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肺性脑病是慢性肺部疾患最常见的晚期并发症,临床以大脑弥漫性功能障碍症状为主,可有神经、精神症状及血气分析可见PaO2、PaCO2、PH值的改变,本病死亡率较高,因此,护理上通过采取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恰当的治疗与护理,可改善症状,降低死亡率。方法:在护理过程中,对肺心病患者应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肺性脑病的先兆,积极采取措施,给予恰当的治疗和护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结果:降低了肺性脑病患者的死亡率,为我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结论:肺性脑病在于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护理人员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高质量的护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肺性脑病又称肺气肿脑病,二氧化碳麻醉或高碳酸血症,是因各种慢性肺胸疾病伴发呼吸功能衰竭,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而出现的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其发病率高达20%,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生率约为53%,死亡率居肺性脑病死因之首,在30%以上。  相似文献   

3.
肺性脑病又称肺气肿脑病、二氧化碳麻醉或高碳酸血症,是因各种慢性肺胸疾病伴发呼吸功能衰竭、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而出现的各种神经精神症状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是以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及肺功能衰竭引起的脑组织损害及脑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4.
肝性脑病的早期预防及其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性脑病又称肝昏迷 ,是各种严重肝脏疾病所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综合征 ,临床上以意识障碍和肝昏迷为主要表现。本病常发生于各种重症肝脏疾病的终末期 ,而某些诱发因素可加速其发生 ,而且本病一旦发生 ,病情危重 ,病死率高。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首先要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严格交接班制度 ;其次要详细了解病情 ,包括症状、体征、各项化验检查、饮食情况、出入量、药物治疗效果、药物的副反应 ,并做好详细的护理记录。要特别注意有无精神错乱、自我照顾能力下降、嗜睡、扑翼样震颤…  相似文献   

5.
慢性肺性病合并肺心脑病病因复杂,病情严重死亡率高。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病情转归。笔者通过近几年对肺心病合并肺性脑病25例的护理观察.谈几点个人体会。1一般资料1993~1997年共收治的25例肺心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中.男19例,女6例,年龄58~84岁,平均年龄69岁,住院天数最长40天,最短10天,平均15天。2护理体会2.1做好基础护理2.1.1病室保持安静、整洁、通风良好、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温度20~25C,湿度55%~65%。为防止交叉感染,每日用紫外线照射病室1次,每次60分钟,照射时遮盖病人面部。2.1.2休息:绝对卧床休息…  相似文献   

6.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以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阻塞性肺气肿所致者占90%以上。由于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部分病人的病情严重,住院时间延长,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1.1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的病人,多为病情危重,生命垂危。首先,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严格交接班,必要时设特护。详细了解病情,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更好地制定护理计划。1.2神志及呼吸观察。老年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硬化,反应迟钝。如果患者出现神志似清非清,所问非所答,球结膜充血、水肿,又出现嗜睡或夜间失眠,呼吸急促…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68例肺性脑病患者早期临床症状及护理方法。方法:对68例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经积极治疗和护理,本组除12例因其他并发症死亡外,其余56例均好转出院。结论:对肺性脑病早期症状的观察与护理,可早期发现病情变化,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杨晓东 《中医药研究》2010,(10):1274-1275
肺性脑病是慢性肺胸疾病病人发生呼吸衰竭时,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所致的神经精神功能紊乱综合征,其发病率高达20%,病死率居肺心病死因之首。早期可表现为头痛、头昏、记忆力减退、精神不振、工作能力降低等症状。继之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轻者呈嗜睡、昏睡状态,重则昏迷。主要系缺氧和高碳酸血症引起的二氧化碳麻醉所致。  相似文献   

