的TNF-α、IL-6、IL-18、TGF-β1、CRP水平均显著高于NC组(P值分别<0.05、0.01),而DN组与DM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05、0.01).②将DM、DN组的所有患者合并计算,UAER与血清TGF-β1(r=0.285)、CRP(r=0.317),TNF-α(r=0.658)、IL-6(r=0.556)、IL-18(r=0.392)、24 h尿蛋白(r=0.514)、尿白蛋白/肌酐(ALB/Cr)(r=0.691)、病程(r=0.806)均呈正相关(P值分别<0.05、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UAER与病程、TNF-α、24 h尿蛋白呈线性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UAER=(-12.132)+(0.449)病程+(0.692)TNF-α+(78.971)24 h尿蛋白.结论 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相关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升高,炎症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2型糖尿病甲期。肾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5例和替米沙坦组65例,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血糖、肾功能、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24h尿蛋白,ELISA法测定血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替米沙坦组治疗12周后的Cr、BUN、UAER和24h尿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2)两组治疗后的CRP、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IL-10水平高于治疗前水平(P〈0.01);与对照组相比,替米沙坦组治疗后的CRP、IL-6和TNFa水平显著降低;IL-10水平显苫升高(P〈0.01)。结论:替米沙坦可降低糖尿病早期肾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减少糖尿病肾病尿蛋白.对肾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给予黄芪注射液治疗后细胞炎性因子IL-6、IL-18、TNF-α的变化.方法 将6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胶囊80 mg/d,治疗3个月.治疗组给予黄芪注射液和缬沙坦联合治疗3个疗程(每疗程15 d).检测各组患者血清IL-6、IL-18、TNF-α的水平.结果 黄苠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血清IL-6、IL-18、TNF-α、TG、TC及UAER的水平明显下降(P均<0.05),且与单用缬沙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能明显降低血清IL-6、IL-18、TNF-α水平,提示黄芪有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肌酐(Scr)及24 h尿蛋白(Pro-U)、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以及缬沙坦对上述因素的影响。方法:测定28例正常健康人和3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IL-6、TNF-α的浓度,随后观察予缬沙坦治疗前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IL-6、TNF-α、Scr及Pro-U、MAP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患者血清IL-6、TNF-α浓度明显升高(P<0.05),缬沙坦治疗12周后,血清IL-6、TNF-α、Scr浓度及Pro-U、MAP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IL-6与Scr、Pro-U、MAP呈正相关,TNF-α与Scr、Pro-U、MAP呈正相关,IL-6与TNF-α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IL- 6、TNF-α浓度明显升高,且与血肌酐浓度及尿蛋白、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缬沙坦具有降低IL-6、TNF-α的浓度、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芪明颗粒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炎症因子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探索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作用机制。[方法]选入符合纳入标准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20例,采用简单数字表的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的治疗及护理,治疗组给予口服芪明颗粒,每次1袋,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口服缬沙坦胶囊,每次80 mg,每日1次,治疗16周后观察两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24 h UmAlb)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76.67%,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在炎症因子方面均有所改善,但是对照组在hs-CRP、IL-6、IL-1β、TNF-α方面改善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hs-CRP、IL-6、IL-1β、TNF-α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24 h UmAlb方面比较,各组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明颗粒在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炎症因子方面优于对照组,同时也能明显改善尿微量白蛋白,能够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芪明颗粒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尿毒清颗粒对老年糖尿病肾病(DN)患者微炎性反应状态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将老年临床期DN患者102例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50例,常规治疗加尿毒清治疗组52例,2组疗程均12周,另纳入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老年人为健康对照组。比较3组间血清微炎性反应标志物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将这些促炎因子与VEGF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进行相关分析。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IL-1β、IL_6、CRP、TNF-α、VEGF和UAER水平的变化。