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QT间期离散度对急性心肌梗塞后早期室颤的预测价值杨顺来刘兆昶姜意存王静急性心肌梗塞(AMI)是病死率较高的心脏病急症,原发性室颤是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常用心室晚电位(VLP)及心率变异(HRV)来预测,因需特殊设备不易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且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美托洛尔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率变异功率谱的影响。方法:对31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用美托洛尔治疗前及治疗后3周进行心率变异功率谱检测。结果:31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用美托洛尔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美托洛尔可提高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脏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交感神经张力。  相似文献   

3.
β阻滞剂氨酰心安或美多心安对急性心肌梗塞后心率变异的作用(||SandroneG,etal.AmJCardiol,1994;74:340)为评价氨酰心安或美多心安是否与RR间期变异及窦房结交感迷走调节功能的光谱指数变化有关,采用光谱技术对20例首次发...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是猝死的主要原因。文献报道,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指症状出现24小时以内)血钾含量与心率失常有一定相关性,本文检测7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AMI组)早期血钾含量,并与73例非心梗型冠心病患者(CHD组)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心肌梗塞病人心率变异性的临床特点与预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108例心肌梗塞病人心率变异指数(HRVI),发现急性心肌梗塞病人HRVI在前壁心梗者明显低于下壁心梗者(P〈0.05)。HRVI在心肌梗塞病人中多部位梗塞明显低单一部位梗塞(P〈0.05),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明显低于无心力衰竭患者(P〈0.001),合并Lown氏分级Ⅱ级以上室性早搏患者明显地其它患者(P〈0.001)。经二年随访结果HRVI减低病人的死亡率是HRVI正常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QT离散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福人  王引芝 《临床》1997,4(3):157-158
本文回顾分析了6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患者在发病24h内就诊,并描记首次心电图,分为有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组和无室性心律失常组。发现两组QT离散度(QTd)和心率校正的QT离散度,(QTcd)均有显著的差异。而不同部位的急性心肌梗塞分组比较QTd和QTcd未显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对27例初发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行低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并在试验前5min及试验5min监测其心率及血压。结果表明:低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对心率和血压影响不显著(P〉0.05),是诊断急性心肌梗塞一项较安全的负荷试验,对指导心肌梗塞患者的进一步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对27例初发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行低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并在试验前5min及试验5min监测其心率及血压。结果表明:低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对心率和血压影响不显著(P>0.05),是诊断急性心肌梗塞一项较安全的负荷试验,对指导心肌梗塞患者的进一步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心率变异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率变异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河北省人民医院吴雅伦,周海生综述沈鹤飞审校心率变异(HeartRateVariabiLity,HRV)是描述心脏节律变化,通常指窦性心律不齐的程度,其生理学基础是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NervousSystem,A...  相似文献   

10.
心率变异能够反映交感和副交感神经 ,特别是迷走神经对机体平衡的调节 ,也能反映生理、病理状态下两者的平衡状况。本文采用心率变异的时域性指标比较了急性心肌梗塞后不同临床情况心率变异的变化 ,旨在进一步了解心率变异在临床上的意义。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2 0 0 0~ 2 0 0 1年因急性心肌梗塞住院治疗的病人共 76例。其中男 49例 ,女 2 7例。平均年龄 (67 2±8 6)岁。所有患者均于发病后 2 4~ 72h内行 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1 2 记录及分析的指标1 2 1 室性心律失常 频发室早、成对室早、短阵室速、持续性室速、室颤。1 …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率变异(HRV)是一种无创伤心血管检查方法,可以准确评估心血管病者的植物神经功能,它是独立于其他传统指标之外的用于预测心肌梗死和心脏性猝死预后的有力指标。本文选择冠心病(CHD)和正常人进行心率变异检查,测定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的差异,探讨两种方法与冠心病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QT间期离散度分析李卫东郭艾玉郭锐锋QT间期离散度(QTd)是指体表心电图各导联间QT时限的变异程度,是心室肌复极不均一的反映。本组对4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和40例正常人体表常规12导联心电图QTd进行测定和分析,旨在探讨QTd在临床...  相似文献   

