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起搏脉冲发生器起搏与感知的指导下 ,结合心脏听诊定位进行临时心脏起搏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深静脉穿刺和带漂浮球囊的起搏电极 ,在起搏脉冲发生器起搏与感知的指导下结合心脏听诊定位 ,进行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结果 :72例起搏均获成功 ,且均无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结论 :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无X光显示盲目插管法在起搏脉冲发生器起搏与感知的指导下结合心脏听诊定位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心脏起搏是针对心脏传导系统疾病的有效治疗方式。传统的心脏起搏方式为右心室起搏,而生理性的起搏方式为双心室起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希氏束起搏及希氏束旁起搏。传统的心脏起搏可引起心脏电活动以及机械活动不同步,增加患者房性心律失常、左心室功能异常以及心力衰竭的风险。近期,左束支起搏因其起搏阈值低而稳定,安置时间较短,能有效纠正左束支传导阻滞等优点,成为克服上述局限性的一种替代方法。在本综述中将讨论现有对左束支起搏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侯应龙 《山东医药》2004,44(31):63-63
广义上的多腔室心脏起搏应包括双腔、三腔和四腔心脏起搏。但目前临床上的多腔室心脏起搏主要指三腔或四腔心脏起搏,尤指临床疗效较为确切的单房双室三腔心室再同步化心脏起搏。  相似文献   

4.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心脏起搏学组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心脏起搏学组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4月18~23日在广西南宁举行。会议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  相似文献   

5.
永久性心脏起搏已成为症状性心动过缓、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基于最大程度恢复心脏正常激动和传导顺序的原则,生理性起搏成为近年来心脏起搏研究的热点。关于起搏部位的研究也有很多新的进展,现综合近年来心脏起搏部位临床研究的结果,对心脏不同部位起搏的临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正> 永久性心脏起搏虽然已经历了30余年的历史,但在起搏的指征问题上,特别是关于起搏方式的选择上,尚有不同的意见。现将比较一致的心脏起搏指征及起搏器选择方面的意见分述如下。一、临时性心脏起搏的适应证起搏时间在4周内即可终止者称为临时性心脏起搏,临时性心脏起搏必须用双极心内膜电极,(心脏手术后可用心外膜心肌电极)及按需型体外起搏器。 (一)急性心肌梗塞后临时性起搏急性心肌梗塞后并发心脏传导障碍或心动过缓时,是否应用临时性起搏,尚有争议。有人提出,急性心肌梗塞的后果,决定于心肌坏  相似文献   

7.
用无创性临时心脏起搏器对 2 5例心脏急症患者行经胸壁体外心脏起搏 ,讨论影响无创性临时心脏起搏成功的因素及应用经验。结果 :2 5例心脏停搏患者 ,10例起搏成功 ,7例诉严重胸痛。结论 :一旦需要体外无创性临时心脏起搏应尽早实施。出现与起搏频率一致的脉搏 ,并测到血压是起搏成功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经静脉紧急床旁临时心脏起搏7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静脉紧急性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的方法、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43例意外心脏停搏和29例严重心律失常患者,采用球囊飘浮导管或普通双极起搏导管,进行经静脉紧急性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结果:72例中51例起搏成功,起搏时间1天-11天,此51例中严重心律失常23例,在院外意外心脏停搏15例(心脏停搏至开始起搏时间为10分钟-30分钟),在住院期间意外心脏停搏13例;21例失败。起搏失败的主要原因与心脏停搏至开始起搏的时间,患者心脏的基础疾病,起搏的电极选择有关,本组未出现与临时起搏相关的并发症。结论:经静脉急床旁时心脏起搏为心脏意外停搏和致死性心律失常急救的重要方法,其疗效肯定,并发症较低。  相似文献   

9.
心脏记忆指心室除极异常导致复极发生的适应性电重构现象,心电图上表现为异常除极终止后的T波方向仍与之前异常除极的QRS主波方向一致。心室起搏是心脏记忆最常见的诱因,但目前有关心室起搏与心脏记忆的研究较少,心脏记忆在右心室起搏、双室起搏及希浦系统起搏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本文通过概述心脏记忆的机制和影响因素,介绍不同起搏术式产生的心脏记忆及其临床意义,对心脏记忆在起搏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并指明这一领域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是一项成熟应用于临床进展期心力衰竭合并左心收缩功能不全,心脏失同步患者治疗方法。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改变了正常心脏的激动收缩顺序从而导致心脏电机械失同步,心脏收缩功能下降最终发生心力衰竭。适时地将起搏患者右心室起搏系统升级为双心室起搏可以纠正右室起搏导致的心脏失同步,最大限度保持左、右双心室间正常的电激动顺序和收缩同步性,有效地避免了起搏对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的不良影响。近来短期研究发现这种起搏系统升级可明显改善心脏活动的同步性,从而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文章综述了右室心尖部起搏的病理生理及升级右室起搏到双室起搏治疗的相关临床试验、显效机制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卷头言──《起搏与心脏》更名为《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起搏与心脏》杂志是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的学术性刊物。主编为我国著名心电生理学专家孙瑞龙教授。该刊的前身是《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由朱思明教授在1983年创刊于南京。作为...  相似文献   

