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Cervifix内固定系统在上颈椎损伤行后路枕颈融合术的价值和作用.方法 对14例上颈椎损伤患者行后路自体髂骨植骨枕颈融合Cervifix内固定术.其中包括寰枢关节陈旧性脱位6例,枢椎齿状突骨折4例,C2椎体骨折并寰枢关节半脱位2例,C2、C3椎体骨折1例,Jefferson骨折1例.按ASIA分级:A级2例,B级4例,C级7例,D级1例.结果 14例患者均随访0.5~3a,平均1.75 a.所有病例植骨均融合,融合率100%.无1例发生Cervifix螺钉及固定棒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按ASIA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3例,D级8例.瘫痪分级明显好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Cervifix内固定系统能够有效地维持枕颈融合所要求的稳定性,固定效果良好,内固定后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2.
唐毓金 《右江医学》2011,39(6):787-789
<正>枕颈关节不稳在脊柱专业外科并不少见,常见原因主要为外伤、先天畸形、类风湿和肿瘤等。由于枕颈关节区域的特殊解剖关系,枕颈失稳有可能对上颈段颈脊髓的压迫或潜在的上颈髓损伤的危害。目前手术治疗多主张对枕颈关节这一区域进行手术融合固定,枕颈融合术治疗枕颈不稳已有70多年的历史,近10多年得以迅速的发展。现就枕颈失稳传统的治疗方法,目前认可的坚强内固定方法,固定器材和手术方法的改进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枕颈融合术是维持枕颈区域稳定的唯一手术方式.枕颈融合术虽然牺牲了寰枕和寰枢关节的活动度,但是通过C2以下活动的代偿,头颈部的活动可以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我院采用经C1-C2关节螺钉固定技术可使枕颈交界处获得可靠的稳定性,枕颈融合率高.同时,该方法固定节段短,最大限度保留了颈椎的部分功能.现将手术配合及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和评估AXIS内固定系统在枕颈融合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运用AXIS系统固定融合治疗8例严重的创伤性或肿瘤切除术后枕颈不稳定患者,对术后症状改善程度、植骨融合及固定效果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8例患者平均随访10.5个月,局部症状及神经系统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所有病例植骨均骨性愈合。AXIS内固定良好。结论 AXIS内固定系统固定枕颈部操作方便.钉孔匹配好.螺钉方向可调范围大,固定效果好.不影响植骨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金属框架内固定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例陈旧性骨折脱位、1例先天畸形、6例急性创伤引起枕颈部不稳,采用金属框架内固定行枕颈融合术,随访手术效果。结果15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6~36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及移位等。结论金属框架内固定能达到固定坚固,为枕颈融合提供保证,是一种疗效可靠,简便易行的内固定方法,可在各级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6.
