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例一;汪×,9岁,71年5月,患支气管肺炎。经常感冒,发烧、咳嗽、进而气喘痰鸣,久施西药效果不佳。于74年11月3日前来就诊。当时患儿形瘦体弱,咳嗽气喘,喉中痰鸣,食欲不香,脉象细滑,苔白而腻,舌尖微红。脾虚失运,痰以内生,阻于气道,发为喘息。标本俱急,法当兼顾。苏子、葶苈子、白芥子、杏子、莱菔子、化痰降气而肃肺,是为治标;加服保和丸助运化湿而健脾,是为顾本。进药五剂,标症缓解。复予保和丸方加减调治年余,喘息告愈,随访三年未发。例二:杨××,男,5岁。自幼咳嗽,进而发生哮喘,曾因心衰多次住院抢救,症虽有减而根不能除,故于75年9月20日前来就诊。咳喘痰鸣,夜间尤甚,消瘦纳差,苔腻脉滑。“肺为贮痰之器,脾乃生  相似文献   

2.
笔者根据肾气丸强壮肾气,调理阴阳的特点,用于临床治疗两例性交不射精症,均获痊愈。现报告如下。例一、郑某某,男,28岁,军官。1986年7月10日初诊。结婚两年多,夫妻同居,性交时从无精液射出,性交时间每次在两小时左右,最后自感全身乏力,但阴茎仍勃起不软。其妻一直未孕,全身别无它恙,有嗜烟酒之习,睡眠时间较少,口微渴,两便正常。舌发红苔薄白,脉细数。此乃肾精亏耗,阴弱阳  相似文献   

3.
陈××,女,31岁,农民。五个月前,患热性病后,左侧上下肢痿软无力,经当地医生多次治疗,未见效果,后用多种激素,亦无好转。诊时面色萎黄,左侧上下肢痿软无力,不能动弹,无痛感,肌肉瘦削,脉细沉无力,舌淡苔少。诊断:痿瘫。处方:肩颙、曲池、足三里、外关、合谷、环跳、伏兔、解溪、血海。治疗经过:各穴针灸并施,每日一次。环跳、肩颙深强刺,一周后知觉恢复,继用本方加腕骨、行间、三阴交、阳陵泉。环跳、肩颙、足三里温针,并使用雷火神针每次灸十分钟。施术十天,上肢可举,下肢能够伸屈。仍针肩  相似文献   

4.
肾不纳气证新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肾不纳气证多见于中医哮证、喘证、肺胀、痰饮等多种病证.<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国家标准)>对本证的描述如下:肾不纳气证(肾失摄纳证):肺肾气虚,摄纳无权,以呼多吸少,动则尤甚,咳嗽无力,声低自汗,吐痰清稀,或尿随咳出,舌淡紫,脉弱等.<中医诊断学>(统编教材)关于肾不纳气证的描述为:久病咳喘,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喘息益甚,自汗神疲.<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拟定喘证(肾气虚)的主症为:动则喘甚,气息短促,呼多吸少,气不得续;肺胀(肺肾气虚)主症为:呼吸浅短难续,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得平卧,咳嗽,痰白如沫,咳吐不利,胸满闷滞;哮证(缓解期肾虚)主症为:平素短气息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利,劳累后喘哮易发.  相似文献   

5.
对肾主纳气与肾不纳气理论是非的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肾主纳气与肾不纳气理论科学性问题,《内经》阐明了肺肾的特殊联系,《难经》提供了引证依据,宋以后医家正式提出并广泛运用。若清除这一理论,既可引起新的逻辑错误,也否定了临床经验事实,但对传统认识中将肾主纳气泛比肾主吸气,将肾主纳气混淆为肾纳元气,将肾不纳气误认为呼气易、吸气难等错误,都必须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6.
痛例介绍例一、患者:朱××,性别:男,年龄:十八岁,住恒济人民公社、吉兴大队。初诊时间:一九六○年,八月十日。主诉:于一月前患搭背,经孟庄医院治疗,打针服药,手术开刀现已愈合(注射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约十余支)。但左臀部痠重隐痛(正位注射部位),有一星期,因畏针刀,不愿赴医院检查,乃邀余诊视愿服中药。检查:患者体格瘦弱,营养欠差,面色(白光)  相似文献   

7.
<正>按脱疽症,根据内经灵枢癰疽篇所载:“发于足趾名脱癰,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急斩之,不则死矣。”又据正宗,金鉴所载:“此症多生足指之间,在未发之先,烦燥发热,颇类消渴,日久始发,初生时如粟,只一点小黄泡,皮色紫暗,犹如煮熟红枣,黑色浸漫,腐烂延开,五指相传,甚则攻到脚面,痛如汤泼火烧,其形状则骨枯筋縱,其臭气虽异香难解,此症初起时,内服解毒之剂,外用药贴之止痛,消之,不应者,必须早施割治,否则,黑色漫延,波及五指,上传足趺,播至胫骨即死。”诸如此类之记载很多,足见祖国医学是  相似文献   

8.
肾不纳气内涵着一系列或一类的病证,它是中医理法证治的一大纲要。本文结合个人的临床体会与案例,以及文献研究,对于肾不纳气的概念,理论、见证和治疗方法,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概要讲述。  相似文献   