12.
<正> 自1987年第二届四次起搏工程学术会议以来,我国心脏起搏事业又有了较大的发展,为交流各地经验,推广起搏新技术,常委会决定:(1)第二届五次学术会议定于1990年12月上旬在广州市召开。(2)征稿日期:1990年1月到4月30日截止(以邮戳为准).(3)征稿内容:①心律失常的基础及电生理研究(重点为心动过速及电生理检查的指标、应用价值).②心脏起搏的临床应用经验。③心脏起搏的血流动力学研究.④心脏起搏的并发症及起搏故障.⑤双腔心脏起搏及频率应答式起搏.⑥抗心动过速起博的应用。⑦心脏起搏工程技术新进展.⑧其他有关心脏起搏及电生理学领域中的经验介绍.⑨历年来本单位埋置心脏起搏器的  相似文献   

13.
《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1994年第8卷主题索引人工心脏起搏心脏起搏,人工提高心脏起搏质量,努力避免并发症(朱中林)(1):2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完全性房室阻滞的人工起搏治疗和转归(张仕清等)(1):21心脏起搏与血流动力学(黄震华徐济民)(1):...  相似文献   

14.
目的:体外诱导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分化为心脏起搏细胞,体内解剖精确定位获得兔窦房结组织,进而直接获得心脏起搏细胞。方法:体外Cellapy法高效诱导人iPS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和心脏起搏细胞,肉眼观察心脏起搏细胞形态及起搏频率,免疫荧光检测人iPS源性心脏起搏细胞中特异性标志物HCN4阳性比例。体内解剖精确定位获得兔心脏起搏细胞后,应用qRT-PCR及免疫印迹法检测兔心脏起搏细胞HCN4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运用Cellapy方法成功将人iPS细胞诱导分化为具有自发跳动特性的心脏起搏细胞,显微摄像记录显示心脏起搏细胞搏动频率为(70.60±2.71)次/min,且细胞形态以梭型为主;免疫荧光显示人iPS源性心脏起搏细胞中HCN4蛋白阳性细胞占(9.42±1.57)%。同时,q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兔窦房结组织中心脏起搏细胞HCN4表达明显高于心房肌和心室肌(P0.01)。结论:体外Cellapy诱导法和动物体内解剖精确定位是获得心脏起搏细胞的两种有效方法。这为研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可靠的细胞来源,同时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治疗提供了移植细胞。  相似文献   

15.
<正> 双腔心脏起搏是近年来心脏起搏技术发展的重大成就。由于双腔心脏起搏能够维持正常的房室收缩顺序,特别是当窦房结功能正常时,应用DDD方式起搏可以窦实现房结控制心室律的快慢,这是目前最完善的生理性心脏起搏。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应用DDD起搏时,可发生以起搏器为媒介的心  相似文献   

16.
人工心脏起搏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心脏起搏术编者按今年4月在广西南宁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心脏起搏学组主持召开了全国第一次心脏起搏专题研讨会,会议就心脏起搏治疗适应证选择、安置技术、并发症及随访等8个专题,遵循理论与实践、工程与临床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7.
心脏起搏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43年前第一台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人体,开创了心脏起搏的现代史。随着生物医学和电子工程学的迅猛发展,现在心脏起搏技术水平已发展到相当完满的阶段。在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方面,心脏起搏技术已成为应用最广泛、最有效和最成熟的检查和治疗手段之一,并随着心脏起搏技术的发展,不断拓宽心脏起搏的适应证。1 抗心动过缓起搏  通过起搏心房和(或)心室,维持心率,治疗以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或)房室传导阻滞为主的心动过缓,是心脏起搏最主要的适应证。11 心室按需抑制型起搏(VVI) 是临床最常用的起搏方式,植入方法简便,适应证较广,价格…  相似文献   

18.
现代起搏技术多部位心脏起搏,如双心房起搏、双心室起搏、三心腔起搏及四心腔起搏等,已不仅局限于传统的起搏适应症,本文就现代心脏起搏技术在治疗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是通过为心力衰竭和传导异常的患者提供更多的心肌起搏来改善心脏功能。基于双心室起搏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是目前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但临床中有30%~40%的心力衰竭患者对常规双心室起搏无反应。因此,包括希氏束起搏和左束支区域起搏等更接近生理性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应运而生,此外,单纯左心室起搏和多点起搏技术等也是未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发展方向。现综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在心力衰竭治疗方面的现状和最新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起搏脉冲引导的临时心脏起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用起搏脉冲引导的临时心脏起搏的可行性.方法应用深静脉穿刺和带漂浮球囊的起搏电极,经体表心电图在起搏脉冲的指导下定位,进行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结果86例起搏均获成功,且无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结论床旁经静脉临时心脏起搏在体表心电图监测下,用起搏脉冲定位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