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2例直肠内脱垂的肛直肠动力学测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直肠内脱垂(IRP)的肛管直肠动力学变化。方法对有便秘症状并经排粪造影结合盆腔造影诊断的直肠黏膜脱垂(RMP)22例、直肠套叠(FTRI)10例共32例IRP用液压灌注式肛管直肠动力检测仪行肛管压力测定和气囊逼出试验;采用会阴下降仪测定会阴下降;并测定直肠排空率。以18例无排便功能紊乱症状的健康志愿者作对照组。结果IRP的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肛管咳嗽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TRI肛管静息压较RMP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MP、FTRI摒便时会阴下降均大于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TRI摒便时会阴下降大于RMP(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TRI组的气囊逼出试验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FTRI的直肠排空率降低(P〈0.01);RMP的直肠排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TRI的直肠排空率低于RM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MP和FTRI存在盆底松弛表现,RMP无明显直肠排空障碍,FTRI存在明显的直肠排空障碍。  相似文献   

2.
3.
4.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5):483-485
目的比较经会阴吻合器直肠脱垂切除术(PSPR)与改良Altemeiers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11月漯河市中医院收治的30例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PSPR组和改良Altemeiers术组,每组35例。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直肠长度及住院时间; 2组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个月采用Wexner评分法进行肛门失禁评分,并测定肛门静息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 a,观察并发症及直肠脱垂复发情况。结果 PSPR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改良Altemeiers术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改良Altemeiers术组(P<0.05); 2组患者切除直肠长度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Wexner评分及肛门静息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2组患者Wexner评分显著降低,肛门静息压显著升高(P<0.05); 2组患者术后Wexner评分及肛门静息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SPR组和改良Altemeiers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57%(3/35)、14.29%(5/35),PSPR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改良Altemeiers术组(χ~2=6.672,P<0.05)。2组患者术后1 a均未发生直肠脱垂复发。结论 PSPR与改良Altemeiers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疗效相当,但PSPR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5.
张连阳  张胜本 《重庆医学》1993,22(3):202-203
直肠内脱垂是近年来逐渐认识的一种“不少见”的疾病,治疗问题尚未解决,经腹手术效果难以预测且有一定并发症,故我们采用硬化剂注射治疗了66例直肠内脱垂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直肠内脱垂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直肠内脱垂(internal rectal prolapse, IRP)是指直肠黏膜层或直肠全层套叠入远端直肠腔或肛管内而未脱出肛门的一种功能性疾病.直肠内脱垂致顽固性出口梗阻性便秘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后,可借助外科手术治疗改善症状.手术的目的就是纠正造成梗阻的形态学异常,去除病因,阻断其与便秘间的恶性循环[1,2].  相似文献   

7.
刘玉石  李凤霞 《吉林医学》1997,18(6):348-348
直肠前突合并直肠内脱垂治疗体会刘玉石李凤霞褚祥文(吉林省人民医院肛肠外科130021)1993年2月~1995年10月我们对42例直肠前突合并直肠内脱垂的患者,采用经直肠直肠前突修补术、直肠内脱垂注射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使用PPH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探讨难耐受经腹手术老年完全性直肠脱垂病者的治疗方式.方法 从2002年11月~2005年9月收治老年完全性直肠脱垂病者共6例,均使用PPH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部分一期切除,并做盆底修补.结果 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没有术后出血、盆腔脓肿、肛门狭窄并发症,无术后便秘,随访8月~3.5年,1例于术后5月出现直肠黏膜脱垂,再行PPH切除脱垂黏膜治愈;其他没有复发.结论 应用PPH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手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对难耐受经腹手术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10.
直肠内脱垂(internal rectal prolapse)是指在排便过程中近侧直肠肠壁全层或单纯黏膜层折入远侧肠腔或肛管内,不超出肛门外缘,并在粪块排出后持续存在者。是出口梗阻性便秘的便秘中较常见类型。其发病率目前尚无确切的统计数据,但不少见,以女性多见,50~70岁多发。发病原因、机理众说纷纭,一般认为长期腹内压增加,导致盆底薄弱,最终引起直肠内脱垂。由于缺乏特征性的症状、体征,常被忽视,近年来随着排粪造影、内镜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直肠内脱垂的诊断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直肠内脱垂的中西医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肠内脱垂(internal rectal prolapse,IRP),又称直肠内套叠、隐性直肠脱垂,是指在排便过程中近侧直肠黏膜层或全层向远侧肠腔内折入,形成套叠,套入部分不超出肛门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经会阴盆底超声评估女性产后膀胱脱垂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间随访的出现产后漏尿膀胱脱垂进行复诊的患者84例作为研究组,根据严重程度分为无明显膨出17例、轻度膨出30例、明显膨出37例;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生产的无膀胱脱垂产妇9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观察对象均行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比较两组以及研究组不同膨出程度患者的超声参数,用Spearman法分析超声参数与膀胱脱垂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尿道膀胱后角、尿道旋转角及膀胱颈移动度变化明显较大(P<0.05)。研究组不同膨出程度患者膀胱颈移动度有显著差异(P<0.05);明显膨出组膀胱颈移动度明显高于轻度膨出组和无明显膨出组,且轻度膨出组明显高于无明显膨出组(P<0.05)。三组尿道膀胱后角、尿道旋转角度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膀胱颈移动度与膀胱脱垂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尿道膀胱后角、尿道旋转角度与膀胱脱垂严重程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尿道膀胱后角最佳截...  相似文献   

13.
肛管直肠脱垂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15.
对会阴下降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和病理解剖作力学分析,从26例排粪造影照片中共发现4种肛管上部中点在矢状面上的坐标曲线。根据力学原理,盆底结缔尤其是肛尾韧带的损伤和弹力减退是会阴下降的原因,X线上的会阴下降综合征与骶神经损伤和耻骨直肠肌麻痹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经会阴联合术式治疗直肠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直肠脱垂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以直肠黏膜短缩术治疗,观察组予以中西医结合经会阴联合术式治疗。比较治愈率、复发率、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治愈率:观察组(96.7%)较对照组(7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观察组(6.7%)较对照组(26.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脱垂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经会阴联合术式治疗,治愈率显著提高,复发率明显降低,大大缩短了治疗疗程,效果确切,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PPH技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46例直肠黏膜内脱垂病例均行PPH手术,根据排粪造影及指诊情况选择荷包缝合的位置 结果 46例一次PPH术后症状明显缓解.住院时间平均4.8d,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PPH技术对于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PPH技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46例直肠黏膜内脱垂病例均行PPH手术,根据排粪造影及指诊情况选择荷包缝合的位置 结果 46例一次PPH术后症状明显缓解.住院时间平均4.8d,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PPH技术对于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9.
张彩虹  张稳存  葛昌甫 《吉林医学》2011,(33):7002-7002
目的:探讨PPH技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其中24例行PPH手术,与24例行直肠黏膜下消痔灵注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24例行PPH术患者住院平均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PPH技术对于直肠黏膜内脱垂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1990年—2003年共收治在外院误诊的直肠粘膜内脱垂患者28例,均在本院检查确诊后手术治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