9.
李某,男,31岁,宁县湘乐乡人,农民。1983年5月11日初诊。自述婚后9年不育。夫  相似文献   

10.
张锡纯思想上传承于中医经典,又不泥于传统,大胆创新,衷中参西,自创众多卓有成效的方剂,其对于肾主纳气有独特的认识,总结如下:肾不纳气的机制——肾阴虚,冲气挟胃上逆迫肺;重视肾不纳气的症状鉴别——喘、满闷(吸气难,气上迫);肾不纳气的脉象——脉多数;治则治法包括填补下焦真阴、敛浮阳、补脾阴、补益元气;张景岳、叶天士是其学术源流。研究其治疗肾不纳气的学术思想与方药的应用,对于肾不纳气的理论理解及喘证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肾主纳气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肾纳气”的说法最先见于《难经·四难》“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以后医家也有论及,到清·林珮琴在《类证治裁》上提出“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后一直沿用至今。新版中医教科书的定义是“肾主纳气是指肾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防  相似文献   

12.
尝讀名医类案,张路玉治內弟顾元叔溺血,溺孔不时痠疼,溺則周身麻木,头旋眼黑,而手足心常见发热,痠麻尤甚,脈弦細而数,两尺搏坚,与生料六味或加牛夕或加麦冬,服之輒效,但不时举发,以六味合生脈,用紫河車熬膏代蜜丸服之而痊。近有尿血患者,久經治疗未效,笔者因仿张氏之法治之,疗效仍不滿意,因思张氏初用六味丸加味,效并不稳固,后用河車血肉有情之品,方能根治,因加鹿角胶、龟板、阿胶、当  相似文献   

13.
《中医杂志》1955,(11):56
<正>我院近来接受了两名神经性不语症患者,经用针炙治疗,效果颇为显著,为了交流经验互相学习起见,特介绍出来,供同道们参考:第一例:患者——尚××,男三十三岁、汽车修配厂守卫,於二月二十三日早十点来约出诊。患者於二月二十二下午五时接班守卫,在守卫期间有人听到卫楼上有响声,但无人说话,因此派人前去看看。见他倒在地上不说话,只用手比划。将他担到屋里后,请西医诊治,认为他心脏衰弱,给他注射强心剂,可是对不能说话无药治疗,令其安静休息,仍然不能说话,吃饭尚能下咽,第二日又请医院大夫,依然无法,又打了一针强心剂,并介绍其到中医处针灸。问诊:患者用手指头部,问他头痛不,他点点头,这样也就  相似文献   

14.
纳气归肾治呃逆225600江苏省高邮市中医院蒋茂剑呃道古称"哕",自《内经》以来,历代医家对此分类繁多,大抵不外乎胃气上道动隔之说,治以降过和胃为大法。临证有因肾虚失于摄纳冲气上道动膈者。如清·徐灵胎在论述呃过原因时曾云。逆从脐上而起,其根在肾。肾为...  相似文献   

15.
最近,我们运用中医辩证施治原则,单纯用中药汤剂口服与保留灌肠等方法治愈两例慢性肾功衰竭。现报导如下。〔例一〕患者刘××,男,50岁,干部,已婚,住院号1135。该患因水肿,恶心呕吐,头疼不眠,两天尿量只100ml,西医用“利尿合剂”等治疗无效。于1982年3月20日来我院住院治疗。主证:腰疼如折,遍身水肿,小便短少,身重困倦,胸闷腹胀,纳食呆滞,恶心呕吐,头晕头疼,耳鸣咽干,咳嗽少眠,舌质尖红,舌苔根部稍腻而黄,脉象弦滑。  相似文献   

16.
治愈胆石症两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西医診断的胆石症,其症状特点为:陣发性的右上腹及剑突下絞痛或隐痛,常放射至肩背,或伴恶心呕吐,或伴寒热、黄疸等症。治疗方法主要是靠外科手术;但有很多患者,顾虑重重,轉来中医治疗。茲将我們最近治愈的两例胆石症,介紹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 肾主纳气为肾脏的功能特点之一,它的客观性已被临床所证实。但对其机理教材及资料未曾论述,有感于此,笔者拟从中医的气机、经络、临床及现代生理学角度予以分析。中医学强调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并与自然界有息息相关的联系。故认识肾主纳气的机理首先应从天人相应,人体气机变化这一角度来分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形象的作了描述,似可认为人体气的升降运动为自然界天地运动变化的缩影。天之气必下降于地,地之气须上交于天,天地相交,万物才得一生长变化。那么,人体在上之肺气必须下降肾,肾之元阳上达于肺,生命才能不息。正如《类证治裁》所云:“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阴阳相交,呼吸乃和。”足少阴肾经与手太阴肺经在经脉上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灵枢·经脉篇》云:“肾足少阴之  相似文献   

18.
降红汤治愈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两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简称真红下同)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骨髓造血系统增生性疾病。本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通常以中年人为多。国内临床较为少见,文献报道亦鲜,迄今尚无  相似文献   

19.
喘证以喘促气短、气息迫促、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为主要特征,严重者每致喘脱。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中,当喘成为这些疾病某阶段的主症时,中医称之为喘证。肺主呼气,肾主纳气,喘证多以呼多吸少为特点。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只有肺肾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简述肾主纳气理论源流的基础上,辨析这一理论的实质。认为目前诸多教材将肾主纳气之“气”理解为“清气”,是混用气的不同概念导致的。肾所纳之气并非呼吸之清气,而是元气和肺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