枕颈融合是治疗症状性枕颈不稳的惟一方法,目前虽然有很多用于枕颈融合的内固定系统,但都存在一定的缺点.枕骨髁是支持头部并与脊柱连接的惟一骨性结构,应用枕骨髁螺钉进行枕颈固定,具有很多优点.本文对枕骨髁螺钉在枕颈融合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张永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2,(35):4756-4757
目的研究枕颈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上颈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6例上颈椎不稳患者行枕颈融合内固定术,并采用JOA评分标准评估治疗前后的脊髓功能。结果对行枕颈融合术患者随访1年~3年,所有患者植骨全部愈合,上颈椎稳定性较好,JOA评分平均改善率达70.5%。结论枕颈融合术可治疗上颈椎不稳,脊髓受压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枕颈融合手术治疗上颈椎不稳的疗效。方法对我科上颈椎不稳患者18例行枕颈融合内固定手术,按JOA评分进行脊髓功能评定。结果术后3个月~2年随访,全部病例上颈椎稳定性良好,植骨全部愈合,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67.0%。结论枕颈融合术治疗上颈椎不稳、脊髓受压有确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枕颈CD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枕颈CD在枕颈融合术中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5例不同原因引起上颈段失稳病例(新鲜骨折7例,陈旧性寰枢椎脱位18例),采用枕颈CD为内固定器械进行枕颈融合术,随访手术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得到随访,随访期大于1年,25例均获得骨性融合。新鲜外伤所致3例神经损伤者,1例术前双手指麻木术后症状消失,术前不完全脊髓损伤者,1例术后神经功能由ASLA C组改善为D组,1例D级无改变,18例脊髓慢性压迫损伤病例神经功能改善率71%,1例前路减压时出现咽升动脉损伤并遗留脑缺血后遗症。所有病例未出现与内固定有关的神经脊髓损伤,椎动脉损伤和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结论:枕颈CD固定可靠,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是枕颈融合内固定器材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枕颈融合联合枕下减压内固定术治疗枕颈畸形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38例枕颈畸形并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22例,女16例,年龄16~57(38.2±12.1)岁,入院后均行枕颈融合联合枕下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通过随访对术前、术后JOA评分进行对比,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根据术后随访影像学资料评价椎管减压、植骨融合等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平均15.6个月。术中未出现脊髓、椎动脉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均呈骨性愈合。所有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JOA评分:术前5~12(7.1±1.8)分,术后12个月8~17(14.9±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枕颈融合联合枕下减压内固定术是治疗枕颈畸形并脊髓损伤的简单、安全、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路枕下减压硬脑脊膜减张缝合和枕颈融合术对先天性颅颈交界畸形的治疗作用.方法自2002年10月至2009年4月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颅颈交界畸形患者53例,选择其中复杂畸形(指chiari畸形合并扁平颅底、环枢椎脱位或环枕融合等)且适于行后路减压枕颈融合的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后正中直切口完成后路枕骨大孔周围减压(约3.5 cm×2.5 cm)、环椎后弓中线两侧减压(约2.0 cm)、人工硬脑膜减张缝合硬脑脊膜、在C-形臂X线辅助下利用CerviFix-颈椎后路杆固定系统完成枕颈融合.分别于术后半年、1 a及2 a完成随访.按Symon和Lavender临床标准,症状改善一级即为有效.结果 1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术中损伤椎动脉1例,以适中的力量加明胶海绵压迫后用骨蜡封闭,出血停止,术后颈托固定3~6个月,术后复查X线片,提示固定效果可靠,固定材料与枕颈部吻合良好.术后随访,除1例重症患者行走困难无明显改善外,其余所有患者症状均获得不同程度改善,临床总有效率为92%.结论应用CerviFix-颈椎后路杆固定系统实现枕颈融合,同时使用枕下减压是治疗先天性颅颈交界畸形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陈旧性寰枢椎损伤致骨性或非骨性结构不稳,造成上颈椎异常或过度活动,并出现临床症状称陈旧性寰枢不稳[1],常需要外科手术治疗,最常选用的手术方式是枕颈融合术.针对枕颈融合术的特点本院制订了围手术期的护理重点,临床应用16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枕颈间扩大减压和植骨融合术治疗枕颈部复杂畸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连顺  侯铁胜 《上海医学》1993,16(6):329-333