9.
肺性脑病是中度或重度呼吸衰竭引起的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以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是肺心病的严重并发症,预后差,病死率可高达56.4 %.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白天嗜睡、夜间兴奋、反应迟钝、表情淡漠、记忆力衰退等现象,严重者出现烦躁不安、神志恍惚、谵妄、昏迷或惊厥.如及时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采取有效护理,可大大降低病人的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加强肝性脑病患者的病情观察,根据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并实施。方法对30例肝性脑病患者实行严密的观察和细致的护理。结果 30例肝性脑病患者经积极的治疗和护理,25例抢救成功,症状改善,好转出院。结论对肝性脑病患者若能早期发现、早期处理,及时去除诱因,进行正确恰当的护理,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中枢神经功能紊乱,出现神经精神症候群称为肺性脑病,其临床症状有烦躁不安、精神错乱、嗜睡、昏迷、呼吸抑制等,预后不良。我们在常规有效抗感染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可以较快地提高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治疗效果,现将临床疗效观察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肺性脑病的中医治疗研究张洪斌艾邸邓华亮(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250014)关键词肺性脑病中医药疗法综述肺性脑病又称肺气肿脑病、二氧化碳麻醉或高碳酸血症,是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以及肺功能衰竭常见的并发症。为重度呼吸功能衰竭,二氧化碳潴留导...  相似文献   

13.
孟亚红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4):323-323,332
目的: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提高尿毒症脑病病人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方法: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着重抓好病情观察、加强透析以及急救时的护理等工作,结果:32例患者中治愈19例,占59.3%,好转12例,占37.6%,死亡1例,占3.1%,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抓好病情观察,加强透析以及急救时的护理等环节,能提高尿毒症脑病病人的治愈率,好转率。  相似文献   

14.
脑损伤病人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其临床特点是病情重、变化快,死亡率高,因此,对于颅脑损伤病人要注意其生命体征的观察,并加强各项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肺源性心脏病 (肺心病 )是常见病和多发病 ,好发于冬春温差变化季节 ,病情复杂 ,反复性大 ,合并症多 ,病死率高 ,因此加强病情观察 ,保持呼吸道通畅尤为重要 ,我科在护理众多病例中摸索了一些经验 ,现介绍如下 ,供参考。1 观察神志的变化神志改变直接反映病情的轻重变化和治疗效果 ,若出现头疼 ,嗜睡 ,反应迟钝或躁动 ,为肺心脑病 (肺脑 )先兆 ,应予以处理。神志处于抑制状态多提示为呼吸性酸中毒 ;精神兴奋、躁动 ,性格改变多为代谢性碱中毒 ;神志朦胧唤之即醒尚能对话而无淡漠貌 ,入院前有大量利尿者 ,应考虑为低钠症候群 ;氧疗或应用呼…  相似文献   

16.
低渗血症是肺源性心脏病 (肺心病 )的常见并发症 ,尤其老年患者更易并发且易出现低渗性脑病 ,由于该病临床神经精神表现缺乏特异性症状 ,如诊断不及时 ,病死率相当高。现将我院 1995年 10月— 2 0 0 3年 10月收治的肺心病并低渗性脑病患者 2 9例报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肺心病是由慢性支气管疾患,肺、胸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右心室肥大,最后发生肺、心功能衰竭的一种心脏病,属于中医的“痰饮”、“咳喘”、“水气”等范畴。该病病程长,并发症多,死亡率高,随着中西医的发展,笔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肺心病病人,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严密观察病增变化l.l生命体征的观察按时测试T、P、R、BP,详细了解病情,严格交接班,并做好护理记录,如脉象突然变细或沉细、弱、结代均可能是病情加重。注意呼吸的节律、频率和深浅,有无呼吸困难,尤其是夜间选…  相似文献   

18.
<正>肺性脑病是慢性肺胸疾病伴有呼吸功能衰竭,发生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出现各种精神障碍和神经症状的综合征,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心病晚期常见并发症之一,病死率极高[1],为内科急危重症之一。中医尚无肺性脑病的专门论述,常归于"肺胀""喘证""喘脱""昏躁""厥证"等范畴,以"痰、瘀、热"为主要病理因素,治疗以化痰祛瘀、清热通腑、开窍熄风为主。  相似文献   

19.
急诊留观病人病情变化的观察一直是急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急诊留观室的病人,集各种疾病于一起,除病种多,病情变化快外,病人心理复杂,想法不一。护士应掌握各种疾病的症状、体征、急救等常识,除做好病情观察的同时,还应注意做好观察病人的心理护理,现将留观病人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由暴发性肝炎所致的肝昏迷(亦称肝性脑病),在临床上是起病急、发展快、病情危险、病死率高.因此,对肝昏迷病人密切观察,早期发现昏迷前驱症状,以及在昏迷期的精心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肝昏迷病人的治疗和预后.现浅谈对肝昏迷病人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