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食病脉证治》篇第十七条说:“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相搏,即为寒疝。寒疝绕脐痛,若发则白,汗(《金匮要略方论为津字)出,手足  相似文献   

2.
刘昭坤 《国医论坛》1992,7(3):12-13
大黄附子汤出自《金匮要略》,为治寒疝里实证所设。笔者临床用其治疗多种顽固性胃肠寒实证,每获良效,今举验案三则,以示其用。一、腹痛刘某,男,40岁,1975年11月10日初诊。患者自述上午因劳累饥饿,随食生冷之物以解饥。少顷腹痛,绕脐而作,按之痛甚,伴有恶心呕吐,唇青肢冷,舌质淡,苔白厚,脉沉弦。诊为寒实腹痛。治宜温经散寒,通便止痛。拟大黄附子汤加味:  相似文献   

3.
读《湖北中医杂志》1981年第三期,《(金匮要略)断句一则》一文后,仔细推敲,有些不同看法,愿与作者商确。作者认为《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篇第十七条:……寒疝绕脐痛,若发则白汗出,手足厥冷,其脉沉紧者,大乌头煎主之。”原文中,“若发则白汗出”一句,“断作‘若发则白,汗出’将‘白’字  相似文献   

4.
腹痛是指胃脘部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分疼痛而言,可分为寒、热、虚、实性.本文所谈腹痛为虚寒性腹痛.主要症状:腹部绵绵作痛,时痛时止,痛时喜按、得温则减,遇冷更甚,纳呆腹胀,神疲乏力,畏寒肢冷,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细等.<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诸病源侯论·腹痛诸候>:"久腹痛者,脏腑虚而有寒,客于腹内连滞不歇,发作有时……."均提到虚寒性腹痛的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5.
7 温脾暖肾 7.1 泄泻:可分以下三种情况. 7.1.1 寒湿痛泻:感寒后阵发性腹痛,痛处喜温,痛则如厕,始则"大便先硬而后溏",继则"其痛更剧,且于清晨五时泄泻二次",腹痛喜温,畏寒怯冷者,先生从脾肾论治,温其阳而理其中,如"王,男,两旬以来,腹痛阵作,自诉得之于感寒之后,痛时即欲大便,其便先硬而后溏;其痛得温暖则舒,得矢气亦舒.口唇干燥,不欲食,时感怯冷.当温脾肾之阳.附子、炮姜、薤白头、青皮、白术、紫桂、益智仁、云苓.  相似文献   

6.
夜间值班,常遇腹痛病人,且多在子夜左右。基本症状为:大腹剧痛,拒按,得暖痛减。或伴呕吐,面色晄白,肢冷汗出,脉沉弦等症。据临床观察,笔者认为,夜间腹痛多为寒实证。临床可分如下几型。  相似文献   

7.
<正>寒疝候导引法原文寒疝者,阴气积于内,则卫气不行,卫气不行,则寒气盛也。故令恶寒不欲食,手足厥冷,绕脐痛,自汗出,遇寒即发,故云寒疝也。其脉弦紧者是也。简析寒疝,是因为阴气在体内过多积存,所以体表的卫气不能顺畅运行,卫气运行  相似文献   

8.
此病症指经期或行经前后小腹疼痛,周期性发作。以青年妇女多见。多因寒、热、淤导致胞宫经血流畅不通。“不通则痛”;或因虚不荣而痛。肌痛拒按,经血黯有块属气滞血淤,治宜理气,化淤止痛;冷痛喜按,得热则舒为寒凝,宜温经散热止痛;疼痛拒按,有灼热感,伴腰骶痛,带下色黄属湿热下注,治宜清热除湿,化淤止痛;经后腹痛,喜揉按属虚,治宜益气养血,调补肝肾。1、大枣生姜治寒性痛经:大枣10枚,生姜24g,花椒10g。水煎服,每日1剂。2、艾叶治痛经:艾叶15g,红糖。炒艾叶,加红糖用开水煎数沸后温服。3、鸡蛋姜黄治痛经:鸡蛋煮后去壳与姜黄共煮,加甜酒1杯同…  相似文献   