枕颈部畸形导致该部解剖结构不稳,并可能引起脊髓压迫症。治疗上,发育畸形本身不可逆转,而局部不稳和脊髓压迫症是需要解决的两个基本问题。本组应用颈枕间减压和稳定联合手术技术,即枕骨大孔扩大、寰椎后弓切除减压和枕颈间桥式植骨融合术。共治疗35例,男性21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36.5岁。平均随访20个月,植骨全部获得骨性愈合;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12例,感觉和运动功能明显改善18例,功能有改善2例,无变化3例。本文还对畸形特点,手术操作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介绍一种新的枕颈融合内固定方法。方法 17例患者(齿状突骨折1例,C1、C2肿瘤16例)经颈椎椎弓根内固定行枕颈融合,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17例患者平均随访2年3个月,均固定良好。结论 经颈椎椎弓根内固定行枕颈融合只要术前、术中精确定位,仔细操作,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有限元分析的方法比较蝶形板枕颈内固定系统与SUMMIT系统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 设计并研制了一种蝶形枕骨板的新型枕颈内固定系统,将该系统中枕骨部3、7、11枚螺钉的固定方式与传统DEPUY SUMMIT系统作对照,建立两套枕颈固定方式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术后枕颈活动,分别在屈伸、侧屈及旋转6种工况下施加40N垂直载荷及1.5N·M力矩的预载荷,观察两套内固定系统中枕骨的螺钉应力及位移分布.结果 在前屈后伸、侧屈、旋转6种工况下,两套系统的最大应力均出现在后伸状态,且低于钛合金的屈服强度.其中,蝶形枕颈系统3枚、7枚螺钉组螺钉的最大应力值分别较SUMMIT系统增加16.5%、15.0%,11枚螺钉组螺钉的最大应力值较SUMMIT系统减少15.6%,随着蝶形钢板枕骨螺钉固定数量的增加,螺钉的最大应力值逐渐减少,并低于SUMMIT系统最大应力值;枕骨的最大位移值同样出现在后伸状态,蝶形枕颈固定系统不同螺钉组枕骨的最大位移值均小于SUMMIT系统组,分别减少10.0%、11.4%、11.8%,随着蝶形钢板螺钉数目的增加,枕骨的最大位移值呈减少趋势.结论 SUMMIT系统与蝶形枕颈系统在枕颈内固定术中均能提供足够的强度与即刻稳定性,对于儿童、老年骨质疏松的枕颈疾患,蝶形枕颈系统可提供自由选择的螺钉铆定点,为临床医生提供多一种参考和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确定一种新枕颈角度的正常范围,指导枕颈融合术中头颈位置的固定.方法 50例健康体检者拍摄包括头颅在内的颈椎中立位的侧位X线片,测量硬腭的平行线与C2椎体下缘切线的垂线所成的枕颈角度(BP-C2角),确定正常范围.将BP-C2角应用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例Jefferson骨折和17例Chiari畸形枕颈融合术中,用于术中头颈固定位置判断.结果 (1)50例健康体检者在中立位下BP-C2角度为100.0°±5.6°.(2)1例Jefferson骨折患者行枕颈融合术后BP-C2角为97.5°.(3)17例Chiari畸形患者术前中立位BP-C2为84.5°±12.5°,术后测量的BP-C2平均角度为87.8°±9.7°,经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健康人中立位与Chiari畸形患者术前中立位的BP-C2角度,经成组t检验比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畸形枕颈部疾患的患者可根据健康人BP-C2角来指导枕颈融合术;Chiari畸形患者中立位的BP-C2角与健康人的BP-C2角度相比均减小,对该病具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后路CCD系统在颅颈交界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行后路CCD固定的病例资料,平均随访21月。结果16例病例均手术成功,无围手术期与术后严重并发症,无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加重。93.8%患者术后颈项部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术后随访,骨融合率达100%。结论后路CCD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各类颅颈交界区疾病的枕颈固定治疗,手术安全易行,并发症少,骨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20.
为给临床行枕颈融合内固定术提供解剖学资料,对50 块干燥完整的成人枕鳞下部的厚度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枕鳞下部厚度不均匀,以枕外隆凸处最厚,为11 ~17 mm ,平均14 .3±2 .6 mm ;最薄部位位于枕外隆凸外下方小脑窝处,为1 .2 ~7 .6 mm ,平均2 .5 ±0 .7 mm 。骨质厚度从枕外隆凸起向外向下放射状递减,左、右无明显差异( P> 0 .05) 。同时对枕鳞下部厚度进行了分区和讨论,其中厚度大于8 mm 区域为枕颈融合枕骨螺钉内固定的最佳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