13.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源性自主神经活性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FNS)对脑源性自主神经活性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为模型,用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方法,观察脑梗死大鼠的心率变异性变化;将脑梗死大鼠随机分成非小脑顶核毁损组和梗死组,观察两组大鼠的心率变异性的频域和混沌参数值;用兴奋毒性物质鹅膏氨酸预先毁损两侧小脑顶核后,观察FNS对脑梗死大鼠的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结果 大鼠脑梗死后,心率变异的频域和混沌参数值降低,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电刺激非小脑顶核毁损组大鼠小脑顶核时,发现心率变异的频域参数值、混沌参数值逐渐增加,与脑梗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先毁损小脑顶核后,电刺激脑梗死大鼠小脑顶核,心率变异的参数值无明显变化,与非小脑顶核毁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NS可提高大鼠脑梗死后自主神经活性。这可能是其对抗缺血性脑损伤改善自主神经活性的脑保护作用之一。  相似文献   

14.
力月西和异丙酚在气管插管时对心率变异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我们应用心率变异功率谱分析(heart rate power spectrum analysis,HRPSA)技术观察力月西和异雨酚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探讨两种药物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维生素E烟酸酯对冠心病心率变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维生素E烟酸酯对提高冠心病心率变异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68例冠心病(CHD)患者。经过28d的维生素E烟酸酯0.6g/d的治疗。测定治疗前后心率变异(HRV)标准差。结果:用药28d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标准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维生素E烟酸酯可提高CHD患者HRV,从而减少CHD患者的猝死率。  相似文献   

16.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心率变异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心率变异的临床研究庄作民1蔡巍1朱英琪1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可引起多脏器和血管损害的疾病。多脏器和血管损害在长期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尤为显著,但相关的心率变异(heartratevariability,HRV)改变报道较少〔1〕。...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QT离散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分析了6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患者在发病24 h内就诊,并描记首次心电图,分为有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组和无室性心律失常组。发现两组QT离散度(QTd)和心率校正的QT离散度,(QTcd)均有显著的差异。而不同部位的急性心肌梗塞分组比较QTd和QTcd未显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被动倾斜和次极量运动对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室颤患者心率变异频谱的影响(||LuFei,etal.AmHeartJ,1995;129:285)有资料表明,倾斜和运动可引起正常受试者自主神经活性的显著变化,次极量运动引起易患室回动物心率变异性(HRV)明显...  相似文献   

19.
心率变异与心肌缺血关系的探讨曾金生心率变异(HRV)作为反映自主神经对心脏的调控、预测心原性猝死危险性的一项无创指标,已日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然而有关心脏病心肌缺血后HRV的变化以及HRV与心肌缺血程度有无关系,目前少见报道。我们对60例有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杓型心率、非杓型心率患者心率变异与心率减速力的变化及其预后,为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预警指标。方法随机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5例,以心源性死亡为终点,进行0.5~4年的追踪随访。按心率/血压昼间均值-夜间均值/昼间均值≥10%者定为杓型心率/血压,<10%者定为非杓型心率/血压。分杓型心率组116例,非杓型心率组69例,全部做24 h动态心电和动态血压同步监测,采集静息心率(RHR)、平均心率(AHR)、昼间心率(DHR)、夜间心率(NHR),心率变异的定量指标低频(LF)、高频(HF)和心率减速力(DC)、心率加速力(A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患者杓型心率者以杓型血压为主(62.93%),非杓型心率者以非杓型血压为主(86.96%),且静息心率和夜间心率显著加快(P<0.001),非杓型心率者死亡人数是杓型心率的4倍,非杓型心率者较杓型心率者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张力显著减低(P<0.0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心率和血压昼夜节律同步消失者HRV、DC显著减低,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