9.
“腹中诸疾痛”出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仲景曰:“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文中“诸疾痛”究竟指何而言?当归芍药散是否能通治各种腹痛?历代医家有如下不同的看法;1、认为原文有错简.如《医宗金鉴》“诸疾腹痛,谓妇人腹中诸种疾痛也.既曰诸疾痛,则寒、热、虚、实、气、食等邪,皆今令腹痛,岂能以此一方概治诸疾痛耶?当归芍药散主之,必是错简”.2、认为此方如不加减则不能统治所有腹痛.如徐忠可等人.3、认为妇人以血为主,多因肝郁导致各种疾病,故可治诸疾腹痛.如汪近垣、何任等.4、认为诸疾痛员包括多种疾病,但必须符合本方证病机者方可用之.如赵以德等.对腹中诸疾痛的理解,笔者1986年3月至11月在黑龙江省人民医院第二门诊部妇产科选择性地治疗妇人腹痛206例,通过临床观察,认为第4种观点比较正确.即由肝脾不调,湿  相似文献   

10.
李某,女,38岁,工人。闭经41天,间断阴道出血伴腹痛5天,近日腹痛加剧。妇科检查:左下腹压痛,拒按。宫颈有举痛,穿刺可见未凝固的陈旧血液。妊娠试验阳性。B 超提示:左侧附件呈现有大约1.3cm×0.9cm 的囊性肿块,该区有少量积液。确诊为宫外孕。患者兼见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呕吐清水,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苔白润,脉沉弦有力。证属寒淤凝结,治宜散寒化淤。药用:桂枝、干姜、半夏、茴香、桃仁、红花、蒲黄、甘草  相似文献   

11.
<正> 当归芍药散源于仲景《金匮要略方论》。原方凡两条,一条为:“妇人妊娠,腹中(疒丂)痛,当归芍药散主之。”(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篇);另一条为:“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篇)。是方具有养血疏肝,健脾化湿之功。余在应用时,改散制为汤剂内服,应用于多种疾病。现举数例。一、肠痈宋某,男,25岁,工人。1981年5月15日初诊。右侧小腹痛4年,每因情志刺激则痛发,每年发作3~5次,发作时皆肌注青霉素、链霉素而愈。此次发作3天,呈持续性痛阵发性加剧,伴小腹胀满。舌质正常,苔白厚微黄。脉沉弦。马氏点压痛,反跳痛:阳性。化验白细胞12,000,中性78%。西医诊为“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因屡发动员手术而患者拒绝。  相似文献   

12.
<正>四逆散出自《伤寒论》,仲景原用以治疗少阴气郁,阳遏于里,不能布达于外,以致四肢逆冷的"少阴病,四逆",笔者用此方治疗痛证,乃受原文"或腹中痛"的启发,在腹痛治验的基础上,又逐步应用于胁痛、脘痛、乳痛、目痛等诸痛证,同样有效。今举几则实例,以作佐证。  相似文献   

13.
闫勉利 《新疆中医药》2006,24(5):122-122
当归四逆汤是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中方剂之一。全方由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炙甘草、通草、大枣七味药组成。原为伤寒厥阴血虚寒凝致厥的证治。症见“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本方有温养血脉、散寒和营之功。全方温而不燥、滋而不腻,既可治血虚脉弱诸涩枯涸之内证、又可疗邪伤肌表营卫之外证,而以手足厥寒,脉搏细弱为主证。由于患者血虚寒凝部位的不同,也可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若寒滞经脉,留于关节,则四肢关节疼痛,或身痛腰痛;若寒凝胞宫,则见月经后期,经期腹痛,经血量少色暗;若寒凝腹中,则胃脘腹部冷痛。症状各异,而病…  相似文献   

14.
“寒痛酊”治疗阴寒腹痛廖金标,廖海晨(江西省人民医院330006)关键词寒痛酊,临床应用著名已故名老中医姚国美先生于30年代所编著的《诊断治疗学讲义》一书说到:“腹痛,吐泻交作,手足逆冷,甚或转筋脉绝名阴霍乱,与三宝回阳药酒,以救其阳,……俟其稍缓,...  相似文献   