结果(1)2组老年临床期DN患者IL-1β、IL-6、CRP、TNF-α、VEGF、UAER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12周,常规治疗组IL-1β、、VEGF、UAER显著下降(P<0.05),而IL-6、CRP、TNF-α无明显变化(P>0.05);尿毒清治疗组IL-1β、IL-6、CRP、TNF-α、VEGF、UAER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尿毒清治疗组各项指标下降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VEGF与IL-1α(r=0.41,P<0.01)、IL-6(r=0.28,P<0.01)、CRP(r=0.33,P<0.01)、TNF-α(r=0.36,P<0.01)呈正相关;UAER与IL-1α(r=0.39,P<0.01)、IL-6(r=0.32,P<0.01)、CRP(r=0.29,P<0.01)、TNF-α(r=0.37,P<0.01)呈正相关;VEGF与UAER呈正相关(r=0.55,P<0.01)。结论老年DN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微炎性反应状态和VEGF增高,尿毒清颗粒治疗能有效改善微炎性反应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期的微炎症水平,分析糖尿病肾病微炎症状态与单纯糖尿病患者是否存在差异,并分析其与患者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单纯糖尿病患者(26例)、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期患者(40例)的一般资料,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上述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8、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水平。分别比较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肾病组患者一般资料和血清TNF-α、IL-6、IL-18、CRP水平的差异;探讨TNF-α、IL-6、IL-18、CRP的水平与患者肾虚证、湿热证、痰浊证、血瘀证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肌酐、尿素氮、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IL-18、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组IL-6水平显著高于糖尿病组(P0.05)。在相关性分析中,IL-18与湿热评分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与湿热评分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糖尿病患者比较,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期患者IL-6较高;相关性分析显示,IL-18、TNF-α与中医湿热证相关。  相似文献   

8.
周子鑫  宋艳芳  林青 《吉林医学》2011,(34):7235-7236
目的:探讨尿蛋白(MA、Tf)与血清TGF-β1在糖尿病肾病早期中的变化。方法:5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将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DM组)50例和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早期DN组)56例。采用IMMAGE800全自动免疫特定蛋白仪检测尿蛋白(MA、Tf),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TGF-β1。结果:与糖尿病无肾病组比较,早期DN组患者血中TGF-β1、尿蛋白(MA、Tf)水平有明显升高(均P<0.05),且与UAER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尿蛋白(MA、Tf)与血清TGF-β1糖尿病肾病早期即有显著升高,联合检测糖尿病患者的尿蛋白(MA、Tf)与血清TGF-β1对防治糖尿病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老年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核因子-κB(NF-κB)p65磷酸化活化水平、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水平,探讨NF-κB p65的磷酸化水平与胰岛素抵抗(HOMA-I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糖脂代谢等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DN组)66例及老年健康体检者对照组(NC组)30例为研究对象,测定外周静脉血NF-κB p65的磷酸化水平,血清炎症因子(hs-CRP、TNF-α、IL-6、IL-1β)水平,生化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胰岛素(FINS),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计算HOMA-IR、UAER。结果 DN组外周血NF-κB p65水平和血清炎症因子hs-CRP、TNF-α、IL-6、IL-1β水平比NC组升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NF-κB与FBG、HbA1c、HOMA-IR、UAER呈正相关关系(r=0.920、0.953、0.911、0.859,P<0.01)。结论老年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外周血NF-κB表达水平升高,其表达水平与血糖控制水平、胰岛素抵抗、尿白蛋白排泄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老年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核因子-κB(NF-κB)p65磷酸化活化水平、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水平,探讨NF-κB p65的磷酸化水平与胰岛素抵抗(HOMA-I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糖脂代谢等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择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DN组)66例及老年健康体检者对照组(NC组)30例为研究对象,测定外周静脉血NF-κB p65的磷酸化水平,血清炎症因子(hs-CRP、TNF-α、IL-6、IL-1β)水平,生化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胰岛素(FINS),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计算HOMA-IR、UAER.结果 DN组外周血NF-κB p65水平和血清炎症因子hs-CRP、TNF-α、IL-6、IL-1β水平比NC组升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NF-κB与FBG、HbA1c、HOMA-IR、UAER呈正相关关系(r=0.920、0.953、0.911、0.859,P<0.01).结论 老年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外周血NF-κB表达水平升高,其表达水平与血糖控制水平、胰岛素抵抗、尿白蛋白排泄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