15.
胆道蛔虫病,中医隶属于“蚘厥”一类病証。多因脏腑虛寒,蛔上入胆,气滞不化为主要病机。由此而致剑突陣发剧烈絞痛、恶心呕吐、吐蛔肢厥等証。但是,由于病人的稟賦、誘发之不同,在共有腑实气滞的基础上,又有偏实、偏虛、上热下寒之症候差異。今举如下案例,試探胆道蛔虫病的証治规律。不当之处,請同志們指正。 (一) 厚朴三物湯证治案鲍××,男,35岁,农民,病历6905。于1961年8月27日,驟发上腹部剑突下剧烈絞痛入院。平时常便溏和臍周腹痛,痛时有  相似文献   

16.
经行泄泻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经行泄泻,临床并不少见,不经施治,往往迁延难愈。余从事中医妇科数十载,颇得浅见,今举其一隅,敬请同道指正。脾虚寒湿型脾统血,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经期血盈于冲任,素体脾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湿聚浊下,遂致经前、经期泄泻三五日,食少纳呆,肢体倦怠,同时带下白浊,月经量少色暗,或量多色淡,舌胖苔白滑,脉濡,证属脾虚多湿。腹痛则泻,泻后痛减,为脾虚食滞;泻后痛甚,为脾虚有寒。治以参苓白术散、运脾饮加减,健脾化湿;偏属脾虚有寒,治用理中汤加减,温中散寒,若兼淤血腹痛,治以温中汤加减,温经散寒;化淤止泻。如李某,31岁。已婚。1989年6月9日初诊。产后体弱,每于经期泄泻3~5天,少食呕恶,腹痛肛坠,曾服参苓白术丸数日少效,月经量少,色暗有血块,带  相似文献   

17.
大建中汤治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李某某,男,38岁,1982年季夏就诊。两天前患肠梗阻,术后当晚剧烈腹痛,大汗淋漓,辗转不安,呻吟不止,每日需注射度冷丁缓解。刻诊:腹痛发无定时,夜间多发,发则上冲皮起,出现头足样物,痛而拒按,痛甚欲呕,舌淡嫩,苔薄白,脉沉弦有力,余无异常。《金匮》云:“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现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方以川椒15克,干姜12克,党参10克,饴糖30克(烊化)。一剂知,二剂瘥,继以健脾和胃、温中散寒法巩固。  相似文献   

18.
痛经是指妇女在行经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骶部痛,并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的痛经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出现昏厥。痛经属妇科临床常见病。定痛汤是近几年我们在临床实践中由《金匮》温经汤加减化裁得来的,用此方治疗痛经患者36例,获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36例患者中经前或经期腹痛者20例,均在月经来潮之前2-3d出现腹痛症状,行经后腹痛者16例。  相似文献   

19.
腹痛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的疼痛而言。多由外感时邪,饮食不节,情志不隧,气机逆乱,气滞血瘀,络道不畅所致。可见于胰腺炎,阑尾炎,急、慢性肠炎,肠寄生虫,消化道肿瘤等病。一、辨证要点腹痛一证,不外虚、实、寒、热、气滞、血瘀诸端。一般而论,实痛拒按,虚痛喜按,饱则痛为实,饥则痛为虚,得热痛减为寒,得寒痛减为热,气滞腹部胀痛,痛无定处,血瘀腹部刺痛,痛处固定不移。二、治则方穴 (一) 寒邪内阻主证:腹痛急暴,得热痛减,遇寒则甚,小便清利,大便溏薄,舌苔白润,脉沉紧。  相似文献   

20.
当归四逆汤治疗痹证的特点:一是血虚寒凝,肢体经脉气血闭阻,不通则痛的肢体关节疼痛,局部发凉,四肢厥冷的痛痹证;二是血虚寒凝进而引起血脉瘀阻的脉痹证,四肢厥冷,手足青紫,脉细欲绝或无脉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